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子曹操知道蔡琰是在拿董祀之事来恶心自己,不过曹操不仅没有愤怒,反而认为蔡琰的举动很有意思,便直接回应了她的举动:“董祀之罪是已经是核准了的,且行刑的文书也已经发出,就算是我想要饶他一命也来不及了。”
然而蔡琰却并不接受这样的说辞:
“夫君之罪尚无证据,如此草菅人命恐有伤丞相之英名,况且丞相的马厩之中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难道还会吝惜去去一人一骑去拯救一条濒死的生命吗?”
曹操被蔡琰话步步紧逼,弄得有些下不来台了,加上蔡琰言辞悲怆的陈述让在场所有的人都为之动容,于是纷纷为蔡琰请命重新彻查董祀一案,暂缓行刑。
迫于压力之下曹操只好同意了众人所请,派出快马传令赦免了董祀的死罪。
命令下达之后曹操站起身走到了跪伏在地面上的蔡琰面前,伸出双手弯腰将她扶了起来:“若是要赦免董祀的话,你好生与我说便是,不需要搞得如此阵仗。”
蔡琰从曹操的眼神之中似乎看出了他有意想要占有自己,于是后退了两步询问曹操说:
“丞相可还记得当初为什么要将我从左贤王那里接回来么?”
这时曹操颇有些愣神,他忽然想到了自己之所以会派遣崔琰出使匈奴将蔡琰迎回,原因在于这是郭嘉临死前的最后请求,而曹操生平最信任、最器重的人便是郭嘉。
想到这里曹操不禁感觉到自己的私欲有些龌龊不堪,于是便放弃了收纳蔡琰的年头,转而对其礼遇有加,最后蔡琰请求和自己的丈夫一同回到故乡陈留,曹操也予以准允。
通过这件事蔡琰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会威胁司马懿的安全,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蔡琰在已无罪开释的董祀回到家中之后没有做任何停留,立刻收拾行装启程趁夜离开了邺城。
当董祀驾着马车离开邺城南门到达祁山脚下时,发现老远的路边有火把的亮光。
随着距离的接近,董祀以及车内的蔡琰渐渐看清了火把旁的两个人影早已等候在这里。
蔡琰看到路边站着的不是别人,正是司马懿和程武。
司马懿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是为了送别蔡琰夫妇,程武在旁是为了保证司马懿的安全。
马车停下后,司马懿拱起双手向车内的蔡琰行礼,蔡琰掀开了布帘在董祀的搀扶之下走下了马车,虽然作为长辈她十分理解司马懿会出现在这里的原因,但是从理智的角度上来看蔡琰却不赞成他的行为:“现在这件事才刚刚告一段落,你我都还没有彻底摆脱曹操的视线,贸贸然就出现在这里不怕会引起曹操的怀疑吗?”
对此司马懿自然明白,在他下了这个决定之时钟毓和荀恽也都不赞成,但是司马懿心想这一别后或许就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为了不让自己留下遗憾,也是为了尽一个作晚辈的义务,他才会力排众议涉险来到了祁山:
“现在我已经考量过了,曹操的眼线的确还没有从我身上离开,但是祁山已经出了他的视野范围,况且我这次来极为隐秘,料想不会有事的。”
蔡琰提醒司马懿说:“你要格外小心那些人,他们这次虽然没有得手,但是也让你再度暴露在了曹操的面前,你以后行事一定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看天色已经很晚了,为了司马懿的安全考虑蔡琰便劝他回去:
“我们姑侄俩时隔这么多年能够重逢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这一切都是奉孝的苦心。”
经蔡琰这么一说司马懿才发现原来郭嘉临终前嘱托曹操将蔡琰接回来,目的绝不是因为自己对她的爱,同时也是为了让自己和蔡琰能够团聚,真可谓思虑甚远。
临上车之前,蔡琰忽然想到了当初司马懿和张春华夫妇登门拜访时,自己无意间所发现的一个细节:“你的妻子。。。我看她的眼神似乎很复杂,你自己多多留意吧。”
司马懿却并不认为张春华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春华?她幼年的时候的确经历的苦难比较多,不过对我还是很忠诚的,姑母勿忧。”
蔡琰摇了摇头说:“我并不是说她对你图谋不轨,从她看你的眼神之中我知道她对你是真心实意的,具体我也说不出来,希望是我的错觉。。。”
深夜十分,司马懿回到了邺城,然而他刚刚到家不久门外便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
司马馗将门打开后便看到门外有一个身着铠甲的执剑武士,用着急促的声音高声说道:
“快请司马大人出来,丞相有要事找他去相府!”
