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右都御使邓健最近日子不太好过,本来他在都察院里性子就不好,不过作为都察院的二号人物,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大家见了他,总还得是陪着小心,这都察院里有许多个小团体,邓健呢,则作为超然的存在,谁也不搭理,不过大家却都知道,他是叶春秋的人。

    于是乎,邓健每次来当值,遇到了同僚,总觉得他们有些怪异了,这些人总是含含糊糊的打个招呼,便像避瘟神一般的躲过去。

    怕惹事啊,被人瞧见自己和右都御使大人热络,不晓得的,还以为自己是想和叶春秋套关系呢,在清流之中,和镇国公走得太近,是要遭人鄙夷和孤立的。

    邓健呢,虽是性子耿直,可不代表他糊涂,对此,心里了然,不过他素来我行我素惯了,倒也不以为意,不过那左都御史大人对他的态度却明显地发生了变化。

    因为是清流,所以即便是都察院的主官和副官都很‘亲民’,也不能有什么官威,这位都察院左都御史张煌大人既是邓健的顶头上司,二人却都在一个公房里办公,可谓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张煌是弘治年的探花,官声极佳,又是李东阳的门生,他对这件事的态度是可见一斑的。

    作为言官之首,张煌还是颇有气度的,从前邓健持才傲物,他也不计较,可是现在,分明有了不同。

    邓健照例今日当值,到了公房,几个佥都御史已是到了,那张煌也来得早,正在公房里与佥都御史们喝茶,说着话。

    低级的官员对于近来的风头不敢冒头,可像张煌这样位列朝班上的高官就不同了。

    他呷着茶,一面打趣道:“诸公近日可看了新诗社的周刊?费部堂的那篇文章实在是有趣,看这费部堂平日里一丝不苟的,倒是料想不到竟是这样的雅人,哈哈,有意思,很有意思。”

    几个下官听了,也纷纷点头称是,其中一人道:“不错,费公的文章真是清奇,据说现在坊间,这新诗社的周刊可谓是千金难求呢,大家都想一睹费公的大作,幸好下官前几日就已经预定了,看了之后,真是受益匪浅。”

    众人又纷纷笑着应合,这谈论文章,对于读书人出身的官员来说,总算是一件愉快的事。以至于见了邓健进来,大家也没有注意到。

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君子不计野人之过() 
说起来,邓健对这种状况已经习以为常了,他来的时候,腋下倒也夹了一本周刊,别人现在都在争相谈论着新周刊,而邓健却将清早订阅来的太白集如宝贝一般地夹在腋下,落座之后,才旁若无人地咳嗽了一声。

    接着便有书吏注意到了他,忙上前恭谨地道:“邓大人今儿来得迟了一些,学生给大人斟茶。”

    众人这才注意到了邓建!

    对几个佥都御史来说,邓健也是上官,怎么敢怠慢?即便大家关系不算熟络,那礼仪上也该来见上官的,于是大家停下了攀谈,纷纷来作揖。

    邓健这时将腋下的太白集猛地朝案牍上一搁,而后颌首点头道:“不必多礼。”

    做了上官,邓健已经尽力地表现得讲礼貌了,若是换做从前,鼻子早就朝天一甩,直接冷冷一哼。

    此时,众人便讪讪而笑,坐在另一边的张煌则笑着道:“成之今日带来的是什么书?”

    邓健只轻飘飘地看了张煌一眼,便很直接地答道:“太白集。”

    张煌脸上的笑意似乎顿时间地变得意味有点不同了,若是细细观察,会发现那有着几分不屑。

    而紧接着,张煌带着些苦口婆心的口吻道:“成之兄不知道吗?现在不时这个了,而今时兴的是新周刊,里头有费公、张公、赵公们的文章,那文章,啧啧……说起来,老夫也很想出一把气力,苦思冥想,投一篇稿子去,那位李尚之李先生,我也是很相熟的,上次在李公的府上见过几面,虽然没有出仕,却是学富五车。”

    这话里话外,对太白集进行了鄙夷的同时,也算是抬高了自己。

    怎么样,那李尚之乃是李公四弟的字,我隔三差五去李家拜访的,连李家老四都认识。

    这虽是有几分显摆的意思,可这本是人之常情的话,一般人遇到了张煌这般说,无论认同还是不认同,大抵也会敷衍几句过去。

    偏偏这位张大人要显摆的对象是邓健,邓建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性子乖张,不高兴了,就算是天王老子的面子都不会给一分半点。

    一听张煌这么说,邓建顿时将眼睛微微眯起,然后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噢,可我就喜欢看太白集。”

    抬杠了。

    几个本还想在上官们面前插话的佥都御史,脸一下黑了,顿时噤若寒蝉。

    张煌顿时有一种顶心顶肺之痛,好歹老夫还是你的上官呢,你……你……你邓健是什么意思?

