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怎知道?!”

    姚光脸色一变,瞧见包拯似笑非笑的表情微微苦笑道:“包学士诈我……”

    “还不一五一十的说来!”

    姚光长叹一声,看来文臣个个都不是好相与的,才智过人的苏洵如此,古板刚直的包拯也是如此。

    他只能无奈的开口道:“自有康定军收拾那些散兵游勇,他们之所以没来是执行官家的密旨,围三阙一,虚留生路,在不远处的灵泉围堵溃散的敌军才是康定军将士的杀招。”

    果然如此!

    包拯长叹一声:“这种兵事虽说与我等监军无关,但陛下也不能如此提防文臣!”

    他的话让姚光稍稍有些不屑,文臣泄漏朝中消息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可以说党项人与辽人密谍的情报来源就是这些爱高谈阔论的文臣。

    “陛下说过,文臣监军主要就是为了约束军队忠于王事,而如何作战以及用什么策略却和监军无关,老包你就好好当你的监军便是,登记战功才是你的要事,否则儿郎们拼死杀敌换来的军功不就没了意义?”

    包拯同样不屑,厮杀汉就是厮杀汉,满脑子想的都是军功犒赏之类的……

    不在一个层面的两人想法当然不一样,姚光关心手底下的将士们,而包拯则是担心大宋百姓。

    即便两人的想法不同但还是一起协作,包拯在临时搭建起的军帐中统计战功,每一个将士手中的耳朵就是他们获得的战功,包拯虽然不屑与军功犒赏之类的,但当他面对一双双真挚的眼神时却变得无比认真。

    这些军中的将士们以血肉为长城,保护大宋为国杀敌,现在把用命换来的军功送到自己面前,自己岂能懈怠?

    包拯为人刚正,从不会贪图军中士兵的战功,认认真真的在军策上书写,这种如青天白日的举动让他赢得了将士们的好感,“包青天”之名也子军中不胫而走……

    即便是包拯不想承认,但他却觉得被这些军汉们称赞要远比被朝中的同僚称赞来的舒服,也更加真实,同僚们的称赞多是客气之言,有的时候还带有一些恭维在里面,可眼前军士们的称赞却要诚实真挚的多。

    于是包拯更加认真的对待前来报功的将士们,这也是赵祯派遣他当监军的原因。

    姚光的成都府守军和狄青的援军汇合在一起,对于这位西征名将,姚光是早已耳闻。

    上前客气的抱拳道:“狄将军的大名姚某如雷贯耳,此次总算是见到真人了,以前在东京城忙着差遣不能与狄将军畅饮,如今大捷在前,你我定要痛饮一翻!”

    狄青哈哈大笑道:“姚指挥客气,你是亲卫司的老人,名声赫赫,狄青愧不敢当,但此时痛饮却还不是时候,我等还要快马加鞭直趋云南之地!”

    姚光疑惑道:“康定军还在围堵溃敌,不知何时才能与我等汇合,凭我们这点人想要灭国大理怕是有些……”

    “姚指挥勿要担忧,官家的密旨是要我等直取大理都城,咱们只要拿下了羊苴咩城,剩下的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自会有援军赶来。”

    姚光点了点头:“那便遵照官家的意思,这道御前金牌狄将军收好,此乃便宜行事的凭证,有包学士做监军倒也是件快意的事情。”

    包拯笑眯眯的点头道:“包某人的职责便是统计战功运筹粮草,绝不会插手你等用兵之事,权且放心!”

    痛快!狄青和姚光对视一眼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灭国之战在前,他们就怕包拯这个监军指手画脚,大军要的就是快准狠三字要诀,如今包拯说出的话就是在无形中给予两人最大的支持。

    大军穿越华阳古道的时候,许多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陌刀手的恐怖伤害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挡刀者无不人马俱碎,地上残缺的尸体定然是出自陌刀手的杰作。

    大宋的军队还好些,乌骨托托带领夷卒经过的时候无不两股战战,他们被眼前地狱般的景象吓得不轻,宋军是用的什么军械使得常备军变成这些碎肉的?

    即便是那如旱雷炸响的神兵也没有如此惊人的破坏力。

    乌骨托托一边惊恐一边庆幸,还好没有和如此恐怖的宋军做对,还好有宋平的牵线搭桥,还好自己有先见之明,否则自己和族人们就是这些碎肉中的一员了。

    成都府守军一万余人,加上狄青带来的援军总计两三千人,这次伏击大宋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有百余人的伤亡,但这百余人中却是陌刀手所占比例较大,多是被南蛮军溃散的人潮踩踏致死,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所有人都没想到坚固的板甲并没有成为无敌的堡垒,在陌刀手倒地的时候,沉重的陌刀,结实的板甲几乎很难让他们在人潮中站起来,不断的踩踏使得板甲扭曲变形,最后生生的把陌刀手踩死。

    狄青总结着教训,已经变形的板甲几乎无法从死者的身上脱下,将士们只能含着泪把袍泽连同板甲一块埋葬在华阳古道的边上,但作为兵器的陌刀却不能陪葬,这是从唐代便流传下的规矩。

    这一战是陌刀与板甲的初次作战,狄青从这些逝去的生命中得到宝贵的经验,每一个陌刀手都是军中精锐中的精锐,不仅身材高大魁梧,最为重要的是臂力惊人,否则如何能挥舞起沉重的陌刀?

