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是临时变阵,大军根本来不及搬运沉重的拒马,更来不及开挖陷马坑和设置绊马索,西夏骑兵几乎是直直的冲进军阵之中。

    而此时正与伏兵杀得难舍难分的宋军更是没有机会顾及青塘联军,自顾不暇都来不及谁在意这些冒失莽撞的人?

    但也正是这些冒失的西域人给了大宋变阵迎敌的机会,如若大宋前军攻进甘肃军城,中军与后军在外被西夏伏兵夹击,那才叫一个惨,杨仲贤此时甚至有些庆幸的感觉。

    这些西夏骑兵显然不会是从周围赶来的,西路军在进攻的时候已经把南面的卓啰和南军司击溃,即便溃军重聚也不会有如此之多的人数。

    显然这些骑兵的人数远超万人,后面更是连绵不绝,大有包围西路军之势,以如此推算下来,怕是不下十万之众,难道是没藏讹庞早早设下的一支伏兵?!

    想到这里杨仲贤起了一身的冷汗,大军攻城最怕的不是攻取不下城池,而是被内外夹击……

第八百四十八章伏兵() 
青瑭联军与大宋西路军配合的相当不错,高原民族的爽朗直白让两军将士相处的颇为融洽,最主要的一点是双方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冲突,利益所在孑然不同。

    青瑭与大宋之间的关系是互惠互利,双方之间进入了蜜月期,军阵配合也颇为融洽,两军已经陈兵甘肃军司城下,只需攻城拔寨便可使得西夏西北尽失,也使得大宋在西夏的进攻连成一片。

    甘肃军司城外,大军十里连营,这一壮观景象让人望而生畏,两军合兵一处给敌人的威压十分浩大,万钧雷霆之力不外乎此道。

    这样的阵仗让西夏守军不敢迎战,只能龟缩城中待援,黎明时分,大军便开始了攻城,四面城墙瞬间便遭受了巨大的压力,此时的西夏人也变得极为顽强,这是西夏在西北之地的最后要冲,一旦丢失不光山丹马场落入宋人之手,也让整个西北被青瑭与大宋连通。

    甘肃军司的守将拓跋濠已经完全没有办法,绝望的情绪在军中蔓延,当初西夏出兵西域把事情做的太绝,现在向来拓跋濠甚至有些后悔,若是城破,与青瑭吐蕃联手的西域人会放过自己?

    “将军,咱们该如何是好?”

    副将的话让拓跋濠哈哈大笑,声音中带着凄惨的说道:“如何是好?除了死守报国还能如何若是落入西域人手中,生不如死!”

    拓跋濠的话让副将颤栗不已,他本打算劝拓跋濠率军突围,但现在看来似乎不太可能,唯一能做的便是死战到底。

    两人出了帅帐便瞧见一双双渴望生存的眼睛,拓跋濠咬了咬牙,从嘴中一字一句的挤出话来:“想活命?那就随本将死战,若是不能拼死一搏,便没有生的希望,别忘了咱们党项人的祖先也是在这生与死之中杀出的血路!死战!”

    “死战!”拓跋濠的话激起了党项人的血腥,捶打着胸口发出一阵阵充满战意的怒吼。

    子夜时分,无数的火把亮起,在这个凄凉的晚上,一场惨烈的厮杀也随之开始了,宋军的攻击中规中矩,各种器械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是准备许久的结果。

    甘肃军城与西夏别的州府城池大为不同,这里的城防最为完善,那高达十米的城墙便是一道高耸的天堑,若是没有器械,单靠人命去堆填何时能拿下这座坚如磐石的军城?

    耧车,冲车,撞车,各种器械对眼前的城墙发起进攻,城墙之上滚热的铅水,冒着熊熊烈火的檑木倾泻而下,双方之间便是一场攻与防的较量,人命在这个时候变得卑贱,不值钱似得掉进这个血肉磨盘之中。

    粗大的八牛弩在夜色中发出尖利的呼啸声深深插入城墙,一条软梯缓缓垂下,不断的有弩箭射入城墙之中,组成一条条通往城墙上的天梯,禁军的老兵把横刀咬在嘴中,如灵猴一般迅速的在软梯上攀爬。

    西夏人挥刀砍向软梯,一阵金属的交鸣声响起,软梯并没有应声而断,而是让西夏人手中的长刀火星四溅,大宋的软梯之中采用了最为坚韧的钢丝搅在一起,极难砍断。

    巨大的耧车在夜色中如一只庞大的巨兽,缓缓向城墙靠近,辽人发出惊恐的叫声,对着这个庞然大物不断发射着火的弩箭,可惜,湿透了水的苫布并不会燃烧,即便燃烧也不会烧透外面的一层薄薄的铁皮。

    当楼车到达城墙的前面,车中的将士砍断了系好的绳索,巨大的门板轰然落下砸向城墙,倒霉的西夏人便被死死的压在门板下,当场吐血而亡。

    抽出刀剑的禁军将士扑向西夏人,他们手中狭长的横刀在配重的作用下极其适合劈砍,配合盾牌的格挡很快组成一个小小的杀阵,此时不断的有楼车靠近城墙,而这巨大的怪物也引起了西夏人的注意,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对付耧车上面。

