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焦芳一句不许叶春秋入宫待诏,却分明是含有深意,他心里想,若是当真非要让叶春秋入宫待诏不可,自己如何拦得住?

    他心里更加忐忑起来,那边的人是得罪不起的,可是焦公自己又如何得罪得起?焦公的背后是刘瑾,刘瑾的身边是张彩,这

    正在这时,有宦官出来道:“请诸公入见。”

    众人听罢,便都抖擞起精神,由刘健领头入了养身殿,待进了养身殿,大家才发现张太后凤冠霞衣,正端坐在榻上,四周的宦官八字倒开站成两列,天子朱厚照坐在下侧,笑吟吟地看着诸臣。

    朱厚照的心情,今儿居然格外的好,该说的事,母后都已经和他说了,叶春秋要入宫待诏!

    这正是他所期盼的,嗯这时候该端庄一些。

    他便威严地坐好,众臣行礼,朱厚照才摆摆手道:“不必多礼了,今儿是母后请你们来,来,都赐坐吧,好好听听母后的训导,朕是听得多了,受益匪浅,今儿诸位师傅和爱卿也听听,想必能学到许多东西。”

    终究还是会破坏气氛啊,见刘健这些人如便秘了一样,哭笑不得,朱厚照觉得也有点懵逼,说好了要端庄的,怎么说着说着,话里就带着膈应呢。

    宦官们给众人搬来了锦墩,刘健等人欠身坐下,刘健想了想,便道:“正好,老臣也有话说。”

    他是首辅大臣,虽然这件事牵涉的主要是焦芳,可是无论如何,这个话得由他来说,刘健猛地一想,难怪那焦芳如此淡定了,他是料定了自己会出这个头的,所以虽然牵涉到了他的儿子,他竟还气定神闲,分明是知道自己会做出头鸟。

    这是套路啊。

    偏偏明知如此,刘健却知道,这是自己的职责,理应勇于任事。

    这时张太后笑了,道:“噢,不知刘卿家有什么话要说?”

    刘健沉痛地道:“臣听说昨日翰林庶吉士被西厂无端拿了,至今没有音讯,娘娘,焦黄中新官上任,不知有什么疏失,以至于西厂要拿人?”

    朱厚照坐在一旁,心里想,从前的时候呢,都是有什么事,师傅们找到朕的头上来,哎朕辛苦哪。今儿倒好,谷大用那厮的事,终于和朕没关系了。

    他看着张太后,颇有些隔岸观火的意思。

    张太后却只是抿抿嘴,不发一言。

    刘健见状,叹口气继续道:“先帝在时,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当今陛下登基,也未曾有过这样的事,大臣们犯法,确实该追究,可是西厂明目张胆,竟去翰林院拿人,现在外间议论纷纷,臣并非是为焦黄中求情,实是担心此事惹来非议,从而伤及宫中的清誉,臣受先帝信重,更受陛下委托大事,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以臣之愚见,此事的影响极为恶劣,若是娘娘和陛下对此视而不见,岂不是”

    这时候,张太后轻轻咳嗽一声,才慢悠悠地道:“人是哀家吩咐谷大用拿的。”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一章:储君(第八更)() 
若是张太后矢口否认,或者把一切恶名都推脱给谷大用,大不了这件事就这样僵着,张太后当真要敷衍过去,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张太后一句人是哀家命人拿的,这就严重了。

    后宫干政啊!

    何况还是如此恶劣的干政!

    在座的大臣们都是面面相觑,连李东阳和谢迁都坐不住了,这怎么可以呢?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今儿的话若是传出去,这是何其严重?

    历来只听说过国家有佞臣,有阉宦,总之,就是宫里有坏人。可问题在于,这些坏人,自然都是那些狐媚天子的侍妾,是那些该死的太监,现在倒是好,堂堂太后之尊,先帝的发妻,这

    便是连焦芳的脸色也凝滞了一下,他表现出来的平静是骗人的,虽然焦芳有许多儿子,可是有出息的也只有焦黄中,焦黄中现在中了进士,有自己的照拂,十年二十年栽培下来,将来必定可以接自己的班,即便将来不能入阁,可是一个书和侍郎或者是一个封疆大吏却是逃不掉的。

    一听焦黄中被拿了,焦芳比谁都急,可是他依然要自己淡定,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儿子是庶吉士,是清流,这件事内阁诸公必定会为之据理力争,是断然不可能坐视着此事发生的,既然如此,那么就让刘健去做出头鸟就是。

    你们这些人,不都想做忠臣么?那么你们自管去做。

    可现在太后直接承认了此事,非但没有让焦芳觉得轻松,却使他猛地诞生出了不妙的念头。

    太后娘娘难道一丁点都不在乎这件事的影响吗?一丁点都不害怕

    他心里猛地咯噔了一下,抬眼一看,只见谢迁和李东阳已经离坐,与刘健一道,统统拜倒在地,刘健正待要慷慨陈词,陈说着此事的利害关系,表现出自己对宫中行径的不满,张太后依旧还俏脸的脸上,却是突然升起了一丝诡异:“哀家现在要和你们说的事,不是焦黄中,而是关系着国家的福祉,你们哪,就知道在这种细枝末节上纠缠,你们还想不想要太子了?”

