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到海陆两军都遭到了南宁兜头沉重打击的消息后,萨科齐心里很清楚,法国已经没有了翻盘的可能,如果再不收手,接下来可能还会遭受更大的打击。因此十六日晚上他就给巴黎发去了停止战争,主动谈判的电报,只是电报犹如泥入大海,一直没有收到巴黎的回复。
通过在巴黎任职的朋友的一番打探,他才知道内阁又重新陷入了争论的漩涡,对此他也很是无奈。法国一直标榜自己是欧洲大陆第一共和国,可是也是欧洲政坛最混乱的国家,自1870年成立第三共和国以来,12年换了二十多位总理,平均每任总理任职不到一年,可想而知法国政坛的混乱了。
虽然巴黎一直没有消息回复,但是萨科齐还是想为挽回局势做出努力,他命令情报机构密切关注越王府每天进出的每个人,期望以此获得消息帮助他能清楚的判断局势,开始他也没做多大指望,因为自南宁安全局成立以来,各国在南宁境内的情报机构都遭到了沉重打击,法国作为近段时间的重点监视对象,自然也不能例外,所以现在他们的情报收集能力已经所剩无几,但是萨科齐的无心之举还是让他得到了一个有用情报,越南王阮福莳的亲近大臣赵守书频繁进出越王府。
萨科齐接到这个情报,顿时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在这个关键敏感的时候,阮福莳派人前来见程宇华,其意义绝对不一般,联想到南圻现在空虚的守备兵力,越南之前从南宁这里得到的武器装备数量,萨科齐立刻意识到阮福莳这个时候可能不会再甘心寂寞了。
萨科齐急忙一边向西贡的哈文报警,一边起草给巴黎的时局分析报告。虽然之后越南并没有大的动静,反而是南宁出兵占领了岘港,但是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法国之前一直给予越南的是强大不可战胜的印象,如今法军屡次败北,派出的海陆两军更是全军覆没,更重要的是打败法国的不是其他列强,而是一直被西方当做欺凌对象的大清国的一个地方政府。这肯定会给越南反抗的强大信心,再加上法国在远东的兵力几乎耗尽,这会使越南的反抗决心更大。因此萨科齐在岘港丢失之后连续不断的给哈文报警,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以防越南趁势南进。
果然不出他所料,两天之后南圻周边几省,甚至是南圻境内的部分地区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起义。此时哈文为了驻军安全,正在收缩了兵力,防御暂时处于混乱的空档期,起义队伍趁势歼灭法国在当地的驻军,关押法国在各地的统治官员,已经运动到南方的越军新军随之南下进驻各地,支持顺化派来的官员建立政权,一时间南方到处都是****。
四天之后越军即到达南圻的边界。此时法军在这里只剩下正规军六千多人带领三万仆从军分守各地,而越南新军两万人,起义军八万人,他们的后续援军还在源源不断的向南开进。哈文除了频繁向国内求救外,只好迅速扩充仆从军,连侨民武装都让他派到了前线。
好在巴黎在接到南圻巨变后,各派暂时搁置分歧一致对外,迅速作出了和南宁谈判,向远东派出援军的决定。
萨科齐尽管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国内谈判的命令,然而让他为难的是,法国此时几乎输光了全部筹码,作为威慑的舰队沉在了演州外海,陆军正等着他通过谈判去解救,更要命的是南圻也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迅速完成谈判,救出孤拔的军队去南圻稳定局势,法国除了大出血别无他法。
可是不管是巴黎,还是萨科齐自己,都不愿意法国付出太多。刚刚从普法战争中走出来的法国,绝对承受不起再一次的沉重打击,更不利的是,这次打败他们的还是世界公认的东亚病夫,一旦法国在远东被迫再一次签下城下之盟的消息传出去,必定会成为西方的一个笑柄,稍稍恢复的国民信心也会被击得粉粹。
就在萨科齐还在盘算怎样减少谈判损失的时候,突然整个南宁城爆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这个声音击得萨科齐已经变得有点敏感的心脏一紧,难道越王府又传出了什么好消息?
