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吹乃频摹D悴痪褪窍胪怀鲎约涸谡馐露系墓吐穑勘就跛的闼叫奶钟泻尾豢桑俊
“此言有理,梁王千岁说得甚是。”袁恕己首先帮腔。
“陛下并未做任何抵抗,就交出了天子九宝,确实是禅让啊。君贤臣明,母贤子孝,实乃国家之幸!”
“崔相刚才那么说,实在是有些不大合适。”
人们议论纷纷,崔耕听了直感觉一阵寒意从心头涌起。
很明显,这些人都在睁着眼说瞎话。今天就是很明显的军事政变,怎么成了母贤子孝的禅让呢?
那么,他们到底为什么要撒谎?无疑是因为自己立的功劳太大。玄武门是自己开的,二张是自己杀的,玉玺是自己捧出来的,全程根本就没其他人什么事儿!这些人的心中,能舒服得了吗?
所以,他们就拼命否认今日军事政变之事,自己的功劳也就没那么大了。
这他娘的都是什么事儿啊!
看着老爷子张柬之都摇头晃脑地加入议论,一时间崔耕真有些心灰意冷。
他颇为萧索地道:“今日确实是陛下禅位给太子殿下。”
李显自然也不愿意担上逼母让位的恶名,道:“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朕今日就算复位了?”
“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齐齐跪倒在地。
到了现在,这场影响深远的政变,就算彻底结束。
当天晚上,李显夜宿大明宫,由观国公杨慎交、郁林侯李千里宿卫。
第二天,宫内的钟声,和往常一样准时响起,它原来的主人却已经沦为阶下囚。
百姓们清早起来发现,朱雀大街上,挑起了四颗人头,正是张昌宗、张易之、张同期和张同休的。
王同皎是个英雄,不屑于滥杀无辜,昨夜他连续带兵搜捕,也只杀了张氏余党二三十人。
这里面并不包括郑愔和宋之问。
原来,昨晚二人受了张昌宗的命令,将左右羽林军开离了驻防之地,免得被太子李显的人煽动作乱。
在听说了玄武门被破的消息后,这俩人就偷偷溜走了。
第三天,李显就迫不及待地举行了新皇复位的仪式,韦香儿被封为新朝的皇后。
李显所有的女儿都被封了公主,三个儿子李重福、李重俊、李重茂尽皆被封为亲王,早死的李重润被追封为“懿德太子”。
虽然人们竭力淡化这场军事政变,但该赏的还是要赏的。
相王李旦加号安国相王,拜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太平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
张柬之为内史、凤阁鸾台三品;崔玄暐为夏官尚书,袁恕己为同凤阁鸾台三品;敬晖、桓彦范皆为纳言;并赐爵郡公。王同皎为右千牛将军、琅邪郡公,李湛为右羽林大将军、赵国公等等,就连高仙芝都封了密云县侯,封常清为四品宣威将军。
唯一奇怪的是,关于崔耕的封赏一直没定下来。
崔耕对此事倒是不着急,反正李显已经答应把李裹儿许配给自己了。天子金口玉言,他总不能说了不算吧?李显最宠李裹儿这个女儿了,哪怕看在女儿的份儿上,也不能亏待自己不是?
总而言之,朝廷上下大部分得了封赏,一片喜气洋洋。
老百姓也高兴啊,张氏兄弟的亲戚朋友们,多有在长安行不法事的。趁着崔耕不在的那些日子里,他们不知弄得多少人家家破人亡。
如今张氏被一扫而空,不知多少人点燃了爆竹,不知多少人欢呼雀跃,不知多少人买了香马纸钱祭奠先人,至于在酒肆中大肆庆祝的更是再所多有。
还有个传奇故事,在长安城内流传。
据说,张昌仪新建了一座府邸,非常豪华,远超王公。
某日夜间,有人在他大门上写道:“一两丝能纺几日线?”。那暗含的意思就是,你张昌仪那点福分,哪配住这么好的宅子?你住这宅子折寿啊!
张昌仪见了,命人擦掉。可说来也怪,第二天那门上又出现了这句话,“一两丝能纺几日线?”
张昌仪又命人擦掉,翌日,这句话又在他的大门上出现了。
最终,张昌仪忍无可忍,命人拿笔在下面写道:一日即足。
从那以后,那字迹就不再出现。
这件事之后不久,张昌仪的脑袋,就被挂在了朱雀大街上。
别管这故事是真的假的吧,百姓们乐见张家倒台总是真的。
总而言之,这些日子,长安的军民人等,真是像过节一样开心。
当然了,些许不和谐的音符,也是有的。
十日后,李显下旨徙“则天大圣皇帝”于大安宫。大安宫在西内苑内,条件虽然说不上多差,但也绝谈不上多好。
当初,李渊为太上皇,就是被李二陛下迁居于此。
武则天移宫当日,有一紫袍官员送行,当道大哭。其人正是春官尚书姚元崇。
有人劝他说:“你现在哭是什么意思?你知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
姚元崇满不在乎地道:“我服侍则天皇帝日久,今日辞别陛下,心不能忍,当然要哭了。这么说吧,我之前跟大家一起诛张逆,是为了尽人臣之义;今日辞别旧君,也是为了人臣之义。就算因此获罪,也是心甘情愿。”
表面上看,姚元崇这番话,真称得上是义正词严,一副忠臣孽子的模样。不知多少人听说了这事后,连挑大拇哥,称赞姚元崇是大大的忠臣一名。
然而,在明眼人看来,这却是在给当今皇帝李显上眼药呢。
哦,你姚元崇这么干算是忠了,那作为武则天的亲儿子,下旨逼武则天搬家的李显又是什么?
