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81铁血中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好不容易有了一点优势,如果就这么轻易的交了出去,难道再让这些列强利用这些优势打回来?所以程宇华一直都在借口拖延。

    程宇华的借口也确实站得住脚,因为随后南洋的局势一直都在动荡,牵扯了南宁太多精力,因此这件事就一直拖到了现在。如今战事都趋于了平静,最着急的德国自然就首先主动找上了门。》

第七十七章康德来访() 
康德在所有驻南宁的领事当中是任职最长的。程传民建立政权的第二年就和德国取得合作关系,随后德国就成为了第一个在南宁设立总领事馆的国家。从那时候起,康德就担任驻南宁的总领事了。

    在任上的九年时间里,南宁和德国之间的所有合作都经过了他的手,可以说,他是从始至终见证南宁腾飞的整个过程的。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中国人的韧性和吃苦耐劳,南宁境内地形并不是很好,既缺少耕地,也缺少发展工业的基础,然而南宁政府就是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建立了一套袖珍但是很齐全的工业,这不得不让康德从心底里佩服这些中国人。

    康德来自工业发达的德国,自然知道发展工业的几大要素,资源西南勉强不缺,但是这里既缺少发达的交通,也缺少工业技术和合格的技术工人,没有这一整套的外在条件配合,要想发展工业无疑就是在沙地里建城堡。

    由于整个南宁境内都属于丘陵山地地带,因此要在这里修铁路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难题,至少按照康德的认知,德国是绝对没有可能在十年时间里修出南宁现在这么多铁路的。在他看来,南宁在铁路史上无疑就是一个奇迹。他一直都很好奇南宁是不是掌握了先进的铁路修建技术,也曾多次旁敲侧击的打听过,然而却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

    康德不知道的是,南宁的这些铁路都是兰芳土著用鲜血铺出来的,到去年程传民禁止利用土著为止,前后死亡了将近三十万人,要是他知道了这些,恐怕就没有兴趣再去打听了。

    铁路的奇迹还是其次,只要掌握怎么修建铁路,舍得付出成本,那么迟早都会让铁路形成规模。而让康德吃惊的是这里的工人掌握技术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并且是在很多工人都是文盲的情况下,这就更是让他惊讶不已了。

    一部机器只要德国派来的工程师用心教,他们可以在一个月之内初步掌握,半年就可以摸通其中的诀窍,甚至是做一些简单的修理。虽然这时候他们还不知道用科学来详细解释其中的原理,但是已经不妨碍他们单独运转机器了。

    德国工程师一开始还是很负责任的教学,但是等认识到这里的工人学习的勤奋程度之后,他们都惊呆了,纷纷惊呼不可思议。出于洋人的心里优势,也是出于心里害怕的原因,在此之后他们的教学就有点敷衍了事,直到程传民多次抗议之后,康德才出面对这些工程师进行了警告。

    更让康德惊讶的是,南宁掌舵人程传民居然对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利益纠葛十分清楚,可以熟练利用其中的关系为自己谋取利益。康德上任之后也对程传民做了一番细致的调查,知道程传民是一个地道的云南人,从来没有出过国,更是没有去过欧洲,按理来说应该是不会对欧洲这么了解的,然而事情偏偏就偏离了他的认知范围,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也只好归咎于东方的神秘上了。

    而程传民就是利用对欧洲历史的熟悉,利用德国需要市场和分散英法诸国的注意力,好让他们有时间来发展国内经济,说服了威廉皇帝和俾斯麦首相,获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随即就出现了双方上十年的合作,南宁也趁此机会大势,到程宇华接手的时候已经小有成就。尽管这个过程中南宁也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十年里都是南宁从德国淘来各种技术,发展工业,德国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然而今天康德却不得不亲自前往越王府,与程宇华商谈关于换取迫击炮手榴弹以及海军新式战术的合作问题。

    在康德看来,德国自己研究出迫击炮和手榴弹的技术应该没有什么难度,毕竟德国本身就是一个军事技术强国,拥有众多的枪炮火药专家,只要有了方向,那么他们就可以很快拿出样品,而且质量绝对不会比南宁生产的差。然而海军的新式战术却不是德国轻易就能研究出来的,德国与南宁一样,海军都没有什么底蕴,对于海军战术都没有什么深入研究,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和别人的点拨,恐怕德国就是花费十年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当初在海军方面的一对难兄难弟,如今南宁却已经走在了前面,德国可等不了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所以为了尽快加强海军的战斗力,不得不屈尊前来取经。

