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弃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地守军遭受突然打击,防备不足,黄巾党早就图谋不轨,导致汉军节节败退,黄巾党缴获大量的兵器盔甲,势力不断膨胀,大有一举推翻汉朝统治的态势。

    张角的野心随着战况不断有利于黄巾党,不断地膨胀。同时也开始了腐败的生活。原本以推翻****、救民于水火的黄巾党,开始变味了。四处劫掠,所过之处如同蝗虫过境,不论好坏全部毁灭。

    灵帝被全国各地的奏报也弄晕了头。好好的天朝盛世,怎么一下子就变得岌岌可危了。一个不小心,亡国之君的帽子就套在了灵帝头上了。想到“亡国之君”这四个大字,灵帝终于怕了。不相信这是真的,灵帝还掐了自己一下,感觉到疼,不是做梦。

    “现在怎么办啊?”灵帝现在真的是慌了。

    “陛下放心,眼下组织兵力前往镇压,必能消灭黄巾叛贼。”何进这时候表现出以往不常见的气势。

    “准奏!”灵帝见太平道如此厉害,十分同意何进的建议。

    何进和众大臣们很快就商议好了应对方案,十常侍也不敢在这样的情况下添乱,甚至还给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大汉朝的君子与小人们十分难得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刀口一致对外。

    十常侍最大的依仗就是灵帝,大汉要是完了,首先遭殃的就是张让这些阉人。所以十常侍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在镇压叛乱这样的事情上添乱的。

    大臣们更加不用说了,黄巾党杀的都是官吏,灭的是广大世家,大臣们都是黄巾党必杀名单上的人物。满朝大臣终于爆发出小宇宙,不用一个响午的时间,就制作出了应对方案。若是他们平时可以这样,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乱世了。

    灵帝慌忙同意了大臣们的应对方案,除了相信这些臣子,灵帝也没什么其他办法。

    大将军何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洛阳,何进真正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军队,并牢牢控制了洛阳。为之后的争斗埋下了伏笔。

    灵帝又下诏,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原本位高权重的都尉,开始变得不值钱了。

    再次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刘备这样的草根人物,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皇甫嵩上谏要求解除党禁,拿出皇宫钱财及西园良马赠给军士,提升士气。现在江山都快保不住了,钱财什么,灵帝就觉得不是那么重要的,至于解除党禁,灵帝也不当一回事,自己是天下之主,巴不得全天下的人为自己抛头颅洒热血。灵帝十分英明地接纳提案,大赦党人,发还各徙徒。并要求各公卿捐出马、弩,推举众将领的子孙及民间有深明战略的人到公车署接受面试。解除党禁,就是在打十常侍的脸,十常侍们也是敢怒而不敢言,心中把皇甫嵩给记恨上了。

    何进展露出高人一等的军事能力,派出多路精兵镇压各地乱事。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儁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刚募来的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

    汉军做好了充足的计划,开始镇压黄巾党。可是已成气候的黄巾党,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汉军在首战并未得利。朱儁军就被黄巾波才所败而撤退,皇甫嵩唯有与他一起进驻长社防守,被波才率大军围城,汉军人少,士气低落。

    又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黄巾军并未因汉室的动作而有败退的迹象。

第121章 讨伐黄巾() 
天下都混乱不堪,并州却没有黄巾党的叛乱。首先并州苦寒,人口不多,同时并州人相对其他州郡而言,十分能吃苦,而且对自己比较狠。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这一句话在并州人身上得到了最贴切的体现。

    刺史丁原是属于仁和的领袖,对百姓也是比其他刺史要仁慈。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并州太穷了,根本就没办法再剥削了。

    并州真正的世家大族,也只有王允这个九卿为主的王家。百姓的日子比其他地方好得多,太平道也就没有了发展壮大的基础了。再加上刘玉对太平道的严厉态度,上书丁原采取限制太平道的发展,受到了表扬,导致各郡太守争相模仿,有些甚至直接驱逐太平道人出境。

    大汉都乱了,虽然知道黄巾必定失败,但是亲身经历这事的刘玉依然心急如麻。

    黄忠、吕布等人也是坐立不安,黄巾叛乱,就是武将最好的舞台,很想带兵讨伐黄巾党,建功立业。可是左等右等,一直都没有朝廷的命令。刘玉自发上书刺史丁原,表明自己愿意带兵讨伐黄巾。

    丁原也是发愁啊,黄巾势大,官军进攻不利,朝廷要求各州调配兵马协助。可是并州苦寒之地,又要防备外族,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兵力调配,而朝廷的召命早就到了。

