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大革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陈升的述说,陈华清大概知道了发生了什么事。陈升的这个侄儿叫白聪,脑子里整天想的是怎么做生意。若这白聪生意做成也就罢了,可老营本就是个穷地方,白聪哪有本钱,基本没做成几件生意。这在老营人的眼里就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

    前段时间陈华清从重庆府买回了鸡仔,分发给老营的人。陈华清的本意是想改善老营的生活,但老营的人连种地都不够,哪有时间和粮食来养鸡。白聪瞅准机会,在老营大肆低价收购鸡仔,最后收到了有一百只鸡仔,在老营办起了养鸡场。

    白聪的养鸡场自然是以失败告终,一来老营没有足够的粮食喂鸡,二来白聪养好了鸡也没法卖掉,老营的消费能力太弱了。

    陈升带着白聪来,主要是想让陈华清施以援手,买下白聪手里的鸡,让白聪不至于倾家荡产。

    “白聪,你手里还有多少只鸡?”

    “公鸡五只,母鸡三十只。”

    听到有三十五只鸡活下来,陈华清不由地多看了一眼白聪,“这小子还是有些能力啊。”

    “白聪,你的鸡我买下了,但我那边也不是太富余,以成本价算。”

    白聪摇了摇头道:“陈千户,我不要钱,这些鸡可以送你,但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白聪的话引起了陈华清的兴趣,旁边的陈升也一脸诧异的看着白聪,很显然陈升事先也不知道白聪的打算。

    “我听马铃姐说陈千户要在重庆卫练兵,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食问题是一个大问题。陈千户,不知道我可不可以去你那儿养鸡。”

    “养鸡?”陈华清笑了笑。陈升踹了白聪一脚,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你小子养鸡养上瘾了,本来还想着给你说个媳妇,能让你收收心。哼,既然这么想养鸡,以后就跟鸡一块过吧。”

    白聪摸了摸自己被踹的地方,不敢反驳陈升,只是眼巴巴地看着陈华清。

    陈华清笑道:“陈伯不要动怒,白聪的条件我答应了。不过,白聪,去了重庆卫,你得做好吃苦的准备。”

    白聪拍了拍胸脯,大声道:“只要能继续卖东西,什么苦我也能吃。”

    陈升见白聪态度坚决,也不好再说什么,笑骂道:“小财迷一个,去了好好干啊,不要丢了老营的脸。”

    “是。”

    水泥作坊不大,陈华清用了一下午的功夫就装车完毕了,剩下的就是运输问题了。

    在离开石砫前,陈华清和马铃自是耳鬓厮磨,说了一番体己话,增进了双方感情。

    两日后,陈华清回到重庆卫。对于水泥作坊的位置陈华清和黄诚已经选好,距离重庆卫不远,是一片开阔地带。在陈华清的规划中,作坊式的生产形式要被摒弃,要建立真正的大工厂生产。而要想建立真正的水泥厂,一要钱,二要技术,三要工人,任重而道远啊。

    白聪选择了一块靠近山林的地方来建立自己的养鸡场,在来之前,陈华清就和白聪说过,他只给提供场地,至于资金,让白聪自己想办法。

    重庆卫的工作在有条不紊地在进行着,重庆卫以外的工作也在卫所军的出击下缓慢进行。

    石当根据情报司提供的情报,在小村子里驻扎一个排的人,而在一些比较大的村子里驻扎两到三个排,以卫所军现在的兵力,这样办绰绰有余。

    宣传队的人也随着各排进入村子,开始宣传重庆卫制定的政策。这“政策”一词也是陈华清教给宣传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村民知道重庆卫是他们的保护神,跟着重庆卫走是正确的。

    对乡村的直接控制,是陈华清的一次尝试。皇权不下乡的观念根深蒂固,陈华清的所作所为正是要突破这个东西。而在这次行动中,来自后世的陈华清是理论提出者,真正实施策划的是黄诚。

第一百一十四章 吞并(三)() 
大陈庄,位于重庆卫的南侧,是重庆卫、涪陵、永川三角地带最大的村子,有丁五千余口。

    三个排的卫所军进驻到大陈庄,引起了大陈庄村民的极大恐慌。受战乱影响,大陈庄里有钱有势的都躲到川南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普通百姓,无处可去,只能留在庄子里。

    石当在自己的军营里见到了大陈庄留守的三位乡老。

    三位乡老一见到石当,第一反应便是跪下来请求石当不要纵兵劫掠。常言道,“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大陈庄已经被奢兵和溃散下来的明兵连续祸害过两次了,再也经受不起第三次祸害了。石当见乡老们跪地不起,若按照他原来的性子,直接就让乡老们起身了。但这次在临行前,陈华清和黄诚已计划好,在这次行动中,宣传队是唱白脸的,卫所军是唱黑脸的。

    石当板着脸,既没有训斥乡老们,也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三位乡老中看起来是领头的一位见石当半天没动静,不得不抬起头来,声音有些悲戚道:“大人啊,不是我们大陈庄不犒劳大军,实在是我们什么都拿不出来啊。”

    “你们庄里的大户人家呢?”石当开口说话了。

    三位乡老中穿得比较好的那位回道:“大人,那些人在叛贼来的时候走了一批,乱兵来的时候又走了一批,现在村子里都是些苦哈哈了,真的是什么都没有了。”

    “你们先起来吧。”

    乡老们赶紧起身,也怪难为他们的,一大把年纪了,跪了一阵腿早就酸了。“那些大户人家还回来不?”

