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架势如何能战?

    契丹兵马转身便走,他们是来袭杀毫无还手之力的平民百姓的,可不是来和宋人精锐作战的!

    大宋的军马气势如虹,一路追杀契丹人至润州的海阳城外,大有尾随在后杀入城中的架势,这让契丹人十分慌乱,原本是他们出去打谷草,现在却差点让宋人破城,想想都觉得后怕。

    大宋军马撤走了,毕竟以骑兵攻城是不显示的事情,不过如此一来,契丹人便再也不敢随意出城杀戮归宋百姓了,但这不算完,耶律浩身为宗室,岂能看着大宋得逞?

    于是“机缘巧合”之下,他们收到消息,在水阜林设下埋伏,再次伏击了大宋一个指挥的骑兵,莫云飞作为山海关主将自然不干了,朝廷的政策已经不是被动防御而是可以主动出击的对外积极防御,那便是可以找回产子来!

    宋辽双方在山海关之外开始了剧烈的碰撞,今天你伏击我的一个指挥,明天我杀你五百人,矛盾进一步升级之下,给了大宋出兵的机会和借口。

    当耶律浩得意的轻点从宋军手中缴获多少铠甲兵刃的时候,大宋北伐的消息便如泰山崩塌一般传来…………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与话事人() 
可以说大宋的这次北伐是除了赵祯之外所有人期待的事情,对于朝廷的官员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原本他们并不是十分热衷于开疆拓土,但不知何时,大宋兴起了一种理论,能把北京城带出经济漩涡的只有辽东。

    赵祯不知道这理论是从哪来的,但说的确实头头是道,辽东的土地上大量的工业才刚刚开始兴起,百姓的生活一定会逐渐提高,同时女真人在归附大宋之后,也需要大量的商品。

    但赵祯更加清楚的是,北京城中的这一切是民间资本对宗室商贾和将门商贾的一次狙击,运用的资源之多,投入之大,效果之显著,令赵祯叹为观止。

    赵祯比任何人都清楚北京城中的经济规律,这是一个由将门和宗室之间操控的经济模式,也可以说他们是俩个相互合作的经济集团,在民间商贾在北京城中不利的时候,另外两家却大肆收割,最后成为北京城中的庞然大物。

    但很快,民间商贾便出来了,他们在北京城中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过赵祯的眼睛,也没有逃过三司的眼睛,可以说他们在北京城中出现的是那么的突兀,也就是这忽然的乍现使得将门和宗室措手不及。

    赵焕和曹康两人来了,他们两人是能托人便托人,能动用关系便动用关系,最后甚至用了王蒙正这位大宋的国丈路子才把消息递到赵祯面前。

    王蒙正可以说是在大宋商贾之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力量,他的商号并非站在宗室的一边,也没有和将门有所勾连,甚至和民间商贾也不愿有太多的交集,他就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但却能赚到钱,生意红火。

    因为王蒙正的商号拥有一个从生产,到包装,再到销售完整的生产链,而他的身份也注定不会有人去寻他的麻烦,谁没事得罪皇帝的老丈人玩?吃拧了!

    于是王蒙正便成为了最合适的话事人,三方的利益纠葛总是会请他出面进行调解,而王蒙正颇有点来者不拒的意为在其中,当起了三方的和事老。

    曹康和赵焕两人进宫也是走的他的路子,赵祯反倒是期望他们来找自己,这样一来便可对他们加强控制,而王语嫣这位皇后深谙其道…………

    都是宗室,将门和外戚,赵祯也就不方便在正殿之中接见他们,改在了禁中会宁殿之北的一座用石头叠成的小山上,山上建有一殿二亭,赵祯亲自取名为翠微殿、云归亭、层亭。

    一来这里僻静,而来不会有人打扰,环境还相当优美也显得随意,赵祯不愿把气氛弄得太紧张,毕竟赵焕是宗室,也是自己的堂侄,而曹康是曹家的人,和天家的关系也不算远。

    赵祯瞧着三人,脸上露出颇为轻松的笑容“都是朕的内腹之亲,有什么话便直说,朕可是知晓你们的处境嘞!”

    殿中三人稍稍有些犹豫,但赵焕毕竟是皇亲最先开口道“启奏官家,北京城的乱局归根结底便是一次利益倾轧,若是不治,恐生大乱!”

    一旁的曹康连连点头,附和着开口道“此乃民间商贾一手早就,为的便是冲击我等将门和宗室的产业!”

    赵祯笑了笑“既然尔等知晓便设法应对冲击便是,何须向朕诉苦?莫不是认为朕会出手救济?朕可不打算背上与民争利的骂名…………”

    曹康,赵焕二人相识苦笑“臣等怎敢请求官家出手,只是向官家说明,并献上捐献……”

    “捐献?”赵祯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二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快过不下去了,还要向朝廷捐献?