    丁原连忙召集了不少郡县太守与都尉,商讨对策。

    “诸位,黄巾势大,陛下下令并州派出兵马驰援冀州,诸位谁愿代表并州领兵出征啊?”丁原也不废话直接说出了目的。

    郡县的太守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出声。

    最近靠着父亲和家族的关系,就任主簿的王旦,走出来说道:“刺史大人,我等愿意为国处力,可惜并州兵马疲敝,同时防备胡人,各位大人都不敢擅离。实在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啊。”

    还是王主簿懂的多,说出在场太守和都尉们的心声,个个都频频点头。

    “是啊,刺史大人,我等关乎一郡百姓的安危,不可擅离职守啊。”

    “刺史大人可以另请高明,我等实在无法离开治所啊。”

    “我等必须严防黄巾渗透,不可掉以轻心,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对得起家乡父老,与朝廷的重托啊。”

    开玩笑,那是出去打仗啊,可不是去寻开心的,听说黄巾党凶恶得很,还有不少奇门妖术,自己还有大好的人生,万一命送沙场,岂不可惜。而且看现在的架势,很有可能改天换地,若是自己太踊跃了,上了对方的黑名单,以后想投诚也没有出路啊。家与国之间,在场的都是聪明人,自然懂得牺牲小你,完成大我。这个并州派不出兵马,主要责任还是在丁原,与其他大人无干。

    在场的众人,算盘打得乓乓响。

    太守和都尉们消极的态度,让丁原无可奈何,寻思了一段时间后,哀叹一声,准备找理由推辞朝廷的召命了。

    而这时候,刘玉的奏报被送到了丁原的面前。

    “好,咱们并州还是有热血男儿的。”丁原看后,欣喜如狂,对刘玉大加赞赏。终于有人愿意代表并州讨伐黄巾了,自己这个刺史对朝廷也是有所交代了。

    主簿王旦看了刘玉的奏报后,眼中精光一闪,笑呵呵地说道:“刺史大人,既然刘太守想为国处力,主动请缨,我们要大力支持才是啊。”

    其他人见有人作出头鸟,也是十分同意。心中想着:死道友不死贫道,你想去送死,我们不会阻拦你的。

    “王主簿说的对。传令下去,雁门太守刘玉带领本部兵马驰援冀州。”丁原大笔一挥,一张任命书下达到刘玉那里。

    刘玉收到任命书后,召集雁门各文武,宣读了刺史大人的命令,并决定亲自领兵出并州,讨伐黄巾。

    黄忠、吕布、典韦异常兴奋,终于又可以建功立业了。

    刘玉把陈宫留在了雁门主持诸事。陈宫虽然很想去,但是雁门是刘玉的根基所在,刘玉也没有其他信任的过又有能力的属下,也就只有陈宫比较适合了。

    刘玉吩咐完毕,带着黄忠等人和五千并州狼骑,整整齐齐的来到了太原,接受刺史大人的训示。

    “刺史大人,雁门太守刘玉与都尉黄忠带领本部五千兵马,前来候听大人训示。”刘玉坐在战马上威风凛凛的说道。

    丁原看着雁门军队杀气冲天的架势,点了点头,赞叹道:“不愧为我并州男儿。”

    “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去吧!让天下人知道为我们并州男儿的英武!”丁原摆出了一副英明神武的样子。

    “多谢刺史大人!”刘玉与众汉军大声说道。

    刘玉骑着战马走到前面,拔出斩蛇剑,说道:“出发。”说完,跃马向前。黄忠、典韦、吕布紧随其后。

    五千并州狼骑追随着刘玉他们的脚步,奔腾而去。

    躲在丁原身后的王旦望着渐渐远去的刘玉,阴阴地说道:“刘伯玄,你最好死在战场上。”

    卢植和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双方之间各有胜败,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军的实力优势慢慢地发挥出来,各地援军不断来到卢植阵中。卢植的实力不断增强,张角一时间也不能取得更大进步。

    壶关,乃并州与冀州的分界,是并州进入冀州的必经之路,也是兵家必守之地。由于战况十分不乐观,丁原在壶关驻扎了大量的兵马,既可以防止黄巾渗透,保护并州安全,又可以作为冀州汉军的后勤基地,更是汉军对黄巾的一道重要防线。

    刘玉等人因为是驰援冀州,所以几乎没怎么休息到,不用一两日的时间,就来到了壶关。

    五千兵马在壶关修整了一日之后,向着黄巾肆虐的中原出发。

    刘玉看着初生的朝阳,心中豪情万丈。

    “黄巾之乱,乱世的开端。究竟是乱世吞灭我,还是我镇压了乱世。来吧,一切在这里开始了。”

第122章 初见刘关张() 
刘玉带着兵马行走在冀州道路上。黄巾党的叛乱是巨大的,不少城池都被攻破了。一路上因为战乱而死的百姓数不胜数。

    刘玉也是遇到一些黄巾的小股部队,很轻易地就把他们干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