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赫斯曼接着又开始分析苏联红军陆军的战备情况,在这个时空苏德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要比历史上更大。因此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部对苏联国防力量的了解也更加全面。

    苏联的战争能力无疑是非常强大的,红军拥有的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数量都远远多于德军。但是红军也有一个很难克服的弱点,就是没有足够的汽车可以使步兵和后勤摩托化。虽然在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中还是很重视发展汽车工业的,但是苏联汽车工业的发展始终不大理想,截至1940年,苏联的汽车年产量只有区区的14。54万辆,其中载重汽车13。6万辆。

    14。54万辆的汽车年产量虽然也不算少,但是还达不到德国的三分之一(这还是在德国为了节省燃料而限制了民用汽车生产后的产量),甚至比法国在1939年的产量还少一些。考虑到苏联土地的辽阔和红军数量的庞大,这点汽车只能作为铁路运输的补充,而无法在铁路线部分瘫痪(遭到轰炸或是深入敌方领土)的情况下,为200万或是更多的重装部队提供运输和后勤保障。

    “另外,苏联红空军的战斗力也较弱。虽然他们拥有大量的作战飞机,但是大部分飞机的性能普遍较差。不是Fw…192、BF…109和福克零式的对手,而且苏联的电子工业非常落后,缺乏高性能的雷达和通讯设备。这又进一步削弱了苏联红空军的作战能力。

    而苏联红海军目前也没有同我国海军对抗的能力。他们的‘苏联’级战列舰和‘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尚未建成,因此苏联海军没有能力在战时保持北大西洋的海上运输线,一旦爆发战争,苏联的对外交通就会被我们和日本完全切断,从而失去从美国取得援助的可能……”

    赫斯曼在统帅部会议上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除非苏联先得到足够数量的美援,可以让他们数量庞大的红军实现摩托化,并且得到数千架性能优良的P…51和P…40飞机,而且还要储备至少2000万吨燃油以确保在巴库、巴统和格罗兹尼产油区被完全摧毁后还有足够的石油可以维持战争和国民经济。否则斯大林绝不会贸然挑起战争。而要达成上述目标,苏联至少还需要10…12个月时间进行准备。也就是说,我们和苏联的战争最早会在1942年6月发生。当然,这只是苏德战争可能爆发的最早时间。”

    赫斯曼是希望可以尽可能推迟苏德战争的爆发,甚至希望避免苏德战争的。因为可能摧毁第三帝国的不可能是美国和英国的海军,而只可能是苏联的陆上武力——历史上如果没有东线战场,诺曼底登陆根本不会发生。德意志第三帝国不说存在千年,混到21世纪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而在这个时空,德国已经控制了中东的石油,到1943年后中东石油的产量就能大幅提升到满足整个欧洲共同体和意大利战时需求的地步。届时德国的军事力量将会大大加强!而且,德国的U工程也会比现在更加接近成功。

    另外,德国、意大利、法国和日本的海上力量,也有可能在1943年前取得对英美的决定性胜利。届时德国将会立于不败,再要对付苏联就容易多了。

    希特勒仔细听着赫斯曼的分析,当赫斯曼最后说出他的结论的时候,纳粹党领袖露出了一丝苦笑,小胡子和小嘴巴动了一下。他说道:“帝国元帅,我们难道就不能考虑先对苏联动手吗?现在有300…350万国防军陆军无所事事。而且我们还有全世界最强大的空军和装甲部队……虽然数量不如苏联红军,但是战斗力肯定远远超过苏联红军,或许我们可以在几个月内一劳永逸地消灭掉这个祸害。”

    “领袖,您的想法和拿破仑皇帝一样。”赫斯曼早就知道希特勒的心思,他用不以为然的口气说,“在一百多年前,拿破仑的军队同样非常强大,远远超过了沙皇的军队,但是攻打俄罗斯的战争还是成了拿破仑帝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那是俄罗斯的冬天打败了拿破仑的大军。”阿道夫希特勒的态度坚定不移,他显然坚信胜利一定属于自己。“我们不需要马上进攻,但是我们可以在1942年春天发动进攻。4月份开始进攻,有6…7个月可以利用,难道还不能打败苏联吗?”

    “有可能,但不是一定。”赫斯曼耸耸肩,“我们不能把苏联想象成另外一个法国。布尔什维克的战斗意志非常强大,他们会把整个俄罗斯民族的军事潜力全部发掘出来。”

    “但是俄罗斯人并不拥护布尔什维克的残暴统治,不是吗?”阿道夫。希特勒看着赫斯曼,“我们手里有一位俄国女皇,她很有号召力。布尔什维克的暴政,一定会让俄罗斯人民想念罗曼诺夫王朝的。如果我们打着女皇的旗帜,说不定会得到俄国人的欢迎。”

    希特勒显然不够了解俄罗斯的历史!赫斯曼心想,这位德国领袖非常了解中欧和法国的情况,但是很不了解俄罗斯。

    “奥丽加女皇只是在白俄中有很强的号召力,”赫斯曼说,“但是在苏联国内没有什么人知道她,而且俄罗斯人也不热爱打了败仗的罗曼诺夫王朝。”

    他又冲着另外一个“知俄派”人物施莱彻尔元帅打了个眼色。施莱彻尔说:“我的领袖,如果仔细研究俄罗斯的历史,就不难发现俄国历史上没有什么好沙皇存在。那些沙皇用欧洲的标准来衡量个个都是暴君。

    但是只要这些暴君领导的国家能打胜仗,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如果某个暴君打不了胜仗,那他的麻烦就大了……这就是俄罗斯。实际上俄罗斯人只是长得像欧洲人的鞑靼人,他们喜欢野蛮而强大的统治者。而布尔什维克恰恰就是这样的统治者!”

