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军骑兵落到地上之后,手里有骑枪的,举着骑枪,继续向前冲杀。手里没有骑枪的,则举着秦弩,或者抽出腰间的环首刀,奋力寻找赵军的影子。
蒙恬发不过一条军规,骑兵交战的时候,掉下马的骑兵,只要没有丧失战斗力,就不能忘记战斗的职责,直到战死。
“赵国骑兵,果然冠绝天下!”
蒙恬抚摸着胯下战马的脖颈,安抚着它的情绪。战斗的气息,连后方的战马都感受到了。
可惜,如此精锐的骑兵,慷慨悲歌的赵国之士,英勇善战的老秦部族,最终却在内战之中,战死无数。要是能统合起来,一致对外,该有多好······
蒙恬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笑容:我怎么也有了儒生似的妄想。
战国七雄并立,天下一天没有实现统一,各国就根本不可能放下自己国家的利益,华夏的力量也就无法实现统筹协调。那种大义高声一呼,你好我好大家好,欢欢喜喜放弃自身利益,整个人类历史,几乎没有出现。
成长总要付出代价,蜕变总要付出鲜血。没有必要为凋谢的花朵感到伤心,花不谢,果子怎么结出呢!
“蒙虎,你率领你部,加入战局!”
“诺!”
蒙虎没有丝毫犹豫,率领卫戍主将的骑兵,加入了混战之中。
“蒙豹,将我的将旗举得更高一些!”
蒙恬策马奔上一块高地,目视着激烈的战局,面无表情,显得一身轻松。
偶尔有流矢飞过来,蒙恬拔刀一斩,轻而易举的化解了。
任风云变化,两军厮杀得多么强烈,主将不可轻动。只要主将保持镇静,将旗不倒,一直训练有素的军队,可以展开艰苦的持续战斗。
亲兵护卫在蒙恬周围,荆苏、任固率领剩下的骑兵,保护大军的后方。赵军没有可能迂回到秦军背后,但这个时候,没有人敢大意。
“噗——”
骆甲的环首刀,狠狠地劈在一个赵军骑兵的身上。那人手里的青铜剑,碰上环首刀,很快起了一道长长的裂痕。
“军队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是由武器的锋利程度决定的。”
骆甲眼角的余光,落在手里的环首刀上,刀刃之上,只是起了几个口子而已。回想起蒙恬对武器的论断,骆甲不由得有些庆幸。秦赵两军同样善战,可真正短兵相接的时候,拥有锋利武器的一方,却是占了极大的便宜。
骆甲的感受,正是全体秦军骑兵的感受。随着战斗的进行,秦军骑兵越战越勇,他们对手里的环首刀,充满了绝对的信赖。
赵军骑兵,不可谓不英勇,不可谓不善战。可勇气在鲜血面前,总会渐渐流失殆尽。
“将军,我军偷袭失败了,准备撤吧?”
赵军的一个校尉,骑马转了回来。他的手里,举着一把断剑。想到跟他交手秦军,一刀切断他手里的宝剑,对这场战斗,他就再也没有了信心。
“这······”
接过校尉递过来的断剑,扈辙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从军这么多年,他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怪不得秦军骑兵越战越勇,赵军骑兵却开始后退,似乎害怕跟秦人接触。
扈辙没有输红了眼的赌徒习惯,迅速做出了决定。
“撤退吧,没有想到,蒙恬舍弃了青铜,换上了铁制兵器!”
只是,蒙恬军队的铁制兵器,为何会如此锋利,扈辙一直没能想明白······
第144章 秦赵骑兵遭遇战(二)()
夜色降临,赵军骑兵遁入山林。幽深的太行山道,弯弯曲曲,秦军打着火把追击了五里左右,终究没敢继续深入。
长平之战的时候,白起利用上党的山地地形,包围赵括率领的赵军,殷鉴不远。
“派人守住山口,不可放松警戒,剩下的人负责建造营地,打扫战场。”
火把照耀之下,狼藉的战场,看起来更加血腥,鲜血尸体到处都是。伤兵的呻吟声传来,弥漫着一股悲戚之感。
“还活着的人,妥善救助!”
