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墨奎能够给王诩写了数万字的秘辛,可以看出他这个人到底有多少秘密了。
当然,其中还有部分关于孤竹国的秘密,比如孤竹古国的密室位置,还有殷商后裔的分布图,除此之外,基本都是关于孤竹复国以及和各大殷商后裔谋划的各种复国计划。
其中有几个关键字,是王诩十分在意的。
‘三监控秦’‘儒史巫绝于鲁’‘怀姓九宗’‘殷商六宗’‘老子东出函谷求书’‘墨氏西行’‘卫助秦’‘孔融儒史巫’‘天下布子’‘诸子猎玄鸟’
这是个关键字,几乎囊括了与王诩历史观完全不符的历史事件,孤竹国全部都有参与,虽然参与感越来越弱,但是依旧掌握着核心秘辛。
这里面清楚的记载着商灭千载年见,殷商后裔在中原大陆为了复国推翻周朝做出的一些努力,虽然这些殷商后裔最后,因为有的利益不均,最终分道扬镳各成一派。
‘三监控秦’讲述了当年周武王将自己的三个弟弟封在殷商故地,建立邶、啵⑽廊约嗍庸芾硪笊桃琶瘢跻抛游涓⒍嘀遥叻慈喙胫芪б笊谭焦俸捅」玫裙亲钪沼捎谖拦型镜垢暌换鳎贾录苹О堋
失败后三监领地已经殷商遗民全都归于卫国,正式让卫国成为除了宋国之外,最大的殷商后裔国家,同时也在明面上将殷商王室贵族断绝。
但是由于周朝初期没有属于自己的正统祭祀文化,依旧需要继承殷商文化,所以依旧在殷商遗民中选拔出祭祀人员,于是在卫国和鲁国的殷商六宗中选出能够整理殷商祭祀文化者。
而最终选出来的殷商大宗,是子姓,也就是微子启的弟弟微仲,后来为了整理殷商祭祀制度,前往宋国学习,最后将殷商制度中的,儒,史,巫,卜,祝融合,最终帮助周国编制成周礼。
而这个微仲的后嗣子孙中,有一位叫做孔丘的,将先祖的文化整理彻底融会贯通,将儒,史,巫,卜,祝集成于儒,开创了儒家学说。
所谓儒者,最开始就是术士的一种,与巫者相对,巫者侍奉天地,儒者教诲人间,两者都是掌控祭祀的职业,后来的儒家,其实也就是将最早的祭祀文化,慢慢转换成了哲学文化,同时将天地与人间的定义模糊综合。
而殷商的儒巫史最终合为儒,绝于鲁国,又在鲁国涅槃。
而后宋国出身的墨家,根基其实与儒家相同,只不过走了另外一条道路,但是两者在春秋战国时间的活动,都与殷商后裔有所勾连,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在已经被驯化成奴的中原人当中,聚集如此大量的民间力量。
初期墨家不但在理论上,更在实际军事上都能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因为他们就是得到殷商遗民的直接支持。
而卫国,早已经被殷商后裔占领了,成为了为中原大陆活动的民间组织提供帮助的主要根据地,这也是卫国明明初期拥有成为大国的资质,最后却只能落一个‘君子国’的落魄原因。
不过由于年代太过久远,中原殷商后裔对于殷商的认同感越来越低,也就慢慢成为了一个各自为政的组织,没最后终于散落在天下诸国,以各自为政达成自己的目的和理想。
看到最后,王诩已经梳理不太清楚如今殷商后裔之间的联系了,或者说这个组织,已经彻底的消失了。
但是能够确认的是,这个组织中的最开始主要领导者,儒墨不合导致了组织的彻底崩溃,随着墨家式微,儒家隐没民间,这个组织就名存实亡,没有所谓的领头羊了。
当时孤竹国依旧有联系两家的特殊途径,但是墨奎也不敢确认,这个特殊到底还有没有效,因为当年送荆轲刺秦之时,曾经试图联系过墨家儒家,儒家确实给了协助,但是墨家却了无音讯。
墨奎将这些秘辛全部奉告,已经说明真正认可了王诩的身份。
但是这种认可,对于王诩来说,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他对于殷商的认知感,还没有孤竹强烈。
而且这些秘辛,除了能够在以后写论文的时候提供一些论据论点之外,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了,毕竟王诩的目光,不是放在中原的。
“大帝,屠司士求见。”门外传来了墨庚的传呼声。
王诩合上笔记本,从沙发上做起来“让他进来吧。”
铁门被拉开发出有些刺耳的摩裟声,王诩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润滑油防止这种铁轮摩擦声。
一身铁甲的屠檀在门口卸了甲,披着外袍走进大殿。
“随便坐吧,不必行礼。”王诩看着他一脸倦色,摆手说道。
“谢大帝。”屠檀咧嘴一笑,坐在对面的沙发上,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容臣喘口气。”
王诩笑了笑,打量着他,见他虽然面带倦色,也消瘦了一些,不过眉宇间确实带着明显的喜悦之色“出去了半个多月,也没舍得回来,看来确实收获颇丰啊。”
屠檀缓了口气,大笑着点点头“借大帝荣泽,此次西行,确实收获颇丰,二十三天,王室军轻骑突进环绕西林与渤海,足有三千里,一共探查上百蛮族据点,其中近千人据点就有十六个,还有一个逃难燕民部落,还见到了几个旧时在燕国的朋友。”
王诩微微挑眉,他知道从秦皇岛往西沿着后世的辽西秦滨高速,一定会遇见更多的部落,但是没想到能有这么多,孤竹国之前的活动范围,一直就是在北戴河,祖山以及秦皇岛三处,这次从屠檀带回来的路线图,能够看到他已经走到了唐山和天津边界。
但是这边既然没有碰见中小型城池和人口过万的城市,说明燕国和齐国的统治范围确实很有限。
有人口,不管是难民还是野人,对于王诩来说都是好消息,因为这不但意味着他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能够给孤竹国的国力增添几分底气。
“都是燕国的难民?没有看到逃兵?”王诩皱眉问道。
“大帝还真是料事如神,靠近齐境的陡河周围,听说有一座人口过万的山寨,名为陡河匪,就是一群燕国逃兵建立的,经常在齐国和燕国边境行凶,听说已盘踞数年了,我只是打听了方位,没敢轻举妄动。”屠檀说道。
“乱世盗匪。”王诩微微眯起眼,拿出一张更加细致的地图“什么位置?”
