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根青春励志成长小说:梦想在远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了账,李思城从屁股后面拿出一套小孩衣服,递给“巴豆”,紧握着他的手说:“王大哥,思城这次来,看见你有一个幸福的家,非常感动。这身衣服,是给小宝宝买的,不知合不合身。王大哥千万不要嫌弃,把兄弟这点心意收下吧!” 
  “巴豆”怔在那。 
  李思城出了门,猛然发现饭店的小窗外,“巴豆”的女人正一手抱着孩子,一手不停在揩眼睛。 

  李思城装作没有看见她,但只觉鼻子有点发酸。 
  家,这就是家。一个有了女人的家。 
  街上的灯光温暖着这个小城,温暖着李思城的心。 

日期:2006…8…14 18:53:40 

  第九十五章拒绝前程 
  冬天悄悄地来临了。 
  南国的冬天天高云淡。 
  征兵的告示醒目地贴在双河镇街头,贴在各村村头。山乡活跃了。只要有点希望的青年都往镇上挤,挤那少得可怜的几个名额。 
  李青山这几日老在镇武装部门口转悠。李青山口袋里装了几盒烟,凡是镇里沾点干部边的人,他都递上一支。虽然镇政府的人不止一次对他讲了,今年全镇只要有一个名额,就是李思城的。但李青山不放心,仍然时不时打探消息。 
  在家里,李思城的耳朵里塞满了父亲对于军队的看法和当年他在部队的故事。有的故事已经讲过四五遍了,还在讲。李思城理解父亲,每次都打起精神听。不过李思城的态度很坚决:他不去当兵。他已经把一切希望和激情压在心底了。父亲老了,姐姐大了,家里的老账也剩得不多了。他不是不想去部队。说实话,刘小三给他寄来的照片,他在深夜无人时也悄悄地拿出来看。平时傻乎乎的小三被一身绿色包裹起来,英武得让李思城心痒痒。刘小三满是错别字的信里,有一种军营独特生活的诱惑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李思城。但这种磁力常常被父亲揪心的咳嗽声切断。离家三年,没能尽到一个儿子应尽的义务。母亲死了。父亲老了。姐姐肩头的重压,也应该分担一些。李思城除了每周到镇上去教联防队员们练两招,余下的时间都在闷声不响地劳动。冬天的地里没有多少活,李思城就开始琢磨农副业。他第一个在镇里要了五千株桑树,把它栽种在荒山上。他还到各村去收绿茶种子,预备开垦十亩荒地,种出一片茶园来。 

  李思萍也闷声不响地跟着弟弟劳动。但李思萍不愿弟弟这样做。她的想法与父亲是一致的。但李思城不同意。李思城表现的态度和姐姐当年自愿辍学帮助家里劳动一样坚决。 
  征兵的干部已经到了镇上。李青山一大早就催儿子去报名体检。李思城却闷声不响地扛了一捆桑苗上山了。李青山急得没有办法。他了解儿子。当年他打过独生子一烟袋,后来发现打错了,一直很后悔。自那以后,他发誓不再用武力了。但他的劝说没有效。他最后只好去找林玖铭。 
  李思城正在野地里挥锄挖坑。大冷天的,李思城却脱了上衣,赤着胳膊一锄一锄地狠挖。山地里有埋头石,不时溅起火星。李思城手里的这把锄头是今冬以来换过的第七把。 
  累了,李思城就席地而坐,点一根劣质的“春城”烟,打开随身带来的《庄子》或《鲁迅全集》,在寂寂的山野中走进书里。有时他十分矛盾地想,自己决心在山里呆一辈子了,干吗还看这些被山里人视为“天书”的东西呢?但是,他无法拒绝这些东西的诱惑。再累再苦,只要拿上这些书,他就感到脑内有一种冲撞像波涛一样激荡着他的灵魂。 

  李思城刚刚坐下来翻开书,突然身后有人咳嗽了一声。他一回头,就看到了林玖铭。 
  林老师瘦了,老了。萧萧白发被野风撕扯得乱如衰草。林老师厚厚的镜片后面那双眼睛仍然和三年前一样深邃。李思城最怕的人突然出现在面前,他只觉得喉头干涩得发痒。 
  林老师没有说话,紧挨着他当年最得意的学生坐了下来。李思城终于站起来,叫了一声“林老师。”林玖铭忙又按他坐下。林老师说:“思城,这些年苦了你了。你在离开学校的时候,也不告诉我一声。我来你们家三次,你也躲着不见。是不是我当年伤害过你?” 
  李思城说:“林老师,我没有脸面见您。您当年寄予我那么大的希望,而我却未能实现。我感到愧对于您。”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草根青春励志成长小说:梦想在远方》 第64节 易读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草根青春励志成长小说:梦想在远方》    第64节 
作者: 怀旧船长 
         
