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种是迎合,这是非主流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物大部分都是民族意识比较单薄的原波兰布尔什维克分子,或是被苏联人“教育过”。。。。。。被夺走家园的布格河东岸的波兰人——吃过失去灵魂的苦头,才知道失去自由并不算什么。

    而在如今由波兰人组成的军队中,也按照“反对”和“迎合”两种意见分成了两类。

    持反对融合(和德国)观点的波兰军人组成了向波兰国王(就是德皇威廉三世)效忠的波兰王家防卫军。而持迎合德国观点的波兰人则大多加入了党卫军波兰志愿师。

    前者是波兰王国的军队,后者虽然名为党卫军,但却是德国国防军的组成部分——这个时空的党卫军只是个名号,意思是最初的参加者都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党徒。

    不过到了现在,党卫军和国防军之间的界限已经非常模糊了,党卫军官兵中也有许多是非纳粹党员,而国防军内部也有纳粹党籍的官兵。

    顺便提一下,现在德国宪法中军人不党的原则只适用于职业军人,对征召来的义务兵和后备军官(就是打完仗就复员的军官)是不适用的。要不然入个什么党就能逃避兵役,这也太儿戏了。

    古德里安现在想要动用去攻打苏联红军当然是波兰王家防卫军,而不是本来就亲德的党卫军波兰志愿兵,因为他们大部分都已经在前线为德国而战了。

    而要让波兰王家防卫军去和苏联拼命,光靠卡廷森林事件是不行的。卡廷森林事件可以用来煽动波兰的平民,但是对那些真正能够影响到防卫军中高层的大人物,是没有多少作用的。

    5月19日,在和肯尼迪见面之后的第三天,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坐镇在柏林和措森的赫斯曼,将工作暂时交给了第一军需总监古德里安。自己则在波兰王国驻瑞士大使兼驻日内瓦大使娜塔莉。列辛斯卡雅的陪同下,抵达了属于波兰王国的小波兰省首府克拉科夫。

    由于华沙目前还被苏军占据,是波兰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就一座城),所以波兰王国的政府就只能搬迁到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了。

    不过赫斯曼到克拉科夫的目的不是和波兰政府的头头们会面,而是要同隐居于此地的前波兰武装力量总司令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元帅,以及在英国本土投降后就被软禁于克拉科夫的前波兰流亡政府领袖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见面。

    会面的地点在克拉科夫郊外的一栋非常漂亮而且占地面积很大的庄园内。这里是娜塔莉。列辛斯卡雅在克拉科夫的别墅,原本属于某个奥匈帝国的公爵,在波兰共和国时期则属于毕苏斯基的某个亲信,现在不知道怎么就归了娜塔莉……

    在一间豪华的可以充当国王觐见厅的会客厅里面,赫斯曼一边喝着娜塔莉亲手冲泡的曼特宁咖啡(来自日本占领下的印度尼西亚,是欧洲市面上最贵的几种咖啡之一),一边打量着刚刚来访的两位客人——雷兹…希米格维和西科尔斯基。

    雷兹…希米格维看上去有些萎靡,也没穿军服,而是穿了一身做工考究的便服。在波兰军队被苏联打败(1939年的战争)后,他就一直隐居,仿佛与世无争。不过在如今波兰防卫军中,他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

    被软禁的西科尔斯基倒是一身波兰军队的军服(共和国军队),坐在那里身姿笔挺,还是一副高级将领的做派。和雷兹…希米格维一样,他在波兰防卫军中同样很有影响力。

    实际上,他是波兰抵抗精神的象征!

    赫斯曼在品尝咖啡的时候,娜塔莉则在用德语和两个波兰将帅谈话(雷兹…希米格维和西科尔斯基都出身奥匈,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三人的谈话内容并不是关于波兰防卫军出境作战的,而是和波兰王国的前途有关。

    雷兹…希米格维和西科尔斯基对于波兰加入欧洲共同体是没有意见的——要不然还能怎么样?学塞尔维亚当个欧洲孤儿吗?而且两人也都愿意承认德国皇帝兼任波兰国王的体制。

    但是他们都反对在共君联盟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而娜塔莉则费尽口舌想要说服两人,说到了赫斯曼一杯咖啡喝完,也没有什么效果。

    赫斯曼轻轻的将手中的咖啡杯放在了跟前的茶几上,然后开口打断了三人的谈话。

    “娜塔莉,咖啡不错,再去给我弄一杯。”

    “好的。”娜塔莉马上中止了谈话,拿起赫斯曼的咖啡杯,然后又冲着两个波兰将帅抱歉地点点头,就一路小跑着离开了。

    “这个女人很难成为合格的政治家,”赫斯曼望着娜塔莉窈窕的背影,笑着说,“她应该找个男人嫁了,然后生一堆孩子……孩子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帝国元帅,您的意思是……”雷兹…希米格维知道赫斯曼的话中是有深意的,不过他听不明白。

    “我的意思是……”赫斯曼认真地看着雷兹…希米格维,“波兰王国是否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组成部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波兰的孩子!如果所有的波兰女人都和娜塔莉一样,那么波兰就算现在完全独立了,也不会有未来。

    反之,如果每个波兰女人都和我的妻子克洛伊一样,那么波兰人在未来就会享有德意志帝国很大一部分的利益。”

    “那也得养得起啊,”雷兹…希米格维笑了起来,“普通的波兰女人怎么能和海因斯贝格女侯爵相比?”

