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40四海扬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琼西至少能满足守序三个需求。

    战马养殖。南洋粮食产量高,不缺养马的饲料,当然可以圈出养马的牧场,可牧场总是不嫌多的。印度卡提阿瓦马太贵,每年的运输量都不多。琼西干燥的气候,让守序可以试试在这里养殖一些对湿热环境适应性不是那么好的战马。

    琼西比台湾更适合种植剑麻,剑麻不在乎砖红壤,甚至可以起到改良土地的作用。

    最关键的一点是,联邦周围没有比琼西更适合种植棉花的地区了。本土、后江和台湾等地可以种植一些来自东印度群岛的棉种,这最多只能解决部分民众穿衣的需求,达不到生产战舰帆布的标准。有了琼西,守序就可以憧憬一下自行解决部分帆布的可能。

    守序开始在地图上圈地,“曾中丞,我答应每年给你提供军火,条件是把崖州、昌化与感恩这三地的官位交给我的人。”

    崖州等三地人口稀少,现在产出的税粮只有7000石,就算加派劝捐事例一起上刮地皮,也不过1万石。守序甚至可以答应曾樱,每年仍旧照1万石的标准给他纳税。

    曾樱不动声色,“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我岳父如何?”

    中国自古有异地为官的惯例,不过现在是王朝末世,谁还管的了那个。

    隆武朝如曾樱这样的军门离开福京时,皇帝都会给予空头剳付,就是空白的委任状。皇帝没钱,就靠卖空白官照抵冲军饷。

第11章 琼西厅() 
琼州府城,海述祖书房。

    姑爷来,自然少不了一顿大酒。海述祖与守序这会在书房中吃点西瓜,解解酒意。

    海南是个移民岛屿,民间方言很杂,移民中的福建人较多,方言受漳泉二府的影响很深。近在咫尺的广府白话当然也在海南方言中留下了根基。但在琼州府城通行的并不是方言,而是军话。

    军话顾名思义就是海南卫军人的语言,与南京官话基本一样。作为世袭军官家族出身,海述祖家说的自然也是军话。琼州府无论文武官员说的都是军话,很多人甚至不解方言为何物。守序与他们交流起来没有什么语言障碍。

    “崖州海防同知,督理感恩、昌化二县水利、屯田、牧马、管粮等事,监理牧民。”海述祖手中的官照上如是写着。

    同知在明朝又是个无定员的职务,边疆州府最多时甚至会有6,7个同知分掌各项事务。作为一把手的佐贰官,一般的同知地位并不高,但海防同知是个例外。

    海防同知设立是在倭患最严重的那些年,作为沿海州府实际控制兵权的官员,直接向兵备道—巡抚—总督这条掌握军权的线负责,与知府知州没有实际上的隶属关系。很多海防同知被提拔,直接就出任兵备道,不用经过知府一级磨堪。

    曾樱上任后面临与其他隆武朝巡抚总督一样的问题,因为中国祖传的异地为官策略,很多非本省官员,尤其是北方人在南京沦陷后或是挂印或是辞官回家了,空缺下来的职务很多。

    曾樱这个巡抚管辖范围内理论上有布政司参政或参议分守海北、海南道,和按察司副使或佥事分巡海北、海南四个道台,后者同时兼任兵备。但道台和巡抚一样是个临时性的差遣,也未必会一直有。目前的雷廉琼三府就只有海南兵备方国祥一位道台,算是曾樱的副手。

    粤西州县以往并非肥缺,有背景的官都不愿意来,现在除了曾樱外,三府没有一个进士,包括方国祥在内大部分官员都是举人和贡生。儋州知州徐震祥甚至没有功名,以方正贤良选任的知州。原官中现分巡海南兵备佥事方国祥,琼州同知戴文卫、雷州同知曹叙白、廉州监纪推官张孝起和遂溪知县喻萃庆比较受曾樱看重。

    曾樱重新提拔了一批人,他虽然有权罢免官员,更换自己的人,但初来乍到这种得罪人的事还是少做。他管辖范围内,文有三府、四散州,武有三卫。同知之类无定员的岗位不少,有调动的空间。粤西人事安排尚未全部完成,曾樱还在考察官员阶段。如果有知州知县空缺,现在仍然是通判、同知暂时代理。为了尽量延续地方工作,不耽误今年的税收,曾樱的总体思路还是让各地的旧官接任州县官,新人多半任职同知和监纪推官。

    琼西厅是个为守序新设的职位,理论上海述祖的海防同知直接向海南兵备方国祥负责,但既然曾樱本人驻琼州府城,亲理地方事务,方国祥并无太多实权。方国祥为人中正,任分巡道前是琼州知府。他如今在琼州基本做回了本官广东按察司佥事,主管全府刑律,不再负责兵备。

    琼西厅由巡抚直属。这就是曾樱带兵带人上任的好处了,在很短时间内就控制住了粤西的局面。

    “你还真是给我找了个好差事。”海述祖对守序不经他同意安排工作的行为略有些不满。

    守序笑嘻嘻地道,“泰山大人,还请帮我这个忙。”