“那赵国人的伤兵呢?”蒙豹离去之前,突然问道。
“一并救助!”蒙恬没有理会蒙豹的暗示,态度坚定。
秦军尚首功,对首级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偏爱。征战当中,不少秦军甚至将伤兵的首级算作斩首的功劳,将军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魏缭成为国尉后,秦军的记功体系变得更加完善,首级不再是功劳的唯一认定标准。只是,秦军斩首的习惯,根深蒂固,一时还不能改变。
秦军扎下大营,立好栅栏,深挖战壕。蒙恬有过军令,军营立好之前,即使士兵再疲累,也不能休息。
密林深处,赵军斥候悄悄隐去身形,退回到太行山的深处。
“将军,秦军很谨慎,守住了山口,秦军大营戒备甚严!”斥候禀告道。
“撤退吧······”
扈辙叹了一口气,暗道蒙恬也太小心了。他本来还想趁秦军胜利之后,松懈之时,再偷袭一次,先败后胜,一举扭转乾坤。现在看来,蒙恬是不会给他机会了。
两军交战,只有胜利者才有打扫战场的权力。秦军进入战场,搜寻还活着的人,不管是赵军,还是秦军,通通收容回营地救治。
战死的袍泽,一一登记,确定明细。蒙恬手下的秦军,可不敢割了袍泽的首级,充作军功。任固领着军法官,四处巡查,仔细检查秦军脖子上的木牌,记下上面的名字。
一将功成万骨枯,枯萎的万骨,他们的名字,没有人记得,史官也不会关注他们。记载历史的时候,史官一句,某年某月某日,蒙恬战于祁县,胜赵军,战死若干。战死的人们,往往被遗忘于历史的深处。
小兵们的性命很廉价,什么都没有的人,只有烂命一条最值钱了。蒙恬领兵之后,让军中的工匠制作士兵身份牌。
小小的圆圆的木牌,上面记着士兵的名字,即便战死了,血肉模糊了,军法官们,也能凭借着备案的身份牌,辨认出士兵是谁,而不是一个个冰冷的伤亡数字。
“火把拿过来,这位的狗牌,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了!”
任固摸下一位秦军士兵的身份牌,鲜血凝固在上面,成了一个血牌。
蒙恬设计的身份牌,好像乡里黄犬身上的辨认牌,秦军亲切的称之为“狗牌”。蒙恬自己也戴了一个,跟士兵们的一模一样,大家也就没有了任何意见。
“哎哟,轻点!你这位庸医,怎么笨手笨脚的!”
后营深处,赵婴高声叫唤着。他的肩膀,不小心被流矢伤到了。给他包扎的医者,不小心的扯着了他的伤口,惹来了他的一顿喝骂。
赵婴身旁的赵亥,沉默着不发一言,任由医者处理他背上的伤口。
“蒙恬年经轻轻,便能率军独当一面,看来不仅仅是因为大王信任,他的身上,确实传承着蒙氏一门的带兵风范······”
赵亥这样想着,对大兄赵婴与蒙恬的不和,就感到有些头疼。
这时,秦军士兵抬着一批红绿相间的伤兵挪了进来。赵氏立国后,根据五德轮回,确定了赵国属于火木德。赵军的服饰,也就成了七分红三分绿。
“嘿,这些赵国人,你们不把脑袋割了取首级,还抬进来干嘛?都给我砍了!”
赵婴歪眼一瞧,勃然大怒,两次栽在赵军手里,他体内的怨气,正没处发泄呢。
赵军的伤兵,能被秦军救回来,意识都比较清醒。听了赵婴的话,一个个愤怒的瞪着赵婴。人与人相比,素质怎么就这么大呢!赵军伤兵本来做好了死的准备,可秦军不仅没有割他们的脑袋,还尽心施救。
如果能够不死,谁愿意去死呢!鬼门关走一遭后,这些赵军士兵求生的意愿很强烈。
“将军有令,秦赵同源,均为华夏子民,不可滥杀!”
领头的小屯长上前一步,挡在赵婴身前,鄙夷的看了他一眼:“败军之将,还轮不到你来做主!”
军队之中,可不讲身世,谁能打胜仗,士兵就服谁。赵婴跟着蒙恬,还败得这么惨,肯定自身有问题。
“你······”
赵婴挥舞着手里的青铜剑,涨红了双脸,气得浑身颤抖。
小屯长没有理会他,而是故意侧了侧身子,露出了腰间的环首刀。上面还点缀着鲜血,隐隐泛着腾腾的杀气。
“大兄,蒙恬才是主将,军中以主将的将令为尊,你不可轻举妄动!”
赵亥不顾隐隐生疼的伤势,连忙走过来劝道。他连推带攘,把赵婴给带走了。
还是这个蒙恬将军仁义,如果落到了其他秦军将领手里······
赵军的伤兵们,长长的嘘了一口气,再看身边的秦军,一个个褪去了虎狼的样子,变得慈眉善目起来。
士兵们在忙活,蒙恬也没有闲着。
“这次的伤亡,怎么这么大?”
中军营帐里,蒙恬接到任固统计出来的伤亡情况,心里隐隐生疼。
“战死一千余,伤了二千余人,伤亡太大了!”
“将军不用自责,赵局骑兵的战斗力,本就十分强悍。”
任固倒没有说谎,赵国代地的骑兵,经过武灵王的调教,一向精锐。
“可我军拥有锋利的环首刀,专门演练了针对性的战术,仍然付出了这么大的伤亡,我心里有些不甘啊!”
蒙恬苦笑着摇了摇头,骑兵的训练不易。就像后世的装甲兵,精贵得很。赵军骑兵善于骑射,可在骑兵的原始阶段,赵军如此善战,应该有什么秘密隐藏着。
“带我去瞧瞧赵军骑兵的装备,看会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145章 赵军的马镫?()
赵国代地的骏马,高大威猛,天下闻名。秦军士兵围着缴获的战马,指点评论,羡慕不已。
“看这个头,比我还高半个头!”一名个子有