    两人望向王蒙正,眼睛中满是哀求,王蒙正缓缓开口道“官家,此二人代表宗室和将门向朝廷捐献钱财,为的是助我大军兵出辽东……”

    辽东,又是辽东,看来最近的许多事情都是和辽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不禁让赵祯联想到古北道和山海关外的摩擦,难道是这些宗室和将门在背后促使大宋和辽朝的摩擦?

    好似……也说得通!宗室和将门有这力量,或者说有这能量影响边军,毕竟他们在军中也有所经营,虽然不至于威胁皇权,军权,可若是说他们完全没有影响也是不现实的。

    赵祯微微点头,望着赵焕和曹康两人的眼神更加的和蔼“朕心甚慰,尔等能有如此见识和胸襟让朕讶然,大宋北伐的目标便是辽东,一旦打通辽东便可联通与大宋之陆路,可你们宗室与将门在辽东并无产业,这又和解?”

    这次不用曹康和赵焕回答,王蒙正开口道“启奏官家,民间商贾已经商议好了,若是辽东与大宋通途,便让出北京城的部份产业,也愿向朝廷捐献钱粮以供军用!”

    真是小看这些商贾了,现在的赵祯已经能够肯定,宋辽之间的摩擦是何人引起,显然与宗室将门脱不开关系,也与这些民间商贾脱不开关系!

    赵祯内心震惊在表面上仍旧是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微微点头“这么说来国丈是为民间商贾说话的?”

    王蒙正小心的望着赵祯微微点头道“他们递不上话,也无法面圣,只能由老臣面圣详说……”

    赵祯想了想,行商司因为宋辽之间的突然摩擦还没有成立,的确民间商贾无法向上传递消息,看来自己的这位国丈并不单单是给宗室,将门说项,还在为民间商贾递话,俨然是商贾们的话事人。

    挥了挥手对赵焕曹康二人道“你们的来意朕以知晓,为国之心令朕感慨,若无他事便退下吧!三司之人自会去尔等府上。”

    曹康和赵焕二人告退,只留下王蒙正在殿中正襟危坐,也只有他能得到赐坐的待遇。

    赵祯脸上的笑容更加亲切,看的王蒙正心中发毛,别人不知道他却是知晓的,官家越是和煦,心中的算计便越大!这是当年赵元俨之乱的时候他便得出的结论!

    “老泰山……你到底是谁的话事人啊!”

    “官家何意?”

    “朕是说你到底在为谁说话。”

    “老臣不偏不倚…………”

    “哦!是吗?”

    “启禀官家,臣有要事上奏!”

    。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养出的怪物() 
对于王蒙正来说没有什么比中立更重要,如果有,那就是官家…………他作为一个朝局之外的人,作为一个商贾出生的智者,对眼前的一切看的十分清楚,并且也受到了一些风声。

    他是商贾之中的丛林之狐,即便是在三方角力的同时也能轻松的游走在他们中间,成为另一种力量的存在,毕竟他的生意可谓是在大宋遍地开花,三方没法绕开他。

    王蒙正也成为了特殊的存在,是各方话事人最好的人选,但同样的在他的面前难免有所暴露,许多事情想要彻底绕开他也是不可能,于是乎王蒙正的消息才是最灵通的。

    他早已发现了资本的阴谋,开始的时候他只是收到一些风声,但逐渐的越来越多的消息不断的出现,尤其是代表三方利益的掌柜在招财进宝楼中的频繁出入也引起了他的好奇。

    多放打听之下,他虽然不知道具体的谈话内容,可却知晓,大宋最近发生的反常事情都是在他们三人聚首之后才发生的。

    事出有异必有妖!王蒙正发现了其中的秘密,显然三方是为了大宋北伐而开始出现动作的,这是在挑弄辽朝与大宋之间的关系,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边境上造成摩擦。

    虽然王蒙正不知道他们的手段,可这并不妨碍他进行推测,事情的主线慢慢的被他抽丝剥茧出来,而得出的结果却是惊人的,大宋的北伐和天下的商贾脱不开关系!

    心中说不出的震惊让王蒙这瑟瑟发抖,这么多年来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东西能威胁到大宋的皇权,而这东西乃是官家自己推行的,重商政策…………

    赵祯奇怪的望了一眼王蒙正,按道理来说这时候他也应该告退才是,现在却要上奏?也不知所为何事,自己不过是看出他有问题而已,想要确认他到底是在帮谁说话。

    赵祯和自己的这位老丈人之间的关系算不得融洽,当然也算不得多么疏远,最大的难题就在于三司对王蒙正的恒顺进行的接二连三的罚款,理由也很简单,恒顺商号总有店铺漏税,虽然并非故意,可终究是犯了国法。

    不过这点钱对于王蒙正来说算不得什么,但却在脸上挂不住,他可是顶着户部尚书的头衔,多少也是个官身…………

    见赵祯面露疑惑,王蒙正躬身道“启奏官家,臣……臣偶有发现,这……古北道,山海关外以及宋辽边境上的许多事与商贾有关!”

    赵祯的瞳孔微微一缩,望向王蒙正的眼神也充满了凌厉“国丈从何知晓?”

    王蒙正忐忑的把自己的推测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