“这里。”屠檀琢磨对比了半天,指了一个大概的方位。
第175章 天下布子(求全订)()
第一百七十三章天下布子(求全订)
地球是在沧海桑田中不断变换的,最明显的就是海岸线的变换。
距今8000~5000年前的冰后期,冰川消融,全球范围内海面上升,渤海湾海岸线约与今4米等高线(大沽零点)相当。此后气候转冷,海水消退,海岸线逐渐向东推进。
古代东北的多沼泽地形,就是因为这种海岸线变化,秦皇岛周边地区,包括北戴河现在,也刚刚只有后世的三分之一大小,渤海湾地区其实刚刚才蜕变不足几百年时间,所以还是有大量沼泽和内湖。
所以在对照地图的时候,王诩需要做一下重新估量。
“丰南区。”王诩对比了一下手机上的地图,皱眉嘀咕道。
屠檀瞄了眼王诩手中古代‘神器’,迅速眼观鼻鼻观心。
“这里有大量的煤炭和泥炭啊,可惜距齐国燕国太近了。”王诩有些遗憾的摇摇头“西面全是山林?”
“地势还算平阔,除了一些小型山脉之外,都是山地,不过不如西林密集,树木也没有西林和东林粗壮,野兽也相对少一些。”屠檀说道。
“骑兵突进需要多久?”王诩微微皱眉。
“最多三日,但是没有看到陡河盗的山寨情况,贸然出兵有些冒险。”屠檀正色道。
“一万多人的盗匪而已,司士这就忧惧了?”王诩轻笑道。
屠檀尴尬的笑了笑“不是臣胆小,是国内兵员紧迫,箕子和肃慎到如今也没有动态,而且没有去讨伐的必要。”
“就当做是练兵吧。”王诩摆摆手“燕国以降的事情你知道吗?”
屠檀呼吸一滞,手一抖,杯子就掉在了地毯上“什么?”
“最新的战报,王贲将军已经入辽阳城了。”王诩将战报递给他。
屠檀也没有打开开,皱眉紧张的问道“东胡退兵了?”
“还在僵持,不过东胡只有不足二十万的兵力了,兵败是迟早的,不过秦军没有主动出击。”王诩摇头说道。
“是不是齐兵出境了?”屠檀眸子闪烁着精光,指着燕齐边界,若非奇兵压境,秦军应该早破东胡了,东胡与齐联合了?
王诩摇摇头“尚且不知,但是以我揣测,齐国会降。”
“不可能。”屠檀脱口反驳道“齐国有稷下学宫,有六十万大军,不可能轻易投降,除非齐王昏了头。”
“你对齐国很了解?”王诩微微挑眉。
“额,臣少年时,就是在齐国进学,虽然没有进入稷下学宫,但是也如雷贯耳,暴秦无道,齐国朝堂半数大夫都出自学宫子弟,自然不会轻易投降。”屠檀信誓旦旦的说道。
“这些与我们关联都不大。”王诩看了眼屠檀,将涂山娘子的手信递过去“这是涂山娘子要带给他兄长的。”
屠檀眸子一顫“大帝要臣去接他们?”
“你不愿意?”王诩挑眉笑道。
“愿意愿意。”屠檀慌忙点头,表情有些失控,起身跪在地上“臣只是没想到。”
“没想到我这么善良?怎么在你心中我是那种见死不救的人?”王诩哑然失笑。
屠檀满脸尴尬“毕竟是外族人,孤竹国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潜伏,我一直担心接他们来,会给大家添麻烦。”
“怎么?你的那些亲友,你也信不到?”王诩微微眯起眼。
“说实话,并非都是知根知底的亲友,大多是一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