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车车的财富不断的涌进高昌城,在这里堆积起来的同时,辽朝的军队也开始了对财富的转移,转移到辽朝的国库之中才算安全。

    张俭为此请求五万精锐骑兵的护送,他要保证这足有八千万贯的财富进入大辽的国库,且一文钱也不能少。

    萧挞里毫不犹豫的同意,且在五万人的基础上追加两万,有了七万人的护送,即便是他们战死大半也能把这些财富运到上京城了。

    按理说要不了这么多的士兵,但她输不起,这是辽朝翻盘的希望所在,她把一切都寄托在了这八千万贯的财富上。

    萧挞里知道,大宋的崛起就是从商业上开始的,恍然之间她便明白了一个道理,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也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没有钱,一切都是空谈,治国需要钱,养兵也需要钱。

    萧挞里自从临朝称制以来,不断的收拢辽朝的兵权,紧紧的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时也希望辽朝复苏起来,恢复往日的荣光。

    她要让百姓和贵族们恢复信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有源源不断的钱财涌入大辽,即便是涌入大辽的国库也会让他们心安。

    一切的一切包括通商西域,包括出兵西域,都是萧挞里为辽朝复苏所准备的,她从赵祯身上学到了一个道理,没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大宋控制了倭国的金银,垄断了东方的唯一渠道,而西方的丝绸之路又是一家独大,这让辽朝基本上没有了办法,萧挞里只能和西域联手对抗大宋,只不过她忽然明白,与其联手对抗不如合二为一,让西域成为辽朝的一部分。

    于是便有了完美的计划,和接二连三的兵变,辽朝获得了惊人的财富,而西域也成为了辽朝的一部分,当然除了六种城和宝庄城外……

    辽朝对西域的占领是自上而下的,这对西域来说是影响最小的变动,西域的上层几乎被辽朝一扫而空,或是归降,或是被屠戮殆尽,至于官员更是被收买威胁,完全没有反抗之力。

    强大的力量展现了一个好处,可以摧毁一切想要反对的人,而辽朝就是如此,有些反对的官员满门被诛,血淋淋的事实让西域人不得不妥协。

    但辽朝只对西域的上层进行威胁和杀戮,却从未涉及到下层的百姓,因为没有意义,在这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地方,只要上层改变了态度,下层百姓也不会有疑议,他们都听从上层官员和贵族的。

    因此辽朝在西域的占领很顺利,西域诸国几乎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成为辽朝的土地,萧挞里并不愚蠢,她知道必须要掌控这里才能获得有效的统治。

    而掌控这里的最好方法便是以辽朝官员替代西域官员,这招和大宋的手法一样,每每占领一处土地,大宋便以朝中官员取代当地官员,无有例外。

    这么做的好处便是,所占之地都会和大宋国内一般无二,政令上下通行。

    萧挞里也用上了这种手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大辽的臣子对西域进行管理,而且要多少有多少,因为辽朝也有不少的汉家读书的人,他们考中功名之后便等待着选官,现在有让他们施展抱负的地方了!

    

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 
辽朝这次作局可谓是精心策划,不单单是张俭在幕后准备这一切,连萧挞里都亲自参与其中,务必要做到尽善尽美,万无一失。

    所以这一切都是背着大宋悄然进行的,速度极快,即便是可能被宋人发现,也要做到快的让宋人来不及反应,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方法。

    世上虽没有不透风的墙,在西域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多少也会传递到民间,而只要消息传递到了民间,就会被大宋的密谍获悉,但始终是慢上了一步。

    当消息送到赵祯的手中时,辽人已经完成了对西域之地的整合,可以说现在赵祯和大宋所面对的不单单是西域,而是辽朝的西域。

    快若闪电的行动使得赵祯根本就没有反应的时间,呆呆的看着手中的纸条,赵祯没想到辽人居然有如此手段,这一切显然是早有预谋的,甚至是在辽人出兵之前便做好了打算。

    一切的突发性使得赵祯措手不及,这简直是出乎他的意料,如此详实的手段,如此精确的打击,如此快速的行动,他仿佛在辽人的身上看到了大宋的影子。

    这一套很像黑手的风范,杀招凌厉且致命!悄然无声之中充满了危机!

    赵祯在心中惊呼,辽朝在学习大宋,这一点他之前已经所有感觉,直到现在他才能确认。

    萧挞里的一系列改革都在仿照大宋,事实上照搬主意有的时候确实好用,把别人的成功的案例套在自己的身上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弊端也一样很大。

    这种照搬主义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出现很多次,而负面的影响也随之而来,可以说是付出惨痛代价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现。

    现在辽人照搬大宋成功的经验,也许在开始的时候会出现“疗效”但这种疗效就像是化疗,虽然有效果,但却同样伤害辽朝的根基。

    最让赵祯不能容忍的是,辽朝居然先他一步把西域的财富转移去了上京城,这就好比有人把你存放在仓库中的钱光明正大的用推车推回了自己家。

    即便是把“仓库”拿下了,你也损失了大量的钱财,虽然这个仓库是是能不断给大宋提供财富。

    对于赵祯来说,西域便是大宋的仓库,即便是盘剥了大宋商贾再多的财富也无所谓,大宋可一举拿下,肥水也没有流了外人的田地不是?

