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内阁那边是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依旧以明皇宫为皇宫,皇宫内的大量主体建筑慢慢修缮,有钱就修快一点,没钱就修慢一点,修他个七八年甚至十几年。

    此外,皇宫西侧的汉王府保存的比较完好,地方也小,预计工程规模不大,加急修缮的话,预计一两年就能够完工,可以把汉王府直接纳入皇宫的范围,然后先住在里头。

    当然了,即便是汉王府也是因为闲置了多年,虽然保存完好,但是加急修缮也是需要时间的,纵然不如明皇宫修起来要十几二十年的,但是一年半载的还是需要的,所以又是提出建议,先以完好,同时规模庞大,富丽奢华丝毫不下于王府的魏国公府作为皇家别院。

    而李轩去了京师后,先下榻皇家别院,等待皇宫修筑好了之后,在住进皇宫里头。

    李轩一看,这个方案还算可以!

    这皇宫修不修,其实对于李轩来说都不怎么在乎,那破地方其实他都不愿意去住,但关键的是,身为皇帝,总得有一座规模庞大,衬得起他万古圣君身份的皇宫啊。

    所以,这皇宫还必须得修,而且必须修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奢华高调有内涵!

    但是这修是修,但是李轩却不愿意现在修啊,穷光蛋一样的大唐王朝,绝大部分的钱都拿来打仗,哪还有钱修理皇宫啊,所以先住在其他地方是必须的。

    而直接把魏国公府弄来充当皇家别院,那是再好不过了,省钱,而且住起来其实也不会比皇宫差多少。

    所以李轩也是同意了这个方案,而现在这些去金陵打前站的大臣们,是先去处理好各种事务。

    而李轩自己,也是在肇庆这边开始准备迁都了!

    对于李轩自己来说,迁都最大的问题绝对不是皇宫,那只是个破房子而已,真正的重心是,如果要迁都金陵,那就意味着要把大唐王朝的政治、经济、工业、军事重心迁往金陵以及附近地区。

    所以提前需要做的准备是非常多的。

    按照内阁方面的预计,不包含军方的将士在内,如果要迁都的话,肇庆城内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将会一同迁往。

    包括百官以及官员们的家眷,将士们的家眷。

    同时还有大量的兵工厂下属的工匠们以及这些工匠们的家眷。

    现在的大唐王朝家大业大,这迁都已经不是和前几年那样,能够说走就走的迁都了。

    迁都一事确定下来,并为此开始准备的时候,江南那边的前线部队,也是为了迎接圣驾的即将到来,在经过了短暂的休整后开始掀起了大规模的攻势。

    说是大规模,其实应该是多路同时进攻,而每一路的兵力其实都不算多,其中算最多的就是回师池州的第五步兵师了。

    安庆明军渡江南下,事实上已经截断了第二军的补给线,虽然说第二军上下因为打下了金陵城,击败了王以旗所部十万大军,缴获了大量的粮食和弹药等物资,这补给一时半会的也不缺,但是这补给线总是被人这么掐断自然是不妥当的。

    所以第二军需要把这个安庆明军给歼灭或者是直接赶回长江北岸去。

    而安庆明军在得知了王以旗战败身死,金陵失陷的消息后,根本不用第五步兵师杀到,他们自己就是先一步渡江跑回安庆去了。

    而浙江杭州那边,也是轻松拿下,因为奔袭杭州的部队迅速果断,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杭州城内的官员和少量守军才刚刚知道王以旗战败呢。

    占领杭州后,也就代表着,俞大猷在浙南的部队陷入了战屡包围之中,最后这俞大猷也是够大胆的,直接以两万江南新军为牺牲品,让他们拖住第三军的进攻步伐,然后他自己带着一万破贼军以及两万江南新军,一共三万人向北逃窜,不过他自然不是傻乎乎的向杭州撤退,更不是去金陵,而是先向西去,摆出了决死奔袭抚州乃至南昌和赣州的姿态。

    把江西的部分大唐守军给吓了一跳,但是那里想到人家虚晃一枪,直接找了个空子,在贵池方向得到了明军水师的接应,并最终渡江成功返回了安庆。

    当然了,这一路的狂逃,加上是不是的还和大唐陆军打上那么一仗,结果三万人就是变成了一万不到。

    五万大军,两万人被直接放弃当了牺牲品,有将近两万人死在逃亡的路上,只剩下一万人不到逃回了安庆。

    而有意思的是,这逃回安庆的这不到一万人明军,清一色的破贼军哦,至于江南新军,不好意思,已经是不复存在了。

    逃回安庆的俞大猷虽然损兵折将,狼狈的很,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此战失败,错不在他,而且他也是目前明王朝里,仅有的那么几个敢和伪唐贼军打仗的将领了,所以明王朝非但没有惩处他,反而是委任他为凤阳总兵,统帅麾下破贼军以及安庆守军以及泸州、凤阳等府明军。

