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81铁血中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一旦这单合作事项实现,那么许少阳立即就有三万元的身家。这对于一个还是在校生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财富。更重要的是,许少阳每年还可以参与分红,这就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

    这个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要知道此时南宁境内普通工人月收入在四十元左右,每月开支在二十到三十元。也就是说一个工人每年的储蓄在两百元左右。要想存到三万元,起码要省吃俭用一百年。

    老百姓谁都不是傻子,都会算一笔账。自然知道一旦有了新发明,只要能被西南投资银行看上,那么你立即就会成为富翁。因此许少阳的例子一宣传出来,之前那些郁郁不得志的研究人员马上翻身做主人,社会地位瞬间就被拔高了无数。就连那些之前对于发明不屑一顾的人也跃跃欲试起来,谁都想凭借技术发明成为富翁。

    西南投资银行成立的头一个月,各地分行就陆续接受了近千份合作申请。当然其中有价值的,也有没价值的,最后经过银行聘请的技术人员评估,最终从其中选出了一百多人合作。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从事研究与发明,也是为了给这些新建工厂的产品做宣传,程宇华还特别叮嘱,每合作成功一件,就登报宣传一件,其中就包括对产品和技术持有者的宣传。因此整个十月份几乎每天都有几家新厂设立,这也意味着每天都有几个富翁诞生。结果一个月下来,老百姓彻底看到了发明的好处。

    到了十月八号,又一则重磅消息传来,王室宣布成立王室科学院,拨付二十万元启动基金,招聘拥有重大技术发明的研究人员加入,这些研究人员一旦加入其中,那么王室则授予其院士称号,王室不但给予其高额工资,而且资助他进行研究。

    这则消息一出来,立即就在政府研究所,民间各类研究人员中间引发了剧烈地震。这些人想想就热血冲头,只要有了重大成果,那么王室会亲自授予院士称号,而且今后还不用担心研究费用的问题了。在这些人看来,费用到时其次,关键是那个荣誉称号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只要拿到了,那么他立即就是研究上的大拿巨擘,会受到无数人的尊敬。

    三天后,第一个院士诞生。程宇华亲自说动父亲称传民,公开将荣誉证书颁给了华新,奖励他在中医方面的巨大成就。随后几天又陆续出现了八位院士,这些人都是在钢铁冶炼西医发现化学研究造船技术更新等等一系列方面拥有突出贡献。

    十月十五号,程宇华祭出最后,也是最大的杀手锏,宣布王室设立鲁班奖,专门对于各类重大新技术新发现的发明人进行颁奖,每年年底颁奖一次。鲁班奖分设物理化学医学与生物数学五大类,每一类每年评出一位获奖人,一旦获奖则将获得高达两万元的奖金和荣誉证书,并且王室会从其中择优选择获奖者进入王室科学院。

    鲁班奖由王室科学院组成的各类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由王室亲自颁奖。可以说这是南宁境内成立的第一个科学奖项,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个科学奖项,不仅奖金高,更重要的是颁奖人为王室。这对于那些研究人员无疑又是一个莫大的荣誉。

    可以说,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算是彻底将科学研究的火烧起来了。之前还对搞研究不屑一顾的人,对新鲜技术排斥的人全部改变了态度,现在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就连王室都对新技术和研究人员无比尊敬,他们这些平头百姓自然知道了其中的难能可贵。从此之后,南宁境内的研究人员的人数迅速激增,就连部分农民都有了兴趣参与其中了。

    程宇华设立鲁班奖起初只是为了激发人们的研究热情,然而在他考虑奖项设置的时候,却突然想到后世的诺贝尔奖好像是在二十世纪出成立的,具体哪一年他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是起码现在还没有,因此他有心将鲁班奖办成世界第一个正式大奖,现在只是针对境内,打出名气,过几年他就将获奖人的国籍扩大到世界。

    程宇华可是知道后世诺贝尔奖存在很多内幕,西方国家多次干涉获奖人的选择,对中国存在很多偏见,这也是后世很多研究人员出国加入其他国家国籍的一个原因,要不然袁隆平研究出杂交水稻几十年了,在世界粮食问题上作出了那么大的贡献,居然还拿不到诺贝尔奖了。

    虽然诺贝尔奖的官方宣传说是不受政治国籍信仰的干扰,但是后世任何人都多少知道其中的内幕,只是不管中国人再怎么抗议也没有用,因为推荐资格评审资格都掌握在别人手里。而那些西方人自己自然不会说,因为这样可以少一个竞争对手。

    所以程宇华就是要在诺贝尔奖还没有确定地位之前,将鲁班奖炒作起来,然后用鲁班奖取代诺贝尔奖,将来可以仿照后世那样恶心一下西方国家。

    就像后世美国一样,由于它在世界的强大话语权,因此掌控了很多资源,而要想获得诺贝尔奖,首先必须获得评审委员会指定大学教授的推荐,而美国就掌握了最多的这方面的资源,后世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如果想要获奖,最好的研究地点就是美国,这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它拥有最好的研究环境,而是拥有最多的推荐人和大学,每年美国因此不知道从世界吸引了多少科学人员加入他的国籍。

