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奉孝兄此言差矣。”韩湛等郭嘉说完后,出人意料地说:“舅父与表兄待在涉国县,不过是看在亡故的家母面上,留下来帮湛一把,一旦得遇明主,他们二人便会离我而去。”
对韩湛的这种说法,郭嘉居然点头表示认可:“使君所言极是,嘉随荀氏叔侄北上冀州,无非是想在令尊韩府君的麾下,谋一个好的差事。谁知到了冀州,才知道冀州已成为袁氏之地。嘉观袁氏非是明主,便执意拒绝了他所授官职,宁可赋闲在家,也绝不在他手下为官。”
韩湛等郭嘉说完,起身深施一礼,恭恭敬敬地问道:“不知奉孝兄可愿助我?”
郭嘉端起酒碗,凑近鼻子闻了闻,漫不经心地说:“嘉体弱多病,又连日舟车劳顿,有些乏了,想歇息片刻,使君请!”
见郭嘉回绝了自己的邀请,韩湛心里虽说失望,但感觉也是预料之中。刘备身为大汉皇叔,请诸葛亮还请了三次呢,自己一个无名小辈,请郭嘉这样的大才,怎么可能一次成功呢?于是他再朝郭嘉施了一礼:“既然如此,湛就不打扰奉孝兄休息了,告辞!”
郭嘉摆了摆手:“使君走好!”
韩湛下楼梯时,看到老鸨正垂头站在楼梯口,便轻轻地咳嗽了一声,老鸨虽然早就看到韩湛出门,但因为对方没招呼自己,也不敢随便过去打招呼。此刻听到韩湛的咳嗽声,连忙迎了过去,装出一副意外的样子:“哎哟,使君,您怎么这么快就要离开了,奴家还没来得及招待您呢?”
八姑说着话,眼睛却朝郭嘉所待的那个房间望去,似乎在奇怪那个看起来身体不好的年轻公子,怎么没跟县令一起离开呢?
韩湛见八姑的眼角余光不断地瞥向郭嘉的房间,开口笑着说道:“那位公子要在这里住几个,你可以要好生招待他。”
“使君有命,奴家哪敢不从。”八姑笑容满面地说道:“奴家一定每天好酒好菜地招呼那位公子,绝不会亏待他。”
韩湛朝楼下一看,见那位郭公子早已不知去向,便朝楼下努了努嘴,问八姑:“八姑,楼下那位想揍我的公子到什么地方去了?”他之所以这么问,是想起了差点要了自己性命的朱真,所以必须要提高警惕。
“使君,您说的是郭平凡郭公子啊,他已经回家了。”八姑深怕韩湛怪罪自己擅自让郭公子离开,还特意解释说:“郭公子家是本地的大户,不过他却住在壶关,平常很少回来,所以不认识使君呢,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就绕过他吧。”
听说对方平时都住在别的地方,韩湛也就不想再继续追究,他从衣袖里掏出一个金饼,抛给了八姑,对他说道:“记住,好生侍候屋里的公子,他有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他。如果钱不够了,再派人到县衙来取。明白吗?”
“明白明白,”八姑把头点得像鸡啄米似的:“奴家一定牢记使君的话,将那位公子侍候的舒舒服服的。如果使君您听到那位公子埋怨半句,您就派人将奴家的这颗脑袋摘了去。”
听到八姑的保证,韩湛只是哈哈一笑,随后便扬长而去。
第0068章 出征在即()
韩湛回到县衙后宅,见到了在这里等候自己多时的荀氏叔侄。
两人从韩湛脸上沮丧的神情,猜到他肯定是找郭嘉碰了一鼻子灰。荀彧关切地问:“湛儿,莫非奉孝不愿意留下帮你?”
“奉孝兄说最近身体不适,想好生调养。”韩湛苦笑着说:“据我的观察,他可能是打算留下来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帮我。”
“湛儿,”三人都落座后,荀彧又好奇地问:“不知你在青楼与奉孝都谈了些什么?”
想到荀氏叔侄都是自家人,韩湛也没隐瞒,便将自己和郭嘉之间的对话,向两人详细讲了一遍,特别重点说了自己设想的依托四州之地,称霸天下的事情。
占据幽州、冀州、青州和并州,统一北方后再问鼎天下的方略,不禁令荀彧对韩湛刮目相看。虽说他一直在全力辅佐韩湛,甚至还将侄子荀攸也召了过来,他这么做,无非是看在已故的大姊面上,帮自己的外甥一把。他自始至终都把自己当成一个打零工的,只要有更好的机会,他就会毫不迟疑地另攀高枝。但此刻,他的心里却动了一个念头,觉得自己也许该留下来继续辅佐外甥,帮他成就一番霸业。
见荀彧捻着胡须迟迟不说话,韩湛便好奇地问:“舅父,您在想什么?”
韩湛的声音把荀彧从沉思中惊醒过来,他在片刻的慌乱后,便恢复了正常。他望着韩湛,态度诚恳地说:“湛儿,既然公达已来到了涉国县,你看是否给他安排一个一官半职,让他也能有一份俸禄养家?”