    海防同知原本只是管分管的那部分工作,如海防、屯田等,曾樱给加上了个监理牧民,这实际上就是将昌化县从儋州、感恩县从崖州分别划出,归琼西厅管辖。至于崖州那边,琼西厅只是负责海防等军事,没有牧民权,谈不上管理。

    昌化、感恩二县划出后,儋州知州徐震祥、崖州知州丁家进分别就只管州城一地了。明代府城有附廓县,州城没有,他俩也不是就没事做。

    海述祖作为琼州豪绅,对全府官员都有了解,感恩和昌化也不会例外。

    “感恩知县林濬举人功名,福州府闽县人,昌化知县黄立修举人功名,漳州府龙溪县人。昌化训导黄鼎元贡生,潮州府人。”海述祖看了守序一眼,“以前交往倒是不多,不知好不好相处。”

    “岳丈无须忧虑,我从三亚给你调点兵,你再从族亲中招募点人。有兵什么都好干。”

    海家是海南卫世袭军官家族,几百年联姻下来,在本卫关系网根深蒂固,只要有名义,在军户中招募些余丁是很容易的事情。

    明朝地方由军户和军户中的余丁考科举从而形成的地方军政一把抓的豪绅家族实在有些可怕,他们比一般的文官士绅家族强的多。世袭武官保证了即便连续两三代人考不取功名,家族也不会坠落。

    “也罢,就当是我捐500两银子买了个官。”

    守序见岳父答应下来,挺高兴,不过他还是初次听闻捐钱的事。

    “曾樱找岳丈劝捐了?”

    “他一到琼州就向全府士绅劝捐,我自然也不例外。”

    守序:“要不要我跟他打个招呼,以后别找咱们家捐钱了?”

    “不用,”海述祖道,“他筹集军饷也是为了保卫海南,我当然也要为桑梓尽一份力。”

    “额……”守序这时才犹豫着说道,“曾樱开了个条件,琼西厅官员士卒的饷银他不管,恐怕还得岳丈自行筹集。”

    海述祖重重哼了一声,“这不用你说我都能想到。他给了空白官照,按如今的惯例,便是让我们自行筹钱。”

    守序有些不好意思,他现在也没多余的钱能腾出来给琼西厅。

    海述祖看出来了,“不用你出钱。但我不会水战,也不懂屯田、牧马那些事,你得给我派人。”

    “那是,那是,派人没问题。”守序连忙笑道,“家里的兄弟们也可以去历练历练。”

    海述祖又哼了一声,算是答应了。他本人对功名不是太上心,可下一辈的仕途他就要关心了。

    “你还真是给自己找了个合适的盟友。”海述祖缓缓道,“曾仲含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这一界丙辰科出了好多人,知名的就有阮大铖、陈奇喻、瞿式耜、洪承畴等人。文事上,整个粤西没有比他更资深的官员,连在籍的都没有。军事就更不用说了,他与红毛夷、土匪盗贼、建虏都交过手,实战经验丰富。他一到琼州就压服了所有官员。”

    “曾中丞是能吏,只要我们把事情做好,岳丈不用担心他难以相处。”守序道,“只是,他派二子曾文思任了琼西厅的监纪推官。”

    推官品级不高,只有7品,但掌握一地的讼狱、刑律等司法权,同时负有监察之责,业务上由按察司指导。

    “应有之意。”海述祖点点头,“曾仲含不可能把那么一大片地全交给我们不管。派儿子来监督是常理。”

    仆人进来更换茶水,海述祖顺便拿出地图铺开,“你打算把琼西厅设在哪里?”

    琼西厅肯定要设在港口,以便与南洋交通。这个时代海南的良港很多,昌化县有乌泥港、沙洲港、英潮港、南港,感恩县有北黎港、小南港、大南港,这七座港口都是与南洋有贸易往来的商港。后世因为河流上游森林被大片砍伐,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港口逐渐被淤塞。比如琼山的白沙港与海口港在明代能泊数十艘大船,到清代后期就只能停些小船了。明代这个问题还不严重,加上琼西无台风,琼西港口条件除了昌化港,停泊条件都可以。昌化县城位于北部湾海边,昌化江的入海口北岸,淤积现象比南岸的英潮港严重。

    琼西厅北部是昌化县,南部是感恩县,如果考虑到还要兼管崖州海防,感恩的位置处于正中,相对更合适一些。

    守序却不想将琼西厅设在昌、感二县,一方面他想避免过多与明朝官员交往,另一方面,琼西厅另择一地或许可能带动起一座新城。位置他也选好了,后世的东方市位于昌感二县之间,照搬新中国的选址是比较科学的做法。东方市所在的位置是北黎河的入海口,有北黎港做基础。

    海述祖听守序说完却摇了摇头,“新建一座城,你的想法很好,现在却难以做到。”

    “缺乏人力?我们可以慢慢来。”

    海述祖道:“并非人力的问题,是因为昌化江。按你所说,琼西厅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屯田垦殖。琼西干旱,少不了要大修水利。既然文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