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关山汉月之陈汤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可知道我此番前来瑕丘吩咐你姑父做的事。”石显问道。

    “如此重要的事情,晚辈不得而知。”阎勇道。

    “我会告诉张敞,他会告诉你做什么的,记住无论他让你去做什么事,不要向任何人说起,事情办好了,你们可以加官进爵,若是办砸了,只有以死谢罪一条出路,知道吗。”石显十分严肃地说道。

    “晚辈定当谨记在心。”阎勇道。

    大壮把书信交给陈母之后,就回韩府复命,韩莺还被软禁在厢房中,迫切地让韩玉叫来追问大壮陈汤的情况,大壮如实说道,并没有见到陈汤,据长兴里的人说,陈家欠了黄家很多钱,陈汤应该是出去借钱还债了。

    “陈公子欠人家多少钱?”韩莺问道。

    “大概是三千钱,听长兴里人的叙述,好像陈家不止欠下这一笔债款,只是这笔数额比较大,欠的时间比较长,黄家逼得比较紧而已。”

    “小玉,你去闺房中东南侧临墙角的箱子中找,那里有我的一件玉佩,是姑姑从昌邑带来送给我的,据说是昌邑王府中的东西,应该值不少钱,你去把它卖了,应该可以够陈公子还债之用了。”韩莺道。

    “姐姐,那玉佩是姑姑赠与你的随身信物,怎么能随便卖了呢,日后姑姑问起该怎么办啊。”

    韩玉惊道。

    “小玉,你是知道我的脾气,姑姑那里我自能应付,你快去办吧。”

    韩玉撅着嘴去找姐姐的玉佩,这些年她和姐姐最好了,无论姐姐叫她做什么她都听姐姐的。

    眼看三日之约就要到了,陈汤正在家中急的团团转之际,突然外面有人敲门,陈汤想来拜访自己家的除了讨债的就是收赋税的,收赋税的时节还没到,难道是黄六提前来要账了。开门一看,那人是县府差役穿着,面无表情地道:“你就是陈汤吗?”

    “是。”陈汤十分惊奇,按说去县府服役的日子还有七天,差役不必这么早就来催促。

    “陈汤,被县府选为秀才去都尉治单父服役,两日之后道县府报到,即刻出发,违期者按逃避兵役处理,发配北疆戍边。”

    陈汤送走了差役,心中既有愁苦也有兴奋,愁苦是因为钱还没还上,自己走后难道真的让父亲去坐牢吗,而且单父离瑕丘遥远,恐怕此去很难再与莺儿相见了。兴奋是因为都尉治单父是个当兵的好地方,整个山阳郡最精锐的军队都在那里,在那儿感觉离梦想更近了一分。

    “陈汤君。”有人在远处喊他。

    陈汤正思考间一匹骏马停在了陈家门前。从马上下来一个人,那人陈汤认得,正是韩家下人大壮。大壮从马上下来,交给了陈汤一个鼓鼓的钱袋,道:“这是我家小主让我交给你的,里面共有六千钱,小主让我转告你还债剩余的钱用做路上的盘缠,一路保重。”这大壮正值轻壮之年,和韩府中下人二丫暧昧之时,对于男女之情自是了解,不禁多说了一句:“陈君我真羡慕你,一路保重。”说罢骑上马奔回复命。

    陈汤把钱袋捧在怀里愣了好久,不觉眼泪簌簌落下来。

    离开家乡的日子迫在眉睫,陈汤这种不安分的人,并不是第一次离开长兴里和瑕丘,只是这一次他要去好久,只是这一次他要离开一个让他日夜牵挂的人。

    和父母辞行时,陈汤第一次见父亲也哭了,原本他以为男人不会哭,可是最近连他自己也频频落泪,自然能体会父亲的心情,也不知父亲是担心自己的安危还是怕陈家绝种,母亲的眼睛红肿,陈汤憋在嗓子里好久才说道:“阿翁,阿媪,汤儿走了,你们好好照顾自己。”

    陈汤不敢多朝他们看一眼,这些年才觉得自己游手好闲忽略了父母的变化,生活的苦难让他们干瘦如柴,枯黄的如同稻草。

    你们一定要好好活着,熬到我封侯拜相的时候,就是你们过上好日子的时候,或许陈汤只有这样在心里安慰自己才会觉得好过一点。

    陈汤把长兴里每一条小路都走了一遍,其实长兴里很小,只有几条纵横阡陌的小路连接,四外都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汉代十里一亭,十亭一乡,十乡一县,当然实际情况不可能这样正好数目为十,但也可反应了里的大小,和现在的村无异,甚至还要小一点。

    这里的每一条小路都是这样熟悉,小时候陈汤因为性格孤僻,常常受到里中同龄孩子的欺负,陈汤打不过他们,每次都是被他们欺负,身上被他们打的红肿,但是陈汤从来不哭,每次都是二哥跑过来给轰走了其他孩子,把他领回家中。可是二哥不在了,以后受人欺负再也没人能帮陈汤了。

