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大革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华清期待的看着刘二说道:“怎么样?这种枪能不能做得出来?”

    刘二又把簧轮枪从头到尾仔细看了看,摇头道:“不行,光凭我做不出来,这个东西对铁料的要求很高。”

    刘家兄弟,刘大擅长的是用火器,刘二擅长的是制作火器,两人用的火绳枪就是刘二打造的。朱燮元的火器营不是一群光会打仗的,里面的火器匠人也很多,而火器匠人也是会使火器的。

    “加上成都那边的人呢?”陈华清不死心。

    “还是不行,成都那边也没这么好的铁料。”

    拿回簧轮枪,陈华清很失望,燧发枪是簧轮枪的加长版,以重庆目前的冶铁水平,更不可能做出来。

    一天下来,十七名火枪手被选出来。按照陈华清对刘大选人的观察,火枪手最重要的要求是胆大心细。不胆大的人不敢开枪,不心细的人容易炸膛。其次是眼神好的,虽然火绳枪在点燃火绳时火枪手是闭着眼的,但准头也不能太差,不然火枪队就真的废物了。

    刀手好选,在火枪手开枪的时候刀手站到火枪手后,火枪手开完枪后,刀手和火枪手互换位置,保护火枪手。按照火绳枪那没法快起来的装填,陈华清只能把火枪队的作用放在第一轮放枪的时候。

    刘二不如刘大擅长使火绳枪,陈华清索性便把刘二请到重庆卫唯一的打铁作坊,让作坊里跟着两名铁匠学习打铁的孤儿学徒跟着刘二学点东西。至于那两名铁匠,都是同行不见得会跟刘二好好学。

    整个重庆卫都是为卫所军服务的,打铁作坊也是如此。若是寻常百姓家给铁匠当学徒根本不可能让学徒中间跟着其他师傅,但在重庆卫,一个军令就能解决,甚至包括铁匠本身就是从军队里出来的。

    火枪队的建设很顺利,训练场上天天都是发射火绳枪的“砰砰”声,幸亏火器少,不然陈华清还真负担不起火药和铅子。

    黄诚在得知卫所军要建一支火枪队后,直接找上陈华清,把去年卫所军的账簿给了陈华清,黑着脸说:“大人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的贵,若大人在这样乱花下去,咱重庆卫很快就没钱了。”

    火枪队的消耗很大,陈华清舍不得用颗粒火药,火枪队用的训练火药都是从外采购的粉末火药。

    为了减少消耗,最好的办法是重庆卫自己生产火药,但陈华清不知道哪里有火药匠人。没办法,陈华清正准备以前的老办法朝朱燮元要人时,流民中发现了火药匠人。这火药匠人以前是做爆竹的,在乱世里做爆竹的手艺没一点作用,在成都活不下去后跟着流民大军流到重庆卫。代表大会后重庆卫把流民青壮统一管理,这火药匠人勉强算是个青壮被带到重庆卫。

    火绳枪用的火药比爆竹用的火药要纯净,火药匠人在看过一些火绳枪用的火药后,表示自己完全能做出来这种比较纯净的火药,只是很费时间。

    陈华清不怕花时间,只要能做出来就行。同时,陈华清把火药匠人调出流民青壮营,调进卫所军里的工匠作坊,待遇要比以前好得多,起码吃得不再是顿顿喝稀粥。

    流民青壮里懂得手艺的人不少,火药匠人的事让众人大受鼓舞,一时间以前是匠人的流民纷纷展露自己的手艺,希望能脱离流民青壮营。

    对此事最高兴的还是黄诚,重庆卫百废待兴,正需要各种匠人。

    半个月后,火枪队正式成军,卫所军算是有自己的火器部队了。刘大和刘二在陈华清的盛情挽留下也离开重庆卫回成都复命,让陈华清颇为遗憾。

第一百四十六章 永宁() 
天启三年二月,火枪队正式纳入卫所军的编制,和掷弹队一起组成火器营。到现在为止,卫所军一共有一千一百七十人,战兵七百人,辅兵四百七十人。

    战兵有大营小营之分,大营是陈华清设立的营连排班编制,士兵武器以刀枪为主,小营有两个,特战营和火器营。

    辅兵以连为编制,负责卫所军的物资转运。

    同时,陈华清加重对军中传令兵的建设。以前卫所军打仗在战场上全靠着人喊,这在人少的情况下即使出错也不会有大问题,但现在不行了。原本陈华清想按照这个时代的规则鸣金而进击鼓而退,以鼓点和令旗为行军命令,但卫所军内部缺乏这样的人才,旗语无法通行,陈华清早就习惯了缺乏人才的境况,只能扩大传令兵的作用,加重传令兵的建设。

    在刘大刘二离开后,就有朱燮元的军令直接送到重庆卫,让陈华清带上人代替驻扎在永宁附近的小宁关的明军,作为先头部队侦察永宁内部的虚实,为后续的明军行动开个头。

    此次对永宁作战,朱燮元吸收以前明军分兵作战导致军力分散,无法对叛军进行有效的歼灭的教训,决定集中川地的兵力对永宁合围,彻底消灭奢家在永宁的势力。为了开春之后的战事,朱燮元搜集了一大批粮食,为此甚至不顾朝廷风议亲自到蜀王府拜访了蜀王,借了三万石粮草,加上已经筹措的军粮,足够支持整个川地明军半年的消耗。

