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信末了道:大唐浩瀚万里,独霸一方,然而庙堂无长策大谋,君主无英明之智,朝臣无奋进之气,庶民无凝聚之力,长宁岂能懵懂度日效忠昏庸朝廷?有道是大道不和于俗,大功不谋于众,大丈夫旨在建功立业流芳百世,只怕功业不就,何患无妻?何愁无后?愿公主殿下善自珍重,再见之日友敌难说!余长宁顿首。

    及至读完,长乐公主眼前一黑,差点晕倒在地,她慌忙站起身子找来以前余长宁所写的一副字画,仔细一对笔迹,字体确是丝毫没有差别,显然是处于一人之手。

    霎那间,公主如被冬雷击顶,骤然生出了一阵身临悬崖绝境的眩晕,她用贝齿拼命咬着红唇不让自己晕倒,闭上双目泪如雨下,娇躯抖动得如同秋风中的落叶。

    婉平急匆匆地闯了进来,高声道:“公主殿下,余夫人求见。”

    “请严姑进来”仅此一句,长乐公主仿佛用尽了所有的力气,颓然跌坐在了长案前。

    罗凝急匆匆地入内,一脸惶恐地开口道:“公主,时才我在酒肆听别人说长宁他投降了突厥乱党,不知可是实情?”

    话音刚刚落点,罗凝看见长乐公主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案前,俏脸满是泪水,一时间,她不由为之一愣。

    长乐公主纤手无力抬起一指案上的书信,轻声道:“你也看看吧”

    罗凝心头顿时生出了不好的预感,她疾步上前拿起那张信纸展开,刚刚看得一眼,已是脸色大变。

    及至读完,罗凝脸上露出了惊疑不定之色,沉吟片刻断然道:“公主,此信绝不是长宁写的。”

    “你说什么?”长乐公主闻言周身顿时有了力气,站起身来惊讶发问,美目中闪动着希冀的光芒。

    “公主你不妨想想看,以长宁那得过且过,整日游手好闲的个性,怎会说出大丈夫只怕功业不就,何患无妻,何愁无后之言?况且长宁极为看重家人,也绝不会说要与余家,与公主断绝关系的话来。”

    长乐公主刚才也只是关心则乱,现在听罗凝这么一说,心里也是大觉疑惑,蹙眉道:“不过这字迹的确是驸马所写无疑。”

    罗凝摇头道:“公主乃书法大家,自然知道笔迹是可以临摹的,这封书信,说不定是有人故意模仿长宁的笔迹所写,目的便是为了冤枉长宁。”

    长乐公主琢磨了片刻,轻叹出声道:“驸马惯写燕体,即便是以本宫的功底练习了数月,也最多只能临摹出七八分相像,然而你看这封书信,却与驸马的字迹基本相同,若是有人故意陷害,哪能模仿得如此之像?”

    罗凝心内一紧,颤声问道:“公主,你莫非相信长宁真的投靠了突厥?”

    长乐公主捏紧粉拳一阵长叹,忍住心里的凄苦道:“严姑,即便本宫相信他又能如何?关键是父皇以及群臣们是否相信?不行,本宫得立即进宫觐见父皇。”

    罗凝此刻六神无主,听公主如此建议只得连连点头。

    此时的朝堂,因为余长宁突兀叛变的事情,早就吵成了一团粥。

    大唐开国数十年来,南征北战四夷臣服,从来还没有国家重臣投靠四夷的事情发生,余长宁虽只是从四品下的驸马都尉,然而却因为其皇亲国戚的身份,立即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并引发两派之间的激烈争论。

    一派是以房玄龄为首的挺余派,他们从余长宁为朝廷所做的贡献谈起,坚持余长宁绝对不会是那种贪生怕死之人,也绝对不可能投靠突厥。

    另一派则是以杨师道为首的倒余派,他们充分利用目前的证据,提到千余名俘虏众口一词,况且还有一名替余长宁诊治过伤情的军医作证,余长宁驸马无疑是背叛了大唐。

    两派唇枪舌战,吵闹连连,当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没能说服对方,其中房玄龄有一句话尤为经典,他拱手一周沉声说道:“陛下,各位同僚,一边是为救文成公主而陷入虎口的英雄余驸马,一边是为了活命而投降突厥的降卒,你们觉得应该相信谁的话?”

    杨师道不服气地争辩道:“巧言善辩!房大人难道认为千余降卒都是说谎?”

    “对,他们全都在说谎!”老房立即无比正经地说了一句,将杨师道噎了一个半死。

    李世民手指关节一敲御案,沉声道:“房卿,凡事都应该讲证据,岂能无端揣测?”

