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很明显,真动起手来他们这帮人肯定讨不了好。唯一能扳回局面的只有外面的标下亲兵营冲入,可是大门叫魏太监的人堵着,外面的亲兵营不知里面情况,肯定无法及时救援,这使得程庆即便一心想为管营游击讨个公道,也不敢真横下心和这魏太监火拼。
可若不再决断,恐怕火拼无法避免。
程庆有些艰难的看了眼身边的人,他知道自己马上要做出的决定或许就会让这些人将命搭上。
不过,有个人似乎不愿意自己的性命被别人掌控,这个人就是先前开口询问皇帝陛下题词的把总。
他从程庆的脸上判断出不妙的信号,于是果断推开前面的人,一个箭步上前跪在了魏太监面前,颤抖着说道:“卑职许大有愿跟公公走!”
魏公公眼前一亮,很是赞赏的看着跪在管营姜某血泊中的许大有,这个把总必将是千里长堤的溃破口啊。
许大有的懦弱让程庆不由恼怒,他想喝骂对方,但嘴皮动了下,却一个字没有出口。
“我也愿意跟公公走!”
另一个徽州籍军官在压力之下,在许大有做出榜样之后,也迅速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他没有理由替已死的管营陪葬。
“我…标下愿跟公公走。”
几名徽州籍军官一个接一个径直上前,齐致跪在了魏公公面前。他们并没有看都司程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这样做很没脸。
魏公公对此表示足够理解。
程庆面无表情,几个姜某的亲兵拿着长刀,倒是真的不知所措了。
要说对游击大人的忠义,这些反水的军官不比他们差,可这些人都不替游击大人报仇了,他们还有必要再替游击大人报仇吗?
魏公公的目光看向了这几个不知所措的亲兵,仅仅扫了下,领头的那个终是叹了一声,将刀丢在了地上,然后上前也跪了下去。
最后,只剩程庆一人。
魏公公摇了摇头,他不想多杀人,但程某这架势,却是逼得他不得不将之诛杀了。
程庆也似乎做好了被杀的心理准备,耳畔却传来了震耳的欢呼声。
“谢魏公公赏!”
“谢魏公公赏!”
“……”
声浪由远及近,一波接一波,数千人的欢呼声让整个吴淞水营为之沸腾,更叫水营附近的居民和小贩们惊愕,不知道水营发生了什么好事,叫这些丘八们激动的不成样子。
外界的欢呼声感染到了魏公公,他脸上笑容满满,内心却无比酸涩。
这一声声“谢魏公公赏”的背后,是魏公公又当了一回“散财童子”。
财去人安乐,风吹鸡蛋壳。小钱不去,大钱不来。
魏公公只能用未来的庞大收益安慰自己只不过是做了先期投资而矣。
他没有耐性了,吩咐真田将海军旗帜捧到了程庆面前。
“程都司若愿跟咱家干咧,就到外面把这面旗帜给咱家升起来。若不愿干咧,咱家也不为难你,你自个了断吧。”
魏公公原以为程庆会自我了断,但让他有些意外的是,这个从一开始就坚持要为姜某报仇的都司,在最后关头却选择了放弃。
在真田等人的看押下,程庆捧着那面绣有“大明皇家海军”的龙旗缓缓走了出去。
尘埃总算落定,旗帜升起来后,水营中的官兵得到了一个确切的消息,从今日起他们将由吴淞水营改编为皇家海军,由宫里的魏公公提调,从此属皇帝亲军。
魏公公做事讲究个快字,未几,一道道命令便颁了下去。以王大力为首的广东水师官兵迅速接管整个水营,原各官各职事皆等侯新的任命。
“公公,现在怎么办?”
郑铎很高兴就这么接管了吴淞水营,原先他还以为要杀上一批才行,没想只死了个管营,这水营上下就服服帖帖了。
“怎么办?”