    可现在呢?辽人捷足先登了,肥水不光是流了外人田,还成为了辽朝的救命稻草,赵祯气得跳脚…………

    三才看着不断跺脚的官家,心中不知该说什么,刚刚的消息确确实实,辽人领先大宋一步,把西域的财富打包运走了,而且即便是现在追赶也来不及,何况辽军还在高昌城守着。

    “官家息怒,这些不过是些钱财而已,早晚咱们大宋也能挣回来,气坏您的龙体可就不值当了。”

    赵祯伸出手指,咬牙说道:“八千万贯!整整八千万贯,这是什么你知道吗?是朕亲政十年后的大宋一年赋税总和!”

    三才的脸色扭曲了,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西域居然有如此多的财富,这还是官家派人估算出来的,一贯钱是一千文钱,八千万贯…………

    愤怒往往会演变成冲动,而冲动是魔鬼!

    赵祯也是人,他不是圣人,愤怒的他当然要以最快的速度攻占高昌城,同时还要尽可能多的击杀辽军,这还不算完,大宋要进一步的向辽朝施压,大有不死不休的意为在其中。

    原因很简单,大宋要逼着辽朝和谈,同时把那八千万贯给要回来!

    这八千万贯不光是钱的问题,还有尊严和承诺在其中,赵祯不可能让辽人在自己的眼皮低下把这八千万贯给带走,同时也要满足大宋国内的利益。

    八千万贯有一部分要支付给国内买了战争债券的百姓,同时也要成为大宋建设西域和中原的一份财富基础,现在突然就没了,这不是给赵祯打脸找麻烦吗?

    但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要想尽一切办法的补救,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战争的形势逼迫辽人,让他们妥协。

    只不过这次一次赵祯下旨太过仓促,十几万大军直直的向高昌城扑去,同样还是以兵分三路的形势,只不过这一次却出现了意外。

    西域人在遭遇了损失之后再次被辽人收编,军队成为了辽人的蕃军,他们整合起来,被萧挞里派往交河抵挡大宋侧翼的捧日军,同时以草原上的鞑靼骑兵作为拖延神卫军的手段。

    而萧挞里亲自率领剩下的十万铁骑冲杀赵祯所在的边军,以往大宋在战场上都是消息最为灵通的,而这一次在西域人的土地上,却是辽朝占据了先机。

    当曹康的六万边军被十万骑兵所包围的时候,一种冰凉彻骨的感觉从他的心中升起,他唯一能做的事情便是用这六万边军将士的性命,帮助官家成功突围…………

    萧挞里用了最简单的办法把赵祯包围了,这也是赵祯和宋军最常用的办法,分割包围!

    一旦大军遭到了分割包围,出现的后果往往是致命的,而赵祯唯一失算的地方就在于他并不知道萧挞里来了,更不知道她倾其所有带着二十万大军出现在了西域。

    此战,萧挞里把辽朝的家底都带出来了,虽然在失去燕云和中京道之后,辽朝人口大量损失,但却并不影响辽朝的原始兵力,同时这段时间的宋辽和平,也给了许多辽人重返故土的机会。

    毕竟是一道城墙,只要没有多少物资,翻山越岭也不成问题,而且辽朝自己的人口也随着经济的增加而增加,只不过在鼓励生育的同时,这些新生儿还不能成为辽朝的力量之一。

    虽有号称近千万的人口,但辽朝能拿出来的士兵也只有这么多了,若不是攻伐西域,若不是能从西域当地获得财富与补给,近三十万的士兵萧挞里也拿不出来。

    七万士兵的离开并不会影响辽朝的战力,有了西域大军的帮助,只要能拖延时间,萧挞里相信自己有机会生擒大宋皇帝!

    而事实上,赵祯距离被生擒也不远了…………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阳谋() 
六万大宋边军是一股不俗的战力,所谓的边军其实就是禁军的一部分,在边疆驻守的禁军便叫边军,他们和捧日军,神卫军等一众上四军没有显著区别,若是说精锐,也谈不上谁比谁更精锐。

    武器装备上采取的是因地制宜,和所需程度,而不是统一按照中央禁军的标准进行装备的,所以边军身上的武器装备并不一定比中央禁军的差,但也不一定比他们身上的好。

    这主要取决于他们的位置,身处北京道的边军装备就出奇的好,他么是抵御辽朝的第一道防线,自然不能少有放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