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场较量早已开始,也不知彭帅是不是故意的,非要把刘平和王铁鞭两人方在一起,相互之间又互不统属,双方明显是要竞争的,刘平攻伐迁州的迁民城,而王铁鞭却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来州的来宾城。

    在本身上就是王铁鞭处于劣势,如今看来依旧是如此,连彭帅都没给王铁鞭以照顾,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却是一副加油鼓劲的模样,这下两人的竞争更加激烈了。

    斥候带着些许郁闷的在军中传令,并且和相识的人唠嗑,当然这一切都是在马背上进行的,来了主将都乘坐马车行军,谁还敢有什么疑议。

    对付辽人的堡寨其实很简单,最重要的一点是,辽人的堡寨本身就很简单,甚至不如大宋临时搭建的军营,大宋官兵早已习惯了军中的军制,一切都按照军制训练和操作,任何人违反都要受到军法处置。

    千骑已经算是极为庞大的骑兵部队了,他们的机动速度快,冲击力强,对付辽人堡寨的方式也简单,以火药弹捆绑在一起进行破门,辽人的堡寨一般都是土墙,夯土筑墙木板封门。

    这样的堡寨真的可谓是简陋,不过也聊胜于无,辽人的堡寨最大的作用便是最为临时的哨探之所,一旦预警便以骑兵向附近的州府城池禀报而已。

    当大宋的千骑赶到时,当他们准备贡献这个堡寨的时候,却蓦然发现,堡寨的大门已经开了,而从这里走出的并不是辽朝骁勇善战的契丹骑兵,而是数十匹马和不到百人的投来南军。

    面对这不足百人的辽兵,大宋的千骑便逐渐减缓速度,并且把这百人辽兵包围起来,其实都用不着包围,他们的模样更像是要归顺。

    这是常有的事,大宋的将士们在出征辽朝之后经常遇到汉家百姓组成的军队,他们或是投来南军,或是归圣军之类的,而所谓的归圣军、宣力军、四捷军等等都是汉家百姓组成的。

    主要征自辽朝的五京乡丁,在辽朝这些还算是比较好的,最少辽朝把他们当作军人来看,虽然不如契丹士兵的待遇好,但最少也是能吃得上饭的,而且身上还有一两套铠甲之类的东西,虽然也是破旧不堪,可总归是聊胜于无。

    至于眼前这些所谓的投来南军,便更是不堪了,他们是什么人大宋的将士心中最为清楚,都是些在边境上犯了重大军法的军士,或是大宋境内的犯人,流寇,匪贼之类的。

    这些人在大宋境内过活不下去了,这才跑到辽朝来投军,这些人即便是在辽朝也不受待见,往往被派遣成为先锋军,作为敢死队来用。

    眼下不过百人的投来南军以最快的速度解除武装,他们知道宋军的政策,若是在大宋军队面前缴械投降,一般便能活下来,因为大宋的军规有令,斩首之功最甚,其次便是俘获。

    几十人的俘虏被连成一串的捆绑起来,他们虽然也是汉人,甚至是曾经的大宋百姓,可宋军却没有把他们当作是人来看待,有几个骑兵的后面甚至拖拽了缴械的汉子,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脸上有着深深的琼面……

    被琼面还能出现在辽朝,只能说明这些人是罪大恶极,在被押解流放之地的路上杀了衙役,最终无处可逃便来到了辽朝投军了。

    待赶上大军,这些人已经差不多有进气没出气了,但在看到他们脸上的琼面时,谁也不会说什么,即便是军中的文臣司马也只不过瞥一眼便把这些人记入了骑兵将士的斩首之功中…………

    没有的辽人堡寨的威胁,王铁鞭的大军便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来宾城,而此时迁民城的战事也不过刚刚开始,彭七看到军报后便得意的笑了笑,自己果然没有用错人。

    这王铁鞭和刘平之间的较量正好可以用来激将他们二人,刘平是正经得了官家钦点的,自然不能输给王铁鞭,而王铁鞭心中的不服也会让他拼命的想要证明自己。

    这样的战术实在是成功,虽然有分兵的危险,但上四军人数众多,即便是分兵也没有什么,即便辽人来援,有三州山和五指山附近的背嵬军阻拦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好处显而易见,在同一时间对两座州城进行攻击,来宾城绝对是猝不及防的。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辽朝汉臣() 
    事实上也是如此,来宾城完全没有防备,原本的来宾城守将韩绍文还准备派人援助迁民城,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的来宾城前出现了大宋的禁军,而且数量惊人,约有五万之众!

    整个来宾城的守军不过三万有余而已,且并不是全部都由契丹士兵组成,其中参杂着大量的五京兵丁。这样的战力如何守城?可笑他还准备援助迁民城,此时能守住自己的来宾城就算不错了!

    自始自终韩绍文都不明白宋军是如何逼近来宾城的,这五万大军一路上完全没有消息传来,难道设立的堡寨都是死人不成?!

    堡寨的作用其实很简单,即使登高远望,瞧见有敌军进犯便以最快的速度飞报附近的州城而已,别的也没什么作用,难道还指望这数百人拖延大军攻伐不成?

