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叛军手中步枪来源的猜测,他连提都不敢提了,一旦真是从南宁自己这里外流出来的,那么接下来的势必会有一场暴风雨,他可不敢轻易涉及其中。
况且追查叛乱的幕后黑手和步枪来源,自然会有情报部门来处理,他这个军方人员也不好插手。》
第九十四章大意失荆州()
虽然程宇华没有接到陆荣廷关于叛乱的报告,但是并不代表他不知道。山南地区作为程宇华未来的一个重要棋子,而且还是新得地区,局势并不安稳,因此特意叮嘱军情局重点监控那里的情况。叛乱一开始,军情局就得到了情报,随即寇诚就向程宇华做了报告。
军情局的第一份报告就是对昨晚其他地方发生叛乱的介绍,以及陆荣廷处理的结果。得知叛乱已经镇压,因此程宇华也就放心了。报告中提到的叛乱规模跟他猜测的差不多,尽管预测的重要目标郎章还没有任何动静,让他颇为意外,不过程宇华想想也就释然了。
既然己方已经得知叛军的目标是郎章,陆荣廷也在那里做了针对性的布置,这些都会很容易的被叛军得知,这样一来,叛军自然不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谁都不是傻子。
叛乱的权贵之所以要救出土司,并不是没有了土司就不行,他们只是想利用土司对民众的号召力而已。现在既然救不了了,那么完全可以不救,没有了土司的帮助,也只是让叛乱成功的难度大了些而已,这总比去送死要强的多。
当然,这些都是程宇华根据当前的情报猜测的,并不一定就是叛军真实的打算。不过对于自己的猜测,程宇华还是很有信心的,他很清楚之前颁布的那些政策对土著的诱惑力,陆荣廷也报告了政策颁布后,确实有很多土著前来密报叛军的内部情况,虽然没有什么很有价值的情报,但是却得知了叛乱的大致时间。
如今足足出现了近五千叛军,这可不是一个小数。要知道山南总共也只有百万土著,而且南部还是新得地区,表面上有二十师主力在驻守,当地人应该不会轻举妄动。
这样一来,真正拥有叛乱条件的就只有北部了,一是那里兵力空虚,二是他们早已在策划了。而北部只有四十多万人,减掉大部分原本就是身家清白,以及被新政策分化回来的土著,剩下的就没有多少人了,因此程宇华相信暴露出来的叛军已经接近真实人数了。
有了这些考虑,程宇华也就放心了下来,安心等待陆荣廷的平叛报告。只是凌晨两点的时候,程宇华被刘玉林从床上拉了起来,因为寇诚带来了紧急情报。
跟着一起来的还有总参谋长赵恒,负责此次平叛的是陆军二十师,所以寇诚在接到报告后,马上通知了赵恒,两人几乎一起到达王府。
寇诚带来的第二份情报语焉不详,只是提到郎章遭到大量拥有步枪的叛军围攻。这让程宇华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意识到了此次叛乱绝不简单,否则叛军是绝对不会有步枪的。
这份情报既没有报告战况,也没有报告叛军的详细情况。根据陆荣廷的平叛计划,程宇华知道郎章此时只有三百多人,虽然特别布置了多挺重机枪,但是以叛军的人数,一旦耗尽了守军的弹药,那郎章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因为心忧郎章的局势,所以程宇华对寇诚带来的这份情报很不满。
“寇局长,你们军情局到底怎么回事?就拿这样的情报糊弄我?命令当地的情报员迅速上报详细情况,否则一旦郎章出了事,你寇诚第一个受罚!”
寇诚在来之前,就猜到了会是这个结局,他也想有详细的情报,然而在收到这份情报之后,寇诚就已经和郎章失去了联系,根本就接收不到任何的后续消息。因此在听到程宇华严厉的责问后,他只好如实的回答道:“殿下,我们已经与郎章失去了联系。怀疑是叛军切断了电报线。”
听了寇诚的解释,程宇华抓起桌上的茶杯就摔到了地上,怒极反笑道:“你们军情局还真是长能耐了,叛军有了步枪,你们居然一无所知,现在还与属下失去了联系。好!好!好!”
