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一切的做出某些傻事自家相公是要做大事情的人,不能沉迷于儿女情长,这个道理,婚前,家人就说过了无数次。
苏州城外,范庆和唐顺之在等待着郑光的马车,郑光的马车一到,看到范庆和唐顺之在等待着,便下车,走向两人,一边走,一边还揉着腰,深谙各种不可描述之事的唐顺之和范庆自然是心领神会,脸上露出了我懂的笑容。
“平之啊,听说这三日,你可是足不出户,和蝶儿待在一起,少年人新婚燕尔,实属正常,以后习惯了,注意节制就好,这次没有把妻子带去,为师也很欣慰,你正是要做事情的时候,万万不可沉溺于儿女私情,误了大事,到义乌,万事小心。”唐顺之送了一段话。
“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小友,一路安好。”范庆说的就简单多了,说实话,和唐顺之之间是师生相对,但是和范庆之间,还真有几分忘年之交的感觉,特别轻松自在,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完全没有任何的拘束感。
郑光也只是笑笑,朝两人各鞠一躬,转身登上马车,在两人的目送之下,缓缓向南而去,唐顺之和范庆直到看不到郑光的马车后,才缓缓转身离去,回苏州城的路途上,唐顺之还很好奇范庆为何会与郑光结成如此特殊的关系,搞得三人之间的关系特别乱,都不知道如何论资排辈,范庆只是笑笑,说唐顺之是当局者迷,看不清,他却看清了,今后,大家会真的不知道如何论资排辈了。
郑光从苏州出发往义乌县而去,大概需要三天时间,让大家快马加鞭的前进,两天半就差不多了,半天以后,郑光吃了顿午饭,觉得腰背好了一些,这才厚着脸皮上马,跟大家一起奔驰起来,说起来,男人的战场一个是马上,一个是床上,有些时候,床上的对手比马上的对手更厉害!差点给榨干!
如此快马奔驰两天左右,路上歇息在驿站,睡醒了就赶路,第三天的黄昏时分,城门还没有关上的时候,郑光赶到了义乌县,距离义乌县城稍远的地方,郑光便下令诸人下马步行,此时天色已晚,郑光打算在邸店里将就一宿,也不扰民,明日自行去县衙理事,不要那些套路般的欢迎仪式了。
二百三十一 新官上任(上)()
跟在一群看起来也是商人队伍的队伍走过城门,郑光便带着一群人去找了个邸店住下,打算明日再去县衙和现任知县办交接仪式,正式接过义乌县的最高权力。
在城门收取人头税的卫兵们都有些乏了,看着天色已经很晚了,这一批人走完就到了关闭城门的时候,也就到了他们应该下班回家的时候,这个时候也不免的较为放松,一个卫兵看着从身边不断经过的人们,忍不住的打了个哈欠,眼泪从眼眶中涌出,他不由得伸出手揉了揉眼睛。
就在此时,他突然被刚刚经过的一名蓝衣少年吸引了目光,不过这蓝衣少年走得很快,很快就顺着人流进入了城池,他不由得继续往城门处眺望,身边的另一名卫兵发现了他的奇怪状态,便拍了拍他,询问道:“怎么了?看到谁家姑娘那么起劲啊?”
这卫兵没有再看到那抹蓝色,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便摇了摇头放弃了眺望,低声道:“我怎么觉得好像看到了郑将军?还有那些人,怎么也觉得有些眼熟呢?不对啊,我是不是看错了?”
另外一名卫兵笑了笑,说道:“大概是看错了吧,郑将军现在可是郑知县了,要来的话,怎么这样也要有个入城仪式吧?怎么会就这样来了?你肯定是看错了!”
这卫兵不置可否的耸耸肩,继续干着自己的工作。
郑光步入义乌城中,看到了一副让他觉得很满意的景象,即使已经是夕阳西下的光景,他依然看到了很多人在走来走去,忙里忙外,很多快要建起而没有建成的建筑正在赶工,街道上到处都能看到叫卖的小摊小贩,一些店面也建立起来,店主卖力地吆喝着,生意很好,不少人都选择去购买一些东西,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店铺半死不活,小摊小贩毫无踪迹,不少商家门口都点亮了灯笼,宣告着他们即使入夜也不会停止营业,整个义乌县城一派繁华的景象。
跟着郑光一路走来的向青不由得赞叹道:“往日听说义乌是这东南诸省里排名前三的山穷水恶之地,义乌之民械斗严重,不遵法度,现在看来,这义乌县比起苏州扬州杭州那些大城市,也不缺活力,只不过刚刚开始建设,尚且需要些时日,师兄,这可都是你的功劳啊!”
