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帝图-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任摇了摇头:“主公怎么可能只偏安一隅?只看我益凉之政,就不可能只是偏安,从政到军,就不可能是偏安之举。只是,说到三辅,我记得主公曾说过,是不想太早和曹贼撕破脸。曹贼是不可能放弃三辅的,若我们意欲强夺三辅,若不能一战而下,那就势必会旷日持久。主公可能觉得有些得不偿失。”

    “这只是你的臆测罢了。我只想问公义,眼下袁曹大战方起,我益凉该如何?你是带兵的主将,战机从来都是稍纵即逝,难道你会看着战机从眼前溜走?”

    “不是我不想打。在我益凉,没有比第四军更惦记三辅了。第四军坐镇雍凉,名义上,向西支持新一军西进,向东防御长安曹军,向北安定草原,向南肃清羌地匪患。这些任务中,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东向防御,防御长安的曹军。

    收服凉州以后,你也清楚,我们第四军做过好几套预案,以应对三辅未来可能的变故,比如曹军突然收回了右扶风,比如曹军趁汉中出兵上庸之机袭占汉中,等等。这些预案,有攻有守,但总的来说,若只是我第四军单独面对长安,还是很吃力。长安在钟繇和曹昂治下,早就草木皆兵山水成墙,现在甚至飞军派往长安方向的斥候,都往往难以深入,可想而知,长安绝对非旦夕可下。

    曹贼为了加强三辅的安全,在长安东面又新立一关,潼关,以确保长安到洛阳,到许都这一线的畅通,就是为防着我们一举拿下长安。当年庞龙偷袭长安,给了曹军很大的教训和警示,长安的守将于禁于是就建议,采用梯次防御的办法,让我军无法快速占领长安,只要打成胶着战,我军人数上的劣势,兵器补给上的问题等,都会暴露出来。长安的曹军,对我军是知之甚深,知道我军因弩箭补给等难以持续作战,因兵少难以承受大规模的伤亡,所以才设计了这种战法,他们称之为杀敌八百自伤一千之搏命战法,我们称之为两败俱伤之焦土战法。

    所以,我想,也许这次,是我们的机会。”

    “公义的意思,可是想借袁军之手…”

    “我军兵少,想强攻长安,力有不逮,只能等袁曹大战之机,看有没有机会可趁。若能鹤蚌相争,我们渔翁得利,那是最好。反正,不管是长安落在曹贼手里,还是袁绍手里,对我们都不是什么好事。”

    “你意是…,我们接下袁绍的文书建议?一起出兵伐曹?只恐主公不肯点头,而我益凉眼下也确实抽不出太多兵力。你该不会信了陈琳的话,真以为我们随便出点儿兵,回头袁绍就把长安让给我们了吧?”

    “我怎么可能会这么想。我是个行伍之人,我们武人,从不信文人的虚词。

    口舌之利,不如弓矢之远。

    拿下长安,要靠别人让,那我们也未必就守得住。

    我只是觉得眼下时机不错。其实,孝直,我跟你说句老实话吧。咱们第四军,那也是主公麾下的主力,可是现在待在凉州,基本上无所事事,匪患之类的,都由卫尉接过手了,而长安的曹军又龟缩着不动。弟兄们出来当兵是为了啥,还不是为了立点儿军功,或者升迁,或者多拿钱粮。可是眼下,只能眼看着第一军不停地报捷,别说是我心里痒痒了,就是手下的儿郎们也难以安抚。咱们的军队跟别家不同,当兵有期限,十年时间一到,就得脱下军装滚蛋,转回到地方上去。谁不想在这当兵期限内立些功勋,弄好了还能当上军官,至不济到地方上也能寻个好去处。要是虚掷几年,什么军功也没落下就拍屁股滚蛋了,那也没脸面不是。

    袁曹之战,这么好的机会,我们益凉怎么可能不插上一脚?

    孝直,你比我智慧,不管主公是怎么想的,咱们底下人,得先做好准备。长安不下,凉州就是搞建设也不踏实。只要我们先开个头儿,战事一起,就算主公心里不喜,到时候赶鸭子上架,也不得不让汉中的第五军甚至是巴蜀的第二军,来全力配合我们。”

第81节 嘴短() 
(ps:看书的老铁,来几个订阅支持一下可怜的作者吧,多谢啦!)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法正的脑海里不由得浮出了这句兵家名言。

    可是他不是徐庶,不是庞龙。

    徐庶可以擅权,庞龙可以妄为,可他不行。

    他在益凉根基尚浅,在主公那里也未必就深得主公信任。要是没有主公命令,法正是没办法痛下这个决心的。

    其实,在他心里,才是最想早日拿下长安的那一个。

    他本就是扶风人,本就是三辅之人,生于斯长于斯,当然知道,在关西这片土地上,不管是三辅也好,还是凉州也好,都是饱受兵灾之乱,最想要安稳的地方。凉州若没有三辅,没有崤函屏障,怎么可能安心搞建设?虎狼在侧,怎么可能睡得安稳?!

