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拯这时候也不管马背是否颠簸,即便是马鞍把大腿磨破了他也要以最快的速度前往皇帝的御帐营地。

    太阳高高升起,地平线上一队人马迎着阳光出现在包拯的眼前,百余人的队伍让包拯微微一颤,官家的亲卫可是足足有一千六百人之多,如今只剩下这区区一百多人,可见此战之残酷。

    看见皇帝仪仗的包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在如此惨烈的战斗中只要皇帝没事便万事大吉,耶律宗真应该也不会好过。

    待靠近了,包拯赶紧率领背嵬军上前迎驾,当他看到一身残盔破的赵祯和亲卫后直愣愣的跪倒在地。

    眼前的景象太过震撼,盔甲残破的官家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英武,盔甲上的刀痕凹陷无比诉说着这一战的惨烈,最重要的是官家亲冒刀斧加身之险身先士卒,包拯佩服的五体投地。

    “吾皇威武!”

    接驾的背嵬军齐声高喝,声音直上云霄震碎苍云。

    “陛下天威,轻率侍卫上阵于辽皇厮杀,斩其于马下!”

    夏竦高高举起耶律宗真的头颅为赵祯夸功,这是大将军去的辉煌战绩的时候才能享有的待遇。

    包拯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震惊之情无以言表,自己的皇帝居然手刃辽皇,并且还是在敌人数倍与大宋的时候,要不是夏竦高高举起的头颅包拯甚至有些不相信这是真的。

    赵恒疲倦的挥了挥手阻止夏竦再为自己歌功颂德,此时的他只想找这个地方安稳的睡上一觉,这一战几乎抽空了他身体里的所有力气,完全没有任何心思再做别的事情。

    赵祯奇怪,自己这一战甚至没有收获喜悦,有的只是悲伤和疲倦,但他知道自己完成了重要的一步棋,今后的大宋将会开启全新的蓝图,在此之前自己要好好休息一番。

    “狄青所部现在何处?”

    包拯眼中闪烁着佩服的目光,即便是疲惫如此官家还能一句话切中要害,躬身说道:“启奏陛下,狄青已经亲率十万大军出击,趁势掩杀过去,这些亲兵待会便要把辽皇驾崩的消息传回军中!”

    赵祯点了点头,狄青的举动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解下腰间的天子剑,赵祯对狄青的亲兵道:“把朕的天子剑交给狄青,告诉他,此时大宋对辽作战全权由他负责!”

    夏竦和包拯勃然变色,官家的这句话无疑是把燕云的兵权交给了狄青,兵权是大宋最为小心控制的权利,因为太祖便是靠着兵权黄袍加身的,而且也都是和辽人有关,这不得不使夏竦和包拯紧张。

    此时的赵祯已经疲惫的不行,勉强说了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便软了下去,他实在太累了!他对狄青十分信任,也知道他根本就没法兵变,如今的大宋可不是后周。

    包拯有些后悔自己前来,这样一来整个大军便没有一人能制衡狄青,所有的兵事都是他一人说的算,官家即便是睡着了也死死的拉扯自己的袖子,包拯只能无奈的看着狄青的亲兵跑远

    赵祯不光以天子剑表达自己对狄青的信任,还把包拯留下不让他对狄青有任何的掣肘,这将帅之才是时候发挥他的本事,让天下所有人仰视了!站的越高便越没有兵变的可能,天下人的眼睛都盯在他的身上,狄青这样重名声的人岂能走错?

    当亲兵把赵祯天子剑和包拯被官家留下的事情告诉狄青之后,狄青的内心波涛汹涌,此时的他决定用自己的性命为这位“知己”开疆拓土!

第六百六十七章国之四京() 
    当赵祯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三天之后的事情了,昏昏沉沉的起身只觉得口干舌燥,嗓子都快冒烟了,坐在床边稍稍回了会神大脑才开始运转,这里应该是燕子城的临时行宫。

    大抵是听到了屋内有动静,一个内侍低头推门进来,端着洗漱的东西恭敬的站在赵祯面前道:“官家请用。”

    试了一下水温果然是自己喜欢的热水,伸手拿了毛巾沁入热水中,滚烫的毛巾敷脸最能使人舒坦,稍稍敷了一会赵祯开口道:“朕回来几天了?”

    内侍小声答道:“官家睡了整整三天三夜,滴水未进嘞!御膳已经准备好了,夏参政特意嘱咐用小米粥给官家养胃”

    赵祯放下毛巾,没想到眼前的内侍居然还很健谈,微微点头道:“把小米粥端到前厅,朕自己走去。”

    内侍还要多言但看到赵祯起身便不再说话,端着洗漱的东西出去了,临走的时候还不忘奉上一支鸡舌香,这是去除口中异味的佳品,既方便又有效。

    赵祯微微点头,这内侍怕是夏竦从析津府辽朝的皇宫找来的,中规中矩的,一点也不比大宋的内侍差,鸡舌香含入口中,微微清香中带有一点苦涩,但这苦涩的口感却并不让人难受反而让人头脑清醒,呼吸之间这股清香便流散出来,让人舒泰。