    长兴里离县城太近了,只有不足百里的路程,陈汤长大之后每次都赶在凌晨出家门,一路跑着去县城玩耍,在县城,他知道了当今用的皇帝是谁,用的是什么年号,国家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些都不是一辈子窝在长兴里能知道的。也是见识过县城的繁华,才让他知道了人生来的等级差距,。才产生了封侯拜相的愿望。

    瑕丘县唯一的私塾,陈汤经常跑到那里躲在窗户外偷听先生教和他一般大小的孩子识字写字,被发现后,不停地被孩子追打。

    陈汤不会去县府求一谋生职务,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写的好文章,却只能替县府抄写文书,每月的俸禄不到百钱,陈汤升迁无望,在读遍县府的书籍后离开了县府。

    无论是长兴里还是瑕丘城,这里留下的记忆更多是痛苦,取笑无情的嘲弄常常伴随着他,所以他要消遣痛苦,所以他迷上了赌博。

    只有当韩莺出现后,陈汤那布满阴云的天空总算有了一缕阳光,和韩莺相处的时候是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总是那么舒服。

    陈汤停留在韩家门前,轻轻地敲了两声门,并没有人回应,算了,还是趁早离开这里,不要见她最后一面了。陈汤想起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自己是个穷困庶民,就算娶了韩莺又能怎样,如果真有飞黄腾达的一天,一定要回来找她,就算她嫁人了又怎么样,抢也要把她抢回来。

    陈汤迈着大步离开了。

    至此,陈汤在家乡的故事完结,第一卷完。

第十六章 与子同袍() 
一路颠簸,经过的跋涉后,陈汤终于赶到了都尉治所单父。不同于瑕丘,单父是重兵之地,城墙修筑的非常高大,竟有近两丈高。分为外城和内城,门口有重兵把守,城墙上不断有兵士巡逻。俨然一副战时的模样。

    士兵腰间插着长剑,全都穿着统一的皮甲,这些让陈汤很兴奋,好像建功杀敌,封妻荫子的功业就在眼前。

    各县来的壮丁被打乱次序重新分好了卧榻,主要是防止同县人在一起拉帮结伙。陈汤和九个个壮汉分在一个营房中。每个卧室都是十人,正好组成一个最小的编制,一个什长和两个伍长。

    什长和伍长并不能算军中正式的官职,也没有俸禄可领。

    正式的军制是

    五人为一伍,设伍长

    十人为一什,设什长

    五十为一屯,设屯长,(又称队率,不过有的队率统领一百人)

    百人为一队,设伯长,又称百夫长。

    五百为一曲,设军侯,

    曲上有部,又称为校,人数不定,一般为几千人,汉代设校尉,汉武帝在北军设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都尉为地方军队长官之职,其职堪比校尉,都是比两千石的大官。

    同一屯中人坐在一起吃饭,饭菜很简单,就是从山上挖来的一些野菜掺上些稻米熬成粥喝。

    有一个人叫阳胜,这人从昌邑而来,能讲雅言,而且见多识广,特别会讲故事,吃饭间就给大家讲起昌邑王的故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众兵士都是大老粗,字都不识,也没什么见识,把他围起来认认真真地听他讲。

    陈汤对于这些事情,早就知道,自然美多大兴趣,况且他心中放不下老父母还有韩莺,内心如乱麻一般,更没兴趣凑过去听,只是自顾自地喝粥。

    “哎,兄弟,你看那人讲的多精彩啊,那个昌邑王真是个贪婪好色之徒,要不然怎么才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被废了呢。”陈汤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自然记得眼前这个人自我介绍过叫赵益。

    “都是霍将军废帝的托词,其中真假,又有谁知道。”陈汤随口道。

    “哎,兄弟原来你也了解这事啊,快来和大伙说说。”赵益扯开嗓子道:“我们营房中有兄弟不同意你的看法,大家来听他说说。”没想到这赵益是个大嗓门,早知附和他一句好了,陈汤心里悔道。

    “我也只是猜测昌邑王干不了那么多坏事,没啥好说的,大家还是听这位兄台说吧。”陈汤一是没兴趣给这帮人辩驳,二是怕扫了阳胜的兴。其实昌邑王若是个贪淫好色无耻之徒,那么山阳郡还是昌邑国的时候,平民百姓能过得这么舒坦,昌邑王充其量也就是个志大才疏的脑残罢了。

    “所有人都起来,排好队依次去库房领取甲胄兵器。”屯长大声命令道,这屯长姓郑,是个老卒了,听阳胜刚才说是都尉许嘉的亲卫兵,暂代屯长之职管理训练新兵。

    众兵士依次取走兵器甲胄,不过是一副皮甲,一双布履,还有一把长刀。阳胜小声道:“你们不要小看了这身装备,要是在县府服役,根本穿不起这身行头,也只有这都尉治所,才能用上这么精良的皮甲,还有这刀,叫环首刀,砍人利器,当年卫青霍去病将军的军队就是用这个把匈奴杀的丢盔卸甲,逃到了几千里之外,再也不敢侵犯汉界。”

    不得不承认,阳胜口中的很多东西是在竹简上看不到的,这一点,陈汤也觉得佩服。

    新兵服役,前几日的训练内容十分单调,只是身穿甲胄徒步翻越军营前的一座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