    “这可不好说,”赫斯曼摇摇头,“农夫家庭的孩子比我家多的那可不少啊。”他笑了笑,“从宏观角度而言,一个民族的人口多寡,其实是取决于生存空间的……所谓的生存空间,当然是指适合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土地了。土地越多,人口也就越多。而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一部分生存空间,那么从长远而言,他们的人口数量必然会减少。”

    这套理论其实未必准确,不过两个波兰将帅都是赞成的——地盘多肯定比地盘少容易养活人呐,养得活人才能多啊,而人多……力量就大啊!

    赫斯曼笑了笑,继续说:“波兰的未来取决于波兰族人口的多少,波兰民族的人口又取决于波兰民族的生存空间,而波兰民族在德意志帝国内可以取得多少生存空间,则取决于你们肯不肯合作,取决于波兰人是否愿意为在卡廷森林中惨死的同胞复仇。”

    雷兹…希米格维和西科尔斯基互相瞅了对方一眼,他们哪里会不明白赫斯曼的意思?

    赫斯曼一下子就抓住了波兰问题的关键——土地!

    波兰摆脱德意志帝国独立什么的,在目前看来根本就是白日做梦。现在是德意志帝国如日中天的时候,怎么可能让波兰独立?

    所以波兰人争独立是没用的,出路只有和德国人合作多分点土地,有了土地才能养活孩子,有了足够多的孩子波兰才有未来!

    这一点连西科尔斯基都明白,要不然他现在也不会在克拉科夫了……在英国本土沦陷的时候,他要想逃跑还是可能的。

    沉默了一会儿,西科尔斯基问:“未来的波兰可以得到多少土地?”

    “这取决于波兰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赫斯曼淡淡地说,“由于《凡尔赛条约》和《圣日耳曼条约》都已经废除,所以现在的波兰王国继承的是波兰会议王国的法统!”

    波兰会议王国就是俄属波兰,这个国家是在1815年经由维也纳会议成立的,面积只有区区的12。85万平方公里。如果波兰王国只剩下这点土地,那么未来波兰民族的人口还能有多少?如果连人都没有了,波兰还会有未来?

    赫斯曼看着西科尔斯基,“西科尔斯基将军,去向皇帝效忠吧,然后我会推荐你当波兰集团军司令官。我想这个职位你来担当是最合适的。而且卡廷森林事件也可以成为我们双方完全和解和团结起来的契机……因为苏联是要从根本上消灭波兰民族的。”

    这是一个西科尔斯基无法解决的条件!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一个全心全意为了波兰民族而斗争的军事家和政治领袖,现在站出来带领波兰防卫军去为了波兰民族的生存而斗争,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故事啊!(未完待续。)

第893章 列宁格勒问题(第二更)() 
“总书记同志,现在列宁格勒的情况仍然非常危急,德军并没有从城外撤走,列宁格勒城南目前仍然被德军控制,红十月铁路也没有恢复通车。

    而且情报部门还报告,以西科尔斯基为首的波兰反动军人集团借口卡廷森林事件投靠了德国皇帝,被任命为波兰集团军司令官,估计很快就要带领波兰军队进入我国领土作战,很可能被运用于列宁格勒战场充当炮灰。届时德国人可能会运用波兰白军进行攻坚作战。

    另外,白俄女皇现在就常驻在列宁格勒市郊的皇村,那里还聚集着至少40万从列宁格勒驱逐出去的坏分子……”

    正在向斯大林汇报工作的是列宁格勒州W和市W书记日丹诺夫,他同时也是政Z局委员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从列宁格勒驱逐了几十万人以节约口粮的决定就是他做出的,在当时看来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现在却出现了严重的后遗症……列宁格勒成了***分子家属之城。

    可是***分子家属是不能居住在列宁格勒这样的大城市的!他们必须要离开,去遥远的西伯利亚或中亚。

    而在苏联,把户口从第二首都迁往西伯利亚肯定是一种严厉的惩罚。

    “列宁格勒的人口必须要立即疏散,”斯大林马上就有了决断,“因为城市很有可能再次遭到包围!另外,列宁格勒的许多工厂也必须疏散到西伯利亚去。”

    斯大林现在说的疏散计划和列宁格勒市民的成分变化其实没有多大关系。不仅列宁格勒要疏散,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实在莫斯科也都要进行疏散。大量的人口要迁移,大批的工厂要搬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