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沮授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之后,整个人反而变得冷静了:“以授估计,蔡侍中的遗骸还在大牢之中,请校尉携重金前往大牢,务必要将蔡侍中的遗骸请出来。”
夏侯兰亲自带着十几名骑兵,赶着一辆大车,在半路上买了一口上好的棺木,来到了大牢的门口。门外的狱卒,见到一名校尉带着十几名骑兵过来,身后还跟着一辆驮着棺木的马车,哪里还猜不到是怎么回事。
一名狱卒上前态度恭谨地问夏侯兰:“敢问这位校尉,可是来给蔡大人收尸的?”
“正是,”夏侯兰翻身下马,来到狱卒的面前,一边将一包金银递过去,一边客气的说道:“还请兄台行个方便,让我们进去收敛蔡大人的遗骸。”
狱卒掂了掂手里的包袱,感觉沉甸甸的,知道里面的东西一定不少,便叹了口气说:“不瞒校尉,我们兄弟也敬佩蔡大人的为人,在他仙去之后,找了一床竹席将他裹上,正准备出去为他买口上好的棺材,没想到您就先来了。”
夏侯兰知道狱卒的话,一半是真一半是假。用竹席裹尸,倒有可能;至于说到准备派人去买棺材,这话一定就是骗人的。不过他还是装糊涂地说:“多谢兄台的一番好意,吾代表蔡家先行谢过了。”
夏侯兰带人进大牢,将蔡邕的遗体装进了棺材之后,调头往驿站而来。走到半路,他忽然想起沮授打算以死谢罪之事,连忙叫过一名亲信的兵士,凑近他的耳边低声地说了几句。兵士听后点了点头,拨转马头朝城外疾驰而去,赶往冀州向韩湛报讯。
沮授一直站在驿站的门口,见到夏侯兰等人押着装着蔡邕遗骸的棺材过来后,连忙上前,跪在马车前,对着棺材磕了几个头。他起身后对夏侯兰说:“夏侯校尉,此处不宜久留,我们还是立即动身吧。”
夏侯兰带的都是骑兵,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便收拾妥帖。两百骑兵护送着蔡邕的棺柩,朝东门而去。沿途不少的百姓看到这样一支奇怪的部队,还站在路边指指点点。
沮授、夏侯兰带兵护送蔡邕的棺柩,准备离开京师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司徒府。王允听完属下的禀报后,叹了口气,吩咐道:“死者为大,既然沮公与要护送蔡侍中的遗骸离开京师,就随他们去吧。你去通知东门守将,不得为难他们,听任他们自由离去。”
王允的部下答应一声,起身退出了议事厅,乘马赶往东门,传达王允的命令去了。
夏侯兰见东门越来越近,有些担心地问沮授:“沮监军,您说王司徒会派人在城门拦截我们吗?”
沮授听到夏侯兰的这个问题,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放心吧,夏侯校尉,以授估计,王允既然已经处死了蔡侍中,就绝对不会和一个死人为难,他会放我们顺利地离开京师的。”
守在东面的守将,早就得到王允的命令。看到护送蔡邕棺柩的马队过来,连忙吩咐兵士将街上的闲杂人等赶开,为马队留开了车队。守将甚至还站在路边,躬身抱拳向蔡邕的棺柩施礼。
见守将如此客气,夏侯兰也不能没有表示,他连忙在马背上抱拳施礼:“多谢!咱们后会有期!”
马队出了城门,沿着官道朝西而行时,夏侯兰对沮授的判断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声称赞说:“还是沮监军神机妙算,知道王允不会拦截我们,我们接下来就可以护送蔡侍中的棺柩,顺利地返回冀州了。”
沮授听到夏侯兰的这个问题,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放心吧,夏侯校尉,以授估计,王允既然已经处死了蔡侍中,就绝对不会和一个死人为难,他会放我们顺利地离开京师的。”
守在东面的守将,早就得到王允的命令。看到护送蔡邕棺柩的马队过来,连忙吩咐兵士将街上的闲杂人等赶开,为马队留开了车队。守将甚至还站在路边,躬身抱拳向蔡邕的棺柩施礼。
见守将如此客气,夏侯兰也不能没有表示,他连忙在马背上抱拳施礼:“多谢!咱们后会有期!”
马队出了城门,沿着官道朝西而行时,夏侯兰对沮授的判断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声称赞说:“还是沮监军神机妙算,知道王允不会拦截我们,我们接下来就可以护送蔡侍中的棺柩,顺利地返回冀州了。”
第191章 韩湛的新部署()
沮授和夏侯兰的马队,在路上走了半月,终于回到了冀州地界。
韩湛和蔡琰虽无夫妻之名,却有夫妻之实,知道自家岳父的棺柩到了城外,不可能装作不知。于是他带着荀彧、郭嘉等人,以及一百多名护卫,来到城外迎候蔡邕的棺柩。
等了半个多时辰,马队终于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夏侯兰和沮授加快速度冲出了马队,来到韩湛的面前翻身下马:“参见主公(亭侯)!”
沮授躬身行礼之后,久久没有站直身体,他羞愧难当地说:“授前往京师之前,亭侯一再叮嘱授,务必要保得蔡侍中周全。然授有负亭侯重托,害得蔡侍中不幸身亡。待蔡侍中下葬之时,授愿人殉谢罪。”
“人殉?!”听到这个陌生的名词,韩湛忍不住扭头问站在一旁的荀彧:“舅父,何为人殉?”
