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麽”
“吾的族人?”
有些疑虑,百戍南又看向了吕骆的麾下数十人。
问道:“你们也听到了。”
“嗯!吾等主君,说的丝毫不差。”
吕骆麾下五十多人,异口同声地回应道。
在吕骆及其麾下五十多人这里,得到了确信的消息,心里十分高兴。
百戍南连忙徒步,朝着董侯走去。
途中,百戍南心想,若是吕国大子及其麾下说的是真的。那为何吾的族人,不愿攻鄂氏族人,这是如何回事。
一路上,百戍南越想,越觉得不甚明了。
不过他没有注意,不到片刻,已经又回到了自己休憩的地方。此时自家主君董侯亦在。
百戍南急忙到了董侯的近处,不过一尺距离的地方,既高兴又充斥着疑虑地,与董侯商议着。
“主君,您说内城之外,那些来了的族人,为何不剪灭鄂氏族人。”
“这令吾觉得甚为怪异。”
“你是从何得知的。”董侯质问道:“吾怎么不知道。”
“主君,这是吕国大子说的。不过,细细听着内城之外的步伐声响,还真有吾董氏族人。”百戍南躲在了墙角之下的地上,窃听着南邑外城的事宜,听到了信以为真的消息之后,朝着董侯,说着“主君不妨试试。”
“善”
董侯也伏在了地上,用自己的耳朵窃听着内城之外的事宜。
“嗵”
“哒”
……
董侯听了之后,喃喃道:“还真有吾董氏族人的步履之声,从掌政这般久来看,应该有半旅族人,那些鄂氏族人还少一些,为何不会进攻呢?”
周围听到了董侯与百戍南所说的,五十多人,也尝试着地听。
最后得出了同一个心思,那就是内城之外,的确很多族人的,那些熟络的步履之声。
不过,他们很快,也没有接着纵论。
董侯不断思索着,突然脑海灵光一闪,暗道:“想到了。”
旋即说道:“诸位族人们,方才确信,确有族人就在外城。不过他们,没有即刻进攻鄂氏族人,吾想那些外邦人,恐怕战力在吾族人之上,外城族人才敢妄动。”
“那吾辈该如何行事。”
“不急,先听吾说完。”
“吾想,在内城之外的族人,是想与吾等,里应外合。但,吾等一直不出声响,故他们无法成事。”
“嗯!”
“主君说的在理。”
“依主君之见,该如何行事。”
“吾等集思广益,必定能够想到的。”
董侯心想,既然这内城之南北二门,都有鄂氏族人,还有吾的族人,董狐所部。该如何行事,里应外合,共诛多鄂氏族人。
其余的董氏族人,所想也差不多。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内城之外的声音。
“主君,还有诸位族人们,以及吕国大子及其麾下众庶。吾等里应外合,一起诛灭鄂氏族人。”
顺着声音找去,是在一一处内城土石缝隙传过来的。
高兴之余,找到了声音从墙角传过来的董侯,说道:“找到了。”
很多董氏族人,还以为找到了迅速脱离南邑内城的方策。结果董侯找到一处缝隙。
不免大失所望,旋即各自离开了董侯身边,各自寻了地方,休憩。
唯有在一旁的吕骆及其麾下几名重臣知道这缝隙传声的重要之处。
吕骆微笑道:“想不到董侯连这也能寻到。”
“是”董侯也不否认,直言不讳道:“吾听到了声音,就找到了这里。吕国大子也知道此地,有何大用。”
“当然知道。”
“吾等可以通过这里,与外城的董氏族人联袂,一起剪灭鄂氏族人。”
随后董侯与吕骆大笑道:“哈哈哈哈哈哈!”
各自对视一眼,好像就是很多岁就认识的邦友一样,各自都想到了。
董国南邑外城,一处隐蔽的角落,董狐命麾下,把守,以免让鄂氏族人知道。
董狐透过缝隙,听到了董侯与吕骆的笑声。
连忙问道:“主君,吕国大子,你们无事罢。”
“无事”
“这些事宜,都经历过多次了,无妨。”
前一句,是董侯说的。后一句,是吕骆说的。
不过董狐要说的,都不是这些。
董狐想了想,说道:“主君,吕国大子。待吾去联络,另一部族人,到时候吾等大喊数声,进攻鄂氏族人的时候,汝等从内进攻,使得鄂氏族人,腹背受敌,便能成事。那些鄂氏族人胆大妄为,目空一切,不把吾等放在眼中,之后,要令他们知道,董氏族人的厉害。”
第213章 传信()
“吾知道了”董侯在听了麾下董狐的方略之后,担忧他的安危,连忙透过缝隙说道:“你是吾的重臣,吾不让你死,你不得死尔。”
吕骆也象征性地回应道:“吾亦知道了,里应外合,早就等着你们来了。”
董狐与其主君,还有吕骆交涉的时候,一名负责警惕鄂氏族人的董氏族人,来到了董狐的身旁,轻声细语。像是在说着甚麽。
只道,董狐接连应了几声,“嗯!”
