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武将召唤系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获得了罗坤的真心效忠,并且奖励了刘基武力值1点、智力值1点、统帅值1点,召唤顶级武将成功率为百分之一百的机会一次,为罗坤量身定做的制式盔甲和头盔一套。

    虽然刘基不清楚罗坤心里是如何想的,但是得到了罗坤的真心效忠,还是让刘基很高兴的,这样刘基以后也可以放心对罗坤委以重任了,至于那次成功几率为百分之一百召唤顶级武将的机会,刘基也没有急于马上就使用掉,被刘基暂时留起来了。

    五月十六日这一天,果然如苏烈所说的那样,对面胡人联军大营剩余的契丹、白鞣、栗墨三族骑兵,没有再出营对玳安军发动进攻,这也让刘基以及众多将领越发确定,楼烦、乌恒、柔然、东胡、丁零、沙陀这六族应该是真撤兵了。

    十族联军都走了七个,可是仅剩下的契丹、白鞣、栗墨三族,却好像没有撤走的意思,但是却一直高挂免战牌,从五月十六日开始,连续十多天也没有派骑兵出营,再对岐山口的玳安军发动进攻。

    五月二十八日的上午,在岐山口以北玳安军的营地内,刘大头正在对麾下整个队的士兵进行训练,停战的这些日子里,玳安军各个步兵营都没有浪费时间,每天都在抓紧训练,特别是乐毅、高顺、李信、蒙武、张归霸、张归厚、张归弁这七个老营。

    “胳膊都夹紧了,不然与敌人骑兵接战之时,你们很可能连人带着木枪,一起被敌人的骑兵给撞飞!”刘大头站在整个队的战阵当中大声提醒着。

    就在这时有人大声喊道:“大头哥,我回来了!”

    刘大头扭头一看,脸上顿时露出了惊喜,“明辉兄弟,你的伤好了!全体都有,原地休息!”

    刘大头命令全队士兵原地休息之后,就急步来到张明辉的身边,“哈哈,明辉兄弟,伤都好利索了?”

    张明辉拍了一下自己的肩膀说道:“没有什么大事了,自从上次听大头哥说,让我当什长,我简直是归心似箭,要不是伤兵营的大夫阻拦,我前两天就回来了。”

    “走,明辉兄弟,我把你手底下的兄弟们介绍给你!”

    等刘大头把张明辉那个什的两名伍长和八名士兵,介绍给了张明辉之后,张明辉也开始履行什长之责,带领自己的一个什,与刘大头麾下其他四个什,一起进行合练。

    五月二十八日的下午,刘大头这个队,又参加了二千余人的战阵合练,等训练结束,吃晚饭的时候,刘大头端着饭碗来到了张明辉身边,“明辉兄弟,怎么样?今天训练的时候,肩膀有没有问题!”

    “大头哥,真的没有事了,一点儿也不影响我做动作!大头哥,咱们队新来的兄弟这么多,没有想到战阵却已经配合的这么熟练了,不知道咱们什么时候能与胡人骑兵再交战?”

    接着张明辉犹豫了一下又小声问道:“大头哥,对面的胡人,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刘大头左右看了一下,压低声音说道:“对面原来有十个游牧民族的军队,现在只剩下三家,其余的都因为伤亡太大而撤兵了,不过这三家里面有契丹人,作为草原三大强族的契丹人,好像是不甘心就这么撤兵,听说契丹人好像又要增兵了,等契丹人援军抵达之后,一定会再次对岐山口发动攻击。”

    “大头哥,我也听说对面的胡人联军,只剩下契丹族、白鞣族和栗墨族了,咱们玳安军怎么不趁着契丹援兵来之前,把三族现在的这些军队消灭呢?”

    “哪里有那么容易,听说仅仅契丹族就剩下三十多万骑兵,我们玳安军此时在岐山口的兵力防守有余,进攻还是不足,不过,我听说太守大人已经又向岐山口这里调兵了!”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东归故土() 
契丹、白鞣和栗墨三族的几十万骑兵,在岐山口以北几十里外一直没有退走,这让刘基不敢有丝毫大意,除了让岐山口这里各个骑兵营和步兵营抓紧时间进行训练之外,刘基又下令把永靖郡四个县的三个新建步兵营,也抽调到岐山口,以增加岐山口的兵力。

    刘基与麾下众将认为契丹、白鞣和栗墨三族的几十万骑兵不退走,很有可能是楼烦、乌恒、柔然、东胡、丁零、沙陀六族退兵之后,作为胡人联军盟主的契丹右礼王耶律齐不甘心失败,准备以契丹、白鞣和栗墨三族的军队,继续攻打玳安军。

    而现在三族的几十万骑兵之所以还没有动静,则可能是在等待契丹族派来的援军,毕竟玳安军在此前的血战中,已经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十族联军那么庞大的兵力,都没有攻下岐山口,如今只剩下三族的几十万骑兵,要是没有后续援军的话,想要攻克岐山口简直是痴人说梦。

    刘基与麾下众将的猜想,倒是与事实非常接近,只不过契丹右礼王耶律齐,一直没有派兵对岐山口继续发动进攻的真正原因,是他还没有得到他父亲契丹大汗耶律敌烈的回信,不知道耶律敌烈是否同意,他带领契丹、白鞣和栗墨三族的骑兵继续攻打岐山口。

