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大革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懂医术的人好说,在川地还是能找到的。

    真正难找的是懂近代技术的人,陈华清虽然知道不少,但都是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从烧制水泥中就看出来陈华清只是个半吊拉子。明朝也不是没有懂近代技术的,但人家都是些大儒,不论声望、地位都比陈华清要高,谁会给陈华清办事啊。

    听了大主教的话后,陈华清脑海里冒出一个想法,何不趁此机会带走几个懂技术的传教士,帮助自己的重庆卫发展。陈华清和大主教一样,也是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便对大主教说道:“主教,重庆地处内陆,以前从未有过天主教徒深入其中,官员和民众对于天主教的态度,我也不好说。”

    大主教听了这话感到很失望,刚想说什么就听见陈华清接下来的话。

    “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若有我带着教士进入重庆,他们的传教活动应该会比较顺利。”

    大主教原本失望的表情立刻变得满脸笑容,“好,那陈慕道友咱这就去安排。”

    “慢着。”陈华清叫道,大主教已经离开椅子的身体又坐了回去,不解道:“陈慕道友,还有何事?”

    陈华清笑眯眯的说道:“主教,内陆不同与沿海,主教若想在重庆打开局面,还得按照我的安排来。”

    “什么安排?”

    “传教事业最重要的是传教士,若传教士方法得当,传教活动必定兴旺,若传教方法错误,不仅传教没法进行,传教士的生命都会有危险。”

    大主教点了点头,南京教案就是最好的教训。

    陈华清见大主教仔细的听着自己的话,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对重庆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如何传教我已有了想法。若主教放心的话,由我负责挑选传教士。”

    大主教没有直接回应陈华清,坐在椅子上好好想了想。天主教以前不是没有人去内陆传过教,只是路途太过遥远,传教士们不识路,少数传教士最后失联了,大部分传教士最后无功折返。现在有个内陆的明国官员愿意带传教士进入明国腹地传教,应该是件好事,但大主教总感觉到事情进行的太容易了,有哪个地方不对劲。

    陈华清见大主教迟迟不说话,心里有点着急,但面上仍旧很平静。

    “陈慕道友,你入我天主教了吗?”大主教终于想到了哪个地方不对劲,说来说去,陈华清还是个教外人士,这让大主教如何放心把传教这么重大的事交到陈华清手里。

    “完了,拐走传教士的计划落空了。”陈华清心里哀嚎道,但面上仍旧带着笑容,说道:“暂时还没入教。”

    大主教也不想内陆传教的计划落空,便对陈华清建议道:“陈慕道友,要不这样吧,你现在接受洗礼,加入我天主教,成为天主教大家庭里的一员。”

    陈华清傻眼了,自己是个无神论者,从心底里抗拒加入宗教类的组织。可现在不加入天主教,大主教不让传教士跟自己走,很不甘心啊。

    忽然,陈华清想起了自己刚见秦良玉时自己不得已所编的自己的身世。

    “主教,不是我不入教,实是我有苦衷啊。去年我家遭了横祸,父母双亡,按照朝廷官制,我得为双亲守孝三年。这三年里我不能加入任何教派,此乃定制,不可变更。”说玩陈华清还流出了几滴眼泪,这几滴眼泪倒不是陈华清演戏,陈华清前世父母双亡,自己和爷爷相依为命,说起来倒也动了真感情,想起了自己的爷爷。

    “哦,原来是这样。”大主教从南京教案一事中得到了太多教训,包括知道了明国人对父母、祖宗看得极其重,再加上陈华清的眼泪,不似作伪,便相信了陈华清。

    “陈慕道友,既然你有苦衷,我也不好现在让你入教。不过传教一事还有你多担待了,不知陈慕道友要选几名传教士?”

    陈华清没想到事情竟然成了,但脸色还是很平静的对大主教说道:“三名,太多了我带不了。”

    “好,那现在就去选传教士吧。”大主教是个急性子,一刻都不想多等。

    陈华清也怕大主教改变主意,当即道:“没问题。”

    现在圣?保禄学院的传教士一共有四十二名,大多是去年刚到蚝镜的,现在在圣?保禄学院学习北京官话和各地方言。

    说实话,留给陈华清选择的余地不多,并不是每个传教士都有语言天赋,这四十二名传教士中有将近一半还没学会认汉字,更别说说汉语了。

第一百零五章 番薯() 
大主教给众传教士说了去内陆传教的事,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来到圣?保禄学院的传教士都是虔诚的信教者,他们为了传教花费六个月的时间从故国乘船而来,一路上历经艰险,可见信教之心的坚定。在登上蚝镜岛后,众人停留在圣?保禄学院,争取尽快学会汉语,去明国传教。

