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年军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绥州此时可不是仅有汉人,鲜卑人、突厥人的后裔并不少见,剃光了两鬓头发的契丹人同样也有不少,对他们来说投靠一个强大的首领并非难事,只要他能保证公平。

    所以上门的人里面同样也有一些这类的人,这个时候罗开先的语言能力也招架不住了,契丹话和鲜卑话他可不会,突厥话虽能凑合几句,却无法面对复杂的情况。好在他的亲兵队伍里并不乏语言天才,交流也并非难事。

    这些人同样在观望——宋虽然强大,但农耕的事情他们可并不熟悉,而且他们往往并不愿意下马劳作。

    罗开先对这些全然不在意,因为他知道,未来他会需要太多的人手,只要勤劳能付出辛苦,不是那种狂妄得认不清自己面孔的野心家,他都能够一体包容。

    这并不奇怪,对于在后世民族融合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罗开先来说,所谓的族群差异就是个屁。普通人大多数求的就是一个吃饱穿暖,外加一点精神诉求就是繁衍生息血脉传承——不管哪一个族群都是如此。

    而那些刻意的族群划分,不过是各种各样的野心家为了自己独享民众供奉而建立的狭隘圈禁体系,所谓“民族特性”这种冠冕堂皇的帽子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又有何益?不过都是生存的负担和精神的禁锢而已。

    他的这种心态反应到日常的表现,在周围普通人看来,却是一种特异,不同于时下各族互相排斥的一种包容,是一种心胸宽广的明证。

    这种心胸宽广的评语会给他带来怎样的未来?

    没人能够一语说清。

    ……

    迎来送往的日子并不久。

    三天之后,之前答应帮忙的杨、张几位派人来通知他地选好了简易的祭坛也搭建好了,他可以带人准备祭祀了。

    又过一天,难得的风和日丽,罗开先带着两只小娘盛装打扮,于绥州正北一处新选的山地祭拜上天,埋下标注罗氏宗祖名位的基石,他算是正式在这方土地扎根。

    再转一日,即是罗开先预定的启程日。

    褪去朝阳红色的曜日当空,黑底红字的旌旗招展,盔明甲亮的亲卫们气宇轩昂,鞍辔华丽的高头大马精神抖擞。在准备好了通关文牒的刺史李继冲、还有挂着各种长须短髯的绥州各家族老的相送下,罗开先率众离开绥州,开始了继续汴京之行。

    …………………………

    附:感谢“诗唯柒绝”“一世孤寂”两位书友的微信红包打赏!

    ;

第四十七节 晋州城外的对话 上() 
离开绥州再次启程之前,罗开先与李继冲重新商议了行程路线。

    按说顺着永定河向南行进,再顺黄河换水路一路直抵汴京,是最为快捷的线路,但是时不凑巧,冬季已经冰冻的黄河并不适合作为行进的线路——河面的冰层薄厚不均,大队骑兵行走在上面就是寻死的行为,而且河上冰面并不平整,即便雪橇冰撬之类也难以成行。

    好在罗开先的队伍是全骑兵行进,并无马车之类拖累,对道路的要求也不那么在意,所以罗某人选了一条算不上捷径的稳妥路线,跨越无定河直向东南先到晋州1,然后稍事休整,直奔赵宋西京2而后直抵汴京。

    这一路虽也有河水阻隔山路难行,但河面封冻、山树凋零,并不会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困难。

    不过。冻土路终究不是平坦大路,这行进的线路难免绕山而行试水而过,偶尔还有不长眼睛的文盲剪径毛贼频扰。而且队伍的形象太彪悍了,人数又众多,即便举着“灵州”字样的使团旗帜,看着躲避不及的平民的充满排斥与恐惧的眼神,他们也不能去沿途的村舍或者邬堡借住,不单是为了避免扰民,更多的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加上随行贾仁一众人还带着货物,一路也算是风餐露宿,罗某人和他的亲卫队还算好,两只小娘和商队中人可称得上是疲惫不堪——冬日行路在北方的野外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所以,自离开绥州之日算起,足足用了六天才跨过汾水,算到达晋州境内。

    这次的行进与之前十数万人一起有太多的不同,冰冷的天气同样冻僵了所有人的热情,而且沿途的景致与之前并无二致,留给所有人的除了寒冷之外,唯一的感触便是……失望。尤其对奥尔基等一众欧罗巴裔来说,东方是神秘而富饶的,眼前的一切虽然充满异国情调,却远不是想象中的那副模样。

    抵达晋州,派人拿了通关文牒去与当地知州报备之后,大队人马在城外找了一块空地扎营休整,而随行的贾仁一行人则去了城中住店,与他们同行的还有一个十人组成的亲卫小队,他们同样扮作行商,进城的目的是采买和打探消息。

    傍晚,晋州城外,预设好的毛毡军帐内,竖立在中央的铸铁炉子内火焰熊熊,炉子边上正在烤制着各种吃食,罗开先同两只小娘,还有奥尔基和安提亚诺,五个人围坐在一起,算是难得的可以坐在一起闲聊。