    康德坐在前去王府的马车上,眼睛透过窗帘看着街上的行人,心里却想着怎样完成皇帝亲自交代的任务。

    此时站在王府门口负责接待的丁生也同样在想着心事,一时间百感交集。之前为了获得各种工业技术,他陪着越王程传民不知道遭受了多少洋人的白眼,才有了如今的局面。现在不仅打服了法国,让法国不得不割地赔款,这让他终于可以在洋人面前抬起头说话了,如今更是列强纷纷前来商谈军火和战术交流的问题。这段时间他已经接待了好几拨人了,而让他格外舒心的是,这些人再也没有了往常的趾高气昂。

    上十年的积累,换来了军事上的成功,技术上的突破,让他们再也不用遭受洋人的轻视和侮辱了。丁生相信,南宁厚积薄发的时候到了,将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新技术迫使洋人低声下气的前来和他商谈。

    正在丁生还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的时候,站在他旁边的助手拉了拉他的衣袖,丁生抬起头才发现他等的马车已经到了,此时康德正在下车,于是他摆了摆头,迎了上去。

    一番寒暄过后,丁生才说道:“领事先生,殿下正在勤政殿等待您的到来,请随我来。”说完做了个跟随的手势,走到前面带路。

    越王府康德来过很多次,勤政殿他也进了好几次,就连程宇华他都见了好几次,因此他对越王府可以说是早已熟门熟路了,然而现在却是在正规的外交场合,不管怎么样,他都必须客随主便,不能做出越轨行为,更何况他今天还是有求于人。

    此时程宇华早已接到了康德到达的消息,因此他主动带着陪同的许言诤和赵恒,一起到殿外迎接康德,毕竟双方间的合作紧密,关系密切,更重要的是,他也希望通过这次交易从德国获得几项重要技术,而这些技术关系到了南宁今后的工业发展进程。

    这些技术要是光靠南宁自己研究,恐怕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出结果的,而德国却在这些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甚至是已经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了。为了不让南宁落下,程宇华也只好从德国这里想办法了。》

第七十八章交换条件() 
勤政殿就在越王府的偏前一点的位置,距离府门也就不到五百米,程宇华在门口站了几分钟,就看到了丁生领着康德走了过来。两人一边走还在一边小声的交谈着什么。

    康德在南宁呆了上十年,早就是一个中国通了,汉语说得十分顺溜,虽然还带有一点怪异的口音。但是这样听起来更有一番韵味。

    康德隔着二三十米就拱手大声说道:“殿下,劳烦您亲自出来迎接,罪过,罪过。”

    程宇华早已熟悉了康德的为人,一个严谨古板的德国佬,现在居然对中国的礼尚往来极为精通,圆滑的简直就像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别看他现在看起来像是一个老朋友,指不定现在他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歪心思呢。

    “呵呵,康德先生,我也只是出来见见你这个老朋友,要是李约翰来了,我可就没这个心思了。”程宇华似真非真的哈哈答道。

    李约翰是英国驻南宁总领事,程宇华当然不会真的就这么不待见,之所以这么跟康德说,就是因为这样更能凸显南宁与德国之间密切的合作关系,为随后的交易谈判做好铺垫而已。

    康德当然也知道程宇华的意思,不过他也没有任何不快,反而显得很高兴。英德之间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和谐,双方的王室也是实打实的亲戚,只是实际上双方现在的竞争十分激烈,德国正满世界的和英国争夺市场。所以现在即使他知道程宇华说的不是真话,但是也满足了一下他的虚荣心,至少在南宁这个市场,在南宁王室这里,德国可是稳压英国一头的。

    “请,领事先生,先进去品品茶,我这里可是刚到了一批武夷山大红袍。”程宇华十分热情的邀请道。

    “大红袍?上帝,我说在市场上怎么都买不到这些极品茶叶了,原来都是被你们全部收购来了。”说完,康德还摇了摇头,似乎是真的对程宇华大势购买珍品茶叶的做法极其不满。

    看到康德的表情,程宇华也是忍俊不禁,这个德国老头现在怎么就一点都没有了德国人的严谨刻板,完全就是一个顽皮的中国老人。于是他也显得颇为无奈的道:“你也不用这么不高兴,待会儿你回去的时候我送你三两,不过先说好,就三两,再多就没有了。”

    听到程宇华答应送他三两大红袍,康德立即高兴的说道:“殿下,这可是您说的,不许反悔。走,先去喝点现成的。”

    说完也不等程宇华等人的反应,毫不客气的就进了客厅。程宇华随后跟了上去。

    许言诤和丁生两人和康德打的交道比较多,知道他的性格,早已见怪不怪了,但是赵恒这个军人可就没见过几次这个怪异的外国老头了,因此他现在正站在原地看着丁生两人,眼里满是疑惑,像是在怀疑康德到底是不是真的德国领事。

    许言诤看到赵恒还在发怔,于是碰了碰他的手臂,小声说道:“走吧,康德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