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谔来不及穿上板甲便加入了战斗,挥舞的陌刀被他身上的衣服所限制,他索性露出上身袒胸露乳的厮杀,随着他的一刀斩下,迎面而来的西夏骑兵连人带马被他斩杀,虽然没有做到人马俱碎,但已经断掉的半截马头和西夏人的手臂说明了一切。

    一旁指挥捉刀手补刀的折继祖大声喝彩:“好!我大宋将门无孬种!儿郎们给我上,凡是落马的西夏狗都给我杀个干净,可不能让咱们陌刀阵的兄弟分心!”

    一时间将门无孬种的声音在军中响起,这是一种自我激励,亦是一种慷慨赴死的决心……

第八百二十五章坚守待援() 
    被几十万大军合围,而且还都是骑兵之流,虽然西夏的马场因为大宋的羊毛之计破坏的严重,但这几十万匹马还是能勉强拿得出来,几十万的骑兵不同于步卒,他们的作战方式更加机动灵活。

    没藏讹庞充分的发挥骑兵的这一特点,不断的以游骑作战的方式对大宋军阵进行冲击,就如连绵不绝的潮水,即便是以稳固著称的大宋军阵也顶不住千百次冲击,西夏有几十万人,完全可以轮换着冲击大宋的军阵,这是几十万人的战争,单单是战线就拉开了数十里。

    杨怀玉的手中仅剩下三万余人,其他的或是战死,或是重伤,当然宋军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原本五万人的宋军杀敌六万……这是个恐怖的数字,以两万人的代价杀敌六万,平均算下来大宋一个士兵便换掉了西夏人三个。

    一波又一波的围剿被打散,但敌人仿若如潮水一般周而复始,战场是比拼意志的地方,越是连番的攻击对意志越是一场重大考验,如果不能顶住,那结果只有一个,崩溃。

    五万大军阻挡西夏人的进攻已经三天了,这三天时间完全够火器营携带沉重的火炮离开,但同时也让杨怀玉等人陷入了重重包围的苦战,西夏人仿佛知道他们得不到火炮,把所有力量都转移到了南路军的身上,实际上现在的南路军十万人已经被分割包围了。

    种世衡的情况无人知晓,折惟忠的情况无人知晓,再加上左右两翼被削去,战死两万人的杨怀玉中军本阵早已经师老兵疲,只能依靠本能进行作战,此时的杨怀玉果断收拢军阵,使得军阵变得更加密集,并且开始轮换步卒休息,以做好与敌人长期周旋的准备。

    西夏人已经损失了很多的战士,现在大宋军阵有所疲惫,正是招降的好时机,于是便派出声音洪亮者叫阵:“大宋的将士端是个好男儿,不过久战如此之长怕是也已经力不从心了吧?我家大帅有令,弃械而逃者,大夏不予追杀,放尔等返回宋境。”

    显然这是一处欲擒故纵,只要放下武器的士兵便可返回大宋境内?笑话!如今在大宋即便是战死也不能逃走,逃兵回到大宋国内,即便是朝廷不办他,四周的街坊邻居,小贩商贾也会活活逼死他。

    为国而战不身死效王命也就算了,居然做逃兵?这是让人极为不耻的事情,别说是自己苟活,即便是家中子嗣亲友都会遭到旁人的唾弃,还不如在战场上杀敌而死来的痛快。

    于是西夏在阵前喊话便引起大宋军阵的哄堂大笑,嘲笑之声让西夏人都觉得脸上无光面红耳赤,同时也让他们发现,如今的大宋与以往完全不同,单单是这份胆气就让人佩服。

    “不妨告诉尔等,我大宋将士可不敢做逃兵,更不敢做降卒,否则家中子嗣后辈再也无人能在大宋抬起头来,杀一个老子够本,杀两个老子赚了!”

    一个小小虞侯的话让人听着解气,也说道了大家的心坎里,另外有人在阵前冲着西夏人高呼:“对面的党项人听着,若是现在投降,还有内附的机会,如若王师挥兵而至,便是尔等灭国灭族之时!”

    “灭国灭族!灭国灭族!”

    大宋爆发出的呼喊让西夏人一时间面色惨白,这种气势和现状好似真的是这样,虽然他们把大宋的南路军十万人分割包围,但即便是如此他们还没有消灭这十万人便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伤亡,要知道大宋的军队远不止眼前的十万之众……

    对付这区区十万人西夏便要拿出几十万的大军,若是大宋三路大军齐聚,到时西夏要用多少人来阻挡,西夏总共才不过五十万大军而已,还分散在各个军司,现如今大宋通过种种手段削弱西夏的军力,单单是内迁归附大宋的蕃部便有十几万人之多!

    这也是为何没藏讹庞一定要消灭南路军的重要原因,一是要在气势上打击大宋,二是减少西夏面临的压力,狄青手中的重装骑兵虽然可怕,但稳扎稳打蚕食西夏的大宋步卒更为动摇西夏的国本,他们所到之处西夏的城池土地消失的一干二净!

    相比骑兵,步兵更加更加善于防御作战,而宋人修筑城寨,以守为攻的战术更加让人头疼,被大宋拿下的土地想要再收回来可谓是难上加难,这次没藏讹庞好不容易抓住宋军冒进的契机,怎能放过?

