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这个时候,南宁和平接收四川就只需要集体易帜了。
会议之后,丁宝桢将赵书文单独留了下来。
当知道只有自己被留了下来后,赵书文以为丁宝桢还是为了他的身份一事。之前不仅军情局和他约谈了几次,就是丁宝桢都亲自出马,和他交谈过一次,只是他一直都守口如瓶,没有透露任何有关他的身份信息。
趁着等待单独接见的空档,赵书文犹豫着要不要将他身上的秘密说出来。不是他赵书文故弄玄虚,主要是这次回国背负了太多重任。
赵书文是流落到南美秘鲁的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余部。当年为了躲避满清和西方列强的绞杀,他们这支3余万人的部队和家属被迫选择当了猪仔到秘鲁、智利等地区挖鸟粪和硝石。这些年在异国受尽了折磨,病死和自杀的人每日不绝。
原本以为只能就此忍气吞声的苟且偷生了,不料在1879年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三国为了争夺硝石储量丰富的阿塔卡马沙漠而生了战争。他们这些曾经身为军人的太平军余部,受尽了秘鲁矿工的压迫,现在看到了希望,于是揭竿而起,打死了矿监,夺取了矿场的武器,与前来镇压的秘鲁军队激战后,俘获了2度印第安雇佣兵。
起义军为了自保,只好以太平军原有的编制进行了改编,推举侍王胞弟李世冲为领,之后又派人与智利方面取得了联系,双方联合作战。
战争开始的时候。这支军队有三千余人,到了1883年战争结束的时候,只幸存下来两千人,减员三分之一。赵书文就是幸存下来的人。
战后智利政府为了如何安置这支军队伤透了脑筋。既想解散了事,又怕因此激怒了这支战法奇特,战斗力极为强悍的部队。想保留下来,又怕因此留下祸患,战后至今已经快两年了。到现在智利政府也没有拿定主意。
李世冲等几位领为了不让族人重新走回原来的老路,多次和智利政府交涉,要求只要对方不像秘鲁那样奴役他们,并且允许他们在伊基克地区自由生活,他们就愿意放下武器解散军队。
按理说太平军愿意主动放下武器,智利政府就应该同意这些条件,只是因为智利人口稀少,而刚刚经过战乱的伊基克地区的人口就更为稀少了,当地战前九万多人口,其中华人四万余。战后当地人大多逃难,华人则由于有太平军的保护,而且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上十年了,也不愿意轻易离开,因此战后伊基克地区的六万余人中,华人占了大部分。
智利政府害怕如果同意了李世冲等人的条件,会导致好不容易从秘鲁手里抢来的伊基克地区被华人占据,因此他们在同意了大部分条件后,要求李世冲将族人分散到智利各地。
针对智利政府的这个要求,李世冲等人在商量后决定拒绝。如果将族人分散开了,那么就会很容易被智利人各个击破,以西方人的贪婪,他们最后还是避免不了被奴役的命运。结果双方就在要不要分散开这一点上杠上了。
就在李世冲等人苦苦坚持抱团的时候。他们从到这里购买硝石的商人中打听到了南宁政府的消息。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在太平天国失败后,居然在西南崛起了一个反清的地区政权。
在知道了南宁政府的存在后,李世冲决定派人回国打听南宁以及清庭的消息,如果国内局势允许,他们就打算率领族人回去。而赵书文就是李世冲挑选出来的带头人。
赵书文回国后先是去了南宁,当时恰逢南宁反腐。报纸上成片累牍的报道各地现的贪官污吏。赵书文他们最恨的就是贪污,当年要不是满清的贪官压榨,赵书文他们也就不会揭竿而起了。
而且赵书文还将频频现于报端的反腐事件理解成了南宁内部相互倾轧和勾心斗角,这就更加深了他们对南宁的反感了。当年要不是天国内部分裂,天国也就不会失败了。因此失望之余,赵书文决定回智利复命。
不过就在赵书文他们决定离开的时候,无意中与南宁的几个农民有了交流。让赵书文意外的是,这些农民居然对南宁政府甚是感激,对程氏父子就更是盛赞了。从这几个农民身上得来的消息让赵书文很是疑惑。
南宁政府在自己黑自己,而其百姓却对政府甚是称赞,这前后矛盾的信息让赵书文一下子犹豫了起来。
这个时候他们对满清的现状也有所了解了,知道满清现在远不如从前,为了对抗南宁的侵蚀,满清居然对百姓课以重税,比当初他们在国内的时候名目还要多。如果这个时候他们再次反清,局势肯定会比当初要好很多,况且有了南宁这个主要目标在,满清也不会轻易觉到他们的存在,所以赵书文一边派人将他的决定送回南美,一边率领其余人员到了满清境内,打算先隐蔽展势力,等待李世冲等人的进一步指示。
赵书文选择的落脚点避开了沿海地带,远离了当初太平军的伤心之地,他们沿江而上到了湖北。这里不仅远离清庭的统治中心,也远离南宁和满清的对峙中心,而且这里也方便族人从海上上岸。
到了湖北,赵书文等人选择了做回老本行,参加了湖北新军。由于有海外的积蓄贿赂上司开道,更是有多年的从军经验,所以很快他们就脱颖而出,只是囿于身份不明,赵书文才止步在了营官一职上。
而在新军里站稳脚跟之后,赵书文也收到了李世冲的回信,李世冲同意了他的建议,并且要求他在清庭境内隐蔽展势力,等待后续人员的支援。
就在赵书文利用职务之便,在新军里培养心腹的时候,传来了南宁即将进攻满清的消息,这一下子打乱了他的计划。
赵书文的计划就是利用南宁与满清对峙的机会,暗中展势力,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接李世冲他们回国动起义,这样虽然恢复不了天国当初的盛况,但是至少可以实现三分天下。
然而这个时候他所在的部队却突然接到了调防四川的命令,这又进一步打乱了他的计划。(。)
第一百七八章解开身份谜团()
这个时候赵书文远没有做好起事的准备,更别说还要被调离他苦心经营了一年多的湖北了,被调走就意味着之前的努力白费了,但是如果现在就勉强起事不说会不会成功了,就算侥幸成功,也是在为南宁做嫁衣。??
