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相信,这三个衙门所产生的作用是超乎想象的,既然要把御史台从朝堂之分离出来,那就要做的彻底,让御史台成为大宋的监察机构,并且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监督。

    至于刑部和大理寺,赵祯是完全不考虑把他们从朝堂中分离出来的,这两座衙门本就是朝堂之中的一部分,刑部属于六部之一,而大理寺则是属于九寺五监之一,如何划分出去?

    相反,御史台在朝中本属于独立存在的系统,即便是属于文臣序列,但也是在文臣的对立面上,自然跟容易独立。

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 
李若谷的任命一路敲锣打鼓的抵达他在东城的府宅之中,从宫中出来的礼仪官带着高高的节杖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一群小内侍,带着各种各样的赏赐前来。

    四周是从皇宫中出来的禁军仪卫,全都是金盔金甲好不威武。

    陈彤穿着有史以来他穿过最华丽的仪服,骑在高大的骏马上抵达了李府的门口,四周的百姓几乎都蜂拥而至,而这些百姓是什么人?自然是朝臣的亲眷或是朝臣了。

    东城是什么地方?住的不是高门大户便是豪商巨贾之家,官员多如牛毛,有人甚至杨言“宁要东城一片瓦,不要西城一间房。”可见东城在神都之中的地位。

    当然也有不少人恨死了蔡伯,因为是他一手把东城的房价抬高的,但他们却不知道,房价抬高背后所带来的好处。

    东城也是整个神都之中居住环境最好的城区,这里的小学甚至都是名士云集,甚至有一些官员自发的前去授课,这一点根本就是其他城区所不能比拟的。

    今日正是李若谷授课之日,虽然他以上了年纪,可依旧看重后辈的学业,但谁知瞧见买没到家门口就被人流堵住,四周的人高声询问前面的人:“瞧见没有,什么眼色的?!”

    前面的人看清后高声回应:“三哥哥,瞧的清楚,玉轴,黄缎!”

    四周的人便如潮水般哗哗的叫了起来:“不得了!不得了!这是一品为玉轴,看来他李若谷被官家大封了!”

    随即有人质疑道:“不应该啊!听家中长辈说,这次朝会之上,李子渊首先反对官家改制的,官家还能给他如此封赏?”

    “你懂什么,这是官家被李公的话给说服了,咱们官家可是极为仁义的,定然是给了李公封赏!”

    边上的更加不服气:“咱们可能给他一品官?这玉轴头可不是平白来的东西,非三师不可得焉!若陛下真有如此封赏,那还了得!”

    话还没说完,一阵钟鼓之声响起,四周的人迅速避让,眼尖的人瞧见行来的车驾,大惊失色道:“教坊司!教坊司的来了来奏乐了,定然是三师!矣!陛下居然如此礼遇他李若谷!羡煞旁人也!”

    边上的李若谷以最快的速度遮住自己的脸,弯着腰的便往府宅后院而去,这后院有小门,能容得下他进入,此时此刻的他并没有一丝喜悦,反而是心中冰凉。

    花白的胡子都快被他拽光了,怎么会这样,官家此举显然是告诉天下人,他李若谷就是支持改制之人,而自己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

    陈彤站在李府的门口,眉头紧皱的盯着眼前的男子:“还没寻得你爹?你这儿子当的实在可笑,家中父亲大人去了何处也不知?”

    李无奈的苦笑道:“按说父亲去了学堂讲解经意,可派人寻了,却是不见,还请大官稍后,父亲大人定然快归了。”

    陈彤指了指天上的太阳:“某是能等得,可过了吉时就是大不敬,这让某如何交代?司天监可是算准了时间的,幸亏某走的早一些,否则怕是早已过了。”

    李立刻心领神会,伸手从腰间解下玉佩拍在陈彤手中:“大官多多担待,快也!快也!”

    陈彤微微点头道:“也罢,这差事总不能不做,某也般你照应一番。”说完陈彤便对身后的人挥了挥手,一时间高高的节杖便竖在了李府的门口,而教坊司的人摆开阵势卖力的奏乐。

    瞧见声势愈发的浩大起来,李若谷一时大怒,自己儿子显然不知道其中的隐情,跺了一脚,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还不如赶紧接了旨意赶紧躲过去。

    于是李若谷便以最快的速度上前,嘴中念叨着:“哎呀!老朽来迟了!大官恕罪,大官恕罪!”

    陈彤能在李面前拿大,但在这个即将被封为太子太傅的李若谷面前却不敢拿大,躬身施礼笑着说道:“不敢当,不敢当,您现在是官家的辅弼之臣,深得官家器重,这封赏可是别人一辈子也得不到的东西,您瞧,香案,贡品都准备好了,是不是这就接旨谢恩?”

    李若谷连连点头:“然也!然也!”