甚至有机灵的人想到,姚元崇是相王李旦的人,他整这出幺蛾子,是不是李旦指使的呢?毕竟在李显的封赏中,对原来自己一系的人慷慨得很,对李旦乃至太平公主一系,就吝啬多了。
李显对此事倒是处置地雷厉风行,第二天就下旨,令姚元崇出外,为亳州刺史。
另外,姚元崇一案也提醒他,该尽快定下对崔耕的封赏了。
这事儿的关键就在于,崔耕现在才三十多岁,已经位极人臣,又尚了公主,封赏的空间太小。现在就一步到位了,以后可怎么办?再说了,加一点点赏赐,也实在拿不出手啊!
正在李显一阵为难之际,同凤阁鸾台三品袁恕己请求觐见。
君臣见礼已毕,袁恕己的第一句话,就令李显怒火冲天,道:“陛下是在发愁该如何封赏崔耕吧?微臣以为,着实不宜对其加官进爵。”
“你说什么?”李显好悬没气乐了,道:“袁相,你和崔相不合人所共知。今天你故意在朕的面前,拆崔耕的台,是认为朕乃是一名无道昏君吗?”
还有句话他没说出来,崔耕是朕的女婿。疏不间亲的道理,你懂不懂啊?朕看你是脑子进水了。
孰料,袁恕己却不换不忙地回道:“陛下息怒,且听微臣把话说完。待我说完了,若您认为我说得没有道理,尽管以诬陷大臣子之罪,对微臣任意发落!”
“好,你讲!”
“微臣以为,崔耕不宜加官进爵的原因有四”
第809章 赐婚包祸心()
大明宫内,袁恕己义正言辞,侃侃而谈。
“首先,微臣谈谈崔相立的大功。他闯刑部杀张昌有,可是为了陛下复位?不是吧,分明是他杀张昌有后,没办法收拾残局了,才铤而走险拥陛下复位。对于此事,微臣好有一比!”
“比做什么?”
“崔相就如同一个赌徒,把家中的钱财都输了。最后为了翻本,最后一搏,把宅子和祖屋也押上去赌桌。而太子殿下您,就是崔相最后的赌本。现在崔相是赢了,结局还算不错。可他要是输了呢,太子殿下您就得给让陪葬啊!”
这话也太恶毒了,简直能跟后世王钦若诬陷寇准“孤注一掷”相提并论。
好在李显并不是宋真宗,他虽然有着种种缺点,但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值得崔耕为他卖命,那就是重感情。
李显不以为然地道:“此乃诛心之言,还有吗?”
一缕失望之色在袁恕己的脸上闪现,道:“第二条,就是崔相的实力过强。水陆转运使,京兆尹,鸾台阁三品,这些官职也就罢了。他手中还有秘堂、共济会等秘密组织,随随便便就能调数百私兵。这次,崔耕命高仙芝秘密剿了靺鞨人,朝廷竟然毫不知情!若陛下再给他再加官进爵,恐怕其势大难制,此非陛下保全功臣之道。”
若是碰上唐太宗、汉高祖、武则天等对权力敏感的皇帝,袁恕己这番话肯定能被听进去。
然而,算他倒霉,在他面前的,是对权力不怎么敏感的李显。
在历史上,李显甚至说出过“朕把天下给韦玄贞又怎么样?”,李显甚至放任武三思独掌朝廷大权,现在崔耕这点事儿,着实不算什么。
李显道:“朕的女婿势力越强,朕的皇位就越稳固,他总不能造反做皇帝吧?袁相杞人忧天了。”
袁恕己脸上的青色一闪即逝,继续道:“微臣还有第三条理由:外间传言,陛下登基之后,厚待太子党,却对相王和太平公主一系不断打压。若不封赏崔相,天下人也就无法拿此事责难陛下了。”
李显仍旧不以为然,道:“为了些许谣言,朕就要薄待自己的女婿,那朕这个皇帝还当得有什么意思?”
袁恕己被李显堵得一愣一愣的,只得拿出了最后的撒手锏,道:“微臣的第四个理由,是为了安乐公主。”
“此言怎讲?”
“算上安乐公主,崔耕已经有了三个正妻。这三妻中,平阳公主拉达米珠的身份不在安乐公主之下。卢若兰虽是身份差了些,但她毕竟是崔耕的结发之妻。就算论起才貌来,安乐公主也不占什么优势。”
李显不悦道:“你说这些,跟不让朕大肆封赏崔耕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