看着甲士凶神恶煞的模样,司马馗不敢怠慢,他一路小跑来到了司马懿的书房前敲门说:
“二哥,丞相派人请你去相府。”
这时书房内的钟毓和荀恽一听这话顿时紧张起来,司马懿也觉得自己前脚到家,后脚曹操就来找自己,说不定自己前去祁山之事已经败露。
“应该怎么办?”荀恽看向了司马懿:
“如果曹操找你去真的是为了你去送别蔡琰之事,那你恐怕就回不来了。。。”
但司马懿已经没有选择的权利了:
“现在说我的行踪暴露还为之尚早,我现在去的话还有半数的可能性存活,可是一旦我不去就会彻底让曹操怀疑我,所以,我还是要去的。”
从现实角度上来说钟毓和荀恽认为司马懿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为了以防万一,他们还是让程武在暗中给予司马懿保护。
司马懿踏入了相府的门槛后,立刻就感觉到了府中的气氛有些不寻常。
他在侍从的带领之下来到了议事厅,发现厅中的人不只有曹操,还有蒋济和高柔、杨修等相府官员,当他出现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
“丞相,司马懿奉命前来。。。”
不管怎么说司马懿还是硬着头皮向曹操拱手行礼:
“不知丞相深夜传召属下有何要事?”
见司马懿已经来了,一直闭目不言的曹操这才开口对众人说:
“夏侯渊在平定五关道口之乱后率领急忙驰援冀县,但是由于已经拖了数月,韦康力竭向马超献城投降,以逸待劳的马超突然在冀县以东二百余地之处对夏侯渊发起袭击,夏侯渊猝不及防只能暂时撤军。现在马超得胜使得整个陇上风向又再度偏向了马超,百顷氐王杨千万和兴国氐王阿贵等人已经屯兵兴国响应马超,目下情势与我不利。”
原来曹操深夜将司马懿找来的目的并不是关于蔡琰之事,而是关西的战局,这让司马懿不禁暗地里松了一口气,随即对曹操说:
“丞相,眼下势头有利于马超,我们应该暂时避其锋芒,让夏侯渊将军暂时将兵马撤退至长安,雍凉之地本就是马超韩遂等人的势力根基,我们刚刚胜了他们虽然从整体上大大削弱了其实力,但毕竟马超的影响力还在,所以有今天的这个局面也是可以预料的。”
对于司马懿的意见蒋济表示赞同:
“仲达所言有理,夏侯将军驻守以长安为根基的三辅之地,先行控制扶风、京兆尹以及冯翊三郡之地,此刻贸然出兵我们胜算不大。”
曹操看向了一旁默不作声的贾诩:“文和有何高见?”
贾诩回答说:“启禀丞相,依在下之见马超之乱不宜从外部进攻,应当自内部瓦解。”
“哦?”
一听这话曹操顿时来了兴趣:“愿闻详解。。。”
“自冀县传来的军报来看,陇上诸郡在马超起兵之初绝大多数都望风而降,冀县内的韦康、杨阜、姜叙等人却忠心效忠丞相,所以才会坚守孤城抵抗数月而城池已久不适,同时给与杨昂、马场以极大的阻力和伤亡,之所以后来韦康会投降原因有二,其一冀县被围已五月有余,城中粮草有限,韦康不忍百姓忍受饥饿战乱之苦;其二马超允诺入城之后优待百姓、城内所有官员一律维持原职不会加害。然而入城之后马超却因韦康的坚守给自己造成极大的麻烦,违背了誓言默许杨昂残害韦康,这必然会引起城中文武的不满,只要我们暗地里派出使者前去与之相约,必然可以促成他们在内部对马超发起突然袭击。”
一番长篇大论之后,所有人都频频点头,曹操也认可了贾诩的想法:
“马超现在已经进驻冀县并以其为根据地,割据陇上自立为征西将军、领并州牧,还妄图想要都督凉州军事,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实则周边归降他的县邑也不过是图苟安罢了,只要马超战败他们必定会抛弃他,到那时马超将会彻底沦为丧家之犬。”
至此曹操以贾诩的意见为处理马超叛乱的基本方略,命令夏侯渊屯守长安,在一年之内完全平定三辅之内所有的叛乱并安抚人心,为后期进攻汉中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章完)
第245章 大雪(初候):藏居隐陆浑()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六月,在陇上重新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马超和躲藏蓝田的梁兴余部取得了联系,他命令梁兴率兵在蓝田起事,而自己与百顷氐王、兴国氐王合兵向东进攻,两面策应一同攻取长安,诛杀夏侯渊。
作为夏侯渊副将的张郃敏感的察觉到了长安附近将会有军事上的变动,于是他提醒夏侯渊说:“将军,末将认为马超在控制了陇上之后不可能毫无动作,他们很有可能会在近期采取相应的军事动作,我想他们很有可能会打长安乃至夺回三辅的主意。”
对此夏侯渊投以冷笑:“你让他们来个试试,上次老子在冀县被马超那个狗崽子侥幸打败了,如果他现在敢打长安的主意,老子就彻底把他们给灭了!”
通过长时间的相处张郃与夏侯渊之间早已意气相投,张郃十分欣赏夏侯渊的率直和果敢,而夏侯渊对张郃事事谨慎、有勇有谋也非常认可,两人虽然名为上下级,但私交甚厚,就好像是曹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