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富可敌国() 
对于廷议的事,叶春秋倒是不甚关心的。

    因为对他来说,现在的他,要做的事太多了。

    现在大明,不,更严格地来说,是整个关外,已经陷入了某种盲目之中,巨大的投资,疯狂的扩张,无数的人力和物力,源源不断地随着海船,或者是陆路,开始出关。

    这些都需引导,决不能出任何岔子。

    不过叶春秋倒是并不担心商贸过热,眼下这关外,乃至于整个大明,实在有太多太多的chu女地了,有太多太多市场需要开拓,也有着无穷无尽的增长点,让他们烧起来吧,烧得越充分越好,无论是经济危机,还是铁路危机,都距离这个商贸刚刚兴起的时代太远太远。

    而廷议,其实都已经在叶春秋的大致掌握之中,王华作为现在的内阁首辅,他的商税法一出,陛下又既然给予了支持,那么就只剩下如何排除阻力了。

    在这里头,费宏帮了叶春秋的大忙,若不是有这样的理性派的出现,那么李东阳势必一面倒地带着人反对,这……便是恶性的党争。

    可费宏的出现,却将反商的理性派集结在了一起,即便这个时候,他们并不茁壮,却是将一部分的反商读书人分化了出来,最后廷议的结果,极有可能就是,费宏与王华讨价还价,确定一些士人的地位问题,用以来交换商税法的贯彻。

    政治本身的目的就是妥协,若是无法妥协,就只能用刀剑去解决了。

    在叶春秋看来,他并没有觉得一言而定的方法是最好的,陛下和自己的泰山大人确实需要做出一些妥协才好,做出了妥协,才能让那些失意的人得到安慰,才会令他他们心里不至于因为不甘心,而使他们走极端。

    而那些真正的激进反商的读书人,则就不在叶春秋所思考的范畴之内了。

    因为一旦妥协理性派和诗社以及宫中,还有镇国府都达成了一致,无论是李东阳还是那些激进反商的生员,都将会被边缘化。

    这才是叶春秋当日特意拜访心灰意冷的费宏,要留下费宏,支持费宏的主要目的。

    上千年的传统,早已融入了许多人的骨血里,即便商贸发展的好处就在眼前,可是恪守着书本的读书人,也未必肯妥协,既然你无法说服他们,既然他们认为你在祸国殃民,那么该怎么办呢?

    与其将他们全部送去你的对立面,让已经成为死敌的李东阳带着这些人处处掣肘你,那不如请一个人出山,让他代表这些读书人,学会妥协,学会讨价还价。

    商贾的地位被提高,他们自然是不乐意的,可反对无用又怎么办?那就请个人来和谈,弄出一些折中的方案,提高商贾地位的同时,也给士人一些好处,虽然不至于皆大欢喜,却也能将反对的力量压到最低,最后得到平衡,那么要实践的事情就能安稳地实施。

    所以太白诗社开始在商贾的赞助之下,将触角深入到大明的方方面面,甚至叶春秋以太白诗社的名义,在地方上开始大肆地兴办学堂。

    银子从哪里来?向商贾们筹募!什么样的学生都收,而且只收取很少的一些学费。

    王华那儿,也尽力给予一些方便,在邸报上,三令五申的,令地方官进行配合。

    这样的做法,便是提高全面的识字率。

    一方面,可以请本地的生员去教授功课,毕竟不是每一个生员都是大富大贵的,给予一定的薪水,让他们能脱离生活困境,同时给他们提供一个清闲的工作,可以使他们最终全部网络到太白诗社里。另一方面,任何人读了书,识了字,即便所学的不过是最粗浅的知识,不过是简单的算数和开蒙,可一旦认了字,就能自行读书看报,便可了解外间的世界了,一个知道天地广阔的人,还甘心在家务农吗?

    一切都在纷争和吵闹中,虽有阻拦和挫折,却蹒跚而行,渐渐上了轨道。

    说回来,叶春秋的这一把赌得确实太大了,押上了叶家这些年的全部身家,短短两月不到,叶家购地和收购工坊的股份,还有独家建造铁路的花销,已成了一个令人咋舌的数目。

    当孙琦将账本送到叶春秋的手里时,那最终的数字,即使是早有心理准备的叶春秋,也不禁咋舌。

    两亿七千万两。

    没错……就是这样任性,这个数字,算起来,已经是眼下朝廷百年的税银收入。

    可即便朝廷开始征商税,那也至少是十年的国库收入。

    这里面,其中除了动用了叶家五六千万两银子的储蓄之外,其余的银子,都是从钱庄里抽出的,也就是说,这些银子,都是储蓄收入,相当于是叶家借了储户们的银子,进行了最大规模的投资。

    在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风险,一旦中途发生了挤兑事件,或者是有人大规模地用纸票子换真金白银,那就意味着镇国府钱庄破产,一旦叶家的投资中途出现什么差错,就意味着整个镇国府,还有叶家今日积攒的所有钱财全部化为乌有。

    这绝对是叶春秋押上了自己身家性命的巨大赌注,可以完全确定的是,输了,就什么都没了,可是赢了呢?