    安静

    一下子,整个殿中安静了下来。

    本来要张口的刘健,嘴巴有些合不拢了,却是一丁点声音都发不出来。

    何止是他,殿中静默无声,仿佛连呼吸都已经止住了。

    太子

    是啊

    那个叶春秋很关心太子的问题,那是因为,这太子和他息息相关,他在詹事府任职嘛,可是对于在座的绝大多数衮衮诸公们来说,太子是什么?太子是储君,太子是希望,太子就是未来。

    国不可一日无君,可是君王会老去,那么谁来接班呢?

    任何人都知道,当天子无子,对于国家来说是天大的坏事,因为没有太子,储君不明,就容易发生争斗,藩王们会觊觎,许多大臣为了自己私利,开始暗中勾结宗室,就因为没有太子,所以百姓们会担心,担心随时可能会引发动乱,因为一旦不能顺利地交接,不能预测未来极有可能出现的糟糕情况,就没有一个人可以安心,没有人可以拍着胸脯说,这天下有没有太子,与我何干。

    这是在公义方面。

    那么私利呢?

    为何几乎所有的重臣,都希望皇帝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太子呢?

    这是因为他们今日在庙堂,今日有了太子,心里就不必悬着心,大明朝有一个专门的委任体制,这种体制是专门用来确保皇权交接的,在这个体系之中,皇帝往往会敕封身边亲近的大臣为太子的老师,比如刘健,先帝在的时候,他就曾兼任过太子太傅,比如李东阳,就曾兼任太子少师,就曾被封太子少保,看上去,这好像只是荣誉的职位,朱厚照的恩师实际上乃是王华,可就因为这层关系,使他们成为了朱厚照的师傅,虽然他们大多时间都在忙碌国政,可是隔三差五,也会前去给太子上上课,这种交流,本质上就是沟通感情罢了。

    也正因如此,朱厚照登基,三人为辅政大臣,朱厚照要叫他们一句师傅,虽然经常将他们的话当做耳边风,却也不至于太过火。

    有朝一日,朱厚照若是也有了儿子,这大明朝又有了太子呢?那么他们依旧会履行辅导太子的责任,即便过了五六年,他们致仕了,他们退了下来,名义上,他们依然有太子太傅、少师之类的头衔,他们依然还算是新太子的老师。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自己就算故去,自己的儿孙们依然可以和新天子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是一种传承,是一种延续。

    没有太子,国家就可能会发生变乱,没有太子,在座的衮衮诸公们,将来的后事就可能有所遗憾,就如同今日,刘健若是故去,那么朱厚照必定会给他极尽哀荣,为何?因为刘健曾是朱厚照名义上的老师可若当初弘治先帝无子,新天子是一个藩王呢?呵那么就意味着一朝天子一朝臣,谁认得你来着?

    这就是大明朝的体系,这种体系维持了大臣与天子与太子亲昵的关系,使他们得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去辅佐天子和太子,也正因为这种体系,方使新天子登基上来,依然可以任用先帝遗留下来的旧人,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

    而在这正德朝中,真正的隐忧,莫过于太子的问题了。

    皇帝无子啊,无子就意味着这个体系出现了极大的漏洞,一旦天子驾崩,那么极有可能所有位极人臣的人将会卷入一个无法预知的变动中去,这绝不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

    刘健曾为这个事而夙夜难眠,李东阳和谢迁也曾提及此事而忧心叹息。

    而现在,张太后十分笃定地问着他们:“你们还想不想要太子”

    许多的念头在刘健的心头闪过,刘健的身躯颤抖了一下,惊愕地看着张太后。

    张太后也是直视着他,像是将眼前之人的心思看得通透!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二章:服众(第九更)() 
刘健能从眼前的这个女人身上看到一股坚韧,也正因为这个端庄且坚韧的女人高高坐在自己的面前,使刘健心中一定,可是他心里还是有一点疑问,陛下这么多年来都不曾有过太子,后宫佳丽三千,也不曾见一人有身孕,怎么

    而且朱厚照的起居注明,刘健是看过的,陛下虽也让妃子侍寝,可是交合的记录却是一次都没有,这

    张太后似乎看出了刘健的疑问,道:“那叶春秋,不是说在炼不育药吗?还真让他炼出来了,药效也已试过”

    后头的话没有继续再说下去,却也足以让许多人震撼,试过连张太后都有信心,那么势必是在试药之后,这药宛如仙丹了。

    无论如何,这都给绝望的正德朝老臣们燃起了一丝希望。

    当今天子哎没法儿说,将来的希望是在太子啊。

    朱厚照哪里晓得,这些师傅们对他这样不堪的评价,不过他对这药也很是期待:“朕会命叶春秋炼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