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嘉靖攻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办学,不是说希望整个义乌的孩子们都一股脑的削尖了脑袋去考科举,我是希望义乌们的孩子们都能识字,都读过书,知道真正的道理,至于考科举,那是少数天赋异丙的孩子才能去做到的,否则,一辈子就完了,诸位,你们要仔细想想,如果自己的孩子实在不能去考科举,识字,读书知道道理之后,干脆不要去考科举,去做些别的事情。

    考科举不是唯一的出路,大家也不是当不了官就活不下去,参军也是一条明路啊,你们知道现在识字的人参军是多么罕见的一件事吗?识字的人一参军就能当军官你们知道吗?所以说啊,不要老是把目光盯在科举上,数百万读书人,只有数百人可以考上进士做官,万里挑一的概率,诸位,你们可要好好想想啊!

    郑光在义乌大街上说的这些话,不断的传传传,传遍了整个义乌,那些为了义乌快要开办的学府而跃跃欲试的家长们不由得开始怀疑,开始担忧,自己的孩子到底能不能成为那万里挑一的进士,如果不能,把数十年宝贵光阴全部赔进去,到头来一事无成,那该是何等的无奈呢?

    相反,识字,读过书,知道圣贤道理,却还去参军,那可是香饽饽,到时候一进去就混个军官,好歹也是军爷,欺负不了大官,欺负那些小混蛋不还是杠杠的?

    义乌人的思想就在郑光的宣扬之下,缓缓的发生了一些在未来引起巨大改变的变化。

    为了改变明朝文贵武贱的传统习俗,为了改变文人普遍瞧不起军人的情况,为了改变军队素质每况愈下,成为垃圾的代名词的恶劣情况,就要从士兵的成员组成里下手,首先第一步,要让士兵做到识字,明道理,知道为何而战,有了信念的士兵,就是精兵的苗子,反之,就是兵油子,扶不起的阿斗!

    军队的训练缓缓步入正轨,经过郑光演说炼心的军人们,慢慢的明白了他们手里抓起刀枪剑戟之后,到底意味着什么,也逐渐明白了他们当兵是为什么,不是为了混饭吃,不是为了报恩,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保家卫国。

    这个四个字看起来很遥远,其实很近,只要你与倭寇战斗,你就是在保家卫国,倭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你每杀死一个倭寇,就意味着一个作恶多端的恶贼死掉,就会有很多人免于遭灾。

    一群手无寸铁的乡民被一群倭寇逼到死角,眼看着就要被杀死,这个时候,手握着武器的你,就必须要挺身而出,站在这些手无寸铁的妇孺的面前,为他们战斗,保护他们,哪怕为此而牺牲你的性命,你也是光荣而伟大的!

    你们手里的刀枪剑戟,是用来保护背后的同胞乡亲们,而不是用来欺负他们的!你们要欺负,就去找倭寇,狠狠的欺负倭寇,不管你们怎么欺负倭寇,打也好骂也好杀了也好,就是不准欺负自己的民众,否则,你们和禽兽有什么区别?

    教你们识字,教你们懂道理,就是要告诉你们你们为何而战,你们是什么人,站在什么立场上,你们不是兵痞子,不是无可救药的贼配军,你们是黑旗军,是东南柱国!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东南柱国!

    郑光练兵期间,三省总督张经三次视察军营,浙江巡抚、苏松巡抚和福建巡抚也来了好几次,每一次来到这个军营,都会被军队里热火朝天的训练气势所震慑,那绝对不是临时装出来为了应付上官检查的,那种娴熟的手法,亲密无间的配合,突如其来的袭扰和应对,如果没有长时间的训练,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而且和其他军营士兵们普遍低迷不振的境况不同,这支军队,士气极其高昂!

    高昂到了让看遍了卫所兵营大失所望的张经心惊的地步。

二百三十八 军营视察(上)() 
张经不是什么不知兵的腐儒,相反,经过年轻时代屡次战阵搏杀的他,是一名有着丰富统兵征战经验的统帅,他十分清楚士气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古人云,哀兵必胜,为什么?就是因为士气,因为哀兵的士气,已经高到了极限,他们已经无所畏惧,为了那份悲哀,他们无所畏惧。

    这样的士兵是最可怕的士兵,同样,通过别的原因激发出士气的士兵,也很可怕,他们根本不会怯战,也不会后退,更不会临阵崩溃,一支军队的士气高昂,甚至有些明白的敌军统帅会主动退却,当年宋真宗亲临前线激发宋军士气,宋军高昂的喊叫声连十里之外的辽军都听得到,而辽军刚刚失去了大将,士气衰落,无法再战,于是澶渊之盟才最终确立。

    这就是士气!

