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夏竦这么上路子,赵祯笑眯眯的点头道:“夏参政所言极是,大宋之重在于燕云,燕云之重在于析津府,南人多归复,民生安定无有作乱,且以北击南轻而易举,北人临近草原虽有农耕但多为游牧,当以都城镇守为上!”

    夏竦直愣愣的望着赵祯,虽然官家迁都心切,但不能这么直接的说出来吧!原本说好是先把析津府升为北京陪都,现在却直接把自己的本意说出来实在是太过着急了些……

    “官家,迁都之事还需缓缓图之,毕竟东京城久为帝都,一旦北迁牵连甚广,稍有不慎可能会引起百姓动荡……”

    这是当然的事情,赵祯笑道:“这一点朕自然想到了。”随意的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赵祯从宽大的广袖中掏出一个小册子扔给夏竦道:“看看,这是朕有关迁都的想啊,既然是也知晓了朕的意思,看看也无妨。”

    夏竦不疑有他的打开官家的小册子,但看了一点之后便飞快的合上,原本以为迁都之事官家并不着急,但看到了小册子中的内容后完全颠覆了夏竦的看法,这本小小的册子不单单有官家对迁都的计划,更有迁都的重要性和许多佐证。

    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夏竦叹道:“老臣这下是别无选择了……”

    赵祯摇头道:“非也,你也可以装作全然不知哦!”

    夏竦连道不敢,他已经看过了这本小册子,这意味着再也没有袖手旁观的余地,皇帝的随笔岂能轻易示人?即便是夏竦不愿现在也没有退路了,只能认命的站在官家一边,支持迁都之事。

    既然和官家站在了一起,夏竦便认真的查看小册子中的内容,细看之下夏竦才惊讶的发现,原来官家早在亲政之初便已经做好了迁都析津府的准备,甚至可以说北伐和迁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夏竦越看越震惊,当年的官家年仅十来岁便有了如此长远的打算,再看眼前潇洒随意的官家,夏竦完全不能把当初的少年天子和他联系在一起。

    迁都之事虽然困难,但只要官家愿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现在的官家身上有着千古一帝的光环,文治达到了顶峰的同时,武功也是历代帝王所不能及的,一旦灭了辽朝,整个大宋的疆域便会扩展到令人惊骇的程度。

    这样一来,迁都之事仿佛也不是多大的事情,毕竟都城的作用是方便朝廷对疆域的统治,当初太祖定都汴梁城也是如此,小册子中详细描述了迁都的重要性,尤其是对草原的控制更是重中之重,夏竦这种学富五车的文人当然知道历朝历代的弊端。

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别想跑() 
    

    夏竦原本是不情愿的,毕竟他是文臣,有很多时候他所站的位置都是在皇帝的对面,文臣的任务不就是辅佐皇帝规劝皇帝吗?这也使得他们不自觉的站在皇帝的对立面,不是他夏竦能改变的事情。2yt。org

    自古以来凡是名垂青史的文臣皆是如此,只有很少的人是顺着皇帝而成为一代名臣的。

    但眼前官家迁都的事情他夏竦的确能看得出其中的好处,不光是为现在,甚至是对往后大宋的历代皇帝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在大宋之前的历朝历代几乎都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骚扰而没有妥善解决的办法。

    秦代修建了秦长城,汉代修建了汉长城,联姻,征讨,和亲,种种办法都用过了,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仿佛韭菜,隔了一茬很快便重新长出一茬,匈奴,突厥,胡人,总是不能彻底解决。

    但从没有一个王朝有勇气把一国之都建立在幽州这片距离草原最近的地方,细细想来官家定都幽州析津府实属绝妙,虽然这里距离草原很近,但却有着先天的地理条件,太行山,阴山把这里变成了易守难攻的绝佳位置,隋炀帝的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北到涿郡,而这里的涿郡便是析津府。2yt

    有山河之险,京杭之便,可以说析津府完全有能力联通中原乃至岭南之地,即便是没有这些,大宋的公路也能使得它汇通天下!这么多年来公路的建设已经遍及大宋,可以说大宋的任何人都是公路的受益者,而主导这一切的人便是眼前的官家。

    夏竦微微叹息:“即便是老臣不想承认,但还是不得不说迁都之事利大于弊,对朝廷,对百姓,乃至对于万事都是至关重要。陛下英明……”

    赵祯摸了摸脑袋,没想到夏竦居然这么爽快的同意了,他还以为夏竦会坚持否认迁都的事实,也对,迁都的好处只要是个人都能看得见,相对于包拯来说迁都带来的动荡才是最大的。

    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夏竦再次开口道:“陛下,迁都之事在您看来也许是举手之劳,但在有些人看来则是基业尽毁,许多人和东京城的利益盘结在一起,一旦迁都必会使这些人拼命。”

    赵祯笑了笑:“是啊,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和话可不是说说的,当年太祖打算迁都洛阳,还不是遭到了坚决的反对,但越是如此朕便更要迁都,也能乘此机会彻底解决那些盘根错节的地头蛇不是吗?”

