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也不迟疑的,叶茂才忙道:“谨听殿下吩咐,卑下明白了。”

    “能明白就好。”叶春秋只点了点头,再没有多说什么,眼里则透着笑意。

    就是不能让你们磨磨蹭蹭的啊,尤其是这些派驻在海外的机构,若是只有一个鲁王卫,闹出了什么幺蛾子,多半也会瞒了他的,只怕用不了多久,各种人浮于事便会出现了,到时候,那又会是产生另外一个尾大不掉了。

    俗话说的好,有竞争才有进步,多了一个对手,自然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只怕双方在海外,免不了是要相互打小报告的,可至少不必什么事,他这个做最高领导的,都会被蒙在鼓里。

    叶茂才以为叶春秋叫他来,便只是为了交代这件事,想着要捉紧时间回去安排,正要告辞,叶春秋却是突然道:“回来,有一件事,本王还要交代。”

    叶茂才连忙顿住,道:“殿下还有什么吩咐?”

    叶春秋皱眉道:“关内,听说……赵王谋反了?”

    叶茂才听了这事,道:“不错,赵王朱厚煜,就在半月前,在彰德府反了,据说是从者如云,号称十万,陛下已下旨,令魏国公带兵剿。”

    这赵王,其祖上乃是文皇帝的第三子朱高燧,被封在河南的彰德府,一向还算是本分,而这位刚刚袭爵的朱厚煜,年纪不过二十岁而已,叶春秋依稀记得,在正德九年的时候,朱厚煜曾入京见驾,自己还见过的。

    他想不到这么个年轻的藩王,说反就反。

    叶春秋眯着眼,略带着几分深究,道:“这是什么缘故呢?锦衣卫,还有你们鲁王卫,可探查出了什么?”

    叶茂才却是苦笑道:“殿下早有明令,鲁王卫不得入关打探消息。”

    这一说,叶春秋倒是记起来了,这确实是叶春秋所下的规矩,而下这个的规矩,为的是避免鲁王卫入关探听消息,若被朝廷所知,不免被人认为叶春秋有不轨的企图。

    叶茂才随即道:“不过这样大的事,鲁王卫确实和锦衣卫有过交涉,他们说的是,这赵王,是因为犯下了罪,害怕朝廷现,所以才反的。不过……卑下以为,这理应不是真相,这位赵王殿下的祖父,就曾当街杀人,朝廷也有过斥责,可是最终不也平安无事?这样的天潢贵胄,还有什么罪能令他起兵造反呢?所以卑下以为,锦衣卫透出这个消息,最大的可能是为了遮羞,而真正的情况极有可能是因为陛下在关内推行新政,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何况当今陛下年少,不少人暗中指责,说这是内阁辅大学士王华挟天子以令诸侯,认为这是陛下受了王公的教唆,是以,这赵王朱厚煜怕也想效文皇帝,想要‘清君侧’!”

    叶春秋听了,眼眸里透出来的目光越加冰冷,唇边缓缓地勾起了一抹冷笑,清君侧……

    事实上,自从正德年间开始,许多藩王确实不安分了,从安化王的谋反,再到宁王,现在又来了个赵王。

    在叶春秋看来,这些皇帝们的亲戚们,都说清君侧,其实多半是觑见了天子不能得人心,所以才敢铤而走险的吧。

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谁特么的都无法招惹() 
这赵王朱厚煜,刚刚袭爵,年纪又轻,不可一世,自以为自己只要登高一呼,狠狠一踹门,这大门便会应声而倒,也可见当今陛下的统治,的确不太牢靠。

    叶春秋略一深思,道:“平叛的大军,理应不会出什么岔子吧?京师那儿,人心可还稳定吗?”

    叶茂才想了想道:“据说城门依旧开着,各个市集,依旧如初。”

    叶春秋不禁在心里松了口气,春暖鸭先知,这赵王是在河南彰德府起兵,距离京师,其实并不算远,可是京师依旧稳定,这就说明没有什么坏消息来,文武百官们,对于平叛,应该也是极有信心的。

    只是下一刻,叶春秋却还是不免又皱起了眉,这一次的关内的新政,虽然推行起来急躁,可到了这一步,是非要强行推下去不可了,虽然可能惹来无数的阻力,可是若是耽搁,这新政势必失败。

    他清楚地记得,历来的改革,都是不进则退的。

    只是,现在陛下在京师里,怕也是心急如焚吧,他终究还只是个孩子啊。

    甚至在这一刻,叶春秋有些后悔了,后悔自己不该留下天子,在京师里独自面对这该是大人却解决的一切。

    可随即一想,却还是定了定神,目光一顿,便对叶茂才道:“以本王的名义,去和锦衣卫交涉,让他们将此次平叛的消息,事无巨细都要加急送来。”

    说着,叶春秋打走了叶茂才,随即再不耽搁地走到办公桌跟前铺开纸了,取了笔墨,随即便给朱载垚上了一道奏疏,立马命人快马加急地送了去。

    ………………

    紫禁城里,依旧还是一片祥和。

    不过潜伏在这天下中枢的背后,却总免不了会有窃窃私语,那些平日里高声歌颂吾皇万岁的大臣,也未必如口中所言,甚至背后嬉笑和看热闹的人,大有人在。

    这倒也是情有可原的,所谓的新政,革的是谁的命?不就是许多大臣家里的兄弟,还有家中老父以及自己的亲朋好友吗?

