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那侍女走后,没藏黑云却稍稍有些担心,按道理来说,越是接近“出嫁”的日子她越该安稳,西夏的局势越应该稳定,但她还是想搏一搏,让所有西夏人都看清楚大宋的强大,坚定归附大宋的想法。

    以她对大宋的了解对付八万辽兵绝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辽朝的骑兵与西夏骑兵不相上下,而大宋的骑兵却胜过西夏。

    但毕竟是她要嫁到大宋去,所以不担心赵祯是不可能的,不过她更想看一下自己即将嫁给一个什么样的男人。

    城中的叛乱早已被镇压,并且经过那些贵族的叛乱,西夏现在更为稳定,兴庆府中的百姓逐渐的把仇恨转嫁到了这些叛逆的身上,自然用于站在对立面的没藏黑云,这就是她想要的结果。

    她相信,既然大宋皇帝已经抵达兴庆府外的大军之中,那在进一步亲自抵达兴庆府迎娶自己也不是不可能,这是她在故意试探赵祯的底线,不过她没想到,陈彤在晚些时候便返回兴庆府之中,同样的大宋军队的斥候也得到了辽人西进的消息,这让赵祯大为愤怒。

    在赵祯看来,辽人西进就是为了从大宋的嘴中夺取一杯羹,他怎能允许辽人来捡便宜?想也别想!

    大宋的情报工作在三国之中一直是最强的,有些眼线和密谍早在太祖时期就被埋设下来,到了赵祯这里又被继续发扬光大,大宋密谍可谓是无孔不入。

    在辽人冲出后套之地时,大宋的皇城司几乎是与西夏的密探同时得到的情报。

    

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强者() 
陈彤回到了依然守备松弛的兴庆府,无论兴庆府中发生了什么,城防都是他们的门面,这是他们故意,也是必须暴露给大宋看到的,否则一旦城池戒备森严,一副大战之前严阵以待的样子,岂不是像在反悔,宋人岂能不攻城?

    没有威胁的兴庆府才是最安全的,西夏人,宋人都知道这点,敞开大门的院子里哪怕布满恶犬也不会给人多大的威胁,事实上,兴庆府中的武装完全能与大宋死战。

    但死战过后,大宋或许被击退,可到那时,兴庆府的存在还有没有意义便是两说。

    陈彤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轻松进入城中的他面色沉重,他已经知晓辽人挥兵南下的消息,而且是近十万之众,如此气势汹汹而来的辽人让官家很是愤怒,并不是因为他耶律洪基可能是来抢亲的,而是辽人若是在这个时候前来分一杯羹就太过下作!

    大宋基本上把西夏人的气势和兵力打散,西夏的主力被宋军围困在兴庆府之中,其他的州府并没有多少守备力量,一旦遭遇辽人进攻很快便会沦陷,这是赵祯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自己种树,别人偷桃,这种感觉不光是东西被偷走的愤怒,更是一种屈辱!

    陈彤怀中揣着官家亲自的手书,这是一封信,准确的来说这是官家的一道旨意,内容他已经在一旁研墨的时候瞧见,斥责辽人的无耻,同时也是告诉没藏黑云,若是她敢有何异动,或是抱着如何幻想与辽朝联手,大宋将会毫不留情面,首先拿下兴庆府并纵兵三日,所谓的纵兵便是屠城。

    这篇旨意用词之严厉,威胁意味之重,陈彤看了一眼便觉得心惊肉跳,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血流漂杵不是开玩笑的,单单是从笔法上便能看出官家杀气腾腾的怒意。

    匆匆赶到皇宫的陈彤,稍稍整理一下身上的衣服,便进入宫门觐见。

    在没藏黑云接过书信之后,陈彤便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甚至担心自己会被没藏黑云当作泄愤的目标。

    但让他惊讶的是,没藏黑云瞧见书信的内容后却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陈彤有些不理解官家如此严厉的苛责之言,却让没藏黑云欣喜,这么多年来陈彤见过无数的表情,真的假的,他一眼便能看出,他可以肯定,这是真的欣喜。

    没藏黑云的心情陈彤怎能理解,在她的眼中所看到的不是赵祯的严厉,而是一种气魄与担当,特别是书信中严厉的话语,在她看来是满满的大男子主义,满满的魄力!口气就如一家之主在斥责妻子……

    收起书信习惯的放入怀中,没藏黑云道:“大宋皇帝的意思本宫知晓了,告知大宋皇帝,若是能击溃辽人,凯旋之日便是本宫出嫁之时!”

    陈彤躬身行礼道:“奴婢恭候娘娘贵驾!”

