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头太吵不适合天家乘坐,车尾部太过颠簸同样不适合,于是天家就自然的被安排在中部位置。

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 
范仲淹和狄青两人从头巡查到尾,但唯独在靠近车厢中部的时候从边上绕道走了,这时候他们都不想去接触天家的几位。

    皇后对太子的责骂声总是能隐隐约约传出来,在这精心打造的车厢中还能传出来,可见是动了多大的肝火和怒气。

    但有训斥就是好事,说明她和陛下还在乎太子,范仲淹心中稍稍安定,作为文臣之首的他必须保住太子,保住大宋的嫡长子继承皇位。

    望着边上一句话也不说的狄青,范仲淹捅了桶他:“汉臣今日言语颇少,只是对车中武将嘱咐交代几句,所谓何故啊?”

    狄青笑了笑:“汉臣性子直,说话常常不知轻重,官家嘱咐汉臣,若是不知该如何说,便索性不说,也比说错了强,没人会故意难为汉臣!”

    范仲淹挑了下眉头,随即哈哈大笑道:“好你个狄汉臣!如今端是圆滑起来了!好一个不会说就不说,还真将了老夫一军!”

    说完便拉着狄青的胳膊,指了指中间的车厢,表情严肃的说道:“太子之事你可知道?莫要再这里诓骗老夫,且说说你的见地!”

    “天家之事乃是陛下的家事,汉臣不敢,也不会评论。”

    “错,汉臣大谬矣!天家之事便是天下之事,何况此次还真的是朝政之中发生的,太子外放的官员之中就有你参谋院的人,难道和你就没有关系?”

    狄青微微点头道:“此话不错,但李耀族就是贪没军饷被查处,军中也对他贪没一案重查,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汉臣觉得太子单单判他流放还判的太轻了。若是让官家处置,必然枭首军中!”

    范仲淹长叹道:“汉臣能如此公证,老夫佩服!你我如今在朝中搭班,各率文武官员,对官家负责,切不可有一丝懈怠,否则难以服众,更让官家失望。”

    说完他老范便走了,走的时候松了一口气,而狄青却是知道他心中所想,范仲淹只不过不想让自己对太子施压而已,别说是武将,便是整个军中对太子的所作所为都颇为不满。

    他是太子,是官家失踪后的军中最高统帅,在那个时候不拿出太子的魄力来,居然还一板一眼的整顿全军,固守六种城,实在是丢了官家的颜面。

    军中的男儿就是如此,只要你符合他们对热血男儿的标准,就会自然的和你亲近,官家便是如此,得到了全军上下的爱戴,将士们也愿为官家效死命,而太子却差的太远,将士们反而是对魏王颇为亲近。

    这还都算不得什么,毕竟他是太子,但回京之后对军中将士严查这就有些公报私仇了,你是太子改变不了,可军中将士却是心中有数的,可以选择喜欢或是不喜欢你。

    军中谁不知道李耀族之所以贪没乃是因为他把贪没的钱财给了战死将士的家属,那些人的军功簿遗失了,若是没有军功,回家之后岂能安生?

    军中给了证词,甚至给了证物,但都没有得到重视,太子反而是极力的抓着贪墨一事大做文章,他李耀族是西征的前锋将军,若是没有他,神卫军那坚持那么久?

    一个救了你弟弟的人,难道就如此不受待见?

    军中将士稍稍亲近魏王便受到如此打击?说实话连狄青都瞧不上赵旭的作法。

    但他知道,官家一直坚持“立嫡以长不以贤”,为的就是避免皇权的争夺,虽然心中不舒服,可狄青知道自己还是应该支持赵旭,所以他在范仲淹面前把一切都说的很清楚。

    只要他赵旭还没有坐上皇位一天,大宋的军队便是终于官家的,其他的任何人休想动用军权,这是狄青和参谋军事院中所有武将对赵祯发的誓,也是军中将士刻进骨头里的话…………即便是太子皇后也不行。

    范仲淹走了一会又回来了,这一次他拉着狄青进入中间的车厢,内侍陈彤在边上亲自为他们开门:“圣人等候二位多时了!”

    狄青知道,麻烦来了!不过还好,有他范仲淹在,也不会有自己什么事,反正太子和皇后不可能现在动用军权。

    虽然赵祯提倡文武平等,但狄青依然是在范仲淹的身后进入的车厢,宽敞的车厢中,中宫皇后一脸怒容的盯着跪在地上的太子,瞧见范仲淹和狄青进来,脸色立刻春暖花开。

    “两位相公都来了,速速坐下,这车厢不比宫中,晃动的厉害。”

    两人对视一眼,连道不敢,太子还在地上跪着呢!谁敢坐下?

    王语嫣也没有强求,而是望着赵旭道:“两位相公都来了,你也起来吧!要跪也去跪你父皇,跪在母后面前可没用。”

    赵旭颤颤巍巍的起身,向范仲淹和狄青行礼后,便进入车厢的内门,这下车厢才恢复了平静,也让范仲淹和狄青两人稍显自在。

    “陛下此次不回京,却要在木兰围场举行秋狝,本宫知晓陛下生着气,打算用秋狝之事肃清朝堂,虽然没有明说,可本宫知道,陛下这是在为北伐做打算!”