    房玄龄亢声道:“陛下,并非臣胡言乱语,常言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三人成虎的事情并不少见,所以一定得慎之又慎,况且此事本就存在很多疑点,微臣认为现在不能妄下定论,必须待查探清楚再做打算。”

    李世民正在沉吟间,一名老内侍在殿门扯开嗓门唱道:“漠南吐蕃国使在殿外求见皇帝陛下。”

    尾音刚刚落点,殿内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议论之声不绝于耳。

    李世民一拍扶手,冷声道:“传使臣入内。”不消片刻,一个头戴皮帽,身着胡装的壮汉走了进来,来到殿中一个恭谦的甩手礼,矜持一声咳嗽便掏出一张羊皮纸,高声读到:“突厥云可汗致书大唐皇帝”“大胆!”还未等他继续念诵,一声厉喝已是打断了突厥使臣的话。

    。。。

第六三三章 雷霆之怒() 
ct;众臣循声望去,出言之人乃是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他历来是一个火爆脾气,怒声喝斥那突厥使臣道:“叛乱之民也敢自称可汗与我大唐天子平起平坐?蛮夷无知可见一斑,请陛下将这使臣乱棍打出。”

    嗡嗡的嗓音尚在大殿中回荡,不少大臣纷纷出言赞同牛进达之言,场面顿时一片群情愤涌。

    谁料,李世民却是冷笑摇手:“无妨,朕想听听那云可汗说的什么?”

    那突厥使臣惶恐地看了周围一眼,这才继续读到:“天下之北,有国突厥,威加海内,兵戎鼎盛,然因君主不肖,兵戈不断,致使国祚断送多年。本可汗顺势而动,应时而兴,崛起于草莽,如枯木重起枝叶,枯骨重生皮肉,立志恢复汗国荣耀,重夺被侵领土,故领大军尽取漠南之地,所到之处部落臣服,欢声拥护,可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大唐乃天下之大国,携胜战之威号令诸夷,广施天朝上国恩惠,孰不知人强则骄,国强则霸,故施恩者卑鄙,受恩者有愧。本可汗忝居漠南,无意用一隅之地对抗整个中原,但若刀斧加身,也不绝不会坐以待毙,愿大唐皇帝审时度势,重建两国睦邻友好,断不可妄加兵锋,致使烽烟四起,生灵涂炭。本可汗常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愿大唐皇帝慎之慎之。”

    国书刚刚念完,朝堂之上顿时起了一阵喧嚣痛骂,这云可汗也真是太无耻了,刚刚煽动突厥降部反叛大唐,屠杀王师十万,下一步便又趾高气扬地要求两国休兵,就好比有人突然打了你一圈,还立即给你将什么朋友友爱,不要破坏团结一样,如此行径实在与土匪强盗无异。

    李世民不怒反笑,冷哼一声道:“辞藻华丽,巧言令色,不知国书是出至何人的手笔?”

    “启禀大唐皇帝,此国书乃是可汗书房掌事所作。”

    “如此文采倒也难得,不知那掌事姓谁名谁?”

    突厥使臣略一思忖,回答道:“掌事姓余名为长宁,昔日乃贵国驸马都尉,现在我家可汗已是引以为知己高朋,并担任可汗书房管事一职。”

    霎那间,大殿静得唯闻喘息之声,群臣莫不相顾失色,李世民的脸色也是陡然变得铁青无比。

    长乐公主在两仪殿外等了足足一个时辰,李世民方才下朝归来。

    见父皇绷着脸一副严肃的表情,长乐公主虽然心头暗道不好,但还是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说了出来,拿出那封书信道:“父皇,此书信绝对不是驸马所写,而那些战俘们所说的话也很值得怀疑,请你明察秋毫。”

    李世民冷冷一哼道:“好,那朕今天就来明察秋毫,长乐,你的那位余驸马可是了不起得很啊!”

    长乐公主心头一惊,不解问道:“不知父皇此话何意?”

    “他不仅投靠了漠南突厥,而且还替云可汗写了一封国书来讥讽朕,说什么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实在狂妄至极!”说完,李世民一拳砸在了长案上,面沉如水,双目满是怒意。

    长乐公主吓得跪在了地上:“请父皇息怒,驸马断不会投靠突厥,请父皇明鉴。”

    “哼!人心难测,只怕余长宁已是非以前的余长宁了。”李世民轻叹一声闭上了双目,思忖半响,又是沉声道:“时才朕已经下令,将余府一干人等全部羁押天牢,若是罪名坐实,免不了抄家灭族,你乃朕之爱女,可惜所嫁非人,长乐啊,还是写封修书与余长宁和离了吧!”

    长乐公主本是满怀希望地前来说情,没想到父皇却以下了如此决定,一时之间如被雷击,顿时娇躯发软跌坐在了地上。

    她呆愣片刻泪流如雨,恍然回神又挺跪而立正容道:“若是父皇要问罪于余家,那么也请你将长乐一并问罪,长乐愿意与余家共担罪责。”

    李世民被长乐公主此话震撼住了,愣怔良久方才问道:“你乃当朝公主,金枝玉叶集万千宠爱于一生,为何却要为那反贼殉葬?”

    长乐公主拭了拭泪水,一字一顿道:“因为长乐至始至终,都不会相信驸马他已经投靠了突厥!”

    “现在人证物证皆在,你难道还要执迷不悟?”

    “并非执迷不悟,驸马乃是儿臣之夫,他不在的时候,儿臣有责任保护整个余家。父皇像来聪明睿智,堪称千古明君,这次为何却如此武断草率,要定驸马的叛国之罪?”

    闻言,李世民勃然大怒,喝斥道:“你是在质疑朕的决定?”

    长乐公主毫不退让地开口道:“儿臣不敢,只是与父皇就事论事。”

    李世民冷声道:“既然你如此执迷不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