    心里这样想着,张煌的面上却奋力地不动声色,暗暗对自己说:“沉住气,沉住气,据上位者,该舂容大雅,行礼如仪。”

    于是张煌只抿嘴一笑,道:“是啊,人各有所好嘛,也不能强求啊,哈,成之啊,这当值的时候,还是少带闲书来为妙,这样不好,其他的衙门或许有这样的风气,可是我等乃是御史言官,是清流嘛,当值的时候就该当值,似这等闲书,还是下值再看。”

    这话也无可挑剔,道理上也说得通啊,上班时间呢。

    几个佥都御史也随之笑了,想要附和上几句,甚至有人差点脱口而出:“张公高见,下官就见不得有些衙门,当值期间搞三搞四,早就准备具本弹劾了。”

    结果这讨好的话还未出口,只听邓健道:“哦,既如此,那大人方才在议论什么?不也在吃着茶议论着闲事,怎么?你们能议论闲事,就不准我看闲书?准你州官放火,就不准我百姓点灯了?”

    “……”

    卧槽……几个佥都御史立即讪讪然起来。

    这邓大人又吃枪药了啊,虽然隔三差五,邓大人都会板着脸发一些牢骚,可直接对着张大人这般‘讽刺’的,却是少见。

    张煌的眼珠子都直了,方才还轻柔地捋着胡须,可是现在却是死死地拧着这长须,只恨不得将这长须生生拧断。

    这什么意思?老夫好言说你,你当着这么多人的跟前这样顶撞?你有没有把本官放在眼里了?是诚心要跟我过不去吗?真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啊!

    张煌有一种暴跳如雷的冲动,努力地用紧存的理智告诫自己:“沉住气,要沉住气,他是野人,我乃君子,君子不计野人之过。”

    张煌气得就差爆发了,而邓健则是舒服地靠在了椅上,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翘起腿来,当着张煌的面,直接拿起了那太白集,开始看了起来。

    放肆,实在是太放肆了!

    简直就是没有把老夫的话放在眼里,顶心顶肺倒也罢了,现在竟然明目张胆如此?

    张煌这一下,终于忍无可忍,暴怒了。

    张煌的脸一下子冷了下来,口带讥诮地道:“成之,今日的太白集写了什么?”

    可是邓健显然没有心思再理会他,邓建正被这太白集完全吸引住了呢,因为这开头第一篇,是关乎于镇国公的文章!

    这篇文章,出自叶春秋之手,邓健初看之下,还以为是要骂人的,可是细细一看,却不是那么回事。

    可是……怎么看着……怪怪的?

    这一次,倒不是邓健对张煌无礼,而是他的心绪都给叶春秋的文章吸引去了,因为……呃……这篇文章对于邓健来说,实在太诡异了。

    一开头,叶春秋就起笔说起了自己和李东阳这些年的交往,嗯,很和谐,很温馨,接着,开始叙说起李东阳的人品,那当然是极好的,好得不能再好了。

    其中着墨最多的,却是李家的家风。

    这并不奇怪,在这个时代,要吹捧一个人,习惯性的要从他的家庭入手,这就如那孟母三迁一样,一个圣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严格的爹,和一个慈爱的母亲。

    叶春秋走的就是这个套路,所以叶春秋根据自己的听闻,写下了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李家治家之严厉,世所罕见,什么大雪天里让子弟们去长跑啊,炎炎夏日里在太阳底下读书啊,最后,叶春秋感叹道,李家诸子皆有才,实非幸也。

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匪夷所思() 
叶春秋的这文章里头大致意思是,李家人如此厉害,跟幸运无关,而是和家风有关啊。

    当然,在文章的背后,叶春秋还说了一些自己与李公平时的闲话,比如李公见了叶春秋,就说起了读书人的事,李东阳大大地赞赏了读书人,说是而今生员言事,俱是谋国之言,如此晚生后辈,是国家的福气啊。

    从文笔上看起来,是很好,可问题是,这态度……

    怪怪的啊!

    最近京师里最大的事情,不是说你叶春秋和李东阳反目了吗,不是说你们将要明争暗斗了吗?

    可是现在,你叶春秋写这个都是吹捧李东阳的,是要做什么?这不符合常理啊!

    邓健看着,终于算是回过味来了,忍不住咬牙切齿起来,卧槽,真是没天理了,为了你这个朋友,我都和姓李的反目了,就连这些姓李的门生故吏,我也翻脸了啊,你现在倒是好了,转过头就想和李公修补关系了?

    邓健气得七窍生烟,在他的世界观里,一向鲜明,黑就黑,白就是白,绝容不得有灰色,眼里也容不得沙子。

    你叶春秋实在太不要脸了啊这是,吹捧李家家风,不等于是夸了李东阳吗?连李东阳的几个兄弟都一并夸了去,那新诗社,不就是李东阳的四弟办的吗?你不知道人家现在办起这个新诗社就是为了跟你的太白诗社抬杠的吗?

    而这……还是轻的,特么的你吹人家对读书人好,又是做什么?你还嫌读书人对李公的印象不够好吗?见鬼了啊这是,读书人都支持李东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