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话显然也代表了夏竦的观点,对于牛痘的重视程度显然他们还是不知道,赵祯无奈的叹了口气,颇为悲哀的望着两人道“亏你们还是相公,知晓这牛痘的好处,也惧怕痘疫带来的危险,如此还不以身作则?

    这让朝廷中的衮衮诸公如何看待二位?牛痘的普及程度越高,将来爆发痘疫的范围便越小,若是我大宋百姓人人接种牛痘,那这痘疫便算是彻底在大宋消失了。”

    两人被赵祯说的目瞪口呆,原本他们认为自己不种牛痘也没干系,毕竟是牛身上取的痘疮,谁愿意接种那玩意,不洁之物如何能治病?

    大宋的百姓也是冲着对赵祯的信任才会大部分人接种牛痘的,那些坚持不接种牛痘的人也都是和庞籍夏竦两人一样的想法。或是认为不该在肩膀上留下一个大大的疤痕,或是认为这东西不干净。

    包拯有些看不下去,打了个圆场道“官家,北京城的百姓接种牛痘者十之…………”

    “十之?!就这不准确的数字还沾沾自喜喽!为何不人人接种?朝廷不过是抽取一人十文钱的价格,连这点小钱都舍不起?莫不是要等痘疫来了才知道害怕不成!”

    “这…………”包拯被赵祯呛住,最后咬牙道“百姓之中有人认为接种牛痘者并非是再也不染,也有人听闻接种当日便有暴毙横死者…………”

    赵祯拿出袖中皇城司的奏报道“皇城司的人早已在岭南做过验证,千人其莫救者一二人耳!剩下的人都活着,而且活的好好的!

    再说城中那么多的百姓接种,连朕和皇后皇子妃嫔都接种了他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要是说牛痘无效更是荒谬!世人皆知患过痘疫者永不再患,连药王都写进书中,还有谁大放厥词?!”

    赵祯愤怒的声音在文德殿中回响,一种臣公只能行礼“陛下息怒!”

    显然这件事已经触怒了赵祯的底线,稍稍顿了一下,赵祯指着庞籍和夏竦两人开口道“你二人还真是不怕死,牛痘若是真的来了你们也别种!”

    “包拯,立刻着人清查城中还有多少户人家不是全种牛痘的,另外再命北平府治下各县,凡是没有接种牛痘者,一律接种,若是不尊朕的旨意,从知县事开始,没几官员皆数革职抄家!百姓不尊罚铜五百斤!另以木板封门,石灰隔户,待痘疫散再还自由身!”

    包拯点头道“臣遵旨!”

    “狄青,彭七,调大军,用良将,封锁边境,凡是在我大宋边墙关卡之外者,无论何人一律变得入宋!若是我大宋百姓或是汉家百姓前来,一律隔离,此事命王唯一总领,要人给人,要药给药!”

    狄青,彭七二人出班拱手道“臣遵旨!”

    首先这是在辽朝发生了痘疫而非大宋,其次大宋有牛痘能抗衡这中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的病症,所以赵祯还算是能控制心中的怒火和担忧。

    而朝臣们对于官家做的决定毫无疑义,面对这种曾经夺取无数华夏人生命的疫病谁也不敢有什么相左之言。

    因为这次辽朝的痘疫,大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封锁边境,赵祯的旨意从皇宫发出,并且一路向北直至宋辽边境。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封锁,所有的州府在看到圣旨,知晓有关痘疫的时候便在第一时间配合,痘疫对与北京城也许遥远,可对于密云,行唐,遵化等地可就是近在咫尺的祸事!

    说实话现在的闭关只能把痘疫的传播减少到最小,不会有携带痘疫的人再进入大宋,可在此之前,大宋的国门还并未拒绝来自辽朝的商贾和原本的宋人百姓。

    边境州府的百姓人人自危,但很快被州府衙门弹压下去,并且承诺朝廷的大军和医者很快便会到来。

    赵祯在次日的大朝会上拒绝了暂时迁都东京城的奏疏,并昭告天下他,大宋的皇帝就留在北京城,朝廷也发出安民告示,宣称牛痘可以防治痘疫。

    但一场悄然而来的天花病毒已经开始了他的肆虐,天花病毒的潜伏期有十二天,在这十二天内进出大宋的辽朝商贾,大宋商贾不知有多少…………

    辽朝爆发了痘疫,整个中京道几乎没有幸免,传播的速度惊人,即便是寒冷的天气也极难把它们彻底杀死,何况辽人拜大宋所赐,也开始使用煤炭的铁炉,这东西造价不算昂贵,使用更是便宜,碳石能要的了几个钱?

    所以辽朝的百姓家中多用火炉或是暖炕驱寒,效果极好,室内可谓是温暖如春的,这也便向的加剧了痘疫的传播……

    。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将军与神医() 
宋辽边境线上出现了惊人的一幕,中京道无数的辽人汉人往大宋一方涌入,他们都得到了一个消息,宋人有医治痘疫之法!