    陈彤在香案之前宣读圣旨,也不知他是不是故意,居然命人在李府的门口准备一切,这宣读圣旨事实上就是在昭告天下,但是为了表达谦逊,一般都是在府中进行的,除非特别荣耀的事情,否则不会在门口摆设。

    当然,在宣读之前,许多人事实上都看出了端疑,玉质的轴头,名黄色的圣旨,再加上节杖,教坊司的奏乐,这必然是极为荣耀的事情。

    果然,陈彤宣读的圣旨让众人大惊:“…………兹以李若谷为资政殿大学士,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因其辅弼三朝,特以太子太傅夸耀其功!”

    随着陈彤的话,四周的围观之人长吸一口凉气,教坊司的乐队也开始了演奏,并且一辆马车由远及近而来,一群壮劳力上前从车上掀开红布,抬着一块大石头下来,这是属于太子太傅的荣耀,也是朝廷的赏赐“下马石”。

    只有功绩相当高的官员才能获得这种东西,文官为下马石,武将这是在门口左右摆放的大戟。

    四周人直呼不得了,不得了,有下马石的人家可不多,最近的也就是夏竦的府宅门口得了这东西,还是在他去世的时候官家派人送上的。

    能在活着的时候得到太子太傅的虚衔,还能得到下马石这样的文臣荣耀,简直是不得了!更何况官家给了他刑部尚书,参知政事的待遇,这可是实打实的官职。

    许多人瞬间明白过来,显然这李若谷并没有在留身奏事的时候选择发对官家改制,说不定还是支持了,他现在就是最大的受益者,瞧瞧!刑部尚书,这若是实权之官,那手中的权利可谓是极大。

    刑部又称秋官,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刑部尚书自然是其中主管之官,官家改制之后,权利不可谓不大。

    四周人哗然的同时,李若谷脸色极其难看,显然自己着了官家的“道”,已然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学() 
资政殿大学士,刑部尚书,参知政事,这三个名头哪一个拿出去都吓人。

    所谓资政殿大学士,事实上就是参知政事的恩宠之衔,先帝朝时,参知政事王钦若罢政,真宗特置资政殿学士授钦若,以示尊宠,无吏守、无职掌,仅出入侍从备顾问。旋又以王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

    后由罢职辅臣充任,以示尊宠,此二职除罢宰相外,它官充任仅为特例,由此可见李若谷头上盯着的资政殿大学士有多么清贵。

    李还准备祝贺父亲,但却瞧见在宫中仪仗走后,父亲的脸色却比锅底还黑,以最快的速度命人把赏赐都收拾了,进入府中的院落乱转。

    而门外议论纷纷的众人并未散去,甚至有人在第一时间递上拜帖。

    “大人何以愁眉不展?”

    李若谷望着不解的李道:“官家如此大张旗鼓的赐给为父如此官职,难道你就不觉得不妥?为父虽然决定支持官家改制,但也不曾想被架在火上烤。”

    李不解的问到:“大人这是何意?官家青睐难道不是好事?”

    李若谷望着人到中年的儿子,苦笑着说道:“玉恒啊!你这般年岁了,还是不明白其中的门道,如何在朝堂之中立足,所以为父让你在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已经很好,不要再想着上进。”

    李不明白父亲的意思,李若谷看着他茫然的眼神道:“官家即将改制,今日朝会不少人反对,而为父却在留身奏事后得到如此赏赐,你说别人会怎么想?难道就不知道为父已经倒戈支持官家?那些保守臣子岂不是恨死为父?”

    话都说的如此清楚了,李也瞬间知晓父亲的意思,小声道:“也就是说官家这是把大人逼迫到了前面,充当那些人攻击的草人靶子?”

    李若谷这才满意道:“没错,官家这一手来的极好,把为父变成了保守之人攻击的目标,却转移了问题本身在官家身上的道理。”

    李不解的问到:“那父亲为何要受此旨意?完全可以拒不接旨啊?如此一来岂不是博得了清名,也让旁人觉得您并非是支持改制之人?”

    李若谷瞪了儿子一眼:“这事情是老夫说的算的,你看不出来官家是打定主意要改制的了,逆势而为实属不智,再说有舍才有得,刑部尚书,参知政事这两样是能轻易得到的,官家这是让老夫付出点代价交换而已!”

    “我等是改制的受益者,所以只能支持官家,朝中的大多数臣子也都是支持官家的,原因为何?就因为他们的名头上挂着尚书衔,六部尚书多是参知政事,中书,门下两省官员影响不大,有人甚至还能更进一步,谁不希望?现在看来官家是早已打算改制的,要不然也不会对中枢影响如此之小!”

    经过父亲的提醒,李也发现这个问题,细细算下,中枢官员是被影响最小的官员,官家可谓是早已准备好让中枢官员支持,这份谋划也太早了一点吧?

    可事实上李家父子猜错了,中枢之所以受到冲击小并不是赵祯早早谋划,而是因为他对官员的任命还是以实职出发,并且虚实结合,两府官员基本如此,并没有相差很多的职衔和差遣出现。

    相对与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