    可惜受南京教案的影响,广东布政使限制传教士入境。到达蚝镜的传教士一部分留在蚝镜,准备等风声过后再入大陆,另外一部分去了暹罗、高丽、日本等国传教。

    现在大主教说要到内陆传教,众传教士自然兴奋不已,他们在蚝镜等了几年不就是为了传教。

    大主教又介绍了陈华清,并说明了此次去内陆传教的传教士由陈华清选择。

    陈华清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四十二名传教士,心里有了打算。首先,年纪过大的不要,一来年纪大的信仰十分坚定,去了重庆只顾着传教,对陈华清帮助不大,二来年纪大的身体不行,若到了重庆闹个水土不服直接去见了他们的天主,陈华清就闹笑话了。

    其次,汉语不流利的不要,陈华清又不会说这个时代的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传教士不能光懂神学,对于这个时期欧洲发展迅速的技术也要懂,这样传教士才能帮到陈华清。

    选来选去,最后只有两个人合格,其中一个还是陈华清的老熟人李约翰。

    大主教见陈华清挑选的如此严格,只选出两个人,还不够陈华清承诺的三个人,便说道:“陈慕道友,我觉得亚伦神父很不错,再加上他一个吧。”

    亚伦是意大利沿海的佛罗伦萨人,佛伦伦萨的资产阶级实力强大,经商氛围浓厚,亚伦受其影响。反正陈华清怎么看这亚伦都不像是一个信教者,反倒像个投机者,说不定他来东方是寻找商机来了,看来这教廷的水很深,绝不像表面宣传的那样光洁神圣。

    陈华清不好驳大主教的面子,便接纳了亚伦。

    另外一个传教士的名字就长了,叫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这名字陈华清听了两遍才听懂。不过陈华清一听完就猜到这传教士是德意志诸侯国的人(此时德国还没统一,最强大的诸侯国为普鲁士),因为他名字里带个“冯”字,并且此人在自己祖国地位应该不低。果不其然,此人来自科隆,一个德意志的小诸侯国。(解释一下,德语中的“冯”相当于汉语中的“的”意思,一般只有贵族的名字才带“冯”,意思是某家的某人。)

    决定好传教士后,陈华清就完成了自己的事,便让传教士们尽快准备好,随自己尽快入川,毕竟自己出来的时间不短了。

    李约翰见陈华清急着离开,笑着劝道:“陈兄,不要如此着急,蚝镜还有很多好地方你没见识。”

    蚝镜真不大,陈华清又不会闲着绕整个岛走一圈,便道:“这蚝镜就这么大,哪有什么新奇的地方?”

    李约翰神秘一笑道:“离蚝镜不远处有座小岛,每个月的十五那儿就会有个集市,卖什么东西的都有。陈兄,难道你不打算看看,说不定有什么东西对你能有大用。”

    李约翰的话让陈华清打消了立马上路的想法,还有两天就到了五月十五,到时陈华清去见识一下有什么好东西。

    在蚝镜待的这两天,陈华清也没闲着,和政务厅的人搭上了点关系。陈华清在政务厅那儿花了点小钱,打听到了一点消息,葡萄牙人在自己的官方文件中称蚝镜为澳门,并已经委任了澳门总督,只不过那名总督没来上任,据说是嫌权力太小,捞不到钱。还有一个消息是印度方面的葡萄牙总督准备再物色一名新的澳督,这次新澳督必须上任。

    陈华清离开政务厅后,看着海外各国的船只停留在葡萄牙人修建的大型码头上,不由得叹了口气,西方殖民者野心很大,一个蚝镜远远满足不了他们。

    五月十五到了,李约翰带着陈华清一行人租了艘小船,到那座小岛上淘宝去。临上船前,李约翰让陈华清备足银钱,那岛上交易的东西可是很贵的。

    等陈华清他们登上岛时,岛上已经很热闹了,到处都有讨价还价的声音。

    李约翰指着岛上那些随便搭起来的小铺说道:“这些小铺子的主人多是些海盗,里面倒是有不少好东西,但就是太贵了。”

    听到海盗也做生意,陈华清奇道:“海盗在这儿,官府的人不管?”

    李约翰又指了一群买东西的人说道:“那是你们明国水师的人,他们也来这买东西。”

    陈华清过去瞧了一下,水师的人居然向海盗买武器。这让陈华清无语了,广东水师竟然没落成这摸样。

    朝岛内走去,商家越来越多,除了海商、海盗,还有红毛夷、弗朗机、日本浪人等。和陈华清一起来的诸人被形形色色的外国人吸引了,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红头发的人。

    陈华清和众人约定了离开的时间,便和小草、李约翰逛去了。集市上的商品十分丰富,有火铳大炮,有金币银币,有丝绸陶器,还有一些陈华清没见过的海外奇珍异宝。

    这个岛上的集市属于三不管,什么东西都能拿来卖。海盗抢来的、渔民挖来的、海商运来的,不管东西什么来历,都能上岛来买。当然,能卖东西的人都是些背景深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