    夏竦一呆,没想到官家居然还有这一后招等在这里!

    迁都确实能让东京城中势力庞大的利益关系瞬间变得灰飞烟灭,官家难道早就打算肃清这些肮脏的灰色地带?每个王朝都是如此,只要迎来一个盛世,便会有许多肮脏的东西滋生出来,即便是大宋也不能例外。

    夏竦不敢说东京城中的文官,文人会有多干净,官家既然早就有这意思,便是一定掌握了确实的证据,难怪包拯的反对在官家眼中那么的无用,官家根本就是不在乎他的反对。

    瞧见夏竦惊讶的模样,赵祯望着天空道:“与其花大力气整治,不如打碎了重建,官员就是这样,一旦安定了下来便开始为自己着想,毕竟大宋不是他们的,即便是大宋不在了他们的子孙后代也能到新的朝代当官,谁家的天子不需要臣子管理天下?”

    赵祯的一句话便戳中了夏竦的痛点,端正身子直直的拜下:“陛下此言差矣!身为人臣自当以国为重,以陛下为重,虽有奸佞之人混迹其中,但绝不可一概而论,其实忠臣往往多余奸臣,否则这天下倒悬何来太平?!”

    明明就是说迁都的事情,怎么扯到了朝臣的身上,还是自己长长用恶意的想法看待世界的结果,赵祯轻咳一声道:“咳咳……话题扯远了,朕的迁都可谓是一举三得,一能镇守草原之地,二能打破东京城原有的利益纠结,三能使析津府更加繁荣互通南北,如何?”

    夏竦是真的佩服赵祯的手段和计谋,恭敬的拜下:“老臣叹服!”

    “别说这些,说点实际的东西可好?”

    躲也躲不过,夏竦点头道:“臣遵旨,老臣觉得官家原本的计划就很好,先把析津府升为北京陪都,迁都之事在徐徐图之,以陛下旷世之功,当并非难事。”

    果然是夏竦,每一句话都说到了点子上,赵祯微微点头道:“夏参政之言正合朕意。”

    但赵祯夸赞的话刚说出口就被夏竦打断:“老臣觉得此事难办的点并不在迁都本身,而是如何安抚百姓,陛下想要迁都,朝臣的看法固然重要,但百姓的看法也不可忽视,他们本事天子脚下的人,却突然一下子要变为陪都之民,心中定然不愿,陛下仁君之名天下皆知,此事当有妥当之法。”

    赵祯笑了笑说道:“迁都之事可不是一蹴而就,朕打算用年的时间慢慢搬迁,朝廷的衙门官员好办,百姓的问题自然会有人能想出办法。”

    夏竦这下放心了,长出一口气,没想到官家还是稳妥的,用上年的时间来迁都,这样一来许多问题便会有解决之法。

    瞧见夏竦送了一口气的样子,赵祯开口道:“朕的担心不比你少,今日只是稍稍试探你和包拯,看看谁站在朕的一边,看来是朕多虑了,不用想也是你夏竦嘛……”

    夏竦哭笑不得,也不知官家的话是夸他还是在损他,但既然和官家站在一起,那也没有什么好遮掩的:“包拯的担心也是臣的担心,其实此包拯也该参与,如有他在,必能妥善行事,他是最关心百姓的。”

    赵祯笑道:“这是自然,并且包拯也已经看出朕打算迁都析津府,此时与其瞒他不如规劝,便交给你了!”

    虱子多了不痒,夏竦认命的点了点头,也对有他包拯在也好帮自己分担一下压力不是……自己既然跑不了为什么不把包希仁也拉进来?

    已经坐在衙门准备办公的包拯猛然打了个喷嚏,“难道是有人在谈论老夫?怪哉……”

第六百七十一章辽朝突变() 
    时光冉冉,小半个月的时间里,耶律宗真战死的消息早已传遍天下,一国之君的战死让整个辽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帝王之死犹如山崩地陷,谁也想不到原本强大的辽朝居然在大宋的攻击下节节败退,甚至连一国之君的性命都折损了进去。

    而此时狄青的大军已经推进到了大同府奉义的白登山附近,汉高祖当年被围于此,白登山的名头自然响亮。许多军中将士对这片充满敬畏,毕竟年汉高祖都被围困过的地方。

    但狄青并没有绕过此处的打算,反而把大军驻扎在了白登山上,令军中将士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开始担心大军和汉高祖一样被围困于此。

    在狄青的眼中可没有所谓的吉利不吉利,在他看来白登山乃是曲型地垒山,山体浑圆,山顶平坦,面积甚大包括大同东郊、大同和阳高两县三地,汉代时名为白登山,山上森林茂密,有泉、有池、有鸟兽,常年还有积雪,自然是不怕断水之围,难怪汉人对此有“马嘶踏银登山顶,鸟倦惊飞玉树枝”的惊叹。

    既然是天然的驻军之地,自然要好好利用,而且白登山地势较高,奉义位于低处,可谓是以上击下,占据了地利之便,即便是辽人反扑也能从容击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