    赵祯习惯与每日刷牙漱口,对于这种去除口气的新法子还是相当满意的,自己这下也算是体验到了什么叫怀香握兰,趋走丹墀。

    鸡舌香不光有除去口中异味的作用,还能清醒头脑,待他来到正厅便觉得两日睡觉的疲惫尽数除去,他已经许久没有睡的这么舒坦了。

    迈入正厅的赵祯便瞧见俩个最不想见到的人,夏竦和包拯两人就像一对喜公喜婆的似得站在正厅之中,脸上的喜意无以言表,看来这几天好消息不断,但最让赵祯不爽的是他们怀中堆积如山的奏疏

    一碗小米粥对于三天滴水未进的人来说实在是不够,但夏竦坚决不让赵祯吃饱:“陛下三日滴水未进,肠胃已然受不住,凡是当循序渐进方好。”

    一旁的包拯自然是附和他的话连连点头,一副我们是为你好的样子,赵祯稍稍无奈的放下小碗,他也知道不该多吃,可实在是太饿了些。

    “狄青大军进展如何?”

    一谈到兵事,夏竦包拯二人便浑身精神焕发,目光灼灼的望着赵祯,整理了一下身上并未散乱的公服躬身道:“启奏官家,狄青率领的十万大军一路上掩杀辽人无数,如今以西进大同府!”

    赵祯微微点头,这在自己的预料之中,狄青毕竟是狄青,自己已经定下了大方向,至于如何用兵便是他的强项,转头对原本是监军的包拯问道:“战况如何?”

    包拯古板的脸上难得露出笑意:“启奏官家,狄青所部以克怀安,顺圣,继而用一日之功便拿下了大同重镇弘州,这是狄青的前线奏报。”

    赵祯从内侍的手中接过奏疏看了看,奏疏上的内容自然是更加详细的,狄青的奏疏连兵员折损,伤兵后勤等等情况都详细陈情,没有一点欺瞒的意思在其中,赵祯身为皇帝已经阅奏疏无数,一眼变了个看出奏疏中是否有夸大虚假。

    狄青的奏疏内容详实,数据准确,让人一目了然自是不会有假,赵祯点头笑道:“包拯,这狄青的奏疏可是赶上你这监军了,身为将帅能亲笔所书战况实属不易啊!”

    包拯和夏竦对视一眼,他们知道这是官家在说他们的不是,但此时依然要据理力争:“官家,监军只用并非只是监管粮草多少,将士折损多少,而是监察出征之将。”

    赵祯笑道:“朕明白你的意思,监军自是不可少,但这次便免了,一来狄青不比别人,他出自朕的军武院,算得上是天子门生,二来用兵大同府乃是收复燕云的关键,对他自然要信任,这才能让他能大展拳脚,三来你们觉得收复燕云这么大的功劳他狄青敢懈怠?”

    赵祯的话让夏竦和包拯二人连连称是,没错,收复燕云乃是大宋无上的荣耀,别人小心翼翼还来不及,谁还会懈怠甚至用这个机会谋反,即便是他狄青敢,他手下将士也不答应啊!

    阳光穿过正厅的雕花木门洒在地砖上,赵祯忍不住带着夏竦和包拯在院子中渡步,这里虽不如东京城中的御花园,但也算得上是别有趣味,燕子城是奉圣州的中心,但说是个城其实只不过是规模稍大的镇子而已,只不过在镇子外围陇上了一人高的低矮城墙。

    正跟随赵祯散步的两人突然听到官家的话:“朕打算在野狐岭以南断云岭以北修筑一城,以武城县县城为基向外拓展,筑高墙,设重兵,镇草原。”

    夏竦眼睛一亮道:“难道官家打算恢复秦时之代郡?此法大善,代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阴山山脉横贯其中,实属防守要地,亦是地上天险!”

    赵祯点头道:“没错,因地势险要隋时东为涿郡,西属雁门郡。唐时北属突厥地桑干都督府,既然到了朕的手中,那便要让它永世不丢便叫垣城如何!”

    垣城?夏竦和包拯一惊,垣之一字的意思原是指墙,后引申为城,但这里的城指的是护卫之城,多用在都城周围的护城

    而这里距离东京城甚远,哪里用得上垣城定名?夏竦稍显忐忑的说道:“官家,垣城之名是否不妥了些,毕竟在燕云还未有大宋陪都。”

    赵祯笑道:“无妨,既然没有那便选取一地设为北京如何?两位卿家皆是朝中的参知政事,以为何处当为我大宋之北都?!”

    包拯脸色难看的说道:“我大宋已有北京大名府,官家突然要在燕云选取一地定为北京,是否不妥?官家可想过此举对大名府的变动有多大的影响?”

    赵祯明白包拯脸色难看的原因,国之四京乃是镇守四方的重镇之地不可轻举妄动,且说到底和当地的发展生产利益关系脱不开,早已是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的存在,一旦妄动必会乱象丛生。

    现在自己要把大宋四京之一的北京大定府抹去,重新在燕云选取,对当地的冲击不可谓是不大,难怪擅长地方吏治的包拯第一个反对。

第六百六十八章迁都之谋() 
    包拯的意思赵祯当然知道,但把析津府上升到北京也是必须进行的,包拯看不见未来发展的局势,大宋的力量和重心将越来越多的向北方转移。

    随手拨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