    范仲淹和狄青对视一眼,同声道:“圣人英明!”

    王语嫣苦笑一声:“英明?现在朝中臣子怕是早已把本宫和商贾联系到了一块,背后不知有多少流言蜚语嘞!”

    范仲淹忽然拜下:“臣斗胆询问圣人一句,圣人可是和那些商贾或是外戚有所沾染?!”

    突如其来的问话,让狄青彻底呆住,这种话如何能宣之于口?再说,皇后能说真话吗?

    王语嫣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反问道:“范相公此言何意?!”

    范仲淹露出坦然的表情道:“臣的话其实很清楚,只要您并没有沾染其中因果,陛下定然知晓,您无需担忧,若是您沾染了,事情也就是陛下说的算,我等亦无话可说。”

    狄青忍不住在心中给范仲淹竖起大拇指,暗自夸赞一句:老范高明!随即跟着拜倒:“还请圣人相告!”

    王语嫣望着拜倒在地摊上的两人忽然展颜一笑,这一笑反而让范仲淹和狄青两人都愣住了。

    “本宫自然和商贾毫无干系,尔等起来吧!其实此事官家早已知晓,且发了急脚递给本宫,让本宫在宫中不可妄动,装作不问,不知,为的就是考校太子如何表现,否则你们觉得本宫会蠢到太子犯下如此大错之后才训斥他?”

    不知为何,范仲淹和狄青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不是放心,而是脖后梗的汗毛先竖了起来,这大宋的乾坤日月,实在是手段高明,把所有人都绕了进去!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 
范仲淹和狄青是怎么离开最中间的车厢他们二人已经记不清楚了,王语嫣说出的消息实在太过令人震惊,而从眼下的一切看来,真正利用太子的不是商贾,也不是朝中的奸佞小人,而是拥有大宋最高权利的帝后二人,赵祯和王语嫣!

    现在想来也是,这两人是何其聪明?太子又是他们的子嗣,少有一些动作,他们应该比谁都清楚,依照官家的性子,怕是早已动了雷霆手段惩治了。

    岂能拖到今天,至于官家不在国内…………这有什么干系吗?

    事实上从韩琦进入辽朝之后开始,大宋的情报传递工作早已恢复,黑手的制度健全,当年虽然撤走,可却把所有的“通道”都留了下来,只消几日的功夫,便已经恢复了以往。

    范仲淹坐在属于相公的座位上,边上是假寐的苏家父子,而对面是紧紧盯着他的欧阳修,包拯的呼噜声此起彼伏的,整个车厢也就只有他能在这个时候睡的如此安生。

    中书省,三司,参谋院的相公们都聚集在了一起,这是大宋颇为年轻的“领导班子”除了被留在京中驻守的晏殊,就没有其他人了。

    范仲淹干咳一声,假寐的苏家父子醒了,苏轼伸了个懒腰,瞧见这架势后仿佛受惊的兔子,匆匆施礼后转身就走。

    事实上他是过来蹭吃蹭喝的,即便是苏家父子也轮不到他苏轼在相公的车厢中有一席之地,但架不住他脸皮厚啊!不断的过来拿一些东西,顺带着也吃些喝些车厢中的原本给相公们准备的水果,糕点,名茗…………

    人家是父子,总不能驱赶吧?门口的小太监都习惯了,不过反倒是苏父斥责他几回,但也没用,而其他人都知道苏轼的性格,也就不去追究这种小事了。

    瞧见苏轼窜走,苏洵老脸一红的开口道:“让诸位见笑了,若是汉臣的参谋院还缺一个押兵,看守之类的,就把这小子领去……”

    狄青摆了摆手:“令郎可不敢往军中招惹,听说神都城出了个谚语,“神都苏子瞻,胆大又心宽,若是招惹他,一同去蓬莱!””

    蓬莱就是沙门岛的戏称,苏轼在神都城中的胆大是出名的,敢拉着厮杀汉比胆量,酒楼之中与军汉比胆量酒量的人还真的不多。

    从那之后,苏轼就得了一个“神都一身胆”的称号。

    他这一走,反倒是给了众人调剂一下,使得原本的气氛稍稍缓和一些,当然苏洵与狄青的对话完全是化解尴尬的办法,狄青敢要他苏轼去当差?

    怕是自己手下的那些人都被苏轼带坏了!

    欧阳修看着范仲淹又转向了狄青:“两位从边上的车厢而来,可否带来一些安定人心的消息?”

    欧阳修就是这样的性格,为人潇洒豪爽,有事直说,尤其是在政事上,从不遮掩,且对范仲淹这位相公也是有话直说。

    但他这话一说不要紧,四周的气氛立刻变得有些怪异,狄青楞了一下,苏洵把脑袋伸了过来,就连包拯的呼声都变得有些断断续续起来。

    两府三司的长官都集中到了一块了,这还是极为少见的情况,范仲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喝了口茶这才开口道:“诸位勿要担心,各司其职便好,一切尽在官家的掌握之中,至于皇后……早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