几经考虑之后,赵书文选择了继续隐蔽,静观其变。他一边率领所部跟随大队去了四川,一边派人紧急向身在智利的李世冲等人汇报最新情况,并且请示下一步行动。
只是到了四川后局势突变,让他没想到的是,南宁居然已经完全控制了四川,等他们安顿好没几天,就6续被南宁夺取了部队指挥权。
更加让他意外的是,这个时候他想继续隐蔽都做不到了,他居然被丁宝桢当做了培养对象,而随着丁宝桢的关注而来的,就是南宁对他没完没了的调查。而且还真被他们现了异常。
虽然他一直都在守口如瓶,没有让南宁探听清楚他的真实身份,但是他自己却很明白,南宁既然对他已经有所怀疑了,那么他就肯定会被当做重点监视对象,这对于他今后的继续行动是极为不利的。
而在被南宁越级提拔后,赵书文就更是小心翼翼了。南宁不可能在还没弄清楚他的身份之前,就这么重用他,现在之所以如此礼待于他,无非是想利用他这个湖北新军旧将的身份,来方便他们控制湖北新军。说得直白点,他现在就是一个傀儡,而且是一个时刻受到监视的傀儡。
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之后,赵书文切断了他在部队中的所有人际关系,只保留几个专门负责与南美联系的心腹。随后就积极的配合南宁对湖北新军的整编。
而在这期间与丁宝桢等高层的多次接触,也让他对南宁有了更多了解,加上在湖北一年多收集到的信息,他也逐渐改变了对南宁的印象。知道当初报纸上的反腐消息并不是南宁官场的相互倾轧,而是在切切实实的治理贪官污吏,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大力整治。
对南宁了解得越多。他就对他当初的计划越没有信心。不说这次战争南宁到底会打到哪里,会不会抢走他理想中的基地湖北,就是今后他勉强侥幸起兵成功了,也不是南宁的对手。
有了这些认识之后。赵书文对今后的起事就更加悲观了,不过他没有擅自拿主意,而是将自己的担忧和对南宁的认识报回了南美,在没有接到李世冲等人的意见之前,他也只好与南宁继续虚以逶迤。
只是他现在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虽然还没有和南宁的情报部门直接交锋,但是仅从几次的面谈当中,他就已经感觉到了对付实力的手眼通天了。因为在他还没有主动交代的情况下,他们就已经知道了他除了具体身份之外的所有信息,知道了他在湖北策划反清,知道了他是从海外回来,甚至还知道了他其中几个手下的信息。
对于这次丁宝桢的单独接见,赵书文不知道对方是否已经查到了他的具体身份,而对方要是真的知道了,他又应该如何抉择。是主动投向南宁阵营,还是继续选择观望,等待南美的指示。
就在赵书文心里犹豫不决的时候,丁宝桢拿着一叠资料走了进来。
赵书文急忙站起来见礼,而就在他站起来的一刹那,他的眼睛集中在了丁宝桢手里的资料上,特别是最上面的那张电报纸上,因为那张纸上有着他与南美沟通的特殊标记。他不明白丁宝桢手里为什么会有标着那些标记的电报,而电报上又会是什么内容。
有了这个意外现后,赵书文震惊得一屁股坐了下去。心里已经在翻江倒海了,此时他已经意识到了南宁肯定是拦截了他派出去向南美电报的人员。
丁宝桢看着傻傻的坐在那里的赵书文,并没有说话。
赵书文在愣了片刻后才回过神来,既然南宁已经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