    一旦赢了,这些投资都将增值十倍乃至于百倍,这就意味着……

    叶春秋甚至不敢去想象,而今天下第二大商行,财富也大致只在千万两纹银上下,几乎可以算是富可敌国,可是假若此次叶家能够趁此大赚一笔,叶家的财富,将远远甩开这第二大商行的财富,其财富将会是它的百倍以上。

    届时,叶家一家的资产总和,将会超越这个世上任何一家商业或者是政治上的实体,甚至就算是从此没有任何进项,不再积累财富,叶家的资产也足够让征取了商税的大明朝廷国库充实几百年。

    呼……

    这才是真正的富可敌国啊。

    即使是有着惊心动魄的风险,可这豪赌又怎么不令人心动?

    (未完待续。、,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17…03…14 09:31:22

第一千六百五十章:外敌来袭() 
叶春秋抑制不住心里的紧张和激动,将这账本放下,他发现自己的手居然有些不可遏制的在颤抖,虽然对这方面有信心,可是他很清楚,任何一个差池,都极有可能惹来灭顶之灾。

    现在要做的就是稳住,等到铁路修成,等到商业继续的扩张。

    忙碌的日子似乎过得特别的快,炎热的夏天匆匆过去,而今已到了深秋,这短短数月的功夫,铁路已经开始修建起来,无数的铁矿石被送去了钢铁作坊融为铁水,随即开始生产出订制的铁轨,接着用载重车,运到规划好了的工地,这儿早就用枕木和碎石,铺就了路基,只需铺设就可以。

    而镇国府的研究院全力以赴地在负责技术上的指导,有人勘探土地,有人早就设计出了方案,那些具有工程经验的人,则是在这条即将成型的大动脉上,来回地逡巡,并且随着工程的进度,开始不断的修改着方案。

    好在关外的土地平整,并没有太多的高山和河流,工程的难度并不大,可毕竟是第一次施工,中途出现的乱子不少,因而研究院的这些人不得不再三地重新规划,甚至有几处施工的路段不得不重新返工。

    研究院的蒸汽车,也在有序地进行改进,他们一次次地实验,一次次地寻找更佳的改进方案,单单那改进的图纸,就足有十几吨重,单单一个蒸汽车,就足以成为一门学科了,以至于深入研究的人,愈发只感到自己的知识只是冰山一角。

    从前无论是枪,是炮,是水晶玻璃,一个人就能了解所有的原理,甚至能够单独的进行研究,可是现在,似蒸汽车这样的庞然大物,却非要团队合作不可。

    中途确实遇到了很多麻烦,负责车轮的,和负责活塞缸体的可能意见并不合,可慢慢的,他们也开始学习起如何整合了。

    随着大量人力的出关,关外出现了难以想象的繁荣,尤其是在青龙和秦皇岛,其嘈杂竟不下于京师,那凭空拔地而起的城市,天上总是因为无数工坊的烟囱阴霾阵阵,却是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叶春秋在京中,显得忙碌,却也充实,他每日要看太多太多的奏报,青龙那儿的人口人满为患,需兴建地下水道,治安在恶化,所以需要招募更多的巡捕,新军需开始规划新址,因为原本在城市边缘的大营,而今却是发现如今周边却成了闹市,道路需要拓宽,因为车辆实在太多,工坊里的死伤事件也在攀升,极有必要进行一些督导,学堂已经不足了,需要再建几处学堂,铁路的修建又出现了什么问题,似乎工程开始停顿,法令越来越无法适应现下的变化,太多的新事物发生,使原有的法令条文无法震慑住宵小之辈。

    叶春秋当初想的是一条主枝,却忽略了当往大目标实施起来的时候,事情便越来越复杂,许多的琐碎之事就随之而生,叶春秋不得不想到了一点,看来胜远国建立一个小内阁,已经十分必要了,只是眼下,却还需要再琢磨琢磨。

    只是这时候,一封急奏,却是打乱了所有努力下的平静。

    宫中火速来了人,请叶春秋立即入宫觐见。

    叶春秋不敢怠慢,等他快步感到暖阁的时候,发现几个内阁大学士早已到了这里。

    叶春秋和王华、谢迁点头示意,又朝杨一清笑了笑,杨一清则是忧心忡忡地和他点了点头。

    李东阳还是内阁大学士,只可惜失去了首辅,如今却被压得狠狠的,日子想必并不好过,他只是木着脸,没有理会叶春秋。

    朱厚照没有坐在御座之后,而是站着,见了叶春秋来,立即声量提高道:“春秋,等你很久了,你看看,这是最新的奏报。”

    叶春秋没有迟疑,从刘瑾那儿接过了奏报,只细细一看,便晓得果然出事了,而且是件大事……

    鞑靼人袭击了通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