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要求缅王派军北上,既是为了防止南宁继续南下,与他们争夺下缅甸的富裕地区,也是为了将和他们对峙的缅甸军队调开,好减轻他们北上的难度。》
第八十七章憋屈的缅甸政府()
由于锡袍内阁的亲英势力太过庞大,所以缅甸王锡袍为了避免英国人的察觉,一边遵照英国的意愿,派遣了五万军队北上,一边秘密派他的心腹坤沙前往缅北与南宁接触。
七月十七日,坤沙到达郎章。
此时的郎章早已大变样,因为这里不仅是南宁设立的第一个县,而且还是山南总督府的所在地,加上有当初陆荣廷按照程宇华的命令加宽的商道,方便于本土沟通,所以开始接收移民之后,这里就成为了物质和人员的集散地。移民和物质先到达这里,然后按照总督府的安排分到各地。
随着大批移民的陆续到来,原本只有两万多人的县城,现在已经膨胀到了八万多人,而且人口数量每天还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移民的需要,城区面积已经一扩再扩。移民不仅带来了南宁的生活习俗和方式,还带来了中国式建筑。如果外地人现在再来到这里的话,根本就分不清这里是缅甸,还是南宁本土。
坤沙在密支那和南宁接上头后,跟随者向导一路走过来,发现每个居民点附近都有大量的华人移民在开垦荒地。这些人不仅可以通过服饰与原住民区别开来,还可以从身体状态和精神面貌看出来。移民虽然因为初来乍到而稍显疲惫,但是却掩饰不了他们开心的心情。他们每个人都可以分得三亩土地,而且一旦确定了土地位置和面积,当地政府就会立即将盖有山南总督府印章的地契交给移民。
等到了郎章的时候,坤沙还以为是到了南宁本土,因为这里没有缅甸城市的脏乱差,有的只是干净整洁,街道整齐宽敞,路边人行道上人流如织,一排排中国式的建筑排列在街道两边。
坤沙在来之前就知道政府不可能赶走这里的中国人了,一路上的见闻更是让他坚信了这点。有了这么多移民,加上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要想收回这里,对于虚弱的缅甸来说无疑就是天方夜谭。
正是这一路上的见闻,让坤沙亲身体验到了南宁的强大,因为只有拥有强大组织力的政府,才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改变一片区域的外在形象,也只有强大的政府,才能在缅北这片原本到处是桀骜不驯原住民的地方,进行这么严密的管理。缅甸尝试了一百多年,都没有真正在这里站住脚,而南宁却在半年的时间里,不仅驯服了这里的原住民,还在进行大兴土木。
山南总督府是由郎章土司城改造的,只是新建了部分带有汉风的建筑,所以现在的总督府是郎章现存的仅有几座还带有缅北风格的建筑物了。
程宇华虽然同意了与锡袍的代表接触,但是却弄不懂他的态度。一边派人来谈判,一边又气势汹汹的向密支那增兵,如此矛盾的决定,使得程宇华都搞不懂锡袍到底要做什么,所以在接到陆荣廷的通报之后,程宇华要求他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同时也要求军情局加大对缅甸政府的渗透力度。然而此次锡袍为了避开英国的注意,只是在小范围的几个心腹之间讨论过缅北的处置办法,所以就算军情局也没有能提前收到风声。
而锡袍之所以做出现在这种让人不解的举动,就是因为发现了英国人在隐蔽的向下缅甸增兵,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他只好一边憋屈的按照英国人的意思派兵北进,一边想办法和南宁尽快取得接触,并且希望获得支持。
在这样的情况下,坤沙一到达郎章后,也不顾及一路的舟车劳顿了,立即前往总督府面见陆荣廷。
双方是第一次见面,都不熟悉。一番简单的客套之后,坤沙提出两人单独商议。陆荣廷虽然狐疑,但还是满足了坤沙的要求,只留下了一个翻译。
等其他人员退出房间之后,坤沙拿出了一封信交给了陆荣廷,陆荣廷不懂缅甸语,只好交给一旁的翻译。等翻译将信的内容解释了一遍之后,陆荣廷才知道这居然是缅甸王锡袍的亲笔信,心中既解释了缅甸现在一系列举动的迫不得已,也表达了希望获得南宁支持的愿望。
这么大的事情陆荣廷也不敢做主,只好对坤沙说道:“坤沙大人,还请见谅,我必须上报南宁,等拿到南宁的意见之后才能给你回复。”
双方都是下级官员,坤沙自然知道陆荣廷的做事原则,所以点了点头道:“陆大人,还请你们尽快给予回复,我也不瞒您,正如王爷在信中所说的,我们内部的英国走狗太多,而且英国人已经开始向南方增兵了,所以我们不得不派出军队北上以应付英国人,还请你们不要误会。另外我们王爷希望可以尽快达成协议,什么条件都可以谈,我可以全权代表我们王爷。”
为了尽快得到南宁的帮助,此时坤沙也不得不将己方的憋屈说出来,而且还主动透露了己方的底线。他们也是迫不得已,实在是英国人逼迫得太急,缅甸政府早就知道英国人想发动战争,所以一直都将军队主力布置在南方,只是缺乏武器,军队也不适应现代战争的打法,他们对挡住英国的进攻一点信心都没有。之前他们也想过像越南那样,从南宁这里寻找支持,但是他们发现南宁与英国之间的关系好像很密切,所以也不敢轻易上门。