    但韩绍文也不瞧瞧自己用的是什么人?南来投军!战力本就低下,而且没有一身过硬的本事,即便是率先逃走,也根本没有机会,再说大宋的斥候早已发现这些堡寨,岂能让他们轻易走脱?

    这些宋军对于韩绍文和来宾城的军民来说几乎是一夜之间突然出现的,因为有迁民城在前,他们并不担心自己的来宾城的安危,甚至还打算援助迁民城。

    可在一夜之间,大宋的军营便出现在来宾城外,大片大片以墨绿色苫布所组成的营帐犹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其实早在大宋的军队还在行进之中,宋军的斥侯兵就已经把前方可能扎营的地方详细奏报给主将王铁鞭。

    战场上的安营扎寨也不像通常所想的那么简单,宋军的军营四周最少要围起一道临时的木墙,所以在扎营之地的四周必须要有树林,这对地点的选择尤为重要,非经验丰富的斥候无法做到。

    先砍两排树干,一排长一排短,把树干底下烧焦以后埋二分之一入土,长树干排成紧密的一排在外,短树干排成一排在内,然后在两排树干之间架上木板,分为上下两层,这样长树干长出的部分就成为护墙,木板上层可以让士兵巡逻放哨,下层可以存放防御武器和让士兵休息。

    宋军的一个小队是五十名士兵再加上队长队副各一,扎营的时候也是如此,大家的营帐两两相对,在营帐的周围和营区之间要挖排水沟,以防雨水倒灌,或是更为严重的火烧连营,排水沟有的时候也是防火沟。

    军中严禁士兵在各个营区之间乱窜,本营区以内也不许各个帐篷乱跑。每个营区之中还要挖一个公共厕所,在大宋的兵法中对于军营卫生也非常重视,不厌其烦的强调厕所挖的位置非常重要。

    首先要离水源和贮藏粮食的地方远远的,要离营房有一定的距离,但不能太远,以免上厕所的官兵不能及时归队,当然也不能太近。

    宋军的军营还非常重视防疫,比如人和牲口所产生的垃圾要及时掩埋焚烧,重病患者和传染病患者要隔离等等。

    这一切复杂的事情王铁鞭以及他所率领的捧日军只用了短短的一夜功夫便已经做好,木头是在白天便悄悄砍伐的,同样的大宋的战车也作为营地围墙的一部分,上面那些可以旋转的劲弩成为驻守的利器。

    可别小看这些劲弩,他们虽然不如八牛弩来的威力惊人,但却也比普通的棘轮弩要强得多,射程约在六百步左右,足足是棘轮弩的一倍,而且在马车车厢固定时,可以用铁皮把四周围起,如同一座小小的堡垒。

    这一夜之间便安营扎寨完毕的军队着实让来宾城中的军民大吃一惊,这样的速度也实在太快了些,远远望去这些绿色的营帐连同草地上刚刚出现的春草一般,发出生机勃勃的感觉,可此时的来宾城却笼罩在一片灰暗之中。

    韩绍文这个地地道道的辽朝汉官第一次亲眼见识到了大宋兵力的强大,韩绍文出自正统汉室,其祖韩延徽乃是辽国的开国功臣,也是契丹最早倡导“胡汉分治”的汉臣。

    韩延徽初期在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手下任职,后奉命出使契丹时被耶律阿保机留用,成为他身边的主要谋士。后辅助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其子孙世代在辽为官,开创幽州韩氏一族,可以说在契丹人的眼中,韩家的地位相当高,已经和一般的汉人区分开。

    韩家的子孙也几乎都在为辽朝出力,韩德枢被辽太宗耶律德光称为“国之宝”而他的儿子韩绍勋更是辽朝的忠义之臣,渤海人大延琳叛乱,囚禁辽留守、驸马都尉萧孝先及南阳公主,杀户部副使王嘉及军官萧颇德等。

    打算劝降户部使韩绍勋,然而韩绍勋被执,终不屈,遭锯解,愤骂而死。

    可见韩家对辽朝是十分忠心的,否则韩绍文也不会位于辽朝的中京道,更不会在这小小的来宾城中坚守。以他家的关系早已能把他调回上京城去了。

    但大战在前,若是能在中京道久战,少许寸功便能让他韩绍文平步青云,如此良机他岂能错失?于是便在来宾城中积极备战,即便是不敌宋军,也可从容而退,可现在却是没有机会了。

    五万宋军早已是把来宾城围的严严实实,别说是他韩绍文即便是一只鸟也别想飞出去,王铁鞭可是信心十足,一定要拿下来宾城的。

    只不过当他得知韩家人在城中之后,便知道这一战怕是要难打的多了,韩家人是辽朝出了名的硬骨头,当初韩绍勋便是一个例子,想要劝降韩绍文,根本就不可能,军中的文臣司马一开口就被王圭拒绝了。

    王圭向亲兵伸了伸手,一边的亲兵就小心的把一个木匣拿了出来,轻轻打开,便是一个包在红绸中的单筒望眼镜,再小心翼翼的递给王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