    陆续有一些被打散的部队出现在杨怀玉军阵的不远处,无论如何都是要接应的,否则便会寒热将士们的心,并且收拢这些残兵多少能增加现有的军力,于是杨怀玉把军中尚存的骑兵派出接应这些残兵。

    既然走不了,那就不走了!这已经成为军中将领的共识,大宋第一次出现将门与寒门武将之间的惺惺相惜,双方抛弃成见,一心一意的对付来犯之敌,也让宋军的士气位置高涨。

    传令游骑应该已经把消息传递给了狄帅,那南路军接下来能做的便是等待,一路上的撤退使得大宋损失惨重,只有驻扎下来并且形成阵形才让大宋站稳了脚。

    安营扎寨,等待狄青的救援才是眼前最好的办法,杨怀玉开始了作为南路军最高统帅的职责,尽量保全这些兵马,毕竟每一个都是大宋的子弟兵,每一个都和自己一样有着自己的家人。

    夺下厚重的铠甲,杨怀玉第一个带头开始挖掘防御工事,陷马坑,绊马索,拒马,等等这些都是对付西夏骑兵的利器,军中的辎重还携带有大量的铁蒺藜。

    这种武器看似造型简单,但用处却非常大,在战场上甚至能发挥出乎意料的作用,铁蒺藜的主要特征就是有四根铁刺,用的时候只要往地上一扔,总有一个刺头会朝上。为了让丢出去的铁蒺藜能收回来,还专门在它的中间设计了一个小孔,可以用绳索穿过,方便收取。

    铁蒺藜配合拒马枪以及绊马索,陷马坑使用效果惊人,并且大宋还有一支训练有素,装备齐全的弩箭部队,这是历朝历代都能不能比拟的远程力量。

    军中将士已经达成共识,既然当年李陵能以五千步卒血战匈奴八万大军,所用的也不过是最为原始的大黄弩而已,现在宋军装备了最为先进的棘轮弩以,弩手也有万余人,还担心受不住军阵?

第八百二十六章王师来援() 
    杨怀玉不认为自己会成为下一个李陵,因为他有足够多的箭枝和防御,也有足够多的士兵,大宋的军阵吸收了汉唐时代的战法,并且得到了最大的改进,可以说大宋的军阵已经相当完备了。

    当然赵祯从未传下过一张所谓的阵图让将领们按部就班的进行,战场瞬息万变,岂能被困于一张所谓的阵图之上?这与找死有什么区别?大宋的军阵运用完全在乎将帅,他们才是大军的阵图,才是大军的最高指挥,因为赵祯已经把兵权下放给了他们。

    在杨怀玉的手中,大宋的军阵变成了一只庞大的刺猬,即便是西夏的饿狼不断的扑上来也占不得多少的好处,三十多万的军队被大宋的十万人拖住是一副什么样的场面?

    宋军的人数劣势在防守的情况下得到缓解,西夏人开始变更战术,扑向大宋军阵的骑兵越来越少,对防守的士卒来说这是个好的征兆,但对于杨怀玉来说这却是极为危险的信号……这意味着西夏人开始分兵去围剿人数更少的种帅或者折帅所部了……

    但是现在的他却无能为力,宋军的主要优势在于阵形和地形,部署开的宋军拥有相当大的战力,但如若让这些士兵去追杀骑兵,显然这个天大的笑话,也就是深谙此道,所以杨怀玉才会有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勇气。

    这是一场折磨和灾难,很快军中将士也明白了西夏人的目的,但即便是他们向杨怀玉请战也是毫无作用,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了救援的机会,杨怀玉不会牺牲眼前的三万人去拯救已经毫无生还希望的种世衡与折惟忠。

    恨,纠结,愤怒,悔恨,种种感情揉合在一起使得大宋的三万将士痛苦无比,这种痛苦无法形容,更无法言喻,每个人的心中仿佛被火焰灼烧,怒吼却发不出声音,哭泣却没有泪水。

    很快噩耗以及灾难降临,种帅的盔甲出现在了西夏人的旗杆上,西夏人给了他应有的尊重,并没有以他的尸首示人,但从这幅盔甲上的刀痕可以看出,这位老将即便是到了最后一刻依然血战到底。

    即便知道这是敌人打击士气的手段,但军中将士依然忍不住流下泪水,七尺男儿,有泪不轻弹,此时却控制不住自己,军中哭号的声音响起,种世衡对军中的将士多有照拂,说是爱兵如子也不为过,越是如此,他的死对大军的打击越大,种家的后辈已经疯了,要不是督战队的人反应快,种谔便光着膀子扛着陌刀杀向西夏人的军阵了。

    杨怀玉的军令从中军传出,军令的内容十分简单:大军依照之前的部属驻守,没有帅令不得出兵!

    这一道军令把大军沉重的心按压了下去,而种家子弟若是违反,则关入马车之中禁闭,显然许多人不理解杨怀玉的所作所为,但依然按照他的军令执行,因为两枚帅印都在杨怀疑的手中,同时调兵的半块虎符也在他的手中……

    杨怀玉死死的压制着军中将士们的心,这是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他需要把这些人活着带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