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军已经在城墙上蓄势待发,火油,铅水,滚石,檑木,箭矢等等一应俱全,和中原王朝对抗多年,辽朝已经有了相当完备的城防工具,连放止敌人挖地道的听瓮都以深埋地下。

    这一切都是在耶律宗信的操持下做好的,耶律英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的知人善用让他省去了很多麻烦,耶律英擅长于统领骑兵游走奔袭,而熟读汉家兵书的耶律宗信则擅长于城防固守,因此耶律宗真才调遣他到飞狐配合耶律英,这便是辽朝的智慧。

    城墙上早已驻守了五千人,这五千人足够把不打的飞狐城守卫完好,如若人数再多城墙就放不下也施展不开了。毕竟大宋的军队攻城也不可能投入十万之兵。

    位于城下的赵祯看着飞狐城中规中矩的防守微微点头道:“此城中必有一位熟读汉家兵书的将帅,否则也不会有如此老成的防守之态。”

    狄青的眼睛在城墙上和城墙前面的战场上扫视,得出的结论和赵祯如出一辙:“官家圣明,此城的防守和兵力安排呈掎角之势,此城最大的难处在于突出的马面墙,城门和马面墙之间相距甚近,如若互相支援城门怕是不能一鼓而下”

    狄青的话说完,赵祯便和曹玮夏竦等人齐齐的翻了个白眼,听听这话说的恐怕不能一鼓而下,难道你狄青原先还准备一鼓而下这样的坚城?!

    曹玮不满的开口道:“年轻人有冲劲是好的,可莫要小瞧了对手,辽人虽然多年不战,可其中也不乏一些后起之秀,据老夫所知,辽朝的名将韩德让之子便是其中之一,此人能文能武,熟读兵书,堪称少年英才,被辽皇赐名耶律宗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曹玮显然是做过许多调查的,但狄青也不差,在他提到耶律宗信的时候微微点头:“说不定此人就在城中,否则如此老成的布防之道不会出自旁人手笔,末将必然要会会他!”

    但狄青先发制人的计划还没有实施,辽人便首先按耐不住,以三千虎豹试探大宋虚实,这是战场上常用的策略,也是试探敌军战力的最好办法。

    派出的骑兵必然是己方最为精锐的队伍,这样才能做出衡量与比较,狄青已经是大宋的高级将领,既然不会做带队冲锋的事情,从容的发出军令,大宋特有的哨声响起,带着奇特的节奏在军中传开。

    大军的前军步卒如潮水般分开,整齐划一就如排练过无数次形成一条笔直的通道,这是士兵们在无数次惨痛的教训后练成的,只要你不整齐,必会被飞驰而过的骑兵带到,死伤自负

    城墙上的耶律英和耶律宗信看着笔直如尺子般划开的军阵深吸一口冷气,之前他们一直听说大宋的士卒训练有素整齐划一,即便是到了纷乱的战场上依然军阵整齐如臂挥指,如今看来果然不假!

    两人从对方眼睛中看到的皆是震撼,耶律英还稍微好一点,在他看来这样的军队不过是进退有序罢了,可熟读汉家兵书的耶律宗信却震惊的头皮发麻,瞧见他的模样耶律英奇道:“难道宋人如此还有什么讲究不成?”

    耶律宗信苦笑道:“末将怎么说都不足以展现,将军仔细观瞧,咱们派出的三千虎豹怕是有去无回了!快命递役从西门出,务必在宋人缓过神来之前撒出去”

    当耶律英准备反驳的时候却说出话来,居高临下的他看到的是大宋分开的军种中,出现一队头顶红色盔缨,身穿黑色甲胄的骑兵,更加奇怪的大宋骑兵的战马也是黑色,不用说马的身上定然是披上了马铠。

    红与黑的搭配让这支军队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当大宋的骑兵冲出军阵之后,立刻就从长长的队伍变成锥形的进攻阵形,红与黑的铁流对着辽军的骑士扑面而来,重甲骑兵的声势如山崩海啸,大地在震颤,即便是身在城墙上的耶律英和耶律宗信都能感觉到扶着城墙的手微微发麻。

    重甲骑兵的冲锋基本不是人力所能阻挡的,而且阿拉伯战马的特性是越泡速度越快,到最后即便是马上的骑士都不能控制身披重甲的战马了。

    耶律宗信脸色发白的看着如魔鬼般的重装骑兵装上辽朝的精锐,一瞬间的寂静之后便是令人牙酸的破碎声

    如刀切豆腐一般,大宋的重甲骑兵便把辽朝的骑兵从中分开,打头的骑兵的长矛洞穿敌人后便撒手,从敌人的后辈把长枪拉了出来并扎进第二个敌人的身体,这一切都发生在电石火光之间。

    长枪只是部份骑兵的武器,更有甚者提着将近一米五的长刀,这是从陌刀改进来的,能劈能砍,能刺能挑,但重量和长度上要轻便许多,以适应骑兵作战。

    黑甲骑士借助战马的力量,在冲进敌阵后双腿加紧马鞍脚踏马蹬,以腰力作为辅助手起刀落的砍掉敌人的脑袋,速度之快甚至在辽人还没感应过来之前便收割了他的生命

    对辽人来说这就是一场末世灾难,而大宋的骑兵仿佛是从炼狱中走出的魔鬼,此时的他们眼中没有任何感情,冰冷的仿佛死人,手起刀落的收割着辽人骑兵的生命。

    辽人的马上功夫娴熟,但宋人即便不能立刻杀死辽人也会先屠戮他们的战马,长刀锋利而准确的穿过马的颈部,刀上长长的血槽能最快速度的放掉马血,马儿无力的倒地,辽人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看似进行很久的屠戮其实只有短短的一顿饭功夫,别看这短短的一顿饭功夫,大宋为此付出了三年乃至五年的努力!