    赫斯曼也道:“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只要能在对外战争中取胜,沙皇的权力就会巩固,哪怕他再残暴也没事儿。如果国家打输了战争,那么沙皇政府就得立即进行种种改良以安抚人心。而现在的布尔什维克党,先后打败了波兰、芬兰,收回了比萨拉比亚,现在还占领了大半个阿富汗……虽然赢得不大好看,但毕竟是赢了。”

    俄罗斯或是苏联的历史概况起来就是一句话:打赢才是硬道理!只要国家在对外战争中能赢,什么样的暴君都会被俄罗斯人民热爱。如果打不赢,那老百姓就要闹事,上面的人就不安稳了。

    赫斯曼接着又说:“所以我们是不能指望那些俄罗斯会抛弃打胜仗的布尔什维克党而去欢迎一个打败仗的外国傀儡。至少俄罗斯民族是不会这样干的,乌克兰人或许会欢迎我们,但是俄罗斯人绝对不会。”

    希特勒迟疑了一会儿,似乎在原本的立场上动摇了,他的确不大了解俄国人,而来自东普鲁士的赫斯曼和施莱彻尔却是祖祖辈辈和俄国人打交道。他耸耸肩说:“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付这些可恶的布尔什维克?”

    “可以建立一道坚固的防线,”赫斯曼说,“如果苏联红军要进攻,就予以痛击,彻底打败布尔什维克!只要布尔什维克打输了一场他们自己发动的战争,那么他们的麻烦就大了,那时我们或许可以考虑支持奥丽加女皇复辟。”(未完待续。)

第514章 巴巴罗萨防线() 
“一道防线?”阿道夫。希特勒有些困惑,“我记得在这场战争中没有任何一道防线被守住了,就连直布罗陀这样的要塞也很快就要被我们占领了。”

    对直布罗陀要塞攻防战从6月份开始,已经打了将近2个月。不过直布罗陀的交战也算不上激烈,就是重炮攻城的模式。凯塞林元帅调集了800mm的“古斯塔夫”列车炮和“多拉”列车炮,600mm的“卡尔”臼炮、420mm的“大贝莎”榴弹炮和280mm的K8列车炮,以及其他许多大口径重炮,对直布罗陀要塞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轰击。在7月10日之前,就完全摧毁了风磨台地西麓的全部英军炮兵阵地。随后,一个德军步兵师发动进攻,夺取了风磨台地北端的岩石高地。紧接着,6门“卡尔”臼炮被运到了风磨台地脚下,在台地的掩护下,就近发射重达2。17吨的重型混凝土穿甲弹。

    因为“卡尔”臼炮的射角极大,它们被部署在风磨台地脚下后,就能打遍直布罗陀半岛的每一个角落。而2。17吨的重型混凝土穿甲弹又几乎无坚不摧,因此分布在半岛各地的英军炮台,很快就被一一摧毁。到了8月7日,整个风磨台地和直布罗陀要塞的港区都被德军占领,英军龟缩到了半岛最南端的欧罗巴台地苟延残喘。

    而英国人的舰队,除了运送和支援他们的地面部队夺取了加那利群岛,以及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布雷之外就再无所作为,显然是无力援救直布罗陀半岛了。

    另外,被围困了几个月的图卜鲁克要塞中的英军,也在8月2日向德意联军投降,北非作战至此完全结束。而在克里特岛上,由于希腊王国的投降,德军和意大利军队也在7月份成功登陆,只花了不到7天时间就完全粉碎了英军的抵抗,占领了整个岛屿。

    现在只要最后拿下直布罗陀,整个地中海就彻底变成了德国和意大利的内湖了。

    在完全解决了地中海之后,德国就应该按部就班解决英国本土了。而只要拿下了英国本土,德国在这场战争中就算是立于不败了。因为没有了英国这个跳板,美国既不可能登陆欧洲,也不可能搞什么战略轰炸。除了苏联领土之外的整个欧洲,就完全被德国控制了。而且,德国还能源源不断从中东、非洲得到石油和有色金属,可以确保自己的战争机器马力十足。

    而以大半个欧洲的人力和工业资源去对付一个苏联,能不能灭亡苏联不好说,但是打得再差也不会可能被苏联打败,顶多就是和一战时候的情况一样,在东线打成僵持。不过现在的德国手中还有一张超级王牌——原子弹!只要德国能在世界上第一个造出原子弹,那么苏联再怎么拼也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