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鹤笑了笑:“此事勿忧,锦州永乐城中的家眷需要尔之手信,我大宋自然承诺,必会接他们出来。”

    韩绍文躬身一礼道:“有劳了!”

    王鹤身为文臣,谈吐风雅又多有眼见,与韩绍文两人相谈甚欢,如今他韩绍文既然如此做亦是放下心中的芥蒂,总是要牺牲一些东西,或是钱财,或是故友,或是时间,或是生命,但却必定有要守护的东西。

    即便是失去再珍贵的东西也要守护的。

    韩绍文自认为自己失去了对辽朝的忠义,但他守护的却是整个家族的未来,韩家乃是辽朝的四大世家之一,可这大家世族却并非看着那么风光,提防郡王猜忌便是最为小心翼翼的,但却依然不可避免。

    若是想让韩家依旧繁盛下去,没有一些变化是不行的,尤其是在辽朝,韩家基本上已经走到头了,再无可以上升的余地,辽主绝不会让韩家之人入朝为相,这段时间韩家的人不是在州府转悠便是在老家锦州挪窝。

    虽然表面上是照拂韩家,可只有韩绍文心中明白,在这么下去,韩家必然落寞,所以他才会对王鹤的提议动心。

    良禽择佳木而栖,贤臣择明主而仕,此乃文人求存之道,亦是世家大族的求存之道,如今辽主性猜忌,多暴虐,实非长久之计,韩家的将来也会越来越落寞,即便自己不见王鹤,若是有心人稍加利用,自己乃至韩家也不会落下什么好。

    反观大宋,帝王英明,宏才大略,颇有一代圣君之相,天下人赞其“仁”;而大宋国力之强盛远胜辽朝,这一点他韩绍文可比王鹤还要清楚,他在辽朝最能感受与大宋禁绝通商之后的变化。

    韩绍文早已打算过了,也和好道先生商议过,此时归附,正是大宋用人之际,可保韩家一世富贵,最少不用担心灭族之祸!

    最重要的一点,韩家的才学并不弱,即便是到了大宋也可与宋人才子一较高下,入仕,做官,可保家族兴盛!

    家族的未来是什么?当然是年轻人的未来,若是不能入朝为官,若是籍籍无名一生,家族的希望便彻底会没了,不出三代便会彻底衰落,而韩绍文看好大宋的地方就在这里。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韩家归附() 
    未来,没有什么比未来更重要的东西了,韩绍文死死的抓住了他认为的未来,并且不再撒手,虽然辽朝也是正朔王朝,但大宋却是汉室正朔,虽然少了两个字,但意义却完全不同。

    汉室二字岂可轻言?

    即便是辽朝先于大宋立国,即便天下人都承认它是个正朔王朝也无用,毕竟是蛮夷而已,正朔王朝又如何?能比得上大宋这般的汉室王朝?

    汉室二字对汉人来说便是信仰,便是归宿,虽然韩家历代居于幽州,可原本的幽州也是汉室的土地,韩家也是世代受汉室教化,追本溯源都是后出自汉家的礼法教化,即便是被占领,依旧对汉家王朝有着天然的亲近。

    或许在大辽立国之初,在耶律阿保机在世之时对韩家大力重用,对韩家关照有加,可如今却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韩家早已没落,汉人与契丹人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大。

    终究是该考虑未来的时候了,韩绍文看来,与其给自己留条后路,不如彻底归宋,如此一来最少占得先机,且不说还有,刘、马、赵三家,韩家先一步归顺,便占据了先机!

    此时此刻,韩绍文看着眼前秩序有度,号令严明的大宋军营深感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大宋之兵强马壮非大辽可以抗衡,更为重要的是,辽朝在一日一日的衰落,而大宋一日强国一次。

    别的不说,单单是眼线的局面便能说明一切,放在原先,宋人岂敢主动对大辽用兵?而大辽何时能忍受宋人的嚣张跋扈?最要命的是直到现在,大辽上下依然固守中京大定府,不愿派兵增援各处。

    这就是中了宋人的圈套还不自知,韩绍文已经看出其中的奥秘,大宋分兵两翼于中京道,一处在东,一处在西,可西面的密云,北安州方向没有太大的动静,反倒是东面的州府被大宋连连夺取,海阳城,迁民城,以及如今的来宾城,这些都是中京道的沿海之地。

    再看看王鹤答应北上救助身在锦州永乐城的韩家,便可得出大宋会一路沿海州府北上,最终的目标根本就不是中京道,而是东京道!

    如此一来便可打与辽东之地的联系,实在是格局甚大的一盘棋,而执子对弈者一是大宋的英明之主,另一却是辽朝昏聩之君…………

    棋局再好,再精妙,也需要执子之人对弈,这就是凸显了帝王的重要性,他才是一国之关键!