  林老师悠长地叹了口气,说:“这也不能怪你。许多事情都不是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当年我也是雄心勃勃,但直到现在还是一个民办教师。许多人都试图通过主观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真正能把握命脉的人又有几个呢?一个人的成功,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都不可或缺。可是,不能因为客观条件的不利就失去了主观的努力。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也要六出祁山。你爸爸去找我,叫我来劝劝你。你不能老这样消沉。你还年轻,不要轻易放弃了机会。” 

  李思城终于明白了林老师此行的目的。但他的心意已决。他说:“林老师,我非常感谢您一再支持我,帮助我。但是,经过了生活的磨砺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里,只要恪守自己的信念,不委屈自己,不坑害别人,安安稳稳的活下去,比什么都强。” 
  林老师说:“思城,你才19岁。你这种想法是消极的。我们那个时代的局限太大,而你们生长的这个年代,已经有很多机遇在等待你,你为什么不去争取呢?” 
  李思城说:“我妈妈因为我劳累一生,忧劳成疾而逝世了。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性,那样自私。姐姐大了,爸爸老了,我有责任把家庭的担子挑起来。” 
  林老师说:“这你就不对了。天下所有的父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活得比自己好,所以天下的父母都竭尽全力牺牲自己,为的是让子女独立成才。社会的发展与这种力量分不开。你辍学了,再去上学已成困难。当前,最好的出路就是去当兵。在农村,出路只有两条:一是上学,考一个好学校;二是当兵,争取在部队上提干。除此之外,别无出路。” 

  李思城心里乱乱的。但是,亲情的重压仍然占了上风。苦口婆心的林老师终于带着失望走了。 
  双河镇征兵工作结束了。一共去了五个。具体去向是西安武警,并非传言中所说的北京部队。 
  李青山病倒了。 

日期:2006…8…14 19:09:59 

  第九十六章且把壮志隐田间 
  1988年已经过了半年。半年中,李思城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为母亲包了坟。李思城亲自到山里去打石头,每一块石头都经过他精雕细刻,都被他的汗水浸泡过。他用这些方方正正的石块为母亲砌成一座坟,并立了一块大石碑。包坟是山里人的风俗,一般都是请石匠完成,但李思城固执地单独完成这项工程。为此,他花了两三个月的零碎时间。 
  第二件事是他的茶园和桑园按他的计划完成了。完工那天,李思城负着手,像一名将军一样检阅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初步预算,三四年后光这两个“园林”的纯收入就可以上万元。 
  第三件事是他带的“治安联防队”“毕业”了。其中也出了不少优秀人才,光分到各镇派出所当治安员的就达12个。李思城已经将自己所学全部教给了他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自谋出路去了,只有少数几个隔三岔五前来求教。这些年轻人能够保持将近一年的热度,已经不错了。 
  镇上请李思城去当治安员,他没有去;县职业高中请李思城去当教练,他也没有去。李思城铁了心,好好在家里照顾父亲。 
  欠账已经全部还清了。姐姐已经有了三四套衣服。爸爸随时都可以提枪进山打猎而不再为枪药钱发愁。李思城和姐姐养了春、夏两季蚕,虽然累得直不起腰来,但破天荒地挣了近3000元。现在,也有穷苦村民前来借钱了。李思城有求必应,渐渐在村中树起了威信。甚至刘支书多次向镇上反映,要把李思城培养为村长。 
  九月,李思城被县里点名,参加翠竹县“优秀基层技术员”大会。李思城种的桑园茶园,引来县、镇领导参观。县里的小报上刊登了李思城的事迹。 
  十月,李思城被村党支部推举为党员积极分子。据刘支书透露,到明年三四月份,李思城入党没有问题。 
  热心的媒婆们登门说亲来了。李青山说儿子年纪太小,过两年再说。但那些媒婆们说,人家十八九岁就都结婚了,思城都20岁了,还是找个对象放在那吧。李青山只得私下对媒婆们说,思城倒不着急,倒是思萍,你们给张罗张罗。 
  这些媒婆们就为难了。思萍在整个清泉村是最出众的。而且,刘支书暗地里透露,要是小三子在部队混不下去复员回来,那么他肯定要想法子向李家定了这门亲事。大家都晓得李思城拳头硬,谁家娶了思萍也不敢乱来。情况一般的,自知没戏,也就不敢乱提。在山乡,一般二十来岁的大姑娘是是非非闲言碎语挺多,虽然大多都是谣言,但那些长舌妇们是绝对不敢乱讲李思萍的坏话的。一则因为这闺女本份,二来因为李思城。谁都看得出,李思城只要一入了党,将来的官职绝对比老爹大得多。所以,山里人只要见到这一家三口中的任何一个,都做出一种尊敬的样子来。甚至有些与李青山平辈的,也都拐弯抹角地与李家拉起亲戚来,故意压低辈份,逢时过节用竹篮提了糖烟酒,到李思城家做客。 

  刘小三回到清泉村探家,屁股还没有坐热,就来找李思城了。现在的刘小三身穿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