正看水营花名册的魏公公头也没抬,没好气的说了句,“当然是给我去盘点了,咱家花了这么多钱,总得知道我现在有多少家当吧。”
第六百八十七章 魏公公的家当()
感谢新贵公子大佬的200元打赏,今天保底更新六章。
……
魏公公花了钱,想要知道自个弄了多少家当,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不管怎么说,二十万两银子砸了进去,魏公公说不肉疼肯定是假的。
现在,他老人家也没别的想法,就是要听个响。
撒泡尿还有个嘘嘘声咧,这物啊,要有所值才对得住魏公公这些天来的呕心沥血。
在王大力等人的配合之下,郑铎奉命对吴淞水营的船只、军械和人员进行了统一清点。
花名册显示,吴淞水营有官兵4652人,经实际清点,在营人员为265人,其中外出126人,余者只在册中显示,实际并不存在。
魏公公对此有数,大明朝到了如今,陆师也好,水师也好,吃空饷算是将领的基本操作。就是朝廷每年砸了大银子的九边,吃空饷、喝兵血现象也是常态。
好在,如今这个现象还没有发展到后期,也就是天启、崇祯年间的极致——即将领养兵均为私兵家丁,一营之中,只百分之五左右的家丁可战,余者皆为炮灰。
崇祯年间,一营兵在额五千,实有两千便是难得。而这两千之中,能有两百能战,就是精兵强将了。
亲兵家丁成了将领赖以保命及升官的根本,其余的兵不过是当乞丐养,战时驱为炮灰使用而矣。
而其时,不管名臣还是能将,对此状态也都麻木。
皇帝也没办法,因为,没钱。
不管哪支兵马,能战与否,不能战与否,上下养兵也都是此例。那不是家丁的兵装备差也就罢了,连吃饱都成问题,又如何能战,最后,也就兵不如匪了,甚至直接就是匪了。
崇祯年间的各路“大王”麾下能打仗的,大半其实就是从前的官兵。
毕竟,当兵的也是人,是人就得直面最起码的温饱问题,温饱问题不解决,就指着人卖命打仗,当官的也不把兵当人看,那这兵自也就不是兵了。
最有名的当属左良玉等人,号数十万大军,实能堪用的不到两万。左良玉之子左梦庚降清之后,清廷点算他的兵马,最终驱用的不过万余人,其余根本看不上。
独例外的就是五省总理卢象升练的天雄军了,这支军队也就是魏公公模仿的榜样,本质上和后世的湘军团练如出一撤。
可惜的是,一个卢象升,几千天雄军,难以回天。
魏公公应该庆幸,他是来到了万历年间,哪怕是万历末期,也是盛世的尾巴。这个尾巴的好处就是,一切还像个样子。
刚刚经历三大征的大明军队,在一个重视军事武功的皇帝监督下,烂是烂了些,但并没有烂透。
水师这边,情况明显比陆师好。
说起来,吴淞水营历任总兵和管营还算是地道的了,不过吃了百分之二十的空饷兵员,换作其它地方,吃一半才是正常。
这可能和吴淞水营是嘉靖末年才正式组建有关,并且大部分将士都参加了十几年前的抗倭援朝之役,又是镇守江南这个天下最富之地,不管上面再如何漂没,再如何虚报空额,吴淞水营的基本钱粮还是能保证的。
要不然,就算总兵和管营们再清廉,也不可能就只吃了百分之二下的空额。
三千多水营官兵,大半是有过大规模海战经历的水师将士,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大明朝重塞防而轻海防,除国朝初始对水师投入巨大,十分重视之外,其后水师地位就一直处于弱势,甚至是漠视、忽视,直到嘉靖年间倭寇肆虐才让朝中有识之士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如今沿海不少水营和防倭卫所就是那时候建立的。
但,也仅仅是亡羊补牢,塞防依旧重于海防。很多时候,水师官兵充当的是陆地卫所兵使用。
整个大明朝,当下可以说没有人有魏公公这般清楚知道海防的重用性。
人员方面,魏公公很满意,非常满意。
船只方面,却不是太满意了。
经清点,水营现有战船14艘,听着倒是不少,可问题是这些船只种类繁多,有福船、楼船、栢槽、沙船、苍船、铜绞艄、海舫、八喇虎等各种名目的战船。船只规模有大有小,总体而言,大船不及小船多,而小船又不及烂船多。
王大力这几年是“堕落”的很,吃喝嫖赌样样俱全,但于水营的活计却还是门清的。他明白无误的告诉魏公公,这14艘战船其实只有10艘能用,其余1艘都必须大修。
而能用的这10艘船又只有55艘可以出海,余者只能在江上和海口使用,别说出海千里远征了,就是在海岸线上驶个百八十里地,恐怕就能漏水。
说句难点听的,水营如今一半船只都可以改成在运河上运粮的漕船了。
这让魏公公巡视各船时,脸上有黑色浮现。
好在,让魏公公稍感欣慰的是,船上的武器倒是精良,不仅配备了弓、弩、刀枪、矛等冷兵器外,还有大量火器,如佛郎机、虎蹲炮等。
诸多火器的保养肯定是不行的,但数量之多足以让魏公公脸色舒缓。
质不行,以量凑。
不能用的船上拆下能用的,东拼西凑,几十艘装备精良的战船,还是能让他老人家暂时在海上快活一阵的。
至少,碰到红毛鬼他们,妥妥的以大欺小,以多胜少。
要说魏公公也真是好运气,最后他竟然看到眼前有三艘三桅炮船。这三艘三桅炮船,让魏公公觉得特别的眼熟,似乎在哪看见过。
经询问,魏公公印证了自己的记忆,这三艘三桅炮船果然是仿制红毛鬼战船的。
“公公,这三艘船是七年前福建澎湖巡检司见着红毛鬼战船画的图形,后来福建水师造了几艘,我们这边分得三艘。”
于看家本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