直到这次南宁进入了缅北,他们才知道南宁与英国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好。作为受到英国侵略的对象,缅甸上下自然明白英国早已将自己看做了禁脔,要不然英国也不会想办法将缅甸围起来,不让其他国家有插手的机会了。南宁在这种情况下还派兵进入缅北,那么只能说明他们之间也在相互防备,所以锡袍才打算联合南宁,一起对付英国人。
虽然很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要是能以贫瘠的缅北换来富足的南方,那么在他们看来还是很值得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谁都不会在没有利益的情况下,与世界第一强国对抗,如果不给予南宁足够的利益,那么要想让他们帮助自己对抗英国,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缩短来回沟通的麻烦,尽快获得南宁的帮助,在坤沙来之前,锡袍不仅亲自捉刀写了一封信,还给予了坤沙全权。
既然搞清楚了缅甸的目的,那么陆荣廷也就不再耽搁了,世子殿下还在等待他的消息,所以在送走坤沙之后,他亲自去给南宁拍发了电报,通报了他获知的情况,并且询问南宁的态度。》
第八十八章电厂出现的问题()
寇诚接到陆荣廷发来的电报后,立即赶去越王府面见程宇华。而程宇华此时正在和许言诤廖文阁两人商量南宁电厂的相关事务。
南宁电厂在六月份上旬完工,验收之后就开始了试运行。由于是南宁的第一座电厂,而且是试验性质的,所以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了不足之处。尽管有德国专家在一旁指导,但是试运行一个月以来,大小问题一直不断。直到一个星期前才将问题基本处理完毕,电厂运行才顺畅起来。
电厂试运行的第一个受益者就是政府各单位,以及一部分内阁大员的府邸,他们利用电厂发出的交流电,替换了之前使用的直流电。交流电可以方便地通过变压器升压和降压,这给配送电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正是由于这一点,交流电可以利用输电网络将电厂发出的电能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这样可以明显降低用电成本,不需要再跟以前那样,每家用电单位都要建设独立的直流发电设备和供电线路。
等廖文阁介绍完电厂现状后,程宇华问道:“廖大人,现在运行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
“殿下,电厂方面已经没什么问题了,只是输电线路经常出现问题,由于我们是将电线架设在空中,很多百姓看到了感到很好奇,经常有一些好事者拿东西捅掉的电线,前天更是有人拉断了电线伤到了人。”
“什么,电死人没有?”程宇华听到这里立即问道。他可不想第一例交流电电死人的记录出现在南宁。
不过他也能理解百姓的好奇心,虽然南宁很早就有部分地方在使用交流电照明,不过他们的电线一般都隐藏在建筑内部,很少暴露在公众的视线当中,但是现在由于交流厂建在城外,需要通过输电网络来给用电单位供电,所以就有大量电线架在了空中。
对于这些犹如蜘蛛网一样的线路,没有见过的人肯定会有好奇心,特别是去年程宇华出台了很多鼓励发明研究的政策之后,造成了很多人对自己身边的一些没见过的东西都想去一探究竟,这样一来,电路伤人事件就自然而然的会发生。
看到程宇华焦急的样子,廖文阁立即回答道:“没有人员死亡,只是有两个人被电晕了过去,不过过后都醒了过来,没有大碍。我们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意外,也派人去向民众进行了宣传,只是效果不是很好。”
听到没有人员死亡,程宇华轻呼了一口气。不过像这样将电线外露确实不合适,现在的电线可没有后世那样的好质量,就只是在铜线外面缠了一圈劣质橡胶而已,在太阳底下晒上一段时间就会氧化脱落,很容易再出现电人事件。
现在还只是试运行阶段,如果以后正式运行了,势必还要架设更多电线,到时候空中的电线就真的会密如蜘蛛网了。而且随着输电距离的不断加大,电压还会持续升高。这样一来,这些电线不仅会影响城市美观,而且高电压下一但出现意外,肯定就是严重事故。所以还是要像后世大城市那样,将电线埋在地下表较好。
想到了这里,程宇华向廖文阁说道:“廖大人,你们可以将电线铺在下水道的上壁,这样不仅避免百姓损坏线路,还可以防止电线在阳光下暴晒老化。”
听了程宇华的办法,廖文阁与许言诤两人也不约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