    大军在乌蒙山的乌骨部附近休整,作为大理土著的乌骨部成为最好的障眼法,按照乌骨托托的话,常备军几乎被消灭干净,溃散的夷卒只会前往自己的部族而不会去羊苴咩城,这就给宋军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差。

    但时间却不是很多,一旦超出报马的速度,大理人一定会起疑心。

    还好在云南之地多山,而乌骨托托身为土著自然知道一些可供大军穿行的捷径……

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理覆灭() 
对大理去国夺爵的事朝中的文武百官早已知晓,虽然表面上不说可还是有些厌战的情绪弥漫其中,文臣自然不想让大宋变成好战之国。

    前有辽皇驾崩辽朝动荡不安,后有党项西平王李德明殒命,这无疑是上天对大宋的眷顾,此时就该休养生息,好好调理大宋才是。

    对外用兵所耗甚多,而且大理乃是太祖定下的不伐之国,在文臣们看来打退他们的进犯再派遣使臣斥责一番便是,没必要灭其国鼎。

    再说那化外荒蛮之地要之何用?

    赵祯坐在大庆殿的御座上看着一脸刚直的鲁宗道微微叹气,这位鲁师傅又被别人怂恿两句就上前了,但自己也不能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承认大宋征伐大理乃是为了财富和土地。

    借力打力方是上策,赵祯缓缓开口道:“连大理荒蛮之国都肆意践踏我大宋威严,不施以雷霆手段何以震慑宵小?”

    鲁宗道对奏道:“大理虽然蛮部众多,但却不是荒蛮之国,以释儒为本之国何来的荒蛮?”

    这话就是赤裸裸的打脸了,许多朝臣默默不语,刚刚就是他们叫嚣大理国荒蛮的……

    曹玮抓住机会出班道:“鲁参政所言极是,大理国以释儒立国,本应遵循法礼,以我大宋为宗主之国,年年纳贡岁岁称臣。

    当初太祖玉斧划界便是怜悯大理国乃释儒之国,攻伐之下有失儒家宽仁,如今这有礼有序之国却挑衅我大宋,陛下对其去国夺爵乃是行天理!”

    鲁宗道被曹玮堵得说不出话来,文臣们则有些不满的望着曹玮,在他们看来武将们巴不得有战事,这是他们获取实权立下战功的好机会,而这正是文官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却是大势所趋。

    民间的舆论之声已经向赵祯这边倾倒,对于征伐大理的挑衅行为,无论百姓还是士子,亦或是商贾都是支持拥护的,经常有人在勾栏瓦舍之地口诛笔伐。

    南蛮挑衅大宋?难道是欺我大宋无人!

    当年夺取党项两州之地的西征已经使得宋人对战争充满信心,老百姓对国家是否强盛最直观的发现就是从军事上开始的,无论有多少财富,无论市井多么繁荣,真正能让百姓支起腰杆站起来的只有武力上的强盛。

    这也是后人多觉得盛唐强悍而大宋积贫积弱的原因。

    大宋军力强盛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强盛,是实实在在的强盛,从天子四卫到羽林卫,从军备司到军武院这些变化都被百姓们看在眼里实实在在的。

    文官们总想着国虽大好战必亡,可他们却没看到大宋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进行军事扩展,开始的时候赵祯还谨慎的约束着自己脑中疯狂的想法,可渐渐的随着国内经济的繁荣程度越来越夸张,赵祯开始实施对外扩展的政策来。

    无论是征伐大理国,还是向日本派遣更多的驻兵,这一切都是大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封建社会没有主权货币,只能发行以金银为本位的货币,有多少金银发行多少货币大大的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一赐乐业人已经不止一次的向赵祯抱怨,大宋现在的大宗交易金额吓人,再不实行货币化政策便会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毕竟票号不是银行,交子也不是纸币。

    现在的大宋交子说白了就是铜钱的存根,存多少取多少,虽然得到大宋百姓的认可,却不能得到海外客商和其他国家的认可,只有大宋的铜钱在这个时代是获得所有人认可的货币。

    赵祯把金银本位货币的想法对拉比提出,拉比顿时被这种先进的经融理念惊呆,经过一赐乐业人的商讨过后,拉比几乎是咬牙切齿的对赵祯说:“大宋要想发行世界上所有人都能认可的纸币,就必须让纸币拥有兑换金银的能力和大量的黄金白银储备!”

    不得不说犹太人天生就是经商的材料,一语道破金本位货币的秘密,当初日不落帝国的英镑不仅纸张中含有黄金,而且能在英国境内的所有银行中随时兑换黄金,这无疑保证了英镑的坚挺,和黄金挂钩是对纸币最好的保障,有时这种保障甚至超越了主权货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