“吾知道了,即刻就走。”
这时,听到了董狐声音变小了,还有董侯此时,不知道他在回应甚麽事宜。
“董狐,外城是不是生何事了?”对于自己是生或死,极为担忧的董侯,透过墙骨缝隙,朝着董狐问道。
董狐像是得到了甚麽很急迫的消息,连忙跟董侯说道:“主君,待到吾等在外城的族人,进攻鄂氏族人的时候。吾会大喝一声。到时候,主君您与吕国大子各自率麾下,打开城门,从内而外攻打鄂氏族人,如此则大事成矣。”
“嗯!”
“吾与吕国大子,此时就听你的。”董侯不假思索地回应道。
这时,又一名董氏族人,来到了董狐身旁,说道:“旅率,快走,南门那些鄂氏族人来了。”
“哒”
“哒”
“哒”
说时迟那时快,董狐一言不发,示意跟随着自己而来见董侯的董氏族人,即刻就走。不过半刻时辰不到,就从董国南邑外城的墙角之处,消失不见。
董狐亲率麾下五百董氏族人,来到了外城之内,一处隐蔽的角落。
这是,一处很少有人来的地方,因为旁边就是豢养野兽畜类飞禽的地方,四周臭气冲天。
虽然臭气冲天,但是在董狐看来,此地就是护身安命的地方。
待到众庶几百人,惴惴不安的心,都平静下来了。
董狐踱步,思索了一下,心里既定的,施救自家主君及其吕骆等人的方策。
详尽参详之后,将心里想的说给了董氏族人众庶五百多人听。
“诸位族人,吾之前想岔了,以为吾等各自夺一门就能救回主君。可谁想,外城早就落入了鄂氏族人的手中。”董侯,颇有耐心地,给一众董氏族人,赘述自己所想,说道:“为今之计,吾想还是合兵一处,剪除北门鄂氏族人,救出主君及数十族人,还有吕国大子及其麾下。”
“旅率说的是。”
“可是派去告知夺南门的族人呢?”
“细细想想,说的也是。”
“……”
这时,五百多董氏族人之中,一些胆气不足的人,三五人,左一句右一句地说着。
董狐心想,吾怎么就将这些忘了。
就在董狐,与其余四名百戍,还有数十十行,不知道该择谁去的时候。
“吾去告知夺南门的族人。”一名董氏族人,站了出来。
董狐一看,是自己麾下一名叫做蛇的族人,虽说与自己的氏名,大同小异,但他了解过,并不是与自己相仿的缘由。
因为董蛇名蛇,是因为他的生辰,是十二肖的蛇当值的时候。其母、父称其为蛇。
“蛇,你还算少。”董侯想了想,不忍地偏了头,平静地说道:“若是让鄂氏族人捕了,将你喂鼍,那便是死。”
“是啊!”
“是啊!”
“旅率说的不错,你还算少,这个时候就死了的话,那很多人的志趣,就不能知道了。”
“还是再等上数刻。”
这时,看着较小的蛇,一众董氏族人纷纷心疼地说道。
谁知,蛇不但没消想去的心思,反而直言不讳地说道:“诸位族人,吾虽少。但也是诸位的族人。今有大事,片刻不能停,吾若死了,那就让主君厚待吾亲缘家、族人,若无死,则吾仍在麾下。”
这时,一名百戍,走到了董狐的身边,说道:“旅率,莫不如就让他去吧!”
“甚麽?”董狐惊诧地说道:“你是如何想的,让一名岁数小的族人去。”
“嗯!哼!”的一声,董狐转向了另一边。
周围的百戍与十行,议论纷纷。
“旅率所思,也不算错,让这样弱小的族人,去将夺南门的族人,劝到进攻北门鄂氏族人的事宜,如何能让一个刚脱稚气的族人而去。”
“倘若,不让蛇去,那汝愿意去?”
“不愿”
“不愿”
“那吾等该如何是好?”
“说的也是。那便集思广益,思索出一个好的方策来。”
身为旅率的董狐,竟在这个时候,闭上了眼眸。
董蛇,想了想,望着一众五百多人,说道:“旅率,诸位百戍、十行,还有诸多族人。便让吾去罢,像吾这样的,鄂氏族人便不会生疑。”
对于董蛇来说,就是想得到更多的赏赐,如若在施救董侯的事宜之上,立了功勋,无论自己死与生,就能得到一些五谷、息壤(土地)等,让自己的亲缘家人、近血族人,更多活着的时间。
过了一个时辰,也不知道内城之中如何的董狐,在董蛇的不断恳求之下,终究是耐不住了。
“罢了”
“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