    这段时间辽人骑兵是没有任何进步的,辽人的朝堂在忙于妖后萧耨斤的乱政根本没有对自己的军事加以发展,给了大宋宝贵的时间,军事和读书做学问一样,不进则退!

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 


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无赖() 
赵祯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最起码在对辽朝的时候不是个好人,他很讨厌别人给他发放好人卡这种东西,因为你一旦获得好人卡那就意味着你在这个社会上的定义变成了好人,好人耍手段要远比一个恶人耍手段可恶的多

    但恰巧的是赵祯身为一国之君,那就必须成为朝臣们包装的天底下最大的好人,无论是在大宋国内还是辽朝西夏,只要提到赵祯的时候人们都会以性情宽厚,不事奢华,克己复礼,体恤百姓等等一大堆褒奖之词放在他的身上。

    赞扬的同时何尝不是一个巨大的枷锁?

    在人们的固定思维中,好人就是要做符合礼法的事情,就是要遵从孔孟之道,就是要承担莫名其妙的损失,赵祯最厌恶的便是这些,凭什么自己做了好事之后还要受到更多的限制?凭什么李元昊能发动战争自己不能?

    甚至有的时候人们把赵祯这位皇帝的人品和整个大宋联系起来,皇帝是宽仁的,那大宋就要宽仁,皇帝是正人君子,大宋也要是君子之国,如若违反必将遭到天下人的口诛笔伐!

    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公,这就是世界上最可笑的事情,赵祯西征党项,南灭大理就是在做给天下人看,我是好人,也是坏人,我能文治,也能武功!

    他要让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看到,大宋并是不想象中好欺负的绵羊,而是一只假寐的雄狮,谁人敢在它的卧榻之侧打搅它的酣睡必将遭到大宋所吐露出的狰狞。

    夜色慢慢的笼罩大地,大宋的军营中点燃了篝火,将士们的食物没有受到限制,从大宋境内运来的猪肉羊肉通过公路飞快的传递到军中,大宋铺设公路的脚步就从未停歇过,尤其是在边境地区更是错综复杂,为的便是解决后勤保障和人员补充问题。

    否则一旦战争打响,大宋国内的兵员如何快速的支援到燕云?

    这便是大宋国力的体现,赵祯已经悄然的改变了战争的模式,把突袭和持久两样截然相反的模式结合起来,一旦大军拿下飞狐城,大宋的公路便会开始向这里铺设。

    而这次出征的将士便是最大的受益者,当满载各种肉食的马车现在的军营后,将士们见了新鲜的肉食无不欢呼,能从大宋运来肉食,那也意味着可以把自己的消息带回大宋,带回到亲人的身边。

    赵祯不仅是在向将士们展示大宋的后勤能力,同时也是在告诉将士们大宋就在他们的身后,就在不远的马车上。

    军心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当他们觉得国家是他们最为坚强的后盾时,心中的踏实比赵祯说什么豪言壮志都管用,因为将士们能看到,感受到。

    大宋的饭食比得上赵祯一万句话,这就是国家的力量。

    军营中火苗舔着大锅,锅中的肉和粉条交织在一起散发着特有的香味,十万人的军营绵延数十里,香味自然也飘散到辽人所在的飞狐岭上

    大宋的欢呼和肉香使得辽人更加难受,自己在城中苦守,敌人却有吃有喝,心中自然不忿,望向主帐的眼神也带有一丝不满。

    耶律宗信很快发现这个问题,皱眉半天憋出一句:“生火造反!”

    飞狐城是辽朝的重要关隘,储备的粮食自然足够,可味道上就要差的许多,生火造反,城防轮换休息,这是对辽军的犒赏,也是在保存自己士兵的战斗力,这么做无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但赵祯看到飞狐城中火光呼闪并伴有烟雾升起的时候,可不打算让辽人好好的吃上一顿饭。

    从将士们的大锅里捞出一勺猪肉顿粉条盖在白米饭上,转头对同样排队打饭的狄青道:“别让辽人歇着,给他们送去朕的“礼物”!”

    狄青脸色一变:“官家这就开始了?”

    把猪肉小心的挑出来扔进锅里,赵祯瞪了一眼不甘心的伙夫道:“朕少吃一点又有何妨?这一锅可没多少肉嘞!”转头对狄青道:“废话,东西就是用的,否则带来干嘛,难道给你一个人欣赏不成?现在开始,每半个时辰轰击飞狐城一轮,只要朕没叫停,便一直继续,炮丸省着点用。”

    狄青点头离开,只不过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