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局外想一下就明白,丽竞门这等庞然大物,岂是自己一个小小的江都县令所能正面硬抗的?
如果真那么简单,上官婉儿至于费尽心机,把张潜调到扬州刺史的位置上吗?
以丽竞门的穷凶极恶和庞大势力,他们什么手段使不出来?
这一次烧毁淳于家,应该是孟神爽知道自己当日在坊市中,跟淳于良约定制帽之事。孟神爽见自己如此热衷寻找扬州毡帽,猜测一顶好的扬州毡帽,可能对自己有大用,所以他就毫不犹豫地烧毁淳于家,顺带烧死了二十多人。
目的就是不想让自己得到扬州毡帽!
孟神爽,你该死,死上一万次,都难以消除你所犯的罪孽!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啊!
倏地,他站起来微微一躬身,正色道:“淳于东家,对不住了,说起来还是本官连累了你。若非扬州毡帽之事,你也不会被丽竞门盯上。以后,本官和丽竞门的事儿你就别搀和了,我命人偷偷给你一笔钱,你带上你的儿子远走高飞吧。至于令妻之死,本官日后定会给你一个交代。”
“县尊大人莫要贱看了在下!”
淳于良突然眼露狠厉之色,道:“祖业被毁,爱妻被杀,若是再不报此仇,那淳于良也枉为人子人夫了!将来到了下面,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和我那挚爱的亡妻?”
说到这儿,淳于良稍稍顿了顿,继续道:“我不敢报案,那是因为先前他们是拿犬子做威胁。如今我已为犬子安排了一个好去处。丽竞门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去那里杀人。”
“什么地方?”
“大云寺!实不相瞒,我这些日子一直为此事奔走。今天早上,在下已经带他去大云寺出家,拜智满大师为师。所以今早出了大云寺,我淳于良便是光棍一个,再也不怕他丽竞门裹挟了!”
大云寺乃敕建寺庙,相当于武则天的脸面,丽竞门动里面和尚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不过崔耕还是有些犹疑,道:“当初智满大师当街行骗诈捐,恐怕也是丽竞门逼迫的吧?他们既然敢动智满大师,难道不敢动他的徒弟?”
“这就是崔县令有所不知了。”淳于良解释道:“智满大师虽然被丽竞门威逼,做了违心之事,但那是因为丽竞门拿住了他的把柄,但如今那件事已经解决了。”
“什么把柄?”崔耕好奇问道。
不过淳于良没有回答了,只说事关智满大师的清誉,崔县令还是不要多问为好。
崔耕心中颇为不以为然,智满和尚招摇撞骗,现在还有个狗屁的清誉可言?
不过淳于良这样说,他也不好过于逼迫,反正过两天派周兴见一见智满就行。以老周的能耐,即便不动刑,也远不是智满所能招架得住的。
崔耕伸出一只手,道:“好,即便你心意已决,多余的话本官就不多说了。从今天开始,你就暂且跟在本官身边,齐心协力对付丽竞门,誓杀孟神爽!”
不得不说,丽竞门这次火烧淳于家草菅人命数十条,已经突破了崔耕的底线,血债必须血来偿!
淳于良也豁然而起,咬着牙道:“对,誓杀孟神爽!”
啪!
两只手掌击在了一起,屋中洋溢着一股悲烈之气!
一旁久久没有说话的崔秀芳,忽然插话道:“二位如果真有这么大的决心,妾身倒是可以给你们介绍一个人。他同样对孟神爽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
“谁?”二人异口同声地问道。
崔秀芳道:“此人姓李名善,原来是扬州坐地分赃的大贼头儿。自从孟神爽崛起之后,李善的势力受了很大的打击,与丽竞门多有冲突。”
听了这话,崔耕不由得大失所望,道:“一个贼头儿能有多大的分量?再者本官堂堂江都县令,如果被丽竞门发现本官跟一个贼头儿合作,又是稍加编排,到时候名声也不好听啊!未见其利,先见其害,此议不妥。”
崔秀芳轻哼一声,不服气地道:“嘁,别看不起人啊!人家李善的身份,比起你崔县令来,恐怕只高不低哩!”
ps:昨日下半夜全部补齐了,今天的四更开始了,这是第一更!
第223章 大儒躬身拜()
“李善能比本官身份高?呵呵”崔耕耸了耸肩,颇有些不屑置辩的意思。
崔秀芳扬了扬白皙脖颈,争道:“奴家可没说大话,你崔县令不就是个六品官吗?哼,人家李善又不是没当过。你听我跟你说说李善其人吧,省得你孤陋寡闻!”
