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拯并未被朝中嗡嗡的讨论声所打扰,而是继续道“启奏陛下,大量商贾赶赴宁夏,妄图通过宁夏进入西域,重开古丝绸之路,但一场春灾让他们在路上损失良多,许多商贾被困兴庆府等地,可否派兵开道护送之?”

    随着他的话,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静的有些不像话,谁都没想到包拯这个固执保守的三司使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许多朝臣提出反对,而反对的理由却是朝廷却不能自降身份的为商贾派兵。

    包拯听到这些无稽之谈稍稍冷笑的再次出班道“启奏陛下,我大宋赋税如此之多,乃是多的商贾之功,每年关税,商税,数千万贯,乃万巨之才,岂能错失?!”

    赵祯坐在御座上微微一笑,包拯所说的数千万贯都是客气的,应该是大几千万贯,包拯显然是有所保留,但即便如此也使得朝中反对的声音渐渐减小,谁敢反对?谁和钱过不去?

    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宋还要从这些商贾身上获得赋税,赵祯瞧着眼前神色尴尬的朝臣道“如此便传旨宁夏路之兵,护送商贾国境,入西域,沿途多照看,勿有劫掠之事。”

    赵祯的话便意味着朝廷的方针,庞籍出班,带领所有朝臣躬身应道“尊陛下旨意!”

    接下来便是各部官员汇报各地情况,以及如何扶持受灾百姓,这些都是必须的,赵祯详细的听取朝臣们奏报,不时开口指正一二。

    从他们的汇报可以看出,这次春灾对大宋最大的打击并不是在人的身上,而是在经济上,春灾导致了粮价的攀升,也导致了物价或多或少的增加。

    而朝廷免去夏税之后,灾情便大有好转,农人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的提升,各地州府抢种粮食,争取在夏天到来的时候收割。

    赵祯微微点头,看来自己免去夏税果然是正确的选择。

    就在大朝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内诸司之一的四方馆派人来了,内侍在一群朝臣的注视下,两腿发麻,进了大殿之后便缓缓而行,到了大殿中央躬身拜下“启奏陛下,辽朝使臣耶律贾求见!”

    果不其然,赵祯早就料到辽朝很可能派遣使臣前来,不一定是求援,但多半会要求互市买卖粮食,春灾过后什么最值钱?当然是粮食了!即便是耶律贾还在外等候,赵祯知晓他来作甚。

    赵祯笑着对满朝文武说道“果然还是来了,辽人怕是坐不住了!宣他进来。”

    内侍如蒙大赦,再拜而起“奴婢遵旨!”对于内侍来说,真正可怖的并非是皇帝,而是朝臣们无时无刻不盯着他们的眼神,稍稍有一点不妥便会被朝臣上奏弹劾。

    而官家在这种事情上绝不会袒护内侍,所有人都说官家仁,可内侍们知晓,这是在不犯错的情况下……

    煌煌大殿,乾宇为名,耶律贾站在殿外,心中一阵无言,这么多年来,他越来越不喜欢这里了,要不是自己的头上顶着一个辽朝使臣的差遣,绝不会踏入大宋皇宫半步,更不会靠近这辉煌的宫宇半步!

    这种感觉很复杂,一来是因为恐惧,对大宋逐渐强大的恐惧,二来这是一丝说不出的酸楚,对辽朝疲软与大宋强大相较之下的酸楚,这中酸楚中还带有一丝自卑和羡慕。

    每每当他把大宋的情况上奏大辽皇帝之后,得到的永远都是那一句简单的批复“静观大宋之变,勿令妄动。”

    耶律贾开始的时候还以为大辽的天子有什么计划,或是说有什么策略,后来听人说,每次自己上疏的时候,天子总是面带讥讽,嘲笑自己的无能,若不是张俭死保自己,一定会被调回上京城,并且消失的无影无踪……

    。

第九百七十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耶律贾实在想不明白,为何自己说真话却总是没人相信?

    那一车车从北京城运出的货物难道是自己杜撰出来的?那往来与北京城和东京城之间的火车是自己凭空捏造的?为何大辽还不打起精神,小心应对?

    如今的大宋早已是一头凶兽!

    不!自这位“圣天子”亲政之后,大宋便是一头挣脱束缚且无人能挡的凶兽!它外表仁善的外衣,内里却是凶狠果决之辈,最先消失在大宋面前的便是大理国。

    这个自后晋建立起来的王朝,虽然并无多少战力,可是却占据了地势之险,再加上瘴气横生,沼泽密布,并不是一个易于攻伐的国家,即便是大辽也很难攻克,但大宋却只用了短短半年便做到了。

    耶律贾不止一次的推演大宋灭国大理的战况,并且这么多年来他不遗余力的收集当年的情报,力图还原当时的战况,但随着他收集的情报越来越多,心中的恐惧也越来越大。

    在攻伐大理国之前,大宋整整准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这两年里单单是派往大理国的密谍便不下数千人,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渗透进入大理国境内,或是收买山中部族,或是潜入府城做买卖,行商。

    耶律贾相信,大宋早就做好了出兵大理国的准备,并且早就打算灭掉大理国,而最让他恐惧的是,大宋皇帝赵祯明明已经知晓大理国会骚扰,攻伐大宋,可却已然按兵不动。

    为了吞并大理,眼睁睁的看着大宋百姓遭殃而不动,甚至赏赐了大理国国主,给出招安的假象。这需要多大的忍耐和多么冰冷的心?