    对于石当的这问题,三位乡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里透着一股疑惑,大陈庄还有那些有钱人大量的土地,怎么会不回来,这位大人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当然,这样的话他们是绝对不敢问出来的,当即委婉道:“大人,不知您这是何意?”

    石当冷笑了一声,说道:“我等乃重庆卫新建之军,现乱兵四起,为保地方安宁,得千户大人令,前来大陈庄保民,可万万没想到,你等大陈庄竟无一家士绅前来迎接,真是枉做乡民表率。”

    三位乡老干笑了一声,默然不语。

    屋子里气氛尴尬,石当不开口说话,乡老也安静地站在一旁。

    正当三位乡老实在是受不了屋子里的气氛想要开口说话时,走进来一人,石当朝其抱拳道:“黄主簿。”(陈华清从南京回来后,便报请朱燮元,封黄诚为卫所军主簿。)

    黄诚点了点头,直接坐了下来,石当则离开了屋子。

    “三位勿怕,我是重庆卫的主簿黄诚。石营长是领兵之人,脾气暴躁了点,三位勿怪啊。”

    “不敢不敢。”

    “三位乃大陈庄贤达,在村子里素有名望,可否告知黄某村子里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依旧是领头的乡老回答:“黄主簿,村子遭了两次劫难,大户人家都跑得不见人影了,剩下的都是些苦哈哈,连口粮都没有多少。”

    “是啊,再这样下去,只怕大家都要去做流民了。”旁边的乡老附和道。

    黄诚脸色阴沉,不知想到什么,半天没有言语。

    “今天多谢三位了,现在时候不早了,我也就不叨扰三位了。”

    乡老们离开后,黄诚表情凝重,他没想到重庆卫周边的村庄受战乱影响这么大。

    过了一会后,石当、李明轩二人相继过来,和黄诚商讨大陈庄的相关事宜。

    李明轩最先开口说道:“大陈庄现在的情况很糟,春耕被乱兵破坏,余粮被贼寇抢夺,吃饭是大陈庄现在最大的问题。”

    黄诚点头后接着李明轩的话说道:“宣传队那边也传来消息,除了粮食问题,高利贷也是个问题。”

    说到这,就得说一下地主是怎么兼并土地的。在风调雨顺的时节,农民只要勤劳肯干,一年下来总是有点余粮的,收获多的还可以拿出去换点其他东西来补贴家用。但到了天灾**频发的年头,农民的收入就完全没了保障,说不定什么突发事件就把一年辛辛苦苦的成果给毁了。地里没有收入,农民只能出去借粮,而能给农民借粮的只有地主。地主趁此时节敲诈勒索,放高利贷,逼农民抵押土地。高利贷是个什么玩意,利滚利,到最后利息比本金都高了,农民只能破产了,后果就是土地没了,自耕农成了佃户,佃户成了永久佃户,成了真正的无产阶级。

    奢安之乱爆发有一年时间,而在此前后,特别是万历后期和天启继位以来,整个蜀地旱灾频发,各地歉收、绝收情况频繁,以士绅为代表的地主们也在趁火打劫,大发高利贷,吞并田产,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天灾加上**,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明朝的农村经济被推入破产的边缘,而从小的方面讲,就是大陈庄内部的高利贷问题十分严重,根据宣传队的了解和情报司的调查,大陈庄百余户人家在外面或多或少地都欠着高利贷,现在债主们虽然逃往川南,但契约还在他们的手里,可以说,高利贷就是悬在大陈庄中众人头上的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砍下来。

    桌子上摊开了一幅地图,黄诚指着重庆卫、永川、涪陵之间的三角地带说道:“在这块地方,现在我们面临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粮食,一个是高利贷,都是硬骨头啊。”

    石当皱了皱眉头,不解道:“能不能用我们在重庆卫的方法?”

    黄诚摇头道:“不能?”

    “为什么?”

    “这些村子和重庆卫不同。重庆卫是卫所,所住之人多是军户,所用之田也都为屯田,不为军户所有,而是为朝廷所有。”

    黄诚的话有些绕,石当琢磨了一阵才明白,从制度上讲,重庆卫的地是属于朝廷的,千户只不过是朝廷派过来代为管理的,拿朝廷的田来收买人心,自然是极为划算的。不过这种事也就陈华清能做,在其他卫所,千户、百户一职都是子承父职,一代传一代,卫所的军田成了千户、百户们个人的土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