随即,她将李善的来历娓娓道来。
李善,今年四十六岁,扬州本地人。学识贯通古今,有“书簏”(也就是书箱)之美称。
十八岁中进士,被任命为崇贤馆直学士兼沛王侍读。
三年后,转为潞王府记室参军,授泾城令。泾城同样是上县,官秩六品。
后来,他因为与贺兰敏之交好,被武则天亲自下令罢官,回到了扬州城。
从那以后。李善表面上的身份就是一个教书先生。
世所公认,李善注解的文选天下第一,每年来慕名来求学的学子都有上千人。
将近二十年下来,光是自认他的学生的都有一万多人了。
其中很是出了十几个进士及第的,最高的三人如今已经官居四品,至于朝廷中下级官员更是数以百计。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善尽管在与丽竞门的斗争中颇落下风,但尽可维持。
崔耕听完后,仔细一琢磨,面色有些尴尬起来——这个李善的身份比起自己来,哪里是只高不低啊?而是尼玛甩了十几条大街好么?
李善曾任沛王的侍读、潞王的记室参军,这两位都是朝廷亲王,而且根正苗红的李唐皇室的亲王!
这俩位跟武攸绪这种武家子弟的野路子安平王可不一样,含金量不在一个档次。
贺兰敏之更不得了,原来曾受了武则天的命令,过继给武士彟当嗣孙。要不是他自己太过作死,现在就没武三思和武承嗣什么事了。
如果不是吃了贺兰敏之的牵连,被武则天罢了官,李善现如今混一个三品以上的官职,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哪怕如今落魄了,单凭那些弟子以及当世大儒的名声,让谁来评论,李善的身份也比自己这个六品县令金贵得多啊。
淳于良更是猛地一拍脑袋,道:“我想起来了,李远山先生不是就是原名李善吗?可是他不是当世大儒吗?怎么成了一个贼头儿?崔小娘子,你是不是搞错了?”
“绝对错不了,李善,字远山。”崔秀芳解释道:“其实李家数代都是扬州城坐地分赃的大寇,若有小贼在扬州城犯案,必须给李家抽头,李善只不过是继承祖业罢了。”
话说到这,崔耕忽然想起一起事来,道:“当日你走私鲜鱼入城,莫非也要给李家抽头儿?”
“我?那倒不用。”崔秀芳缓缓摇头,道:“妾身家和李家颇有渊源,他不敢对妾身不敬。”
趁着这个机会,崔耕赶紧问出了萦绕心中已久的一个问题,道:“秀芳你究竟是什么身份?怎么功夫那么好,还认识一个坐地分赃的大寇?”
“我”
崔秀芳目光有些闪烁,微微低头道:“妾身妾身不想令祖宗蒙羞,这身份还是不说为好。不过妾身可以保证刚才所言句句属实,李善和妾身颇有渊源,绝不会害我的救命恩人。”
对于李善是不是可靠,崔耕倒没什么异议。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在共同的敌人孟神爽倒下之前,此人应该可以信任。
另外,李善乃是当世大儒,与他交好,也不算辱没了自己的身份。哪怕日后李善真有什么把柄被人抓住,自己也完全可以推脱不知情。
于是双方约定,三天后崔耕亲自拜访李善。
至于淳于良,则被暂时被安置在江都县衙。这淳于良文不成武不就,还有一身的怪脾气,在跟孟神爽的斗争中,崔耕不觉得他能帮上什么忙。他更多的是看重的还是对方制帽的手艺。
即便他擅长制作的并非后世流行的扬州毡帽,眼光肯定是有的,有他带头,把扬州毡帽弄出来不难。
第二天,他就修书一封去泉州,让林张两家,赶紧派人来开帽子工坊。
至于说服淳于良的理由也很简单,他跟淳于良说道,要斗倒丽竞门,干死孟神爽,就必须有长期持久消耗战的心理准备。既然是长期持久的消耗战,就必须有足够的钱财作为支撑。
而你淳于良文不成武不就,只能发挥自己的长项,为大家的合作出上一份力。
很快,淳于良便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崔耕的提议,来主抓毡帽工坊的具体事宜。
至于崔耕答应他,张、林、崔三家合开的帽子工坊里,给他匀出一成干股。淳于良倒也没有激动,更没有推迟,而是淡淡地接受了下来。
正所谓哀大莫过于心死,在崔耕看来,可能淳于良心中最大的夙愿并非是能通过帽子工坊,挣多少银子。而是一心想着如何尽快搞倒丽竞门,弄死孟神爽,为亡妻复仇。最后,恢复家业,把自己暂时寄身在大云寺出家的儿子接回,重新还俗父子团聚吧。
三天后,到了正式拜访李善的日子。
崔耕一身便装出行,在崔秀芳的引领下,来到了扬州城玉兰坊,李家的大门前。
递了名刺,通报进去,不消一会儿李府就中门大开。
一个身形瘦削,满脸儒雅之气的男子,带着一伙扈役迎了出来,恭声道:“草民李善参见”
李善可不是普通的草民啊,崔耕总不能让人家真跪拜迎接吧?他赶紧以手相搀,想要将对方虚托一下。
“嗯?”
按理说,李善毕竟是有身份有来头,而且还有家世渊源之人,他这一拜应该是虚架子,做做样子罢了。然后崔耕微扶,李善就应该势而起,这才是正常程序。
可奇怪的是,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