    很快城墙上便开始产生一场拉锯战,西夏人开始使用火油对付这个庞然大物,火油不惧水,甚至可以在水面燃烧,大宋的耧车很快便在将士们的惨叫声中被西夏人付之一炬,熊熊燃烧的火焰让车中的将士不得不提前砍断绳索跳向城墙,距离较近的还好一点,远的便只能坠车而亡。

    城墙上的禁军很快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即便他们的刀锋再犀利,也抵挡不住西夏人的人潮,谁都知道铺上城墙的敌人最为难缠,也是最致命的存在,应当第一时间消灭掉,否则后患无穷。

    西域人采用了一种极为奇特的砲石器械,一个巨大的石头被绑在木杆的一头,长长的臂杆上是一个巨大的软兜,百余斤重的石块便放置与其中,石块被搅拌高高的吊起,当打开机括的时候,巨石便会迅速的下落带起长长的臂杆把百余斤重的石块投向远方。

    无疑这东西对西夏人的打击颇为致命,百余斤重的砲石砸在城墙上往往带走数人乃至数十人的生命,若是砸在城墙的表面,那便是一阵地动山摇,在坚固的城墙能经得住几次砸击?

    宋人在撤走的同时,开始向西域人学习这种发石机的制作,精巧的原理和简单粗暴的制作方法让宋军大为惊叹,西路军将领杨仲贤见到此物如获至宝,应是回回人制造的便命名为回回炮。

    原本在格物一道上精湛的宋军本看不起西域人的玩意,但在这威力巨大,精准较高的回回炮面前却不得不虚心学习,西域人感激大宋的出兵相助,便毫无保留的把制造之法倾囊相授。

    在西路军中能工巧匠的精心研判之下,回回炮便被西路军造了出来,其实这东西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配重加杠杆原理,本就深谙格物之道的大宋匠人仿制回回炮轻而易举,同时他们还在回回炮的基础上测算配重,加强臂杆的长度与硬度,从而使得西域的回回炮成为一种更加高效的攻城器械。

    原本只能发射百余斤的石块也变成了数百斤,在重量上翻了好几番,令西域人赞叹不已……

第八百四十九章钢锋重骑() 
十万骑兵的阵仗有多大?浩浩荡荡铺天盖地!沿着地平线密密麻麻的冲杀过来,给人以骇人的感觉,大宋将士们严阵以待,在这种攻势下即便是你夺路而逃也是无用,反而更加容易被屠杀。

    还好,这些骑兵都是西夏的普通轻骑,并没有铁鹞子那种重装骑兵的存在,宋军长舒了一口气的同时用最锋利的陌刀迎敌!陌刀阵是大宋军队的必备的军阵之一,所有步兵军团若是没有陌刀手,便等于暴露在骑兵的脚下,任人宰杀。

    十万人对十万人,十万步卒对阵十万轻骑,大宋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十万宋军并非没有骑兵,这么大的一支军队必备一支身穿板甲,手持马槊的重装骑兵才行。西路军队重骑约有八千,这八千人不到最后杨仲贤绝不会撒手。

    大宋即便是有盐州洪州两地产马,但军马的数量也远远不够大军所需,官家为了组织一支全数由重甲骑兵组成的军队,把大宋每年出产的战马多数调给了背嵬军,踏白军,以至于西路军和南路军并无多少军马。

    自己手中的这八千重骑已经是相当来之不易的了,西路军不像南路军有狄青这位主帅的支援,唯一的助力便是青塘联军,所以这八千人杨仲贤把他们看得无比宝贵,绝不会用在西夏骑兵的反冲锋上。

    长长的陌刀被插入土地之中,歇脚四十五度是最好的迎击角度,锋利的长刀便是阻挡敌人骑兵的拒马!前面的橹盾手牢牢的抵在盾后,用自己的身体为袍泽抵挡西夏骑兵射出的弓箭。

    长刀如林,形成一片荆棘之地,若是从空中俯瞰,仿若菱形钢铁的森林,而西夏骑兵就如一个楔形狠狠的撞击在这片钢铁丛林之上,战场的瞬间凝固了,不断的撞击使得大宋军阵开始变形晃动,但宋军将士依然努力的保持着阵形不散。

    军中流传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阵形不散,军阵既是无敌!”据说这是官家留下的训言,所有人都谨记在心,努力的保持着阵形,且不断以手中的兵器收割着敌人的生命。

    大宋的军阵很大,中间留下的空地很多,这是为了在军阵受到敌人压迫时留下的缓冲地带,也是一块收缩的地带,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大军面对敌人冲击的时候,挤压在一起不利于施展。

    大宋的军阵从来不是死的,虽然是步兵,但他们依然灵活多变,橹盾手,陌刀手,捉刀手,弩箭手,等多种多样的兵种使得大宋的军阵相当稳固,也能对敌人发动一波又一波的打击。

    杨仲贤说到底是一个稳扎稳打的将领,赵祯之所以让他担任西路军的主将就是因为他的扎实,也正是符合西路军的特色,一行一动之间颇有章法,即便是遇到十万骑兵的强攻也没有动摇他的军阵。

    杨仲贤稳坐中军,越是在这个时候,中军越不能乱,各种命令与调令通过专门的传令兵抵达战场的每一处,旗号,铜哨声是指挥这一庞然大物的关键所在。

    只要中军的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