谁知荀彧根本没有理睬他,而是冲过去扶起了沮授,用责备的语气对他说:“公与,你真是糊涂啊。蔡侍中之死,乃是司徒王允所为,与你何干。怎么能因此事而责备自己,甚至还要搞什么人殉呢?”
趁着荀彧和沮授说话的工夫,郭嘉凑近了韩湛低声说道:“主公,人殉就是以活人为死者陪葬。”
听说沮授想去为蔡邕殉葬,韩湛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他用手指着沮授怒气冲冲地说:“沮公与,既然你有负本侯所托,就应该想法补救,而不是搞什么人殉。要以死来逃避自己额的职责,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韩湛的话,不光让沮授愣住了,连旁边的荀彧也觉得有点过火。他连忙开口劝道:“湛儿,没能救下蔡侍中,为舅想他的心里也难受,你就不必为难他了吧。”
“不行,”韩湛不依不饶地说:“既然沮授犯了错,那就必须处罚,绝对不能让他以死来逃避责任。”
看到荀彧还要开口劝说,沮授连忙制止了他,轻声说道:“多谢荀长史的一番好意,亭侯说得对,授犯了大错,就应该受到惩处。”说完,他面向韩湛,一番正义凛然的样子说道,“授愿意接受亭侯的任何处罚。”
和一脸焦急的荀彧相比,郭嘉却显得表情轻松。虽说如今还是寒冬腊月,不过他却不紧不慢地摇动着手里的羽扇,低声地哼起了小曲。荀彧见郭嘉这幅表情,重重地哼了一声,把头扭向了一边。
“好,沮公与。”韩湛见沮授愿意接受自己的惩罚,便自顾自地说道:“我命你领步卒五百,旬日后返回京师,务必要将当今天子给我接到冀州来。若此事办得妥当,蔡侍中一事便一笔勾销;若是办得不好,那就两罪并罚。就算你不想人殉,我也会将你碎尸万段,以祭奠蔡侍中的在天之灵。”
韩湛对沮授的处置,似乎早在郭嘉的预料中,因此他表情根本没有什么变化。而荀彧听到韩湛这番貌似严厉的话,心里才恍然大悟,说要处罚沮授,其实是为了救他的性命,打消他人殉的念头而已。
沮授也是个聪明人,如何听不出韩湛对自己维护之意,他连忙做了一个长揖:“多谢亭侯,授此番定当竭心尽力,不负亭侯所托。”
韩湛和众人护送着蔡邕的灵柩回到了州牧府,早已等待这里的蔡琰立即扑向棺柩,放声痛哭起来。韩湛上前将蔡琰扶起之后,招呼人将棺材搬进了早已设好的灵堂。并亲自带着荀彧、郭嘉等人拜祭起来。
冀州城内的士大夫听说蔡邕的棺柩摆在州牧府内,也纷纷前来吊祭。一时之间,州牧府前挤满了各式各样的马车。
关于将蔡邕安葬在何处的事情上,韩湛和蔡琰发生了第一次争执。韩湛想将蔡邕葬在冀州城外,而蔡琰却坚决不肯,非要让自己的父亲叶落归根,葬进位于陈留的祖坟。韩湛一气之下,便拂袖而去。
等他走出来被冷风一吹,整个人顿时清醒了许多,觉得自己与蔡琰的这起争执,真的是没有什么必要。既然蔡琰想将她的父亲葬在陈留,那就葬在陈留。反正自己一直准备将治所从冀州城迁往邺城。如果现在图省事,葬在了冀州城外,以后祭奠也未免太远了点。
想到这里,他又反身走进了屋里。对还在抹眼泪的蔡琰说:“好了,昭姬,莫要再哭泣了。本侯答应你,将蔡侍中安葬在陈留。改日本侯派人护送你和蔡侍中的棺柩返回陈留。”
听到韩湛答应自己将父亲葬在陈留,蔡琰连忙跪下对他施礼:“多谢亭侯的一番美意,妾身没齿难忘。”
“好了好了,都是一家人,用不着整天跪来跪去的。”韩湛拉起蔡琰,将她揽在怀里,对她说道:“昭姬,你且在冀州多待几日。等本侯处理好州内的事务之后,便让夏侯校尉带兵送你回去。”
“夏侯校尉刚从京师赶回,还没有来得及歇息,亭侯又要派他护送妾身前往陈留。”蔡琰有些迟疑地说:“是否有所不妥。”
“我说的夏侯校尉不是夏侯兰,而是他的妹妹夏侯云。”韩湛想到最近天气太冷,发丘军暂时没有事情可做,不妨就先让夏侯云护送蔡琰去陈留,顺便沿路看看哪里还什么大墓,以便在条件成熟时可以下手。“由女将护送你上路,本侯心里踏实。”
蔡邕的棺柩在州牧府里停了七日,每日来祭奠的人把门槛都快踢断了。得知蔡琰打算护送自己父亲的棺柩回陈留安葬,城里的百姓都纷纷涌到了城外为蔡琰他们送行。
韩湛带着一队护卫,将蔡琰他们送出了三十里。蔡琰一再地催促他:“亭侯,此处离城池已远,你还是早些回城吧。”
韩湛听到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