    不过刘基的增兵计划很快泡汤了,在永靖郡四个县境内的三个新建步兵营,刚刚接到驰援岐山口的命令不久,刘基的一份新命令就又送到了永靖郡的四个县,三个新建步兵营随即取消了前往岐山口的计划,全都聚拢到距离西域须句县最近的西竹城,刘基之所以改变了命令,是因为西域那边开打了。

    大晋427年五月二十八日的晚上,在岐山口玳安军的营地内,刘基把麾下众多将领召集到了自己的帷帐内。

    刘基沉声对众人说道:“大家可能都知道,西域那边已经开战了,不过却不是高昌军队向我们玳安军发动攻击,而是我们玳安军的西进军团,向高昌国的巴里坤行省和麻扎塔格行省主动发起了进攻!”

    本来西进军团的统帅廉颇,把西进军团的主力都集中到了已经攻占的高昌国斯摩斯科行省,计划着依靠斯摩斯科行省的十一座城池,来抵抗高昌国军队的反扑,而高昌国东方大都督罕尔阿普杜,也一直在聚集军队,准备夺回斯摩斯科行省以及被玳安军攻占的几个高昌国的附属国。

    可是突然出现的一件事情,却打乱了双方原有的布置和节奏,使得高昌国那位东方大都督罕尔阿普杜,甚至整个高昌国都暂时无暇顾及玳安军了。

    高昌国内一个名字叫东蕃的民族,毫无征兆的打起了东归故土的旗号,举族从生活了数百年的高昌国奥伦行省,踏上了返回东方故土的路,至于东蕃族所谓的东方故土,此时已经是大晋的土地。

    东蕃族是在数百年前,从东方一路西迁,最终来到了西域的一个绿洲,随后东蕃族便在此安顿下来,繁衍生息,这个绿洲后来被高昌国征服,成了高昌国的奥伦行省,而东蕃人的模样,与大部分的西域人并不相同,反倒和晋国人长的一个样子。

    东蕃全族有七十万余人,之前在高昌国王穆杰希德麾下的军队当中,就有四万三千名东蕃族将士,他们分属于国王穆杰希德麾下两个军团,其中一个驻扎在奥伦行省的高昌军团里面有两万多名东蕃人,另外两万多名东蕃人所属的军团,则驻扎在首都高昌城所在的高斯行省。

    此次东蕃族举族东归,这四万三千名东蕃族将士全部脱离了高昌军队,与东蕃族所有的青壮一起,护着族中的老弱妇孺,一路往东方杀了过去。

    如果不是那两万多名驻扎在高斯行省的东蕃族将士,被高昌国王穆杰希德派到了奥伦行省,准备汇合从东蕃族征召的八万新兵,前往东方都督府的辖区,参与反击玳安军的战斗,东蕃族也不可能一下子把四万三千名加入高昌军队的族人,都带上东归的道路。

    高昌国的国王穆杰希德,得知东蕃族竟然弄出了一个什么东归故土的闹剧,顿时怒火万丈,这简直是在打高昌国的脸,于是国王穆杰希德立即调动了自己麾下的军队,对东蕃族进行围剿。

    东蕃族的族长和长老们非常清楚,东蕃族想要东归,高昌国必定会派兵进行拦截,所以东蕃族把全族的男人都组织了起来,以那四万三千名脱离了高昌军队的族人为骨干,组成了一支兵力高达三十三万的护族军。

    东蕃族的男子在高昌国一直以骁勇著称,这次东蕃族下至十四、五岁的少年,上至六十多岁的老人,只要能拿刀杀敌的男人,都被编入了东蕃族的护族军。

    高昌国的国王穆杰希德派出围剿东蕃族的军队,接连被东蕃族的护族军击败,使得国王穆杰希德麾下的军队损失非常惨重,而东蕃全族则在护族军的保护下,一路横冲直撞,冲出了国王穆杰希德的直属辖区,杀进了东方都督府的辖区内。

    随后国王穆杰希德一面派遣自己的军队,进入东方都督府的辖区内继续追剿东蕃族,一面严令东方大都督罕尔阿普杜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东蕃族全部剿灭,绝对不能让东蕃族回归东方的晋国,不然整个高昌国都会成为西域的笑柄。

    这个时候东方大都督罕尔阿普杜为了向玳安军发起反攻,手里已经聚集了一百四十万军队,其中直属于罕尔阿普杜的军队有一百万左右,高昌国其他三位大都督各派遣了十万军队,来支援东方都督府夺回被玳安军占据的斯摩斯科行省和几个高昌国的附属国,另外还包括东方都督府辖区内几个附属国的十万军队。

    东方都督府的军队经过近段时间的疯狂扩编,总兵力已经膨胀到了二百三十多万,其中常规军团十个,临时军团十八个,抽调出来一百万军队,并不算费劲。

    东方大都督罕尔阿普杜本来准备等待国王穆杰希德派遣的十万军队抵达之后,就向玳安军盘踞的斯摩斯科行省发起反攻,但是数十万东蕃人突然杀入了东方都督府的辖区,立刻打乱了罕尔阿普杜的计划。

    为了维护整个高昌国的荣誉,罕尔阿普杜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