看到程宇华极其少见的发了这么大的脾气,让站在一旁的赵恒也是吓了一跳。虽然程宇华年纪不大,但是一直以来处事都非常理智老成,而且跟程传民一样,两父子都毫无王爷的架子,这让赵恒这些属下在和他们相处的时候,也习惯了如沐春风的感觉。如今程宇华盛怒之下让赵恒很不适应。
他也理解寇诚的处境和无奈。此次叛乱明显有外部势力插手,最有可能的就是英法两国。以这两国的手段,肯定明白切断郎章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性。
偏偏军情局对外国势力的插手毫无察觉,因此之前所有的预案都是针对土著人的。而土著连电报是什么都不知道,自然就不需要防备电报线路切断的事情了。以有心算无心,那么与郎章失去联系也就必然了。
正因为理解寇诚的无奈,所以赵恒也就站出来解围道:“殿下息怒。电报线路被切断,表明此次叛乱外国势力不仅提供了武器,而且还参与了策划。所以出现现在的情况也就很正常了。殿下放心,陆荣廷已经亲自带领一个营驰援郎章了,相信很快就可以收到捷报。”
听了赵恒的话,程宇华也逐渐平静了下来。刚才他也是过分心忧郎章,加上情报不详,因此在乍一听到与郎章失去联系后,一怒之下才失去了理智。
得知陆荣廷亲自率一个营增援后,他也稍微放下了心,加上郎章原本就有很多退伍军人,按照南宁相关的条例,某一地的退伍军人在遇到战事紧急时,当地部队是可以不加请示,重新征召这些退役人员上战场的。相信郎章的守军如果认为有需要,肯定会如此做的。
虽然放心了些,但是程宇华还是向赵恒问道:“当地有多少退役人员?”
“郎章的人员流动很大,因此具体多少人不是很清楚,但是至少有五百人,大都是近几年退役的人员。”因为之前程宇华就要求他向山南多安排退役人员,所以赵恒对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
得知有这么多退役军人,程宇华也就彻底放心了,只要郎章守军合理利用弹药,那么坚持到陆荣廷到达还是没什么难度的。
此时程宇华也意识到了之前他也大意了,陆荣廷曾多次请求援兵,然而他过分相信了自己的判断,也由于交通条件确实不适合再派援军,因此一直没有答应陆荣廷的请求。导致了现在山南兵力空虚,郎章这么重要的地方居然只能驻守三百多人。
不过事情已经出了,再后悔也没什么意义了,如今当务之急是查清楚是谁插手了山南的叛乱,所以他转向寇诚说道:“寇局长,军情局这次严重失职,我希望你们能够知耻而后勇,尽快查出叛乱的幕后黑手。”
寇诚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倒霉,程宇华再三叮嘱他密切监视山南的局势,特别是重点清查策划叛乱的首脑,尽管经过一番努力有了成果,但是却没有察觉出有外部势力插手的任何痕迹,这是军情局的严重失职。他也很想查出来到底是谁策划了这些,所以听到程宇华的吩咐后,立即赶回了军情局进行安排。
寇诚走后,程宇华也没有睡意,带着赵恒一起去了电报室,他想第一时间看到陆荣廷的捷报。》
第九十五章确有内奸()
程宇华何时能够看到捷报,这取决于陆荣廷那边的进展情况。郎章与外界的电报线路被切断,就算陆荣廷赶到了,如果不将叛军的问题解决,他也不能修好线路,和南宁取得联系。
当然,这些问题程宇华也明白,更何况还有军方大佬赵恒在一旁解说了。不过陆荣廷到底何时可以解郎章之围,而郎章又会受到多大的损失,这些都让程宇华安静不下来,在屋里来回走了起来。
说到底,程宇华只是一个十七周岁的青年而已,虽然有后世的记忆打底,让他平时表现得远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但是他脑子里记忆的主人也只是一个大学生,基本没有什么社会经验,而程宇华自己尽管生在帝王家,从小培养出了上位者的气势,但是这些都弥补不了因为年轻而缺少沉淀的缺陷。
由于心里有事情羁绊,所以一向对早餐要求极高的程宇华,此时也没有了心思再去后院陪家人了,就在电报室旁边的休息室里草草地吃了几口,这让陪着一起进餐的赵恒也是颇感无奈。
赵恒对他这个外甥两年来的表现可是很欣慰的,虽然处事还略显浮躁,但是此时已经可以看出一代明君的影子了。尽管程传民建立政权之后,为了避免发生历史上各朝代后戚干政的局面,特意针对后戚设立了专门的限制条款,就连赵恒自己这个总参谋长的职位,也是靠他一手一脚拼出来的,没有占到自己女儿和外甥的一点光。但是不管怎么样,没有人可以忽视他与王室之间的这一层关系,这让赵家在南宁境内拥有巨大的威望和地位。
程宇华表现得越优秀,将来赵家的地位就会越稳固,所以自程宇华接权以来,赵恒一边摆正心态,在程宇华面前丝毫没有外公的架子,不给别人攻击自己有僭越之罪。另一边牢牢盯住军队内部的事情,将军队打理的井井有条,保证一旦有需要,军队有能力立即执行程宇华的命令。
因此,程宇华两年来扩张政策之所以能进行的如此顺利,也不得不说赵恒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赵恒看来,程宇华各方面的能力已经完全可以比肩老越王程传民了,甚至比之更大胆,更富有冒险精神,否则南宁现在就不会有红河山南岘港和平顺四个总督区了,兰芳也就不会控制那么大的区域了。
尽管程宇华做出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是赵恒认为他还可以做得更优秀,特别是只要改正了性格上浮躁缺点,那么就离真正的明君不远了。
就在赵恒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