    “夫君,据说故土……民心淳朴,热于助人,路上看到的……那些人为何……”李姌慵懒的斜靠在罗开先身上——在中亚长大的火娘子并没有多少东亚女人的那种委婉羞涩,她的一双大眼盯着炉子中的火焰,宛若一只搞不清人间变幻的猫星人。

    关心这个问题的并非只有李姌一个人,不单是正在翻弄一只羊腿的葛日娜,在一旁努力擦洗着木杯子的奥尔基以及捻着一块木炭翻看的安提亚诺,都不约而同暂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把目光投注到了罗开先身上。

    这并不奇怪,包括李姌在内,最近两年都听营中的老人诉说了太多东方的事情。而在原本大唐安西军工匠营的后人心中,东方大唐预示着富庶、尚武与秩序。

    但……自绥州之后,短短的几百里路上,众人看到的不是英武的军人、强悍的民众还有热情的女郎,而是一副副充满警惕和排斥的眼睛,以及贫弱与褴褛的身影——这一切与绕过葱山之前中亚的景致何其相似?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有多大?不论是李姌和葛日娜,还是奥尔基与安提亚诺,四个人心中没有梦想与现实这样具象的两个词汇,但是并不排斥他们心中产生这样的落差感。

    其实这种落差感并不止存在于四个人心中,罗开先心中所想又何尝不是?

    包括距离不远未曾踏入的晋州城,这段路上的所见所闻,同样让他有些微微的失望。后世关于这个时代的讨论不要太多,尽管他持着怀疑的态度,从未对史书中描述的“宋之文明”产生过多憧憬,但毕竟心底还是希望“祖上”的光辉是灿烂无比的。

    但绥州之后的这一段路程,呈现在他罗某人眼前的就像前世看过的那些晚清与民国黑白老照片,除了发式与服饰不同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李姌的话只说到一半,罗开先却很清楚她未曾说出的那些词汇,转念排除杂乱的思绪之后,他回复道:“四娘说的该是贫穷和怯懦?”

    “嗯……”李姌没有开口,只是有些木呆的哼了一声。

    “四娘所觉不差,只是四娘有所不知……”筹措了一下说辞,罗开先解说道:“还记得我和你提过的安史之乱吗?”

    “安史之乱?”李姌又是一呆,反问道:“记得夫君你说起过,可眼下与那又有何干?安史之乱……”

    她板着手指数了一下,续言道:“安史之乱……已是近二百五十年前的事了!”

    “不错!”罗开先对小娘的聪慧非常欣慰,能把只是偶尔提过两次的事情记得这么清楚的在这时代可不多见,“昔年安史之乱持续了十多年,并不算太久,但安禄山与史思明造成的战乱却影响极广,而且他们死后,因为皇室失信,各地统兵将军渐渐开始各自为政,东方的提法是节度使,就像萨曼家族倒台之后,高地人乱作一团,就像罗马那边的城邦国王一般……”

    “就像罗马?”小娘有些惊愕的重复了一句,罗开先举的两个例子她都有所了解,居住在希尔凡,波斯萨曼王朝的历史她很清楚,而有一个亚历山大大帝的后人做老师,她对罗马人的历史也不陌生。

    但是对出生在马扎尔海岸的李姌来说,东方是她所知祖上居住的地方,家中的长辈告诉她的从来都是和平富庶之类的美好词汇,猛然听罗开先所说,难免花容失色,因为她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就像罗马!”罗开先肯定了一句,继续说道:“自安史之乱直到如今,计有二百五十年,战乱从未停止过!据我所知,仅仅这附近方圆千里,就先后有不下于十个不同的势力先后统治这里……你说,生活在如此境况下,该是如何?”

    “天爷……”李姌情不自禁地感叹出声,坐在她身旁的葛日娜更是停下了手里翻弄羊腿的动作。

    一时间,帐篷里变得静悄悄地,只有炉子内的炭火在哔哔啵啵。

    “将主……”坐在罗开先对面的奥尔基低低的出声了,“既然东方变得这样混乱,将主当时为何还要回来?”

    李姌和葛日娜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是啊,这样混乱无序,回来做什么?

    保加利亚人的话很直接,但问得却是恰到点上。

    “奥尔基问得好!”罗开先喝了一声彩,随后解说道:“正是因为这东方因混乱而陷入贫瘠,我才更需要回来。若是这东方还是如大唐时候繁荣而强盛,我回来做什么?做农民还是商人?”

    或许是角斗士出身的家伙都有些冒险精神,当两个女人对罗开先的话语还有些疑惑的时候,不论是保守的奥尔基还是喜欢多嘴的安提亚诺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是哦,如同将主这般强大而又执着的人,回到一个繁华的帝国能做什么?造反吗?繁华意味着和平,和平对于军人意味着什么?没人能够比常年泡在杀戮场上的前角斗士们更清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