    陈彤就是没藏黑云与赵祯之间的纽带,互通消息全靠他,待他返回大宋军阵之后便把没藏黑云的话一字不落的告诉赵祯。

    稍稍一想,赵祯便明白,没藏黑云并不希望辽朝从西夏的土地上获得任何好处,而是期望自己击溃由耶律洪基所率领的辽朝骑兵,显然没藏黑云想要让所以西夏人看到她的选择是正确的,大宋的强大西夏确实抵挡不了。

    “依附强者并不可耻,我大宋就要向西夏证明我们是可依附的强者,只有这样这些党项人才会真心真意的归附,就像当年他们归附李唐王朝一样。狄青,召集众将于白虎节堂。”

    狄青躬身一礼:“末将遵旨!”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大宋将士们积极的讨论着战术战法,赵祯并没有插嘴,术业有专攻,他只负责定下大方向,剩下的事情就应该由这些将领具体负责,充分给予将领灵活性,这样才能发挥军队的最大实力,帝王的御下之道不过如是。

    漫漫长夜,蜡炬成灰,即便是到了天光大亮的时候,白虎节堂中的讨论依然十分激烈,这些军人对兵事有着极高的热情,不断的做着沙盘推演。

    赵祯已经困得不行,辽朝的军队还有三日才能抵达兴庆府,现在推演再多也没什么作用,但接下来将领们的话让他惊呆了,狄青上奏道:“起奏陛下,众将领推演之后发现,我大军当前往定州迎头痛击辽人,此地适合奇兵险用,若是早早设下伏兵,可击敌与意料之外!”

    赵祯看了看舆图上的各种红圈黑线,他发现现在的大宋军队已经越来越专业了,尤其是在用兵上,颇有后世风范。

    从舆图上看,这是一场完美的伏击战,大宋的埋伏圈可以很轻易的封住辽人的退路,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在数十万人的战场上,能挫败辽人的图谋便已经很不简单了,更别提击溃辽人。

    大宋现在要做的不是对付辽人,而是保护自己即将到手的胜利果实,这是一场对大宋来说输不起的战争,必须要拿下,否则前期的投入有很多都会付诸东流。

    最后赵祯还是没有同意众将士的计划,因为他不放心西夏,自始自终他都不信任西夏,更不信任没藏黑云,再说与其主动出击在定州击溃辽兵,不如在兴庆府,在西夏人的国都旁,如此一来岂不是更有震慑之力?

    赵祯相信,大宋军队有能力抵挡住辽人的南下,更有能力抵挡住西夏人的反扑,若是西夏人打算与辽人合伙进攻大宋那他们的如意算盘便是打错了。

    大宋在西夏已经占领了许多城池,西平府便是一个重要的据点,大宋在此囤积了大量的军粮器械,完全足够数十万大军一个月之久的用度,这已经是相当庞大的一笔储备了。

    大宋在兴庆府与西夏伏兵之间都能击溃数十万伏兵,何况是辽人的八万铁骑?相比西夏的灭国之战,辽人更没有必死之心和背水一战的勇气。

    赵祯笑了笑,强者本就要展示他的锋芒,否则怎么能称得上强者,怎么能让世人仰望?这是个信仰力量的时代,在赵祯看来这依然是个乱世,除非大宋统一整个华夏!

    

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抢女人……() 
辽人的行动很迅速,这一点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即便是西夏也没准备好这位“盟友”的到来,但辽人确确实实的来了,他们向世人展示了强大的机动能力,并且出其不意的出现在赵祯的面前。

    师出有名是必须的,辽朝如此大动干戈的赶到兴庆府外程兵十万为的是什么?自然是为的“道义”和“天理”!

    于是赵祯看到了一篇极为虚假又可笑的檄文,辽朝檄文的目标是大宋,在檄文中,辽朝很可耻的与这位曾经的盟友,而后又打的谁也不认人的西夏仇人站在了一起。

    显然这一次辽朝不打算与西夏互相伤害了,而是真正希望救西夏与水火之中,成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拯救者。

    若是不了解实情的人看到这份檄文,真的会被辽朝的“义举”所感动,世界上还真的有如此正派的王朝啊!

    但这一切在赵祯眼中却如跳梁小丑般可笑,甚至连西夏人瞧见这些前来救援他们的辽人也是这种感觉,毕竟…………

    你辽朝刚刚在大宋与西夏的战争中占领了西夏人的后套之地!

    若不是与大宋交战正酣,西夏人怕是早就拼了老命前往杀的你屁滚尿流,哪有你现在站在这里说着虚伪之言的机会?

    更加致命的是,这片檄文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发出,不光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大宋的行为无道,更是对西夏人产生了巨大的伤害,原因很简单,辽朝认为自己现在是来帮助西夏的,给予西夏苟延残喘的机会,让西夏的国鼎得以保存,让西夏王朝得以延续,但他忘了,西夏人手中依然存有十万可战之兵……

    檄文在宋人眼中不过是个笑话,大宋什么时候在乎别人的看法了?再说了战争本就是赤裸裸的,宋夏两国光明正大的出兵对战,大宋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为了华夏一统出兵西夏,与西夏打的难舍难分的时候,你辽朝乘机夺取后套,并且在西夏眼看抵挡不住打算归顺的时候“帮助”西夏,其中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

    辽朝不就是希望大宋与西夏拼个你死我活,然后乘机寻找机会“捡漏”吗?灭国之战的代价非常巨大,往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即便是如大宋准备的如此充分,损失依然惊人。

    在此之前赵祯已经做好了自认为是完全的准备,但他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