    陈华清接到命令后,抽调出八百人,前去小宁关。小宁关说是关口,但不是天然形成的那种险隘,纯粹是以前的明军在这个地方修了个要塞,后来慢慢发展成小堡垒群,并且这种堡垒大多是靠土垒成的,只有几座主堡是用长砖筑成的。

    卫所军到达小宁关后,同原驻守在小宁关的明军做了个交接,进入堡垒内部。小宁关原先的守关偏将临走前还好心的提醒了一番陈华清:“叛军每隔两天就过来骚扰一番,弟兄们没事就待在堡子里。”

    陈华清住进主堡,看着后续的辅兵把一袋袋粮食运进堡垒,满意的点点头。以现在奢崇明的实力,根本不敢主动进攻明军,在永宁外围盯着奢崇明的可不止陈华清一家,也就小宁关人少,经常被人骚扰。这地方易守难攻,正是试验火枪队战力的好地方。

    所有卫所军驻进小宁关后,陈华清把火器营和特战营集结起来。经过多番战斗,特战营的主官是苏沪,火枪营的主官暂时由陈华清兼任。此次来小宁关的任务,主要是探查永宁的虚实。特战营一直就充当着斥候的作用,这个探查的任务就交给特战营了。

    火器营,则是出去练兵,对手就是来骚扰的小股敌人。

    特战营出发后,陈华清就等着火器营守在小宁关最前端的土堡垒里等着来骚扰的人,可等了两天敌人没出现,倒是特战营带回了个不怎么好的消息,距离小宁关二十里开外出现一支三百人规模叛军,正朝着小宁关前来。

    敌人来袭的消息传遍小宁关,卫所军全部集中到前端的土堡垒,大家一致认为最好是以逸待劳,把这股三百人的叛军给吃掉。

    卫所军各部在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后,迅速到位,就等着敌人来了。陈华清把火枪队安排在最前沿,试试一轮排枪的效果怎么样。

    永宁叛军还不知道小宁关已经换了人,以为小宁关还是原先那点人马,负责调度军队的奢寅为了提升士气,从各处凑了三百人,要把防守薄弱的小宁关攻下。

    三百奢军的头目是一个奢家的家将,对奢寅的命令从来都是不打折扣的进行。为了能早日夺下小宁关,家将几乎整日都在行军,导致这只小分队极其疲惫。

    到达小宁关的地界,从百米外看小宁关,根本看不出小宁关里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家将让手底下的人稍微喘口气后,说了一番鼓舞军心的话:“兄弟们,前面就是小宁关了,大家也都知道里面的人都是些什么货色。打起精神来,冲进去咱就有吃有喝了!”

    奢兵们早就受不了外面的天寒地冻,家将的话激起了大家的动力。在永宁内部,为了稳定军心,把安邦彦围贵阳的事情大肆渲染,宣扬明军主力都调到贵阳去了,留在永宁周边的都是当地的卫所兵。奢兵们看不起卫所兵,对打下小宁关也是信心十足。

    小宁关的前线堡垒,火枪队紧靠在堡垒下,端起即将准备发射的火绳枪。堡垒大概有两层楼高,火枪手在下面排成一条直线,掷弹手在堡垒顶也站成一线,把燃烧弹握在手里等着扔出的命令。

    三百奢兵走到离小宁关五百米处后开始奔跑,扬起的土尘飞起老高。陈华清在看到烟尘后,挥了挥手,火枪队左右两侧的旗手把手中的红旗挥下,大喊道:“点火!”

    楼下的火枪手闭上了眼,同时点燃了火绳,后边的刀手和堡垒两边安排的战兵全部提起武器。

    此时奢兵已经跑到三百米处,嘈杂的喊声和跑步声掩盖了火绳燃烧的“嗤嗤”声。

    两百米,这是火绳枪的极限射程,燃尽火绳的火绳枪发出了自己的威力。“砰砰砰”,铅子在火药燃烧的动能推动下,离开枪管,射向迎面奔来的奢兵。

    堡垒顶的掷弹手听到火绳枪的发射声后,迅速点燃******,扔向奢兵处,顿时,奢兵中出现一朵朵火花。

    第一轮射击结束后,火器营的刀手和早已安排好的战兵冲到战场,包围了三百奢兵。

    三百奢兵里很大一部分参与过围攻成都,知道火器的厉害,当他们在看见卫所军这边闪耀的火花时就知道事情不对头了,但已经开始冲锋的军队哪是想退就能退的,况且火绳枪虽然发射慢但也快过奢兵的转身速度,最前方的奢兵几乎全部中招。随后而来的燃烧弹更是破坏了奢兵本就不严整的阵型,后续的战兵上去打得就是顺风仗。

    战后统计,被铅子打死的奢兵只有一个,更多的奢兵是被打伤,从对敌人的杀伤率上讲,火枪队的战绩还不如掷弹队。但是,火枪队的另外一个作用却很明显,对敌人的吓唬。在土司军队里,但凡听说过火器威力的,对于战场上冒着火星的武器总是有那么点害怕心理,这从被俘的奢兵那里得到证明。

    从技术上讲,陈华清让火枪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