    这就所有人夸赞的仁君?

    他耶律贾不相信赵祯没有事先得到消息,为了吞并大理他赵祯还真是能忍,单单就这份心性也极为恐怖了。

    眼前辉煌的乾宇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过在耶律贾的眼中,它就是用尸骸堆积起来的京观,向全天下的人宣誓大宋的强大以及无情,所有人都夸赞大宋皇帝仁慈,即便是大辽之中也有人这么认为,因为大宋皇帝开设互市,约束边军……

    可别忘了,大宋从大辽的手中夺走了整个燕云!没有燕云的大辽损失可谓是空虚的,当年萧太后领兵南下,不是为了攻伐大宋,灭国大宋,而是为了一举巩固燕云的地位。

    真宗皇帝的懦弱使得大辽安稳了数载春秋,可谁能想到,他的儿子居然如此强势,拥有经天纬地之才?强大的火炮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的眼前,每当看到有关大宋火炮的描述和情报,耶律贾都觉得浑身战栗。

    “一炮之威,糜烂十数里……”这是有些夸张,但糜烂百余米还是确确实实能做到的,他曾经看过大宋的火炮,这东西就不该是人所掌控的!

    当年攻伐燕云的时候,他曾经偷偷潜行尾随,从火药弹开始,大宋的火器便愈发的厉害起来,那火炮更是战场上的杀神,轰鸣中吐露着的火舌,呼啸而过的巨大弹丸,这一切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这时候耶律贾才发现,整个辽朝和自己都是一样的,一样的小看了大宋的格物,一样的小看了大宋的火药。

    他一度怀疑,当年兴宗皇帝的死和这火药分不开,想想也是,五千多人的大辽精锐骑兵,突袭仅仅千余人的大宋皇帝行在,怎么可能一去不返,没有一个生还之人?

    并且兴宗皇帝还被大宋皇帝斩去首级!若是能做到这一点显然是兴宗皇帝身边的御帐亲军皮室军死绝了,或是被宋人缠住,可这绝不可能!

    五千皮室军的强大只有真正见识过的人才知晓,对于他们来说就没有人能阻拦的住他们的进攻脚步,数万大军的包围之下,这些大辽的精锐也能突破重围。

    再不济也能把皇帝安全无恙的护送出去,可结果是五千皮室军被一千多人的宋军亲卫全灭,皇帝御驾亲征身首异处……

    而皇帝死后,大辽内部便立刻开始波云诡谲,耶律重元蠢蠢欲动,手握大量兵权和上京城守备的他成为了大辽的当务之急,而大辽的主力十万大军却在大同府固守,走脱不得。

    这时候无论是太后还是张俭都坚持萧惠率兵撤退,即便是把大同府拱手送与大宋也在所不惜,一定要保住大辽的正统,只不过耶律贾觉得这一切来的太快,也太蹊跷了些。

    但他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耶律重元的叛乱和大宋有关,甚至找不到一点宋人参与其中的线索,没有线索就是最大的线索,他曾经把自己心中的想法传书给了耶律宗政这位昔日一起共事过的同僚,得到的却是左丞相张俭的回信。

    在信中,张俭把所有得到的消息都告诉了耶律贾,并且赞成了他的观点,最后却以一句“无有之证,不得擅动!”的话,显然,连这位左丞相都畏惧与大宋的实力,不敢妄加揣测。

    耶律贾知道,其中定然是有蹊跷的,只不过自己所知晓的事情没有张俭太后的多,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既然他们不愿告诉自己,自己也无法去问,最少证明大宋在耶律重元这件事上拖不得干系!

    耶律贾望着眼前高大雄伟,华丽庄严的宫殿,在看看两边持剑而立的巨人武士,他只觉得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虚妄,对大宋皇帝的看法得到了本质的改变,也许他赵祯就是一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暴君。

    只不过他奉行内圣外王,以仁慈对待大宋子民,以残暴对待外族百姓,也许当年甘肃军城外的京观便是出自他的授意……他赵祯就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暴君!

    这不需要多说,单单从西夏覆灭的这一点上便能看出,现在的耶律贾可以肯定的说,自己已经了解了大宋皇帝的手段,每一个他想要对付的国家,都会出现种种奇怪的状况。

    比如大理多了那么多的商贾,西夏的羊毛突然价值千金,燕云的商人,儒者大量涌入等等这些都是大宋皇帝动手的前兆,只不过,这一次自己是无能为力,因为大辽有求于大宋。

    。

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于宋() 
耶律贾之所以出现乾宇殿之外,那是因为辽朝同样陷入了一场巨大的灾难之中,不光是辽朝,女真人同样也遭受了春灾的威胁,连辽人都没有多余的口粮,女真人怎么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