    “没有主公之命,我们终究名不正言不顺。而且,以后也不会再是什么十年了,改成八年了。”法正说着,拿起一份卷宗,递给张任,道:“这是今日早上刚刚收到的成都方面的公文,最新的军改公文,还没来得及抄送给你呢。你先看看吧,看完估计你就没心思了。”

    张任接过卷宗,飞速浏览起来。

    边看,脸色边不停变换。

    法正接着道:“主公刚刚平定成都叛乱,就开始整顿军队,整顿卫尉,这一时半会,我们的精力恐怕都会耗在内部治理,而不是攻伐于外了。

    不说别的,裁汰老卒,整顿卫尉署,招募新兵,训练新兵,都不是短期能完成的事情。”

    刘璋新的军制改革,重点有几条:一个是三十岁以上的老兵退役,充实到各地方卫尉署,以加强卫尉署的正规化管理,防止再出现成都卫尉参与叛乱的情况;一个是扩军,在原有新军各军的基础上,由军扩编为军团。原来的一个军十校,总计一万人马,扩编为三个军,三万人马。直接扩编三倍;另外,原来的兵役期也缩短了,由十年缩短为八年。

    “老兵退役,新兵招募训练,光是这些,估计就会让我们忙的飞起,更不要说,听说年内晚些时候,还要进行军备换装,各部轮番换装新军备。这样一来,没有个三五年,恐怕我军也没能力发起大的战役,更不要说什么攻城略地了。”法正又接着道。

    ……

    就在河北使者游说李严李恢张任法正甚至刘璋的尚且未果的时候,袁绍在决定出兵伐曹的道路上,又获得了重大利好。

    三月初,袁绍收到刘备方面秘密派人送来的,去年的时候,天子秘密下给刘备的衣带血诏。

    诏曰: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至重。近者权臣操贼,出自阁门,滥叨辅佐之阶,实有欺罔之罪。连结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皆非朕意。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元老,朕之至亲,可念高皇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除暴于未萌,祖宗幸甚!怆惶破指,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令有负!建安二年春正月诏

    这个诏书就是历史上那个著名的衣带诏,刘备自己藏了好久的天子密诏,还是血诏。是不是真的咬破手指用鲜血写的,就只有天子刘协自己知道了。

    随诏书一起的还有刘备写给袁绍的亲笔信。

    书信正文如下:

    袁公钧鉴:备闻忠义之士,去乡怀国,忠贞之辈,临难忘身。袁氏四世三公,世受天恩,世代忠烈。袁公之忠肝义胆,天人可见,昔抛家为国,义帜所向,董贼授首。今天子蒙难而奸佞曹贼当道,正该是公再次奋发有为之时。公只须登高一呼,号令天下:清君侧,正朝纲,解民倒悬,重振我汉家江山。届时,必定四方豪杰之士云从,而曹贼崩灭。备虽德薄才浅,亦愿戮力向前,附袁公之冀尾,共攘盛举!

    落款为:大汉子民刘备。

    建安三年春三月。

    袁绍拿到密诏以后,立即大喜,立即召集众文武,商议出兵伐曹事宜。

    然而,天子密诏一出,震动最大影响最大的,还不是河北,而是许都。

    曹操是最先得知消息的。得知小皇帝竟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给大耳贼刘备下了一道密诏,老曹立即勃然大怒,责成程昱等人彻查。

    于是,许昌城内立即就陷入了腥风血雨之中。

    曹操在许都举起的屠刀,尤甚于徐庶在成都的杀戮。

    无数官宦,无数豪门,无数世家大族,都受到了牵连株连。

    一时许昌城也是杀得人头滚滚,在袁军尚未打来之前,已经先自杀得血流成河了。

    包括国舅车骑将军董承,皇后伏氏,贵妃董氏,外戚如伏德等,还有一干黄门、宫女、侍卫,以及朝廷重臣,如太尉杨彪,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等,全部一网打尽,满门抄斩,皆夷三族。

    若是对比许都之乱,来看徐庶在成都平乱的作为,就只能感慨徐庶太仁慈了。徐庶也只是诛杀了犯事之人,抄没了些家产,而曹操程昱则直接夷三族。

    三月初三,草长莺飞。

    就在袁绍即将挥军南下,许都还在血雨腥风中的时刻,阎行来到了新野。

    阎行也是没办法。

    刘璋给中情局下了死命令,要求:必杀赵韪!

    而且,还只要死的,不要活的。

    而且,还要尽速。

    中情局之前就是搞情报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庞龙接手以后,才开始专门招募相关的行动人员,这才有了后来的龙组。但总的来说,还是没有多少行动经验,没有什么成功案例。

    这次等于是第一次接受这么重要的行动任务。

    阎行刚刚接手中情局,可不想搞砸了,所以只得暂时抛下河北的事情,亲自南下,准备决杀赵韪。

    中情局在兖州,在河北,都是很早就布置了重兵,早就布置了很多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