    这是一个新设立的总兵职务,和江北总兵一样。

    自从王以旗战败后,金陵城以及江南其他各地的残余明军要么死,要么被俘,要么是逃到了江北,最后大多是汇集扬州府一带,同时江北各地紧急南下,为了组织伪唐贼军北上的明军,也是大多汇集在扬州。

    因为扬州汇集了众多互不统属的明军,为了统一领兵,明王朝在此地紧急设立了江北总兵,统帅扬州等地明军。

    凤阳总兵和江北总兵,这也是目前明王朝仅有对江南局势败坏,所能够做出的反应了。

    不过这两个地方的明军虽然有些杂乱,而且总兵力也不算多,安庆不过三万余人,扬州不过四万余人,不过这两个地方都是战略重地,加上经过了这么多惨败后,明军就算是再傻也知道死守不出了。

    而大唐陆军想要大规模北上的话,这运河是必须拿下的,

    没有运河,枢密院的后勤部是绝对不敢保障能够维持大军北上的后勤供应安全的。

    这大唐陆军又不是什么冷兵器部队,只要有一口吃的拿都能去,大唐陆军已经是典型的近代军队了,这弹药消耗可是非常大的,没有可靠的物资运输渠道,这大军手里的枪炮可是分分钟会变成烧火棍的。

    加上刚拿下江南,还需要继续攻克江南众多的城池,同时也是需要保持重兵弹压江南这个财赋重地,免的发生什么意外,当然了,更加重要的是,第二军和第三军历尽月余苦战,部队的损失也有些大,弹药消耗更是庞大无比,急需补充。

    所以,第二军以及第三军的攻势也算是十二月初停了下来!

    而到了这个时候,整个江南已经是处于大唐控制下了!

第七百九十四章 前明尚书的铁窗生涯() 
    十二月四日,大唐王朝大学士、御书房值班大臣、陆军部尚书钱梦久率领的文武大臣一行上百人历尽数省,终于是成功抵达了金陵城。

    此时的金陵城已经是处于最为严厉的军管之中!

    实际上不仅仅是金陵城,目前整个江南地区,包括浙江在内的众多城市都是处于军管之中,即便是没有进行军管的城池,但是也是进行了严格无比的戒严措施。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江南动乱。

    尽管以往大唐王师攻占一个地方后,也会对某地进行一段时间的军管,但是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太久,顶多也就是前面的几天时间而已,很快就会把管理权彻底移交给民政部门的官员,军方只会协助弹压城内的局势,但是对于管理却是一般不插手的。

    但是在江南地区,这却是个例外,如今包括最早攻占的池州府在内,诸多城池一律都是处于军事管制当中。

    这是因为大唐陆军在江南战略推进的实在太快,虽然是十月份就开始进军了,但是到十一月的时候基本已经是掌控了局面,等到了十一月份的时候基本已经是进入了收尾阶段。

    而军方的推进速度过快,也就导致了内阁方面来不及接管大量的辖区。

    按照往年的经验,内阁方面认为就算是江南战略顺势,但是大规模的战事应该会持续到明年的一二月份,内阁方面是会逐步从其他地方抽调官员,紧随大军的后方进驻江南各地。

    然而军方推进的速度实在是太快,短短一个多月就是把几乎整个江南给打下来了,这个时间,甚至都不够吏部选派的官员从原任区去到江南。

    无奈之下,内阁一方面是开始大幅度抽调各地的官员火速进驻江南各地,另外一方面则是直接从国子监、多所高等学院里直接招募选考官员,同时也是从举人、秀才里选拨官员以填补抽调后的大量空缺。

    然而即便是这样,大唐王朝的官员缺口依旧是非常大的,这主要是江南那地方虽然说不算大,但是却是典型的富裕之地,人口众多,而府、县的辖区都不算太大,这样一来,所需要的官员就更多了。

    因为官员严重不足,而从其他现有省份抽调了大量官员之后,出现的大量空缺想要填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当然了,官员不足的数量也只是暂时的,给内阁几个月的缓冲时间,立马就能够解决,这年头想要找人当官还不容易,内阁欠缺的只是选拨人才、派遣官员到任的时间而已。

    在官员尚未到任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江南各地出现动乱,军方方面也是不可避免的承担起来了原本不属于他们的责任,持续对江南各地保持高压的军事管制。

    内阁方面和军方协调的是,内阁方面也不指望军方能够做什么,只要求军方能够保持住江南的稳定,最好是保持原样,然后等待内阁派遣的官员去一一接管。

    所以第二军和第三军在南直隶、浙江两地的军事管制也是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的,首先实施了最为严格的戒严政策,除非特别许可,否则一律不允许进出城池。

    这是为了避免人口大规模的流动,从而造成动乱!

    其次还有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