    程宇华要将世界第一大奖留在中国,照样存在这样的心思,希望将来可以为中国吸引来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将来拥有更好的竞争力。》

第七十五章摆平南洋(求收藏)() 
就在南宁百姓还在为程宇华的三把科技大火烧得热血冲头的时候,兰芳与荷兰之间的争端终于有了结果,十月十八日,双方在新加坡签订了停战条约。

    《兰荷新加坡停战条约》规定:荷兰退出加里曼丹岛,赔偿兰芳三百万华元;荷兰不得歧视其境内的华人,必须保障华人的正常权益,允许华人自由经商居住;兰芳允许荷兰商人进入其境内正常经商居住,但必须遵守兰芳的各项法律;双方互不干涉对方事务。

    荷兰与兰芳的停战条约的有效期只有十年,可以说双方都是在无奈的情况下走上谈判桌的。

    兰芳大总长刘青山本来是打算打到巴达维亚,和荷兰人好好算算这些年兰芳受的气的。只是程宇华多次阻止,并且威胁刘青山,如果他一定要命令部队离开加里曼丹岛,那么南宁将收回兰芳的海军舰队,这样才阻止了刘青山的暴怒。

    刘青山确实对荷兰人很愤怒,巴不得将荷兰彻底赶出南洋。自兰芳立国之后,就一直受荷兰人的欺侮,特别是上次的战争,要不是程传民给予大力支持,恐怕兰芳早已灭亡了。

    这一次又是荷兰人主动挑起战争,先是鼓动土著人进攻兰芳,吸引兰芳的注意力,然后又是鼓动汉奸刘阿生在首都坤甸发动叛乱,紧接着荷兰人就彻底撕去了面皮,趁机抄起枪炮亲自上阵进攻。结果兰芳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之下,一开始完全乱了阵脚,就连大总长刘青山自己都差点被叛军抓住。

    要不是叛乱过程中南宁的军情局大力协助,说不定兰芳真的是凶多吉少。要知道当时兰芳只有四个团的军队,两个正在内陆与一万多的土著人激战,一个正在苏卡达纳前线与荷兰对峙,只剩下一个新编团在坤甸训练,更要人命的是,这个新编团的团长也参与了叛乱。

    如果当时不是南宁的军情局协助刘青山快速平定了叛乱,并且派出陆战队这样的精锐力量前去挡住土著人的进攻,使得刘青山可以抽调两个团的部队南下击退荷兰人,说不定当时荷兰真的就能迅速北上,帮助刘阿生占领兰芳的首都坤甸。

    之后兰芳虽然稳住了阵脚,在苏卡达纳和荷兰人形成了对峙,但是却没有能力将他们赶下海,原因就是荷兰舰队的舰炮时刻支援陆军,阻止兰芳的军队发起反攻。刘青山最后只好向程宇华求助。

    之后兰芳在南宁伪装舰队的支持下,赶走了荷兰舰队,迅速肃清了岛上的荷兰势力,控制了南岛的局势,然而荷兰人不甘心军事上的失败,也不甘心失去加里曼丹岛这座巨大的宝藏,所以尽管无力反攻,但是却利用幸存的几艘军舰玩起了海上游击战术,全力干扰兰芳的对外贸易,一时间兰芳近海风声鹤唳。

    荷兰人的海上游击战术虽然让兰芳承受了巨大的代价,但是却也惹了众怒,因为周边的英法和南宁也在其中大受损失,最后几家联合给荷兰施加压力,程宇华这时候也支持兰芳的海军进入了巴达维亚港,这才让荷兰人接受了失败的事实。

    在各方势力的施压下,战争双方最后虽然接受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也只是给双方提供了下次战争的十年准备期。

    经过这次战争,兰芳虽然控制了岛上大部分地区,但是也引发了英法两国的强烈不满。因为经过此次战争他们明白,与其说兰芳是一个国家,还不如说是南宁的一个省,兰芳完全是在执行南宁的扩张计划,而南宁也在一直全力支持兰芳的扩张行动。因此英法两国都对南宁和兰芳充满了警惕,在随后的新加坡谈判中多次偏袒荷兰。要不然荷兰也不会仅仅付出了三百万华元的代价。

    对于英法两国的这种转变,程宇华心里也很清楚。在最近的三场战争中,南宁都是获益者,不仅占领了岘港,而且利用法国与越南的矛盾控制了平顺,这次又支持兰芳将荷兰人逐出了加里曼丹岛,如此的扩张速度,必然会引起这些西方国家的反弹。

    不过程宇华经过上次与父亲的谈心,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你不扩张,西方列强也不会让你顺利发展,更不会让你轻易推翻清廷,统一全国。既然不管怎么做,都是一样的结果,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到时阻力的大小而已,那么在北伐之前也没有必要再轻易的向这些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