郑光笑着摇摇头说道:“义乌原本就有这样的潜力,只是他们未曾发觉,一味地把目光盯在原本数量就不够的土地上,自然是错误的,人口会不断的上涨,但是土地却只有那么多,粮食的产量也是有限的,如果不走其他的道路,必然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但是义乌人一开始没有发现他们自己的优势,而是一味的扩大自己的土地数量,不同的宗族之间相互敌对,用械斗的方式争夺土地,究其根源,还是想要存活罢了,现在我帮助他们打开了商路,一部分人继续耕作,一部分人去养殖,一部分人去经营作坊制作商品,一部分人到城池内来经商,自然而然的就缓解了这方面的问题。”
向青赞叹的说道:“师兄果然大才!如此一来,义乌知县任上,师兄一定可以大展拳脚的!”
郑光说道:“这倒不是最主要的,大展拳脚什么的,目前的义乌并不需要,你看看,现在还不算是大展拳脚吗?整个义乌都在建设,原来的县城方圆不过数里,就是个小城郭,现在,已经开始扩建城池了,我预计这个县城还是太小,将来还要扩建。
这是我要做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呢,就是要在义乌办学,支持私塾和官学的办理,让适龄幼童都可以读书习字,之前的义乌人都在不停的械斗,不停的争夺土地,打打杀杀,私塾极少,官学不兴,浙江也算是科举大省,义乌籍的士子却寥寥无几,文风不兴,这是不可以的。
就算是当兵,我要练出来的兵,都要是识字的,至少,能把朝廷的召令给认出来,不认字的兵我不会承认他是我练出来的兵,之前我练的三千兵,他们可每个都识字,不敢说认识的太多,日常读写没有问题,这就是精兵的基础,义乌尚武,可以,我不反对,相反我还很支持,但是文风不兴,也不行。”
向青非常吃惊:“师兄,你又要扩建城池,又要办学,还要练兵,这事情也太繁杂了,我怕,不是那么好办的,而且,咱们大明朝可是流水的官铁打的吏,基本上三年就要调职,知县知府这些人是不可能掌握真正的实权的。”
郑光笑道:“子聪,你可别忘了,我之前来义乌办了什么事情,做了什么功绩,义乌氏族实力强悍,基本上县衙的指令是到达不了地方的,地方上的氏族也根本不会理睬县衙,但是,我不是一般的知县啊,义乌目前的两大生财之物,义乌火腿,我手上有两成股份,文豪臭豆腐乳,我手上也有三成股份,他们基本上都听我的。
至于那些吏员要么就是当地氏族安插的眼线,要么就是投靠前任知县郁郁不得志的,政令不出县衙,他们能和我斗?而且最关键的一点,那个知县手上能和我一样,有三万人的练兵之权?这可就等于练兵期间,我有三万人的兵权,就算是金华知府和浙江巡抚都不敢找我的麻烦,更别说旁人了!”
向青愣了一下,然后无奈的笑了笑:“师兄这知县做的比总督可舒服多了。”
郑光笑了笑,指了指前面的一家邸店,说道:“今晚我们就在这里住一晚,明日再去县衙吧。”
之后,一行人就在这家邸店休息了一晚上,叫了几个菜,大家随便吃了吃,便早早入睡了,明日一早要早早起身去县衙办理交接,和前任知县赵磊做一个最后的告别,这家伙举人出身,现在平白无故可以升一级成为杭州同知,不知道多高兴,这个时候去找他,绝对是满脸堆笑千恩万谢。
之后就是第一次升堂,和整个知县府衙的官员和吏员见个面,官员就主要是主簿,县丞,典史,教谕,巡检,驿丞,以及士曹,法曹,税曹,刑曹等等,这些有品级的都是国家任命的,最小的都是从九品,相当于现在的编制内人员,不属于知县的任免范围之内。
另一种吏员就是类似于刑名师爷啊仓储师爷之类的师爷、捕快等等,这些都是吏,不在官员的范畴之内,都是从县府拿工资,放到现在,就算是临时工,专门背黑锅的那种,但是从宋代开始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官员在地方待的时间都不会很长,基本上三四年就一定会调职离开,但是吏员却不会离开,一干就是好几十年。
这样一来,知县这样的官员虽然地位高,但是却并不一定可以掌握实权,读书读坏了脑袋的书呆子刚刚到地方,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会,不去依赖这些铁打的吏员,还能如何呢?更别说这些吏员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大多数都出身自本地的豪强人家,也就是土豪势力的代表,往往是父死子继,就像是一个县里面的贵族,拿到外面屁都不是,但是在县里面,一个干了十年的老吏员往往比知县还牛逼。
这样的情况基本上普遍存在于县一级的地方,等到了知府那就是正四品正五品的高官,基本上都有从政经验,不会被人亲自糊弄,所以,与其说大明王朝的统治渗入到地方,倒不如说是大明王朝的统治实际上止步在知府知州一级,这一类的官员往往掌握实权,而地方上的知县一级官员就必须要和地方土豪势力达成共识,相互妥协,共享权力,想搞一言堂,那是不存在的。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更别说你一个七品芝麻官的小知县还算不上地头蛇,这些土豪势力在当地的能耐可大得很,你要真想跟他们对着干,除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