在这个微妙的时候,对于南宁属于好消息的消息,那么对于法国绝对就是坏消息了。
果然,不大一会,领事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匆忙的跑进了他的办公室,递给了他一张像是刚刚印刷出来的报纸,只见上面写着醒目的四个大汉字,其下有工作人员的法语翻译。
法军投降了。
准确的说,是在大江北岸的一万多法军投降,他们之前是处于进攻方,因此远离后勤补给基地,除了随身携带的少量食物外,最多的就是武器弹药,然而在被围困后,这些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并不能让他们填饱肚子。在消耗完了食物,加上与外界断绝了联系,在苦苦挣扎了四天后无奈选择了投降。
这一万多法军的投降让南宁谈判的筹码更多了,也意味着萨科齐的工作将更加困难。
虽然知道自己的处境,但是该要做的工作还是要做,既然要谈判,就需要一个牵线搭桥的,如果自己直接送上门去,那么法国除了签订名副其实的城下之约外,就没有什么回旋余地了。
这个负责牵线的国家也不是可以胡乱选的,既要求它与冲突双方的关系差不多,保证谈判期间对双方都公平公正,还要拥有足够的实力。最后萨科齐选择了英国。英法两国因为百年战争和反拿破仑同盟的关系,双方一直以来都不太友好,特别是在南亚暹罗等问题上,屡次爆发冲突,但是为了避免德国等势力插手暹罗,双方又存在合作。因此两国在南亚相关问题还是有共同利益的。
尽管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英国对南宁一直采取的是稍微纵容的态度,但是萨科齐相信,在得知法国在这次战争中的遭遇后,英国绝对不会偏向南宁。
既然心里作出了选择,萨科齐随即前往英国领事馆,拜会李约翰。南圻的局势可容不得他拖拖拉拉。》
第四十七章狼狈为奸(求收藏推荐)()
作为在远东实力最强大的西方国家,英国一直都在努力控制全局,争取扮演仲裁者的角色,对于这场发生在越南的战争,虽然表面上看英国只是一开始进行了调解,之后局势的发展就超出了英国的控制,最后无奈退出了角力场,放手法国和南宁走上战场打死打活,但是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句心里话,那么他们估计会告诉你,我们设计了开头,料中了中场,却让结局偏离了剧本。
表面上看,法国与南宁的战争起因是为了争夺越北,是他们双方自己的利益发生冲突而走上对立,与英国没有丝毫关系。实际上,如果仔细了解英法在远东的整个角力过程的话,那么就能从中找出这场战争的诱因,而这个诱因就是英国很早以前种下,并且暗中推波助澜,最终导致诱因膨胀,引发了这场英国看似局外者的战争。
远东作为西方各国的游乐场,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势力范围。作为最早来到满清的国家,英国在这里的实力最大,利用他们优势的海军,沿着海岸线大势圈地建立实力范围,禁止其他国家由海上岸,企图独占满清这块丰腴之地。虽然随后其他诸国奋力打破了英国的封锁,但是所取得的利益确实少之又少,原因就是其他诸国缺少落脚点,然后以这个点为起点向内陆拓展,只能跟在英国的后面吃剩饭。
面对英国的霸道,其他实力不济的小国自然只能顺从,这样他们还能跟着英国来个利益均沾。然而作为欧洲大论数一数二的大国,法国一直都在努力避开英国的阻挠,试图从新开辟一条进入满清的通道,结果等到法国从普法大战中挣扎出来的时候,站在满清地图前放眼看过去。从广东一直到长江出海口的几省,早就被英国经营得像是扎了一条看不见的篱笆一样,让法国只能透过篱笆看着里面的财富流口水,而找不到门路进去参与争抢,对于英国偶尔外漏的小恩小惠,法国出于自尊也不屑一顾。
至于山东以北的那片区域,并不是英国遗忘了,而是他们给满清留下的自留地。作为清廷京畿的拱卫地,如果得不到英国的支持,法国是很难有所作为的,搞不好还会引起众怒。因此,从海上进入中国的通道已经被英国堵死,最后法国只好选择从陆上着手,最方便的地方就是越南,那里早就被法国划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英国也知道法国很可能会从陆上进入中国,但是英国强在海军,在越南也一时找不到着力点。因此最后英国只好一边尽力从缅甸北上,避免法国一旦北上成功,独占西南的好处,一边对南宁这个地区政府进行一定的扶持,试图双管齐下,在陆上也堵住法国的野心,最起码不能让法国独占西南。
这样一来,法国必然会和新生的南宁政府产生矛盾,按照英国对南宁实力的评估,南宁不一定有能力打败法国的远东力量,但是还是能够堵住法国北进的意图的。只是让英国大吃一惊的是,南宁不但打败了法国海陆两军,而且还鼓动越南南进,引发了南圻的****。如果法国不能迅速稳定住越南,那么他们很可能连南圻都保不住。
更让英国惊讶的是,南宁海军不但以很小的代价全歼了法国远东舰队,而且据观摩海战的军官报告,南宁在海战中采用了一种全新战法,导致法国的两艘铁甲舰迅速失去了战斗力。
作为海上第一强国,英国对海上的关注度远比陆地要敏感,对于南宁爆发出来的海上实力,让之前认为一切都在掌控中的英国,切实感受到了威胁。
英国驻南宁总领事李约翰将交战双方的情况,以及自己对远东局势的分析发回伦敦后,立即引起了英国政坛的热烈讨论,既感叹法国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霉运,也对南宁这个地区政权产生了强烈好奇心和危机感。
对于萨科齐的来访,李约翰一点都不觉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