    但是士气的保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士气的激发可以通过某些临阵事件而达到,从而起到一时的效果,但是若要长久保持那种临阵士气,是很难的,所以自古以来,统兵战将都会注意到如何在临阵之时激发士兵的士气,用以作战,而没有战争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士气的大明军队,张经征战数十载,也仅仅见到了这一支。

    还是尚在训练中,没有上战场的士兵。

    他们的叫喊声十分高昂,训练简直就是实战,张经亲眼看到刚刚还在训练的五支新兵小队,突然有四支毫无预兆的向剩下来的一支发起了进攻,而那支被进攻的小队不慌不忙,迅速结成了铜墙铁壁军阵,猛烈反击,双方用手里的木棍打的天昏地暗,最后虽然那支被围攻的新兵小队全被打趴下了,但是围攻他们的四支小队也损失惨重,一名军官严厉斥责了四支小队的配合问题,奖励了那支防御的小队,虽然他们全军覆没了。

    对于这种事情,张经提出了疑问,而郑光的回答很有意思。

    “倭寇者,十之八、九乃沿海通倭之民,言语习俗相貌着装与我无异,然心存恶念,时常装扮为难民迁徙,伺机偷袭我军,一而再再而三,极其嚣张,而各军军官无力应对,盖其与难民无异,无法分别,届时我军奔赴战场,不惧倭寇正面冲击,唯担忧倭寇扮成难民伺机偷袭,遂有此练习,以图尽快反应,不使倭寇得逞!”

    张经此时已经大体明白了倭寇的来源和产生,以及对付倭寇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张经的想法和之前朱纨的想法是很相同的,绝对不会放过那些已经犯下滔天罪孽的倭寇,让他们白白的成为良民,享受朝廷开海的福利,一定要让他们为他们犯下的罪孽负责,所以,他们一力主张剿灭倭寇,再行开海。

    而倭寇的组成成分他也很了解,对于郑光的未雨绸缪,他非常赞赏,亲自视察了军营,观看士兵的训练之后,他才明白郑光的确是练兵之大才,如果他可以在东南主持练兵,甚至到北疆主持练兵,那么一定可以为朝廷编练出一支足以和蒙古人争雄的强大军队。

    看到军队的反偷袭训练,已经很让张经感到惊喜和惊吓,那么对攻训练就更加惊险刺激,虽然双方的武器只是木棍,还是包了布匹的,但是打起来也真的挺疼的,郑光是以五十人为一个新兵小队,但是军阵演练的时候,往往以一千人为一个单位,让他们自己选出自己的千夫长,然后一方列军阵,一方破阵,破阵方军力是军阵方的三倍。

    也就是三千破阵军对付一千军阵,要求军阵在一个时辰之内保证军阵不被攻破,那就是胜利,而且还要是近身肉搏,不用远程攻击武器。

    破阵方仿照倭寇战法,小队突袭,锐利难挡,军阵方结成铜墙铁壁阵,两方对攻,谁赢了谁有肉吃,输了的一方,军阵方跑一万米,破阵方跑两万米。

    啥?太多了?屁!三千人打人家一千人还打不下来!丢脸丢到姥姥家了!给老子跑!

    所以这三千人的士气是想想不到的高昂啊!

    当然那一千人也不是好惹的,你们这帮混球啊!三千人欺负我们一千人,就想自己吃肉是不是?想得美!铜墙铁壁!

    张经来视察的那一天正好是对攻演练日,这基本上是五天一次,张经来的很巧,看到了,三千人攻打一千人的军阵,打的是天雷勾动地火,时不时的就有士兵被一棍子打倒在地起不来,还有不少士兵给棍子捅了出去,趴在地上也起不来了,纵使做了不少的防护工作,但是受伤依然不可避免。

    “平之,这样训练,是否有些太过严厉了?”张经看着这样的战争场面,显然觉得这样太野蛮太血腥了,有些接受不能,但是郑光却没有觉得有什么不行的,他就对张经说道:“制台,我就对士兵们这样说,平时多流汗,多受伤,战时就能少流血,少牺牲,我宁愿他们在训练中受伤,也不愿意他们在战场上丧命。

    这些义乌子弟兵都是跟着我出去打倭寇的,家里面都有亲人,有妻子,我宁愿他们现在给打趴在地上不省人事,也不愿意他们在战场上给倭寇砍的再也醒不过来,义乌父老把子弟们交给我,我就要为他们负责,纵使我知道战场上死伤不可避免,但是我也希望能尽我所能,将这种死伤率降到最低,所以,训练再残酷,我也在所不惜!”

    张经深为感叹:“国家有平之这样的官员,真是天大的幸事,义乌有平之这样的知县,实在是莫大的恩德啊!”

    而在这之后,张经居然还看到了一群士兵坐在地上,一名军官手里拿着一张纸,纸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國”字,然后军官对手下的五十名新兵蛋子说道:“这个字,就是国家的国,大明国的国,国泰民安的国,明白了不?给老子记下!今天,把这个字记住,写下来,这就是你们的任务,明天,咱们学国家的家!”

    然后新兵蛋子们用千奇百怪的姿势拿着一根木条,在自己手里拿着的沙盘上开始写字,一边写一遍念着国,写不好了就把沙子一抹,接着写,拿树枝的方法不对,军官就拿着木棍巡视,一看到不对的一棍子就下去了:“你那是拿笔啊?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小子是在拿刀子扎人呐!看好了!这样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