荀彧的话,让韩湛的心里不禁一阵狂喜,他原本还担心荀氏叔侄随时会跳槽,此刻听到荀彧这么说,就表示他们在短时间内不会离自己而去。他在思索了片刻后,决定还是让荀彧来安排比较合适,便态度诚恳地说:“舅父乃是县丞,人事安排,还是由您来做主吧。”
见韩湛让自己为荀攸安排官职,荀彧点了点头,说道:“县里如今还缺少一名掌管钱粮的少府,而前日富商们捐献的钱财,近日也将陆续进入仓库。为了避免出现差池,我看就由公达来担任此职。不知湛儿的意下如何?”
县里钱粮一向是主簿花虎在兼管,但他最近事情太多,不免有些分身乏术,便多次私下找韩湛商议,希望找人来担任少府之职。有关钱粮之事,韩湛想交给自己信得过的人,关键时刻才不会扯自己的后腿。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他爽快地答应了荀彧的请求:“既然舅父这么说,那便由公达表兄来担任少府之职。”说着,他扭头望向了荀攸,笑着问,“不知公达表兄可有异议?”
见荀彧和韩湛两人没有征求自己的意见,便为自己安排好了前途,荀攸的心里虽有不快,但此时也只能拱拱手,强颜欢笑地说:“既然使君信得过为兄,那为兄就悉听尊便了。”
韩湛正准备向他安排接收富商捐献钱财一事,猛地想起一事,自己安排赵云出兵去清剿附近的山贼,还需要给他配一名谋士,而眼前的荀攸无疑是最佳人选。想到这里,他连忙对荀彧说:“舅父,你可还记得前两日,我曾向你提起过,要派赵县尉带兵去清剿附近的山贼?”
“没错,我记得。”荀彧点了点头,说道:“等来自常山的兵马一到,赵县尉就会率他们到附近清剿山贼、收编黄巾,壮大我方的实力。”他的话刚说到这里,猛地停了下来,他意识到韩湛对自己说这话的原因,朝对面坐着的荀攸看了一眼后,试探地问:“湛儿莫非是想让你的表兄,作为赵县尉的谋士一同出征?”
韩湛的眼睛望着荀攸说道:“湛听闻表兄精于谋略,如今又掌管涉国县的钱粮,有他相助,子龙出征便再无后顾之忧。”
荀攸连忙站起身,面无表情地朝韩湛行礼,嘴里说道:“攸定当不负使君所托。”
……
夏侯兰和夏侯云率领的部队,在次日正午进入了涉国县城内的军营。韩湛得知消息后,立即带着荀氏叔侄赶了过去。
赶到军营时,赵云已经带着一群部下等在门口。看到韩湛过来,赵云连忙上前,拱手行了一个军礼,“赵云甲胄在身,不能全礼,请使君见谅!”
“子龙不必多礼。”韩湛朝赵云摆了摆手,眼光却瞥向了校场中间站着的那几个方阵,心痒痒的问:“那就是来自常山的新兵吗?”
“回使君的话,那就是刚赶到涉国县的常山兵。”赵云说完,把身子一侧,让出了身后的两人,对韩湛说道:“使君,我来为您介绍一下夏侯兄妹。”
望着赵云身后两名身着银盔银甲、器宇轩昂、英姿飒爽的小将,韩湛不觉眼前一亮,男的斯文俊秀,女的端庄漂亮,穿上盔甲后更平添几分女性魅力。
两人同时抱拳向韩湛行礼,“夏侯兰(夏侯云),参加使君大人!”
韩湛连忙伸手出去虚扶一下,笑呵呵地说:“二位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一行人来到了帐篷里,韩湛在正中就坐,荀彧坐在他的左下角,赵云坐在他右下角。而荀攸与夏侯兄妹,则分别立于荀彧和赵云的身后。
“子龙,既然夏侯兄妹所率的常山兵已到,那么清剿山贼、收编黄巾一事,就可以着手进行了。”韩湛对赵云说完这番话后,又将目光转向了一旁的荀攸,继续说道:“这位荀攸荀公达,乃是荀县丞的子侄,如今担任县里的少府之职。此次出征,就由他为你出谋划策和提供后勤补给。”
赵云连忙站起身,躬身回答说:“赵云领命!”
“使君,那我们呢?”见韩湛只给赵云安排了任务,却把自己兄妹二人无视了,按耐不住的夏侯云从赵云身后走出来,开口问道:“我们也能随赵大哥一起去进剿山贼吗?”
韩湛扭头望着夏侯云,笑着说:“夏侯姑娘请放心,此次子龙出征剿贼,你们兄妹都将陪他同往。”
“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听到韩湛说同意自己兄妹与赵云一起出征,夏侯云不禁兴奋地叫了起来,但她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慌忙缩回了赵云的身后,还冲着韩湛做了个鬼脸,吐了吐舌头。
“夏侯贤侄,”荀彧等韩湛布置完任务后,好奇地问站在对面的夏侯兰:“我听赵县尉说,这次你们从真定带回了马步兵共一千六百人。真定才多大一个地方,怎么能募集到这么多兵马,莫非真定令胡质将倾县之兵,都派到了涉国县?”
荀彧所问的问题,也是韩湛急于知道的,他等荀彧说完后,就目不转睛地盯着赵云身后的夏侯兰,想听听他是怎么答复的。
夏侯兰从赵云身后出来,朝荀彧行了一礼,回答说:“县丞有所不知,胡县令不愿奉袁氏为主,打算近日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