    这一消息导致了人潮的出现,开始是数百人,然后是数千,最后是数万人!而这些人中有已经得了痘疫的人,没有患病的人,前来避祸的人,大宋的商人,辽朝的商人,以及普通的平民百姓。

    一旦人多了起来,便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恐慌的情绪也会随之蔓延开,如同一个巨大的发酵场,酝酿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种世衡看着关隘之外密密麻麻的帐篷心中发苦,这里面有不少大宋的商贾,他们已经向自己传过几次消息了,可现在自己却一点办法也没有,若是打开关隘,所有人都会蜂拥而至,到时整个滦河城都将不保!

    枢密院调遣自己前来,还有官家的旨意,可以说是对自己抱有厚望,岂能辜负之?种世衡也想完美的处理好这件事,可面对已经快六万人的恐慌他也无能为力。

    手中有近五万的大军,这五万大军可以在战场上屠戮敌人,可以奋勇杀敌,但唯独不能对付手无寸铁的百姓,这些人中有多少是汉家百姓?有多少是契丹人?很难统计,因为他们早已经杂乱无章的混合在一起,只有先来后到没有人以群分。

    城外已经发生许多次械斗了,死伤的人只能躺在冰冷而坚硬的土地上无人问津,但他们的周围一定会形成空地,没人愿意在痘疫横行的时候靠近死人。

    还有一些地方在冒着黑烟和火光,种世衡不用猜都知道这是在焚烧死者,痘疫已经出现,甚至有人死去,这时候城外的人唯一能做的便是焚烧死者。

    于是种世衡的压力更大了,既然已经有人患病而死,那就说明城外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患有痘疫!一旦打开城门,后果不堪设想,若是痘疫从自己的滦河城进入大宋,怕是唯有以死谢罪方能保全家人。

    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泥坑啊!自己居然还挑了进来,简直是愚蠢至极,种世衡终于知道为何折继闵要劝自己万万不可前来,当时自己脑袋一热便慷慨而行,完全忘了这位老友的劝诫。

    现在看来这事利弊参半,成则一世英雄,败则永不超生。

    种世衡望向边上表情一样难看的王唯一,这个大宋的神医也是眉头紧锁,现在怕是他也没有办法了吧?寒风吹着他略微花白的胡子,但种世衡怎么看怎么觉得这老头比自己还要精神。

    他在路上教自己的养生五禽戏确实不错,可也不至于让自己把身家性命托付给他…………

    不过眼下确实没有办法,种世衡只能硬着头皮道“王院正可有妥善之法?”

    王唯一瞧了他一眼,捋了捋胡子道“办法不是没有,却要将军配合才行,若是将军没有大魄力,终将功败垂成!”

    种世衡怀疑王唯一的时候,王唯一对他也并非绝对的信任,王唯一早已看出,种世衡已经后悔了,现在的他满脑子想的便是如何保证滦河城的安全,如何保证不会有痘疫从这里进入大宋,至于城外的人死活,怕是只能自求多福了。

    被王唯一将了军,种世衡非但不生气,反而放松了许多,这说明大家都了解对方的想法,也没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了。

    “王院正有何妙法便说出来,某自会思虑周全,否则这事拖下去也只能看着城外的人死光。待过了痘疫之后再出城清理了。”

    王唯一冷笑道“有你说的那般轻松?痘疫乃是顽疾,即便是城外的人都死光了,痘疫也不会全灭,若是派遣将士出城清理,保不齐就会有人沾染,带回军中又该如何?!将军如何向官家交代?如何向朝廷交代?如何向这些将士的父母家人和大宋的百姓交代?”

    种世衡恼怒道“那您说该如何?若是你有妥善之法,某任凭你差遣!”

    “开关放人!”

    王唯一从喉咙里挤出的四个字让种世衡大惊“这如何使得?”

    “要想为大宋谋一个无量功德,要想为官家谋一个千古仁君,要想救治这些城外的倒霉货就要这么做!若是不想承担风险,你当初就不该来!”

    王唯一的每一句话犹如一记重拳,砸在种世衡的身上,让他从迷茫中醒悟,没错,自己这是要为官家,为大宋谋圣名,并非是自己,若是……若是正如王唯一所说,功成之后自己岂不是…………

    种世衡咬牙道“好!就按你说的办!来人……”

    “慢!”

    王唯一打断了种世衡的话,笑眯眯的盯着他“将军果然有魄力,可这事不急,老夫只是为了考校将军的勇气和魄力而已,此事要从长计议,开关是必须的,但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以现在的滦河城来说是不行的。”

    王唯一的话让种世衡长舒一口气,看来这老倌确实有一手,最少能对付眼下的痘疫,否则也不会如此说了。

    “如此就劳烦王院正了,有什么所需尽管招呼,某必定言听计从!”

    “撤走城中所有百姓,这是前提,这里的城池和百姓原本属辽朝,是杨怀玉夺下的,所以才有了现在的滦河城,但城中百姓几乎都没接种过牛痘,一旦沾染痘疫,后果不堪设想!”

    种世衡点了点头,这倒是不错“好,就听王院正的,某这就命人连夜把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