    隔三差五的,在地方上,不少大臣总能接到家乡的书信,都是着牢骚,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出来缓则一二,可自己有什么办法呢?而今朝中的时局已经很清楚了,反对新政就要罢黜,没有丝毫的余地。

    正因为如此,许多人为了头上这顶乌纱,白日在筳讲和廷议的时候,一口一个新政,回了家,关起门来,就不免抱怨和牢骚。

    京师其实还算好的,可是底下州府的情况,就更加坏了,朝廷派出各路巡按,开始清查新政推行的状况,有的巡按到了地方就病了,然后关起门来,大门不出,等到朝廷将他召回来,他的病又奇迹一般的好了。

    这是为何呢?

    不敢得罪人啊,地方上群情汹汹,带头的都是大乡绅和大士绅,哪一家不是错综复杂的关系?你查了这个,说不定就是一窝蜂的和你拼命了!你才要动手,就不晓得多少同僚和友人给你写了书信,暗示你,谁谁谁不可以动,结果……两眼一抹黑,谁特么的都无法招惹。

    即便是地方官府,对于你也是不肯配合的,各种阻挠不说,直接对你拍桌子的也有,什么民不聊生,乃苍生何,与民争利,这些大义凛然的话,真正是说得你无法辩驳。

    当然,也不乏会有愣头青,刚刚到了地方,是真肯办事的,结果不知哪里一伙乱民,放火的放火,闹事的闹事,在钱塘有一个巡按,就直接被人丢去了河里,斯文扫地。

    锦衣卫倒是很用心地去查探,可实在是顾不能顾尾,倒是拿了几个反抗得厉害的士绅,直接打死了一人,结果……各州府的士绅们,都为这人披麻戴孝,号称是典范长存,一下子,这被打死的人,竟成了一位义士。

    坚持了这么久,内阁这儿,本是咬着牙,想要无论如何也要拼一拼,在内阁看来,这事,只要办成了,那就是利在千秋。

    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赵王谋反的消息却是传到了京师,一下子,情况便生了翻转。

    内阁里,王华的身子显然已经大不如前了,自他被选为内阁辅,就一直推行新政,而为了推行新政,则消耗了他绝大多数的精力,他勉强地在这儿支撑着,下头的几个大学士,都是自己提拔上来的新政先锋,只是可惜,能分忧的地方,其实也不多,六个部堂,态度就变得暧昧不清了,等到了再下头,阳奉阴违的就更加多起来。

    而今据说在士林那儿,私下里已经出了十大寇的手抄本,不少读书人暗中流传和传抄,这十大寇之的,便是他王华,王华也没精力去过问这件事,只是得知了一些风声,心里免不了还是叹息。

    今日一早,朱载垚又传王华入宫,王华至了暖阁,门前的谷大用已在这儿张望,一见到王华,忙是下阶来,将王华搀住,叹口气,道:“王公,你该歇一歇,告几日假,好生养养身子才是,你看,两年前,王公还老当益壮呢,这才两年,王公就这样子了,看得奴婢也忧心啊……哎……”

    王华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等进了暖阁,见朱载垚正坐着用早膳。

    朱载垚看了王华一眼,不等王华拜下,朱载垚已先道:“不必行礼了,王师傅可用过了早膳吗?陪朕用用吧。”

    朱载垚的面色,显得很平静。

    这反而使王华显得有些诧异了,此时已有宦官给他添了一个锦墩来,他缓缓坐下,道:“陛下正是长身子的时候,该多吃一些,老臣牙口不好,清早已吃过了一碗参汤,再吃不下东西了。”

    朱载垚却是丢下了银筷子,突然叹口气道:“其实朕也吃不下,不过是强逼着自己吃用一些罢了,天下事,实在太难了,朕总觉得自己力有不逮,明明再如何用心,再如何勤政,别人也无法理解,无法体谅。反而……还闹出了这么多的事来。”

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神奇的力量() 
朱载垚虽是贵为天子,可事实上,他从前并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要坐到这个位子上,即使现在,他还是感觉自己依旧没有适应过来。

    这个时候,他又想起了他那个任性妄为的父皇。

    毫无疑问,若是他的父皇还在,他现在还该是那个继续学习为君之道的小太子。

    可是现在,他已经没有回头的路可走了,甚至知道作为一国之君,应该时刻摆出为君的威仪,可即便如此,在王华的跟前,他还是显出了几许内心的沮丧。

    这倒也是情有可原的,他实在是太年轻了。即便是自己的父皇爱玩闹,可他若在,这天下还算是稳当的。

    他甚至在想,若是亚父在,定必镇得住的,可现在亚父不在,自己如何镇得住呢?

    王华看着一脸愁容的朱载垚,便安慰朱载垚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