    若是在一个正常的大一统朝代还好,可如今宋辽对立,选择一个明君显然是上善之举,而且韩绍文有一种直觉,一种不知何处而来的直觉,他觉得宋辽之间的对峙很快便会结束。

    这是一场赌博,当然也是一场稍稍有把握的赌博,否则韩绍文也不会压上所有的底牌,甚至连身家性命也压上。

    来宾城因为韩绍文的归降而被宋军接管,韩绍文把家中的地址和信物交由王鹤,王鹤随手把这些东西递给了军中的黑手之人,他们会想尽办法帮助韩家转移。

    不过宋军对归附的辽朝汉兵没有什么苛责,也没有什么刁难,而是把他们当成了新兵,没错就是大宋的新兵来对待,不光是关在军营之中,还要进行训练,而且一起好吃好喝的,训练倒是也没拉下。

    时间长了,便会生出一种习惯,辽朝汉军也开始了下意识的融入其中,谁也不想永远做个废人不是?

    韩绍文目瞪口呆的望着眼前积极训练的辽朝汉军,眼下呼哧呼哧跑圈的他们和往日里在来宾城散漫的样子完全不同,若不是身上穿着的衣物与宋军不同,怕是连自己都认不出来了。

    慢慢的,韩绍文也习惯了,他已经与这些汉军没有了任何关系,人家不归他管,他也不想再和这些人扯上关系,这是一种切割,王鹤建议的切割。

    对于韩绍文来说,事情远没有结束,直到宋人把整个韩家都从锦州接出来,此事都不算完。

    不过契丹的将领可没有这些汉兵的待遇,虽然也是好吃好喝的,但却不能擅自离开,他们当中有些人不服,打算寻王鹤说个明白,这就是他所承诺的加官进爵?

    但很可惜,和他们见面的不是王鹤而是王铁鞭,老王向他们展示了什么叫莽夫,什么叫滚刀肉,大刀威胁,酒肉贿赂都用上了,这些契丹将军哪里见过这种架势,一个个的被忽悠的昏头转向。

    不晕头转向也不行啊!刀剑无眼,谁敢拿自己的性命做赌注。

    对于来宾城的事情,王圭,王鹤,刘平三人分别上疏赵祯,这是赵祯定下的规矩,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嘛!

    而训练辽朝汉兵一事,赵祯便更不在意了,而且是支持王圭和王鹤二人的建议,大宋需要补充兵员,此战的目标不是中京道,而是远在北方的东京道。

    若是大宋拿下狭长的辽东走廊,防御必会成为头等大事,不光是边境狭长,而且还有宋辽边境要防守,大宋从一条防线一下变为两条!

    大宋可以调遣十六卫,但却不能把他们都调遣北上,而这时候使用这些归降的汉兵,却是极好的。

    没人比赵祯跟清楚大宋军队的同化能力,别说是一个新兵,就是把一个不通汉语的倭人扔进军营,出来的时候也是和大宋士兵一模一样的。

    至于那些契丹将领,自然是要让他们前来北京城的,给个闲散的官职养着便是,大宋还是能出得起这点钱的,而且人数并不是很多又有何妨?

    “韩绍文接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北朝韩家有德与乡邻,诗书传家,人才辈出…………今回归汉室,朕心甚慰,特此诏书召其面圣!”

    当王鹤把赵祯的亲笔诏书递交给韩绍文的时候,他才松了一口气,心中的担忧这才放下。

    王鹤笑道:“恭喜韩老弟了,早日收拾行装前往北京城,我这便去派人护送。”

    王圭更是得意的说道:“如何?我大宋最重承诺,陛下诏书在此何有放心不下?”

    “谢陛下隆恩!也多谢二位指点迷津!”

    韩绍文恭敬的接过这掌管韩家命运的诏书,小心的退去,自此辽朝四大汉室家族韩家归附大宋。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双脚的抉择() 
    大宋在辽朝情报工作上取得的成就是前朝乃至太祖朝都无法比拟的,他们的渗透可谓是无孔不入,虽然商贾的撤离对黑手是一重大的打击,但很快黑手便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渠道,藏身于民。

    辽朝的汉民很多,在燕云丢失的时候,萧太后力挽狂澜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从燕云之地撤走大量的汉民,对于在辽朝生活几代的汉民来说,辽朝依旧是他们的朝廷。

    所以撤走的时候老老实实的跟随着契丹军队撤离了,耶律宗真战死在燕云的消息传到辽朝,汉民涌上街头放声大哭,在他们的心中自己的皇帝死了,天也就塌了。

    那是一个汉人在辽朝生活最好的时代,赵祯为何认真的对待耶律宗真,并且以朋友的身份和他阵前畅饮,皆因他对汉人和契丹人的平等对待,在绝对权利的面前依旧不搞种族主义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现在却今非昔比,随着大宋的日益强大和繁荣,尤其是无孔不入的商业入侵后,在整个辽朝引起了一番动荡,大宋的商贾,大宋的货物,都给辽朝带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原本的辽人眼中,大宋并不强大,甚至是不堪一击的,但他们失去了燕云,失去了往日的盟友西夏,现在又失去了辽东,这让契丹人原本高高在上的自豪感开始丧失,并感到了大宋的威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